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有效性學習途徑初探

2018-05-29 08:39李霞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初探途徑

李霞

【摘 要】 所謂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目前,已經有很多人在這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要實現學生的有效性學習必須注意很多方面的問題,才能達成真正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 有效性學習;途徑;初探

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有效性學習應該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在此,筆者不揣淺陋,想就有效性學習的途徑問題作一點探索。

一、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實施者,學生的知識直接來源于教師,因此,教師的專業素質應該是實現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根本。新課程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一是方向性的專業知識要求,主要包括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世界一切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提高科學與人文素養,形成當代教育所需要的“科學人文主義”觀念;二是具體性的專業知識要求,主要是新的課程理論,例如課改中涉及的課程種類和課程層次等,這些知識都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我不否認,我們的教師肯定都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但是,如果我們滿足于現狀,故步自封,不思進取,是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教育形勢的,新的教育形勢要求教師不能只是一潭死水,而應該有源源不斷的水源補充,我們必須在現有的專業的基礎上,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教育形勢。

二、與學生進行必要的了解與溝通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弊x者的個性使他們對同樣的作品有著不同的理解。同樣,學生也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在共性之外,更多的應該是個性。如果我們的老師對學生知識現狀缺乏了解,不知道學生所想所需,那么,我們就不能有的放矢地去激發學生,從而導致學生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那么,我們的教學自然就不會有太好的效果了。如果老師事先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狀況,比如了解他的愛好、能力等等,然后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可能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只有走近學生,了解學生,才能真正地搞好教學,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場所,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一個有積極動機,有快樂的過程,并在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并真正覺得學有所獲的主動參與的活動。避免勞而無功,真正實現學生的有效性學習。

三、呈現給學生有價值的內容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生對動物有著一種天然的興趣,因此,在教學《圓的認識》一節時,我創設了三只小動物騎著不同形狀車輪比賽情境,使學生自然地發出“為什么騎圓形車輪的動物跑得快?”這樣的問題,充分利用他們的心理特點來激發其探究的欲望。

除了要呈現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外,還應呈現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比如有這樣一個情境設計: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一天要浪費12千克水,那么一年要浪費多少水?這樣的情境不但結合了學生生活實際,而且還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節約水資源是每一個人的責任。這樣,老師就可以通過一個問題來實現了多種教學目標。類似的例子很多,我們在教學時,完全可以通過對教材所能滲透的信息作充分的分析,再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出有意義、有價值的情境內容,實現學生的有效性學習。

四、情境教學應把握好“度”

情境教學是新課程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總是和一定的社會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F在,不少的教師已經接受了情境教學的觀念,并把它自覺運用到了教學活動中,有很多老師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古人說:“過猶不及?!比f事都有一個“度”的問題,必須適度。數學教學無疑應當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但是“生活味”顯然不可以完全代替數學課程的“數學味”:一位老師在教學《分類》一課時,把菜普搬進了課堂,目的在于數學與生活的相互融合,可老師沒有很好的把握,導致學生感受到了中國的美食卻忘記了本節課的目的是讓我們分一分類。我們在運用情境展開教學時,必須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傾向。如果一個老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生活場景的再現,過于偏重情境,吸引學生的就不再是數學內容,而是游戲內容了,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可能會花費了過多的教學時間。這種“泛趣味化”的情境,往往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和教學無關的另一方向,學生往往是學而無獲(或收益很少),不但沒有增強教學效果,相反增加干擾因素,降低了教學的效果,不利于學生直接快速地進入教師所需要的思考狀態,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完成。因此要實現學生的有效性學習,在情境的創設中必須把握好度的問題。

五、參與體驗相結合,真正實現自主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有效性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例如:在教學《分數的認識》這個內容時,讓學生自己分一分,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平均分的意義;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讓學生自己去實驗、去探究圓柱與圓錐體積間的關系等等,這比老師任何精彩的講解更能讓學生理解,它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有效性學習。

總之,教學是道而非技,對教學藝術的探索永遠沒有止境,很多東西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理論永遠也只能叫理論,如果我們不把理論和實踐結合,那么,它就只能永遠停留在理論層面,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此,我們的理論必須拿到實踐中去驗證和提高,這樣才可以真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周日南. 小學數學新課程校本教研問題與指導[M].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 鄭強. 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M]. 北京:開明出版社,2004.

[3] 呂傳漢,汪秉彝. 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教學研究[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猜你喜歡
初探途徑
求解含參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的三種途徑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判斷函數單調性的幾個途徑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學生管理法制化及其權利保護思路初探
煙基項目管護模式初探
分層、過濾、循環教學法初探*
尾礦庫排洪系統封堵技術初探
運動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
用“分拆”法探索數列不等式放縮裂項的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