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散之對二王帖學傳統的開拓

2018-05-28 11:49趙啟斌
中國文藝評論 2018年5期
關鍵詞:帖學林散之王羲之

趙啟斌

在書法創作上,要有突破和創新,必須堅持傳統基礎,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展開創作思路,才能有個人審美觀念和風格特色的形成,試圖脫離長期以來形成的優秀傳統和文化基礎進行藝術實踐,不是中國書法發展的健康道路和渠道。從林散之一生的創作實踐完全可以感受到。

林散之先生在20世紀的出現,確乎是我國現代書法史上的大事,如同北京故宮內閣大庫檔案、河南安陽甲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經卷和居延漢簡的重大發現一樣,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起到了提升中國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定力的作用。林散之是20世紀誕生的一代書法巨匠,有“當今草法在此翁”(“當今草圣”)的稱譽,其書法造詣已臻至圣境,與歷史上的張芝、索靖、鐘繇、王羲之、王獻之、張旭、祝允明并列為圣的地步,書法獨步當代,“所作行草為思白、覺斯以后第一人”而已。林散之獨特的書法審美特征、書法風格特征的出現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諸如個性氣質特點、綜合文化素養、個人書法師承、時代審美風氣……都是影響林散之審美特征、風格特點出現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傳統書法美學思想觀念、傳統書法深深影響了林散之書法審美特征、書法風格特色的形成。

從林散之一生的書法創作實踐上看,他最基本的書法美學思想顯然來自于對傳統書法美學的繼承和把握,尤其王羲之為代表的傳統帖學書法中呈現出來的書法美學思想對林散之的書法美學思想的確立與影響是決定性的,使他的書法呈現 出“瀟 灑飄逸、古雅秀潤、清新流麗”的書法審美格調與風格特色。林散之的書法具有典型的六朝以來的審美格調,浸潤著六朝以來傳統道家文化、玄學思想和佛家文化影響的痕跡,尤其六朝審美之風,成為其書法審美特色和風格特點的發源之處,林散之書法呈現出特有的山林氣象、林下風度,根源即生發于茲。

圖1 林散之 《瑤池歸來自作詩軸》

林散之認為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晉唐法帖”所承傳的書法美學傳統是中國書法的正脈所在,書法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注意,要不斷從王羲之為代表的晉唐書法中汲取書法創作的營養。林散之在回答他的學生陳慎之問他日本書法好的原因時回答說:

(日本書法家)學的高,非晉唐法帖不寫,所以不俗,法乎上也。

從與學生的這段對話可以看出,林散之認為取法晉唐,接受晉唐人王羲之、顏真卿、懷素、李邕等人的書法傳統、書法美學,是為正途,是為書法創作、書法審美的千古不易之法。這樣的認識在林散之的書論中比比皆是:

于晉學閣帖;于唐學顏平原、柳誠懸、楊少師、李北海,而于北海學之最久,反復習之。以宋之米氏,元之趙氏、明之王覺斯、董思白諸公,皆力學之。始稱右軍如龍,北海如象,又稱北海如金翅劈海,太華奇蜂。諸公學之,皆能成就,實南派自王右軍后一大宗師也。

余十六歲始學唐碑;三十以后學行書,學米;六十以后就草書。草書以大王為宗,釋懷素為體,王覺斯為友,董思白、祝希哲為賓。始啟之者,范先生,終成之者,張師與賓虹師也。此余八十年學書之大路也。

“于晉學閣帖”“于唐學顏平原、柳誠懸、楊少師、李北?!薄安輹源笸鯙樽?,釋懷素為體,王覺斯為友,董思白、祝希哲為賓”,他不斷以晉唐書法為皈依,尋求書法取法的道路:

誤墜書城八十春,老來風格更天真。自家面目自家見,還向山陰乞谷神。

法乳相傳有素因,蔡中郎后衛夫人,卻憐未識蘭亭面,自詡山陰一脈真。

右軍如龍北海象,龍象莊嚴百世名。蠆尾銀鉤真絕技,可憐青眚看難明。

回首當年筆陣圖,衛夫人去海天孤。既笑古人又笑我,蒼茫墨里太模糊。

“還向山陰乞谷神”“右軍如龍北海象”“衛夫人去海天孤”,處處流露出對王羲之老師衛夫人、王羲之、李邕等書法美學的高度尊崇和憧憬之情。林散之也根據書法家個人的不同氣質特點,總結出不同的書學取法門徑,他說:

下筆硬的人可習虞世南、米南宮、趙孟頫。不宜學歐字,免得流于僵板。

董其昌書不正為正,氣足,難學。

先趙,再米,上溯二王,也是一條路。

東坡學顏,妙在能出,能變,他只寫行、楷;米南宮未必不會寫篆隸,但只寫行,草也不多;沈尹墨工一體而成名。

李邕說:“學我者死,叛我者生”,要從米、王覺斯追上去。

無論學習王羲之、王獻之、虞世南、歐陽詢、顏真卿,還是學習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等人的書法,學書者都要根據自己的個性、氣質特點來選擇取法的對象。林散之選擇的古人法帖幾乎都是遵循王羲之為代表的正統帖學書法。林散之主張從王羲之為代表的傳統帖學書法美學思想上汲取營養,選擇取法的道路和對象,來培護自己的書法靈性和書法審美根基,這是最穩妥的書法取法、立法門徑,應該是被書法學人可堪堅持的最為基本的書法美學準則,不應廢棄而另辟其他取法蹊徑。這一書法審美價值傾向林散之縱其一生都沒有改變,也成為他所遵循的最為重要的書法美學基本原則之一。

但只有基本的美學思想觀念還是不夠的,林散之認為一旦完成對古人成法的繼承和掌握,就要在此基礎上進行變革、變法,要在古人成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書法審美特征、書法風格特色來,這才是堅持書法美學基本原則的最終目的。只有做到心中有古人法度,然后破除古法的約束,才能進入“有法而又無法”的書法創作的高境界中來,林散之在總結自己一生的書寫經驗時說:

圖2 林散之 《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始有法兮終無法,無法還從有法來。千古大成真辣手,都能奪取上天才。

自謂平生眼尚青,層層魔障看分明。莫言臣字真如刷,猶有天機一點靈。

書法誰人似墨豬,垢衣赤腳一村夫。橫撐豎曳蘆麻樣,不古不今笑煞余。

圖3 林散之 《論書一首》

“始有法兮終無法”“無法還從有法來”。先要掌握古人書寫的成法,在這一基礎和前提下,然后再自我立法,書法創作和審美境界的生成需要不斷地變革,不能死在言下。林散之認為“從有法到無法”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發生、發展過程。不注重書法書寫的規律,試圖脫離開古人成法而直接進入“不古不今”的書法創作境地是不可想象的,其書法創作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林散之一再強調,僅僅具有王羲之為代表的帖學書法美學思想的繼承是不夠的,同時還要擁有超越帖學書法傳統、立足當下進行變革的創新精神,才能在書法上自我做主、自我立法,進一步完成對傳統和自我的兩向超越,進入書法創造的高境界之中來,他在詠書詩中說:

筆從曲處還求直,意到圓時更覺方。此語我曾自期許,攪翻池水便鐘王。

能于同處不求同,唯不能同斯大雄。七子山陰誰獨秀,龍門跳出是真龍。

學我者死叛我生,斯言北海鏤心銘。奈何世俗斤斤子,辜負蕓窗十載燈。

整整齊齊如算子,千秋人已笑書奴。月中斜照疏林影,自在橫斜力有余。

獨能畫我胸中竹,豈能隨人腳后塵。既學古人又變古,天機流露出精神。

“攪翻池水便鐘王”“龍門跳出是真龍”“學我者死叛我生”,發出了超越古人、變革古人而自我立法的豪邁宣言?!凹葘W古人又變古”,只有在學古的基礎上變革古人的書法成法,才有可能臻入書法創造的高遠境界,迎來書法美學新思想的誕生。

林散之通過對帖學書法美學思想的接受、繼承和發揮,發揚了帖學書法美學注重“優美”(秀美、陰柔美)這一美學范疇的美學價值傾向,注重“優美”(秀美、陰柔美)審美特質的揭顯,他的書法呈現出“古雅秀逸”的特色,無疑是堅守這一基本書法審美觀念的必然結果?!皟灻馈保ㄐ忝?、陰柔美)這一美學范疇作為林散之書法美學的本色之美,為他的其他書法審美特征和風格特色的出現起到了奠定根基的作用。林散之在大家最熟悉的王羲之為代表的帖學書法傳統中尋找書法創作的立法根據和美學價值依托,最終使他的書法美學思想獲得了傳統書法美學思想的強大支撐,為他自己的書法創法、變法和書法審美境界的確立提供了原點和創生的基礎,即以王羲之為代表的帖學傳統美學為皈依,進行書法美學思想和書法創作法度的構建,確立出現代文化條件下書法創作和審美賴以遵循的美學基礎和審美原則。林散之正是在繼承、完善、發揚、超越以王羲之為代表的傳統帖學書法美學思想的基礎上完成了向現代書法美學思想的轉化。

也正是在對以王羲之為代表的傳統帖學書法美學思想的不斷繼承、轉化和超越中,也才有林散之“瀟灑飄逸、古雅秀潤、清新流麗”的書法審美格調與風格特色的出現與創生,其孕育自帖學書風的“老辣深秀、古雅清新”的書法面貌,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美感新體驗和強大的美學視覺新沖力。藝術創新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才能有新的出路和雄厚的根基。從林散之的書法藝術實踐成功的經驗以及他的這一書法美學思想看,林散之的這一書法美學思想對于重新認識傳統書法美學的價值和意義,對于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問題的重新認識,對于重新認識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書法美學思想的價值和意義等重大學術問題,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帖學林散之王羲之
近現代·林散之
王羲之送字
大書法家王羲之
“書生”“草圣”之間
清代笪重光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初探
晚清畫家吳觀岱書法的地位與意義
草圣和種瓜老人
“書生”“草圣”之間
書圣王羲之
清遠養拙碑之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