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2016-10-08 22:05
語文教學之友 2016年9期
關鍵詞:語文教育生命教育

摘要:語文教育不單是知識教育,更是一種生命教育。趙澤華的《欣賞生命》從死亡視角進入生命思考;以死亡體驗感知生命形式;將熱愛生活作為快樂生命的來源;并最終發出快樂的生命就是擁有并懂得珍惜的感慨。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的生命因素,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使學生感悟到生命的可貴,形成積極向上的生命觀念。

關鍵詞:語文教育;生命教育;趙澤華;欣賞生命

談到語文的生命教育不得不談到“生命語文”,生命語文超越了單純教授學生知識的格局,而是生命態度的教育[1]。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語文要有豐富的人文性內涵”,而語文的人文性內涵就包含著對生命的思考。因而,不論從語文的教學還是從語文學科的特點來說,語文學科與生命都有著密切的聯系。語文教育理應自覺擔負起生命教育的職責[2],這已經成為很多老師的共識。然而,現實中由于學校教學受到嚴重的功利化傾向,以及狹隘語文思想的影響,導致生命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未得到相應的重視。

語文教育遠離學生的生活,回避或淡化學生個體對生命的感悟,就會導致學生生命意識的淡薄,產生對生命價值的輕視。近年來,年輕人對自己生命的鄙棄,出現自殺、自殘的情況;對他人生命的漠視,導致傷害他人事件頻頻發生,說到底,這都是學生沒有正確的生命意識。學校教育尤其是語文教育中滲入生命教育是學生形成正確生命意識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學生命教育實施的主要途徑是文本教學[3],中學語文文本有很多課文直接或間接表達著作者對生命的感悟與體驗,如: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里根的《真正的英雄》、杰克·倫敦的《熱愛生命》、冰心的《談生命》、趙澤華的《欣賞生命》、史鐵生的《合歡樹》和《秋天的懷念》、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等,盡管文章的時代、國別、文體各異,但都表現出作者對生命意識、生命價值的獨特的感悟。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趙澤華女士的《欣賞生命》被選入河大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作者以自己獨特的生命視角、經歷、體驗,運用樸實的情感化的語言,將其對生命的思考、生命的欣賞、以及生命的真諦做出特有的認識,為讀者展示出獨特的生命感悟。尤其在對待生命態度的思考上,作者感悟到“擁有并懂得珍惜,這就是快樂美麗的人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品味文本獨特的生命視角出發,闡釋作者對死亡與生命關系的認知;從作者親歷親感的死亡體驗來引導學生對生命可貴的認識,提升學生的生命意識、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

一、獨特的生命視角與內心情感的喚醒

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源于其對死亡的認識,正如作者在文章開頭提到的“思考生命是從認識死亡開始的?!弊髡咴谟讜r看到死亡是好奇心,因為“忽然”的驚天動地的悲愴的樂聲,對作者幼小心靈的產生沖擊,作者起先“愣住”然后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跑出去。然而面對悲涼的送葬隊伍,作者“呆呆”的站在路邊。這不能忘記的場面,以及那悲涼的樂聲,在作者幼小的心靈里開啟了對生命最初的認識。

這與杰克·倫敦在《熱愛生命》中感悟生命的視角是不同的,《熱愛生命》的作者主要從人性求生的原始本能與自然和人類生命意志的對抗來認識生命,是一種對人性內在的挖掘。冰心的《談生命》中則是從奔流的春水與小樹的成長來認識生命。而本文是從死亡的角度,勾引出學生埋在記憶深處的回憶,將死亡帶來的沖擊作用于學生,并促使學生對生命進行思考。作者展示出朦朦朧朧又清晰可見的場景,這不僅是幼時的作者所經歷過的,其實對于學生來說,在他們幼小的心里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同學們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嗎?說說當時你都想些什么?或者現在回想起那樣的場景,你又想到了什么?”教師對學生提出這三個問題,一方面可以喚起學生對相似經歷的回憶,讓學生進入到一種特定的生命終止氛圍中來,另一方面,用死亡引入對生命的思考,對學生內心情感體驗的喚醒,這種喚醒有利于學生對生命的認識。

二、親歷死亡與生死相伴的感悟

“19歲發生車禍,在生與死織成的暗夜里掙扎了7天7夜”, 親歷死亡使作者認識到“死亡就是對這個世界的毫無感知”。作者將這種常人未曾經歷的死亡體驗記錄下來,并最終凝結成自己對生命的感悟。也正是因為經歷了死亡,作者才認識到死亡與生命密切的關系,才感受到“那愛那歡樂, 連同痛苦也都是如此珍貴, 因為它標志生命的存在?!弊髡叩倪@種感悟是極其珍貴的。

或許是由于命運的相同之處,作者與史鐵生有很多共鳴之處。趙澤華表示史鐵生作品中“那閃亮的字句強烈震撼著我的靈魂”。史鐵生筆下《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合歡樹》都散發著史鐵生對生命的認識,經歷母親的死亡,“好好兒活著”成為母親最后留給史鐵生的話,也成就了史鐵生對生命的感悟。趙澤華目睹“外祖父、外祖母、母親”的相繼辭世,給她帶來極為悲慟的情感體驗的同時,感受到親人將呵護與愛根生到自己的生命中。作者這種肉體零距離感知死亡,對生命存在形式的認識有著更加深刻的意義。教師要讓學生深刻體味“連同痛苦也都如此珍貴”的生命感悟,讓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事件中,在細膩的情感體驗中體會生死相伴、生命的脆弱;感受不論是痛苦還是快樂,都是僅僅屬于自己的生命體驗。

三、生命意義的認知與思索

生命是什么?這是困擾作者已久的問題?!吧?,就是從出生走向死亡的過程,這一過程有不同的量和質?!痹谧髡呖磥?,每個人與死神的簽約是不可違的,但生命的過程截然不同,而作者在沒有利欲物欲的奮斗中“享受和欣賞生命的自然和美麗?!边@與冰心的《談生命》頗有相似之處?!墩勆分幸浴耙唤核薄耙豢眯洹睘槔?,強調今生的奮斗,表現了生命過程中幸福與痛苦相伴相隨,也表達了一種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樂觀精神。

“同學們,你們認為生命是什么呢?”“從作者的生命觀來看,你認為怎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呢?”這兩個問題的設置,便于對作者生命觀的闡釋,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命的長度不是個體所能把握的,但是我們可以從生命的深度、厚度、寬度上來追求高質量的生命價值。讓學生深入思考奮斗的生命是可貴的,是靚麗的,這種奮斗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獲得個人利欲與個人享樂,而是要像作者一樣“享受和欣賞生命的自然和美麗?!?/p>

四、欣賞生命與實實在在的生活

“我只把握住實實在在的生活?!痹谧髡呖磥頍釔凵钍巧鞓返奈ㄒ煌緩?。作者從生活的三個角度(自然、藝術、親情)表現出自己對生命的欣賞:秋蟲的低吟、飄落的細雨、悅耳的鳥鳴,充滿了自然生命的氣息;聆聽音樂的美妙、感受清爽的柔風、享受細雨的寧靜與安全,這是藝術帶來的輕松與愉悅;家人默契的相處、心靈的關懷,所帶來的是溫馨與快樂,“彼此相視一笑,那瞬間的美麗便是永恒了”。這與史鐵生在《我與地壇》里從生活體驗中結晶對生命的感悟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運用“我喜歡……喜歡……”的句式表達其對生活的熱愛,足見熱愛生活對感受生命之美的重要。

品味生命過程是學生了解生命的起點,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生命才能讓學生懂得生命之美,生命之獨特。欣賞生命,讓學生品味作者的“我只把握實實在在的生活”之意,讓學生在平淡的生活里發掘生命的可貴,感受生命的存在;引導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在微風落葉、寒霜白露中用心傾聽自然的生命,感受自然之美。

作者在文章末尾發出“擁有并懂得珍惜, 這就是快樂美麗的人生”的感慨,與學生反復品味這段話:“實實在在的生活”就是一種快樂,生命并不是要追求更多,而是珍惜已有的,懂得珍惜才會有快樂美麗的人生。

五、小結

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生命教育,重視學生生命意識的喚醒,讓學生感悟到生命意義所在,符合生命教育的規律?!缎蕾p生命》一文從獨特的死亡視角來認識生命,感受生活、自然之美,通過死亡對學生所帶來的沖擊來喚醒其生命意識。教師對作者“實實在在生活”與否定功利生命的解讀,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意識,讓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偉大與可貴,最終理解作者所說“擁有并懂得珍惜, 這就是快樂美麗的人生?!?/p>

參考文獻:

[1]廖用碎.生命教育:中學語文教育的人性呼喚[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6) .

[2]任嵐嵐.論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J].中國科技信息,2005,(1).

[3]馮梅,禹永紅.生命教育視域下語文教學探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8).

作者簡介:李孟志(1992— ),男,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法。

猜你喜歡
語文教育生命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淺談技校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視欣賞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學探索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語文教育教學要做到“文道美統一”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窮其本然,化為踐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