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所以成為《博覽群書》的作者

2018-05-22 15:33傅謹
博覽群書 2018年4期
關鍵詞:博覽群書書評寫文章

傅謹

十多年前,時值《博覽群書》創刊20 周年,我給雜志寫了一篇題為《與一份雜志交朋友》的紀念文章。我在這篇文章里寫道:

一個作者和一份雜志的關系,有時真是一種說不清的緣分……屈指一算,我和《博覽群書》的交往,已經有七八年,先后為雜志寫了十多篇文章。不知不覺中發現,到目前為止,《博覽群書》成為我寫文章最多的雜志,和雜志之間的感情和默契,也與日俱增。

當時我并不知道,在這之后的兩年里,我接著給《博覽群書》寫了更多的文章。經歷了一段漫長的中斷后,至今為止,我在《博覽群書》雜志上發表的文章數量,依然在我所有發表文章的雜志里首屈一指。

我之所以成為《博覽群書》的作者,始于常大林先生擔任主編的年代。常主編是位極有情懷的長者,有那個年代人文學者典型的憂國憂民的理想主義精神,他聘請著名文化學者丁東擔任約稿編輯,使《博覽群書》這本原來主要以書評、書介為主的雜志,轉向人文領域的深度思考和表達,不僅拓展了話題,更拓展了作者隊伍,刊物因此出現了全新的氣息。我記得那時我正在細讀元雜劇,有一些心得,所以就開始以元雜劇的名篇為由頭,順便也談論一些文化領域的相關話題,這類文章多半是借題發揮之作,說的是戲曲,心里想的卻多半是文化的命題。大約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些文章引起了出版社的興趣,希望我將這類文章結集成書出版??墒俏覍戇@類文章,已經有些意興闌珊,所以一拖就是好幾年,待到重拾興趣,想法已經有了明顯改變。我決定再續寫這個主題的文章時,雖然還是以元雜劇為主的傳統戲曲經典為對象,雖然也依然有人文思考,但是闡釋的方向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這就是2006-2007 年間我重新在《博覽群書》雜志上開設的專欄“老戲新說”,人民文學出版社為我出版的文集《老戲的前世今生》,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這段時間寫的。其實細心的讀者會發現,盡管都是以傳統戲曲經典為內容,但這兩個階段的文章,其實是有很明顯的差異的,相對于第一階段偏重于文化反思,后一階段的寫作,更多地側重于彰顯這些優秀傳統戲曲經典作品的魅力。正是通過這后一組文章的寫作,我有關弘揚傳統戲曲的積極價值的想法逐漸變得越來越清晰,我希望這些文章的讀者們能夠認識到中國的傳統戲曲經典有多好,它們不僅在藝術上足以與世界上所有最優秀的戲劇杰作相媲美,而且在文學上和思想內容上,也一直是人類創造性寫作的高度的體現。這些思想觀念的形成與表達,幾乎全靠《博覽群書》的支持與引領。

這是我與《博覽群書》結緣的黃金時期,憶及當年,甚至有讀者急切地等著新一期雜志問世,就是為了讀我的文章,這樣的日子當然是很開心的。而在這個時期,《博覽群書》對我而言還有另一層重要意義,就在這個階段,正是因為《博覽群書》,我的寫作態度發生了關鍵性的改變。坦率地說,我們這一代經歷了“文革”的作者,絕大多數沒有經受過完整的教育,幾乎全靠在“文革”的動蕩中自己隨手讀一些能抓得著的書籍文章,模仿著寫點大批判文章,才有后來的寫作生涯的基礎。因此,這一代人沒有多好的國學功底,這并不是件多么奇怪的事情。我們看新時期以來的許多著名作家的小說,文字多半都有這樣那樣的欠缺,這是他們與民國時期甚至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家相比最明顯的短板。先天不足,后天是有機會做些彌補的,然而寫文章的人性格各異。遺憾的是,大凡在文字上不過關的作者,都是因為對文字的粗礪無感,尤其是有了一點名聲后,容易自我放縱,所以不想進步的人甚至不屑進步的人也所在多有。而且,既然有了名聲,成了名人,編輯很難對他們提文字上的要求,畢竟這些作者不是當年的高玉寶。但是《博覽群書》雜志不一樣,因為雜志除主編常大林之外,還有另一位編輯李焱。她對文字近乎苛刻的敏感,銳利的指摘,毫不退讓的態度,或許曾經讓不少的著名作者不快甚至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對我卻是莫大的幫助。正是由于在寫文章時心里存有這樣一位第一讀者,才迫使我在文字上反復推敲斟酌,多次修改調整;而在文字上不讓李焱挑出大的毛病,一直是我為《博覽群書》寫文章時最優先和最重要的目標。經歷幾年的磨合,我自己對文字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如果不是由于雜志人事變動,中斷了與《博覽群書》的合作,我想我的文字功力會有更多長進。其實,即使過了那么多年,李焱對文字那種不依不撓的、容不得半點瑕疵的要求,仍然是我寫文章時經常提醒自己的紅線。我相信還有不少像我一樣的作者,因為給當年的《博覽群書》寫文章而改變或提升了自己的文字品位,盡管雜志與當年的狀況已經截然不同,經歷那么大的變化后,對這段歲月的珍惜與懷念,從來沒有改變。

我是從董山峰先生接掌《博覽群書》后才重新回到雜志作者隊伍里的,和雜志逐漸恢復了聯系,并且因為拙著《20 世紀中國戲劇史》的出版,有機會繼續為雜志撰稿。無論這份雜志有過多少變化,但是《博覽群書》最核心的功能,仍然是它所刊登的書評和書介。人文思考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也應該看到,書評和書介同樣重要,而且,這恰恰是一本圖書類雜志的根本。從這個角度看,《博覽群書》對我學術思想的傳播所起的作用,確實是其他所有雜志都無法相提并論的。其間最令我記憶深刻和感動的,是拙著《草根的力量》出版后,《博覽群書》在2001 年專門用“本刊特稿”的方式集中發表多位不同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撰寫的評論,這些學者都是因為《博覽群書》雜志的號召力與組織,才開始關注我的研究,并且給予拙著很高的評價。最近這部書將由三聯書店出它的第三版,它也是我學術生涯中最重要的成果?!恫┯[群書》雜志對拙著的厚愛,就是讓它不斷引起學界關注的最主要的動力。

當然,我無意在這里過分夸大書評雜志的功能,畢竟學術的傳播以及學術著作的生命,最重要的還是其內容。我不是說書的內容不重要,或者其他發表我文章的學術雜志作用不大,而是由于我深知在今天的時代,學術傳播的重要性是無可言喻的,尤其是學術書籍的內容傳播。在當下,學術著作的出版或許早就不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然而正由于恰逢學術勃發的時代,如何讓更多人了解并接觸自己的學術成果,反而成為難題。我曾經多次在國外著名大學的圖書館寫作,身處這種書籍的海洋中,除了感受到寫作的便捷之外,有時也不免產生一些惶惑甚至絕望的情緒,因為你積累多年甚至終其一生寫作的書籍,它們最好的結果,就是有機會進入這樣的圖書館,成為其中的滄海一粟。而這如大海一般的書籍,又有多少能夠讓人發現并且被后人所接受,在人類的思想與學術的發展歷程中留下一點痕跡?這就需要像《博覽群書》這樣的雜志,通過立場各異的評論與介紹,才可能讓讀者從每年出版的數十萬種圖書中,更深入地了解這些有幸獲得青睞的著作,通過書評和書介,極少數經過精心挑選的幸運兒,它們的內容和特點被推至讀者面前。書評雜志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更是幫助讀者在浩如煙海的出版物里選出最值得購買和閱讀的書籍的重要環節。如果有更多像《博覽群書》這樣的雜志,有更多客觀與獨立的書評、書介,相信對文化與學術的發展,都有無可替代的價值。我為《博覽群書》寫文章的歷史已經很長了,但是閱讀《博覽群書》雜志的時間更長久。我是從讀者逐漸成為作者的,相信絕大多數作者都經歷過這個過程,無論如何,這個過程都非常愉快。我期待繼續這兩棲生涯,也預?!恫┯[群書》在董山峰主編的領導下,越辦越好。

(作者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博覽群書書評寫文章
寫文章
我寫我的
書評:《魯濱孫漂流記》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陽照常升起》書評
尋找400位400字美文高手
尋找400位400字美文高手
離題萬里
好詞聚焦
編后絮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