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學習倦怠及其問題解決研究

2018-06-03 10:28馬春玲
關鍵詞:學習倦怠動機教學改革

馬春玲

摘 要:從小學到中學9年的教育現狀、就業壓力加大以及教師沒有時間細致分析引領,讓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問題無法從本質上得到解決。面對此種形勢,從心理學角度探索課堂上學生的需要和動機是解決學習倦怠的辦法之一。其中,學生在課堂上不容忽視的兩種需要為競爭的需要和成功的需要,同時關注需要如何轉化為動機以及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關系,是解決此問題的心理學路徑。最后,通過“心理統計及軟件應用”課程改革把理論路徑變為現實演練。

關鍵詞:學習倦??;需要;動機;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8)05-0031-02

一、學習倦怠的原因分析

每年莘莘學子闖過了高考之門來到了大學校園。但由于三點重要原因,大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顯性逃課和隱性逃課時有發生。

原因之一是小學到中學9年的教育現狀。在這9年里,能考上大學的學生很大一部分都經歷了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尤其是中學階段。好的中學的教育方式是期中考試前完成全部教學計劃,期中考試之后進行大量的練習。每晚做不完的卷子,寫得快的學生也要晚上十點睡覺,寫得慢的學生要寫到晚上十一二點鐘。如果完不成作業教師會找家長,加上周末還要光顧各種補習班。這種高強度的學習導致個別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已經掉隊,患有各種心理疾病,根本無法完成學業。同時更嚴重的是會導致部分學生對學習極其厭惡,到了大學完全自主學習的時期,一點也不想學習。

原因之二是就業壓力加大。隨著大批青年人進入就業市場,而就業市場用人數量有限,導致就業市場處于飽和狀態,這種飽和狀態導致只有少數學得好的本科生畢業可以實現按照自己的專業就業,大多數畢業生只能從事了和所學專業關系不大、不需要太多書本知識含量的相對低一層次的工作。這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上課積極性:相比較上課而言,部分大學生認為從事各種社會活動更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考取各種證書更能提高就業的砝碼。所以部分學生的心態是保證自己不掛科就夠了,不去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把時間用來做其他事情。

原因之三則是教師方面。教師所從事的應該是一個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工作,尤其是當我們面對的學生有大量的厭學現象的時候。教師應當不厭其煩一個一個幫助指導學生,因為他們年齡還小,理解問題看待世界的角度可能不全、觀念可能偏頗,對他們進行糾正引領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然而,現實的困境卻是大學教師也很忙,一方面科研壓力大,同時在物價飛漲的今天還要解決生存問題,因此能靜下心來奉獻自己、引領學生的教師也越來越少了。

二、學習倦怠的解決

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學習倦怠問題,從心理學角度關注學生,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需要不失為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

(一)需要

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他的需要層次理論強調人有兩種需要即缺失性需要和生長需要,其中前者包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后者包括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五種需要按照由低到高的次序排列,低層次的需要要求先被滿足,然后是高層次需要的滿足。這一需要層次理論被不假思索地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仔細想想,很多領域不涉及全部的需要層次,比如教育領域,我們應該探尋對學生來說,他有哪些重要的需要,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尋求解決課堂問題低效的答案。課堂是一個特殊的社會,如何駕馭學生在這個小社會上的表現,須體察學生的需要。學生在課堂上不容忽視的兩種需要為競爭的需要和成功的需要。

1.競爭的需要。兒童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有了競爭的需要。對競爭需要的考察需要關注和什么人競爭,在哪些領域競爭以及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競爭。首先,競爭并不只是發生在每學期結束對期末考試成績的比較,競爭也不是去和看不見的劍橋、哈佛等名牌學子的比較,競爭就是和身邊看得見的旗鼓相當的人的比較。其次,課堂上的競爭領域是由教師創設的。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機會創設競爭情境,因此教學不僅是單純講授,考核也不只是期末卷面考試成績;我們要在課堂教學整個過程中貫穿績效考核,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考察多種能力,讓學生尋求自己的優勢。最后,關于競爭方式,盡量不去采取單兵作戰,單兵作戰的激勵效果不好且培養的能力相對較少。因此,采取分小組方式競爭,一榮俱榮,讓學生不僅在競爭中掌握課堂知識,同時能夠學會如何與人合作,如何承擔責任,如何為集體爭取榮譽等。

2.成功的需要。成功的需要或者說榮譽感的需要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我們每個人都有被贊賞的需要,教育理念中也不斷強調賞識教育。如何進行賞識教育,教育者首先應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滿足他成功的需要,這樣,不用外在的賞識,他自己也能賞識自己,增加自信。被贊賞的需要得到滿足,學生會發展成為自信樂觀的人;一旦被贊賞的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總是被忽視,學生就會壓抑這種愿望。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創設情境滿足學生成功的需要,進而達到學生自我賞識。

(二)動機

動機是一種由需要推動的,達到一定目標的行為動力,它起著激起、調節、維持和停止行動的作用[1]。

1.需要和動機的關系。需要是個體缺乏某種東西時所產生的一種主觀狀態,是客觀需求的反映。動機就是激勵人們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標的內在原因。需要是行為的原動力,動機是推動人們活動的直接原因。當人的需要具有某種特定的目標時,需要才轉化為動機。需要產生動機,動機引起行為,行為使人產生客觀現實的效果,但有時動機和效果之間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梢?,讓學生的需要轉化為動機還有待教師在目標上花一番工夫。要想學生的需要化為指導學生行動的動機,教師至少應該從兩方面入手。第一,設置難度適中的目標,目標過難令人望而生畏,打消學生的積極性,目標過易難以滿足深層次需要,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第二,活動設置應該新穎多變,在倍感愉悅中完成學習目標。

2.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的轉化。學習的內部動機是指學習本身對學生的吸引所產生的學習動機,所學內容以外因素對學生的吸引產生的動機則是外部動機。對一般的學習活動而言,有外部動機也有內部動機,教師在強化的時候注意不要過分強調外部動機,這是一些學生家長及教師經常犯的錯誤。過分強化外部動機會導致本身已有的內部動機弱化甚至消失。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內部動機的激發和保護。

三、“心理統計及軟件應用”課程改革

隨著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原來兩門課程“心理統計學”與“SPSS原理及應用”被合并為一門課程,并且學時縮減很多,同時學生人數增加了不少。為了克服困難,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嘗試進行課程改革。例如,“心理統計學”課程原來是在黑板上進行運算,課堂上會請學生參與運算,下課進行作業批改并在第二次課堂上給予反饋講解。改革之后因為受條件限制,以上內容都無法實現。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完成授課,并達到較好的授課效果,結合心理學需要動機理論,教師作了以下嘗試。

1.過度講授。過度講授是指學生的接受能力、記憶等不可能100%復制教師的內容,如果教師教的內容的含量是“1”,學生可能當堂課掌握的僅是40%。因此,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切不可把重點難點一次性完整準確表述完就期待學生能夠掌握,學習是需要反復磨煉的過程。這是因為第一次講授的時候,學生可能因為多種原因沒有集中精力聽講,他注意聽的時候一些內容可能已經講過去,因此需要教師重復;同時,即使學生注意聽講,如果是全新又較難的問題,他很可能聽不懂,所以需要重復講授;此外,即使當時聽懂了未必有能力完全復述出來,知識并不是聽懂了就算掌握,真正的掌握是能用自己的話復述,這時依然需要重復。

2.考試制度改革。為了能讓學生多學習“心理統計學知識”,教師在課程中進行了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確定學生的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期中考試+期末考試。

平時成績,共10分。因為課時有限,人員較多,沒有辦法點名,同時考慮到學生自覺學習的程度不一,因

此采用平時成績的10分,分10次課堂回答問題,每次1分的方式。其中,每次都會在3個班各抽取一名學生。首輪進行時讓學生自己主動或學生推薦本班代表。第二次則由教師點名,由于是大一課程,教師并不掌握學生的學習成績,滿足隨機取樣的原則。同時,每次不記錄被抽取同學名單,因此第一次被抽取學生可能第二次還會被抽取到,滿足放回抽樣原則。教師每次抽查,學生回答問題正確,學生所在班級全班計1分;回答錯誤,則不計分;未到,則所在班級全班減1分。這樣可以督促學生出勤,免去點名占用授課時間。

期中考試100分折合成30分。期中考試采取對課后題進行考查。目的有二:第一,督促學生對課后習題進行練習,避免到期末考試之前才開始復習;第二,讓學生熟悉考試題型和過程。針對平時的課后習題不發送標準答案,避免學生只背誦答案而不做練習的情況(如果學生做過練習帶給教師,教師會進行批閱)。實踐證明,在期中考試之前很多學生開始積極復習。

期末考試試卷100分,折合成60分。最后,總分100分由平時成績10分+期中考試30分+期末考試60分組成??偡肿詈蟮脑u定,采取客觀與主觀評定相結合,這樣其機動性大些,避免一些學生客觀上的確拿不到高分挫傷積極性,不利于其繼續學習。具體的做法是期中考試成績利用統計學課程本身的原理計算平均分和標準差,3個班級比較,如果平均分相同,則比較標準差,平均分大或者標準差小的班級總體在平時成績上加2分,期末考試成績處理辦法類似,如果某班依然領先,在其平時成績上加2分,但最高分不會超過每分項目的總分。所有操作過程由學生完成,讓他們體會到統計知識的學以致用。

3.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新媒體條件下,學生作為年輕人對新興的科技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可以綜合利用多種媒體手段解決教學設備的不足。例如,針對教室大黑板小,兩邊學生看不到黑板的情況,采用了手機拍照和家用微型投影機并用的技術。先用手機把黑板拍下,再用微型投影機把照片打到墻上。設備線事先連好,即拍即得,可以實時完成。同時,還配合使用翻頁筆,移動麥克,電子教鞭等。

教師這一職業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終究有奉獻的成分在里邊。教師應本著一顆愛學生的心,苦苦思索適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掌握一點知識,多對一門功課感興趣。讓學生在成長的路上感受到愛,學生未來也能揮灑知識,播撒愛。

參考文獻:

[1]孫煜明.動機心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3.

猜你喜歡
學習倦怠動機教學改革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原因分析及對策探究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倦怠現狀分析
動機不純
論幼兒的動機特點與良好動機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