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文化的生活德育智慧

2018-05-30 06:27趙麗娟
關鍵詞:實施途徑

趙麗娟

摘要: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與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構成了生活德育的兩極。生活德育是一種生活與德育高度融合的德育形式,是教育者從受教育者的現實生活(現實存在、生活場景、生活片段、生活活動等)出發,并在現實生活中完成內化、外化和發展的德育實踐過程。內容豐富的春節源于日常生活,又因其物質和文化內涵而高于生活,從而春節就有了進行生活德育的理由和依據。因此,在春節期間可通過“說教”教育、實踐教育、感染教育來實施生活德育。

關鍵詞:春節文化;生活德育;實施途徑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融合于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春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以其持久的時間,豐富的內容,隆重的儀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著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并最終融于人們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探索春節文化的生活意義,進而找到實施生活德育的有效方法,必然對于提高德育實踐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生活德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兩個相反又相成的命題道出了教育的生活意義和生活的教育意義。在此基礎上,方可寓德育于生活,于生活尋德育,以實現生活德育。

(一)杜威:教育即生活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Jhon Dwey)針對美國傳統教育存在學校與社會生活脫離、課堂與兒童現實生活需要脫離、呆板腐化的灌輸式教學等弊端,提出并倡導“教育即生活”的命題。他認為,“教育是生活的必須?!苯逃鳛橐环N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其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從一開始就源于生活。而傳統的學校教育在人工環境下以正規課程的形式來傳授書本知識,如果不是以實際生活經驗做基礎,則學生所學知識就不能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一方面造成“教育與生活相脫離”,另一方面使學校成為“不是兒童生活的地方”。因此,杜威認為“學校必需出現現在的生活——即對兒童來說是真實而生氣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鄰里間、在運動場上所經歷的生活那樣?!本唧w而言,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題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

1.學校教育應具有生活的意義。即學校本身就應該是一種社會生活,應具有全部社會生活的意義。杜威指出:“青少年在連續性的和進步的社會生活中所必須具有的態度和傾向的發展,不能通過信念、情感和知識的直接傳授發生,它要通過環境(在這里,“環境”即社會日常生活實踐)的中介發生?!痹诖嘶A上,杜威建立起完整的“經驗課程范式”,強調“學??颇肯嗷ヂ撓档恼嬲行?,不是科學,不是文學,不是歷史,不是地理,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币虼?,學校教育不能獨立于個體日常生活實踐之外,而應該關注和聯系個體日常生活,使之具有日常生活的意義。

2.通過教育創造一種美好的生活。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而教育需要構建個體的美好生活。杜威要求,“教育應該成為達到并延續美好生活的手段,這種美好生活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是充分的、優雅的和豐富的?!边@里,杜威在強調教育具有生活意義的基礎上,對教育的生活意義進行拔高,認為學校教育不是被動的適應社會生活。而應該在適應生活的基礎上不斷改造社會生活,“目的是在于加深和擴大社會接觸和交往以及共同生活的范圍,使學校成員有所準備,讓他們將來的社會關系是有價值、有成效的?!币虼?,學校教育應該起源于生活,形成于生活,發展于生活,從而實現社會生活的更新和延續。

(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1936年,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鄉村教師》(第九期)發表了《生活即教育》一文,提出“生活即教育”的命題?!啊逃瓷钸@句話是從杜威先生那里來的,我們過去是常常用它,但是從來沒有問過這里面有什么用意?,F在我把它翻了半個筋斗,改為‘生活即教育”?!斑@樣整個的教育便根本的變了一個方向……分析開來:健康的生活便是健康的教育;勞動的生活便是勞動的教育;科學的生活便是科學的教育;藝術的生活便是藝術的教育;社會革命的生活便是社會革命的教育?!睆亩招兄瞥鏊膫€結論:(1)是生活便是教育;(2)是好生活便是好教育,是壞生活便是壞教育;(3)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4)所謂之“教育”,未必是生活,即未必是教育。

具體而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命題主要包括兩方面含義:

1.全部社會生活均具有教育意義。即“是生活便是教育,”社會生活本身就含有教育的意義。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生活即教育。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边@樣,該命題將教育的內容擴大到了整個生活領域,從而大大擴展了教育的范疇。至于“生活”的含義,陶行知認為:“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東西,在一個環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譬如一粒種子一樣,他能在不見不聞的地方發芽、抽條、開花,從動的方面看起來,好像曉莊劇社在舞臺演戲一樣?!庇纱丝梢?,陶行知所理解的生活便是生生不已的生命,即日常生活、實際生活,“它不是摩登女郎之金剛鉆戒指,而是冰天雪地下的窮人窩窩頭和破棉襖?!币簿褪钦f,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實際本身就是教育。

2.生活決定教育。生活的變化決定教育的變化,有什么樣的生活就有什么樣的教育。那么生活何以決定教育呢?陶行知指出:“生活和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到教育的作用。摩擦者與被摩擦者都起了變化,便都受到了教育?!奔慈藗円砸欢ǖ男袆訁⑴c或改變生活(生活與生活的摩擦)便導致了生活的變化。對于參與人而言,便是有了教育的作用(生活的變化引起了教育的變化),因而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進而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另外,生活的關鍵是“參與”,即不實際參與生活,只是形式上接受教育,也算不得真正的教育?!斑^的是少爺生活,雖天天讀勞動的書籍,不算是受著勞動教育;過的是迷信生活,雖天天聽科學的演講,不算是受著科學教育;過的是隨地吐痰的生活,雖天天寫衛生筆記,不算是受著衛生的教育;過的是開倒車的生活,雖天天談革命行動,不算是受著革命的教育;我們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需過什么生活?!?/p>

(三)生活德育:生活與教育的融合

從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盡管兩者在時代背景、所解決問題、哲學基礎等方面有很大差異,但兩者均把關注的目光指向生活與教育的聯系之上。同理,德育作為“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規律,采用言傳、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覺積極參與的互動中,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素質的系統的活動過程”,也是源于生活、形成于生活、發展于生活并融于生活的。脫離生活的德育,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無從把握,受教育者的自覺積極性無從調動,從而其道德的內化、外化及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因此,生活德育便是一種生活與德育高度融合的德育形式,是教育者從受教育者的現實生活之中完成內化、外化和發展的德育實踐過程。生活德育的實踐過程,也就是生活與德育高度融合的過程。

二、春節文化: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春節作為中國的傳統大節,是集放鞭炮、包餃子、貼對聯、做年畫、除塵、守歲、祭祀、拜年等多個民俗環節連綴而成的復合體,并由此形成內容豐富的春節文化,從而成為展示中華民族物質和精神生活的窗口。

(一)春節之物質文化:源于生活

春節作為沿襲傳統農耕生活的節日,其最原始的意義是在歲末年初之時,將經過一年辛勤農業勞動收獲的物品祭祀眾神及祖先,感謝大自然的恩賜,祈求神靈和祖先的庇佑,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因此,春節本身就是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產物,理應以物質文化生活為基礎。

有歌謠唱到:“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吃幾天,瀝瀝啦啦二十三?!迸D月二十三祭灶日,春節的幕布正式拉開。祭灶時家家戶戶都要獻麻糖:一方面用賄賂的手段甜了灶王爺的嘴,另一方面粘住灶王爺嘴使其只能“上天言好事?!迸D月最后一天(除夕日),則是展示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噴火口:紅紅火火的窗花、剪紙、春聯,叱咤威武的門神畫像,迎接諸神的神像、焚香、祭品、鞭炮,全家團聚的餃子、金魚、花糕、公雞,為初一準備的紅包、糖果、點心、新衣服等等悉數登場。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則是春節狂歡的最后時刻:喧天的鑼鼓、絢麗的煙花、高懸的燈籠、香甜的湯圓,渲染著熱鬧的節日氛圍,自此春節行至尾聲。

總之,春節這個特殊的時間節期,將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以集中地形式呈現出來,是人們物質生活世界的集中反映。

(二)春節之精神文化:高于生活

“新年到,人歡笑,貼春聯,蒸豆包,接財神,放鞭炮,磕響頭,歲錢要,拜大年,收紅包,走親戚,把嗑嘮,扭秧歌,唱小調,男女老少看春晚,全家來把春意鬧?!边^春節的意義不僅在于展現人們日常物質生活的基本形態,同時也是呈現人們精神生活的獨特窗口。

春節的序曲臘八粥源于古代的臘祭?!抖Y記·郊特牲》載:“天子大臘八,伊耆氏始為臘。臘者也,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迸D八粥的意義不僅僅限于物質生活的豐盛,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大自然、神靈在農事上恩賜的感激之情,同時對于平衡人、神、自然三者之間的和諧關系也具有重要意義。祭灶所用麻糖也是與天神溝通的物質手段:灶王爺是來往于天界和人間的使者,人們利用麻糖祭灶是向灶神寄托“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美好愿望,體現了人們對灶王爺既尊重又戲謔的心態。春聯、年畫本起源于古代驅鬼辟邪的習俗,但現在更多的表達人們喜慶吉祥的美好愿景。特別是春節文化底蘊的重要表征——春聯,總是更多的表現為積極意義的祝賀:“添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爆竹聲聲除舊歲,桃花點點報新春”,均體現了人們對美好明天的深切希望,也是人們發展積極向上精神的動力場。形如彎月的餃子一方面包含了美食的意思:“好吃不過餃子”,春節時吃上餃子,希望來年有更多的好食物;另一方面“餃子”諧音“交子”,即舊去新來的交子時象征著春節的到來。至于大紅燈籠、煙花爆竹、鑼鼓舞獅等不僅可以營造出一種紅紅火火、萬眾共享的歡樂、吉祥、充滿希望的節日氛圍,又可以激起人們對未來的信心、希望、樂觀和激情。

總之,春節本身就是一個高度濃縮人們精神生活的有效載體,親情倫理的傳承、安定團圓的企盼、神靈祖先的崇拜、對真善美的向往,都在這樣一個祥和、安寧、喜慶的春節文化氛圍中得到淋漓的宣泄和釋放,從而超過了現實生活的原本意義。

(三)春節之儀式文化:融于生活

春節的進程是遵循農歷時間概念而展開的,從臘月初八臘八節拉開春節序幕到臘月二十三“小年”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都屬于春節的時間范圍。在這期間幾乎每一天都有特定的習俗內容和慶祝方式,形成內涵豐富的儀式文化,融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臘月初八吃臘八粥開始,春節的儀式(主要是祭祀禮儀)正式拉開序幕?!芭D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在二十三祭灶日,家家戶戶靠近灶臺的墻壁上都要設好神龕,并請來灶王爺的神像,晚上送灶王爺上天時,還要擺上香、黃裱、芝麻糖等祭祀用品,磕頭跪拜,嘴里念叨著“二十三,爺上天,說好事,道好言”。通過祭祀感謝灶王爺一年來的庇佑和保護,祈求來年的吉祥如意。而到了除夕,尤為重要的一項活動便是請神回家。各家各戶都要請出供奉神像和祖先牌位,焚香、獻祭、放鞭炮,全體成員一個不少,團聚一處,共迎諸神和祖先回家過年。正月初一早晨為正祭,“祖先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出自同一祖先的家族成員共聚一堂,換上干凈整潔的衣服,擺好貢品,共同祭拜。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共祭同祀,表達了對諸神和祖先的懷念和尊重,另一方面老少團聚,強化了家族倫理關系,這樣尊重長輩、教育晚輩的倫理意義便在祭祀禮儀之中充分體現出來,從而形成一種強大的儀式力量。

總之,春節從掀開序幕直至尾聲,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在整個節日期間通過一系列的儀式活動自然而然的鋪展開來,從而使節期生活延伸至人們日常生活之中,并引導人們新的生活輪回。

三、德育實踐:一半是生活,一半是教育

春節文化源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段、每一處細節、每一個場景,又因傾注了巨大的物質、精神文化內涵而高于生活,從而春節就有了進行生活德育的理由和依據。具體而言,從春節文化中把握生活德育的實踐途徑主要包括:

(一)言談教育

言談教育即教育者借助語言載體對教育對象實施教育的一種方式。其特點是開放、自然、高效、方便,目的在于使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建立起一種友善的“我與你”對話關系,使教育對象自然而然的受到啟迪和熏陶。因此,在春節期間,可以也應該使用言談教育方式。例如,除夕合家守歲之時,老少共聚一堂,敘舊話新,祖父母、父母們回憶過去的事情,講述民間故事、傳聞,叮囑各種節日里的規矩和禁忌;孩子們則一邊感悟長輩幼時生活狀態,一邊在長輩的教導下回憶和總結一年以來得失。這樣寓德育于老少彼此交流之中,既有憶苦思甜教育,又有自我反思和總結,還能使彼此感情得以加強,從而使這種自然、生動的教育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又如大年初一的拜年活動,也是極為典型的交往性言談教育。晚輩向長輩道新春祝福,既表現深深祝福之情,又表達對長輩的尊重;長輩回禮、發紅包時往往會帶有支持、鼓勵性的語言表達,這樣,通過互送祝??赏瓿梢淮紊鷦拥墓膭罱逃?。

(二)行動教育

行動教育即“通過參與在行動中學習”,每個人都參與在各個有教育功能的節日活動中,在這些活動中受到教育。如果說“教育”和“生活”是“生活德育”的兩極,則連接兩者的橋梁便是“參與”。春節通過向每個人展現原汁原味的生活,并給與每個人以“參與者”的身份,從而提供一個使行動教育得以實施的平臺。例如,從春節的序曲臘月初八到大年三十,大家都圍繞著“春節”這個主題而忙碌著:掃庭院、剪窗花、換神像、設神龕、獻祭品、備美食等,而年前準備往往是每個家庭成員都參與其中,有分工有合作,齊心協力,共迎新年。因此,這種忙碌的場景本身就是一堂生動的勞動教育課,教育對象通過親自參與到各種年忙實踐之中,不僅學會了各種勞動技能,而且能夠深刻的體會到勞動之后的喜悅感、滿足感和幸福感,通過參與理解合作與分工的深層含義,其教育效果自然比空洞、枯燥的說教好。

(三)感染教育

感染教育即通過語言或行為引起別人相同思想感情的教育方法。生活德育可以通過春節節日氛圍的感染作用實施。例如春節的標志性符號春聯,以其有章有法的書寫、對仗工整的文字、協調押韻的平仄、火紅鮮亮的顏色,不僅制造出歡樂喜慶和欣欣向榮的節日氛圍,更以其言志教民的內容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和心靈的觸動,從而成為春節喜慶表達和渲染的文字符號;又如煙花爆竹的燃放,不僅增加了春節辭舊迎新、鬧春接福、歡樂喜慶的氛圍,同時也表達了人們興高采烈、心花怒放的內心感受。這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場景,通過熱鬧的節日狂歡使人們進行精神調節與休整,以積蓄未來生活和發展的心理能量;再如春節民俗的主題一祭祀,也是通過感染教育法進行生活德育的天然場景。正月初一早上全族正祭,人們身著新衣,在打掃一新的公共祠堂中聚集,神像、牌位、焚香、黃裱、貢品等共同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而又神秘的氛圍,無形中給與參與祭祀的每一個成員以無形的精神約束力。全族跪拜諸神,共拜祖先,不僅實現了自然、祖先、諸神與人的和諧相處,而且使全族成員在祭拜祖先的過程中鞏固和加強了家庭成員之間同宗共祖的認知和共同的情感認同,從而祭祀活動也有了整合情感的現實教育意義。

猜你喜歡
實施途徑
淺議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
通識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專業課程改革的主要途徑
高校外語教學改革創新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建設的實施途徑
傳統節日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初探
創新教育督導方式 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認識與實踐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
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