?

在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幾點思考

2018-05-18 10:47陳潔
考試周刊 2018年45期
關鍵詞:道德法治生命教育中學生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在其中對生命教育的特點進行了強化。生命教育是人們用來發展健康身心和人格的前提,也是培養中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基礎。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都還不健全,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道德倫理進行正確的引導。從教學模式出發,在以往的教學內容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導,盡可能地使學生獲得情感和價值上的認知,使道德法治課程教育變得有意義。

關鍵詞:中學生;道德法治;生命教育;思考

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重新明確了對中小學生道德法治課程教育的規范要求,要求對中小學生的道德法治教育進行強化,因此,從2016年開始將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一致改版為《道德與法治》,并且確定這一門課程為活動性的綜合課程。在之前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對以往偏向于道德教育的內容進行革新,加入了法治元素。這是結合了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之后做出的改變,對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中學生容易產生的矛盾和迷茫心理進行了正確引導。同時也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的思想。本文就從道德法治課程中的生命教育出發,進行分析和思考。

一、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突出生命教育

從改革后的教材內容中,將生命教育與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理論和法治教育等等相結合,將其作為價值觀教育和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基礎和前提。一般是表現在對積極熱情的生命狀態的追求。對人們的人格發展和身心教育進行完善,對學生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書本內容與中學生的自我認知緊密相扣,符合中學生的成長需要,從“認識自我”出發,圍繞思想和感情發生的沖突來突出生命教育的特點。

課本將初一到初三作為內容主線,從自我和他人和集體以及自我和國家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出發,進行自我認知的定位,并且對身心的成長進行補充。讓學生在道德法治教育中感受到個人生命中存在的自尊心和同情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善意以及關系之間的平等,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正義感等等,并且將這些作為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道德法治教育中逐漸成為一個具有社會道德和法治精神的良好公民,并且富有一定的愛國熱情,從中體會到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除此之外,在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中,生命教育不僅僅設置了獨立的單元來進行介紹,還有具有概括性的主題來進行表達和描述。例如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生命與健康的權利”這一課中就突出了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教育,從法治的角度來進行思考,介紹了公民的權利,以及法律為何要對公民的生命安全給予保護,并且特別說明了對未成年人給予的特權和法律保護,以及在遇到非法侵害時青少年應該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從法治的角度出發,突顯出生命的意義,從理性的角度做出關于生命的思考,在社會思想道德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法治觀念進行完善。

人類的生命是如此重要,因此,道德法治教育作為一門具有活動性的綜合課程,教師應當要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上進行加強,改變一直以來只是簡單描述或者是直接告知對錯的教育方式,避免生硬的灌輸導致學生覺得這一課程枯燥乏味而聽不進去,自然也就起不到生命教育的作用。要爭取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來帶入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習,以及要進行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讓學生通過與不同的人之間的交流來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表達,對自我認知和人生價值進行提高,在道德法治教育中有所收獲。

二、 融合生命教育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

(一) 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

通常我們所說的研究性教學策略中包含幾個基本要素:學習的主體(個體學習者和學習中共同體)、學習目標、學習教育資源和學習規則以及活動分工等等。將學生分成若干個研究性學習的共同體來進行優化,將個體與集體以及教學資源進行融合,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等等。并且研究性學習會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探究意識和精神,以及得到能力上的有效提升,學生對于各種知識和問題的體驗感也會不斷加強,以及獲得更深刻的印象,然后再進行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鍛煉。

在教育資源方面,老師不僅僅是要通過教材的使用來進行教學,還可以借助導學案或者是信息化的教學設備來進行知識的補充和完善,使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理解更加充分。

(二) 借助新聞熱點將生命教育與法治教育相結合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中,重要的不僅僅是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還要讓他們明白何為法治。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社會熱點和新聞報道來進行有效教學。在教材中輸入動態式的教學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用事實說話,使得法治教育更有說服力。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新聞報道中的生命教育作為課程素材,再運用多媒體進行播放,再配合圖片和資料,建立一定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喚起他們熱愛生命的意識。

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復旦大學林森浩投毒殺害舍友的新聞熱點視頻,然后根據課程材料設計一些問題。例如說對此種行為的看法,這種行為需要承擔怎樣的法律后果,這樣的行為會對雙方的家庭造成怎樣后果,通過這一事件學生會得到怎樣的啟示等等。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無視他人的生命,將帶來怎樣嚴重的后果,對生命產生敬畏之情,產生遠離暴力關愛他人的意識,做一個遵紀守法又樂于助人的人。

(三) 通過道德與法治教育加強學生的生命技能教育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踐教育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授予學生一定的生命技能教育,除了一般應對洪水災害、雷電防御以及地震逃生的相關技能之外,還要讓學生掌握對于社會安全事件、事故災難的應對技巧。

通過生命技能教育的開展,來提升學生的危機意識,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能夠做到自救和自保。教師可以結合社會上發生的一些踩踏等事件來加以描述,教會學生如何來應對突發事件,珍愛生命。比如,為了避免踩踏事件的發生,可以教育中學生遠離人比較集中的地方,在發生踩踏事件之后不要慌張,要迅速選擇能夠保護自己的地方來進行躲避,保護好頭部等等,以真實事件來進行生命安全的法治教育。

三、 結束語

在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中,對于生命教育的探討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學生在思想道德的基礎上融入法治問題的思考,從更理性的角度去進行是非黑白的分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以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廖世平.融合生命教育 構建活力課堂——從“研究性學習教學”維度探討[J].思想政治教學,2017(4).

[2]騰敏娟.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生命教育研究報告[J].教育觀察月刊,2017(4).

[3]任重遠.例談道德與法治課生命教育的適切性[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旬刊,2017(9).

作者簡介:

陳潔,貴州省銅仁市,貴州省銅仁市第四中學。

猜你喜歡
道德法治生命教育中學生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淺談道德與法治教學如何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繪聲繪色,童聲飛揚—繪本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研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我來“曬曬”《中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