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監測大腦藏倫理風險

2018-05-30 10:48劉興亮
科學大觀園 2018年11期
關鍵詞:試探腦電波工人

劉興亮

據報道,國內有工廠引進員工腦電波掃描系統,通過工人帽子上的傳感器追蹤其腦電波。在工人整個值班期間,傳感器會持續收集腦活動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能獲悉工人的煩躁、抑郁和消極心態。此時把工人送去休息,或許有利于生產效率和企業的人文建設。

這可以說明,用人工智能監測大腦,在技術上已經成為可能。那么,我們是否可以依賴腦電波掃描系統?如果系統犯錯,或者數據解讀錯誤,責任將由誰承擔?

在我看來,這個技術是靠譜的,至少從原理上來講,有很強的可行性。至于這一系統的準確性具體能達到多少,還很難說。我只能說,這個系統從技術操作角度來說,是沒有多大障礙的。接下來就是要看更多的實踐結果。這就像一種新的藥物研發過程一樣,藥物研發出來之后,還需要幾年的臨床試驗。系統的確會存在一定的失誤率,不可能百分之百準確,但是只要將失誤率控制在一個可控范圍之內,就是可以接受的。

在此之前,我就做過人工智能在未來生活中可能扮演什么角色的分析,明確提出了醫生極可能失業的預測——這主要是基于機器對人身體監測的作用而做出的結論。

與此不同的是,我今天所談的問題是對人腦的監控與診斷。當然不是判斷你是否腦血管有破損可能,大腦是否萎縮,而是實時監控你的大腦活動、情緒狀況以及所思所想。

也就是說人的頭腦,被機器所掌控,并據此調整你的現狀與行為模式。聽起來有些諷刺,但未必不是現實。

但是,設想一個人的大腦出于善意的目的而被監控,這里邊其實隱藏著很大的倫理風險。人性是不可試探的,就如神圣是不可試探的一樣。

如果一個人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思想被他人掌控,勢必帶來類似于一個硬幣的兩個面的影響——他可能被迫變得更主動和積極于工作,提高效率;也可能伴隨著消極思想的狀態,以便自我隱匿和保護。至于下班后能不能切換回來是很成問題的,長此以往下去,人將變得拒絕思考、停止進步。

按照道德的要求成為一個“心中無不可與人言者”的楷模是人的極致追求,在現實中能夠做到哪一步,個體間差異極大。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極難借助腦造影術解讀心理情緒狀況,并且就目前在工廠進行試驗所取得的成就,也可能具有相對性。對此,我們還是抱著審慎的樂觀態度拭目以待吧。

猜你喜歡
試探腦電波工人
能感應人的腦電波并自動關機的電視機
能感應人的腦電波并自動關機的電視機
靜守百年:試探西貝意象
腦電波情緒分類算法的研究
基于腦電波傳感器的智能輪椅控制系統
試探著向硅谷伸出觸角
西游新記9
試探《鬼谷子》軍事思想
做一個“巨曉林式工人”
調配工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