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背景下學術期刊編輯素養要求及提升

2018-06-07 08:44孫曉雯
今傳媒 2018年4期
關鍵詞:學術期刊大數據

孫曉雯

摘 要:大數據的出現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出版業也不例外,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學術期刊編輯面臨新的適應性挑戰,從提升編輯素養著手積極應對是邏輯的必然選擇。學術期刊編輯應具備敏銳的辨識力、持續的學習力、強大的組織力、不竭的創造力。編輯素養提升策略包括:編輯個人要有極其強烈的主觀意愿;基層編輯部、雜志社領導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分管部門要有整體性人才培養規劃;上級主管部門要有政策性支持。

關鍵詞:大數據;學術期刊;編輯素養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4-0139-02

一、引 言

繼“物聯網”“云計算”之后,進入2012年,大數據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并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人們將大數據的特征總結為5個V,即體積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多樣化(Variety)、難辨識(Veracity)和高價值(Value)。 “大數據”的滲透能力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數據正在迅速膨脹,沒有一個領域可以不被波及,“大數據”正在改變,甚至顛覆我們所處的整個時代。作為新理念、新思想、新文化傳播先鋒的出版行業在這場時代變革中無疑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而作為出版行業主體的出版人,毫無疑問將是迎接這場挑戰的主導力量。廣大編輯職業素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出版行業的發展前景,為順應“大數據”時代發展需要,提升編輯的職業素養便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行業任務。

二、學術期刊編輯應具備的能力

學術期刊編輯的辨識力狹義地講是指辨別文章質量的能力。這里的辨別能力分為辨真偽和辨優劣兩個方面。所謂辨真偽,是一篇文章看過之后,根據編輯自己的知識儲備,可以從內容方面判斷出這篇文章政治方向是否正確,有無科學性及常識性錯誤;從形式方面判斷文章前后邏輯是否準確,文字表達是否符合語法標準,有無錯別字等。所謂辨優劣,是指文章在沒有內容和形式上錯誤的基礎上,編輯通讀后能夠判斷出文章選題是否新穎、有價值;結構是否合理,邏輯是否清晰;文字表達是否優美、順暢、富有韻味等。在大數據時代,人們獲取信息渠道不斷擴大,獲得的信息也在海量增長。編輯敏銳的“嗅覺”,敏銳的辨識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能夠辨真偽、辨優劣,通過自己的一雙慧眼,將適合自己雜志的稿件篩選出來,是合格學術期刊編輯必備的職業素養。

持續的學習力在這里是指編輯不斷自主學習來提高編輯內功的能力。編輯學習力大小和持續學習能力大小,都直接影響著編輯的素質和學術期刊的質量。學習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編輯本身具備的文化素養、專業素養,而持續的學習力則要通過編輯對自己有不斷的要求、持久的努力及坐得下和耐得住寂寞的態度方能獲得。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編輯更需要不斷地學習數字出版必備的知識。只有增強學習的能力,主動學習,善于學習,學而不倦,時刻加油充電,才能不讓自己落伍,也才能適應市場和讀者閱讀需求,讓編輯工作跟上時代發展步伐[1]。

組織力在編輯業務中是指編輯在把握全局的基礎上,通過組織工作來協調各方因素,達到編輯預期效果的能力。編輯的組織能力體現在組織稿件、組織同伴、組織作者、組織讀者、組織讀者和作者的溝通等各個方面。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時代,信息的獲得非常迅速,人與人的交往也極其便利。那么作為一名編輯,在龐大的資源面前能夠統觀全局,游刃有余地溝通、組織、協調各方因素,快速有效地達成編輯預期目的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編輯組織能力的大小取決于其各方面的素養,強大組織力的養成需要長期的努力和鍛煉。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探索新經驗、產生新思想、發現新事物等具有獨特身心體驗的能力。它是人類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編輯的創造力體現在方方面面,出版物的策劃、組稿、加工、營銷,每個環節都離不開創造性的工作。因為編輯從事的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最需要的不是重復別人的思想、模式而是需要編輯通過創造性的工作來引領作者創作出極具個性、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帶動讀者欣賞優秀作品并能與之產生共鳴,提升自身的思想及文字的鑒賞力;喚醒人們能夠緊跟時代潮流甚至站在時代前沿為人類的前行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沒有創造就沒有進步,人類的進步就是由無數不斷努力創造的靈魂推動的,而編輯的職責就是不斷為這些努力創造的靈魂搖旗吶喊、加油鼓勁、推波助瀾。

三、提升學術期刊編輯素養的策略

要提升學術期刊編輯的素養,首先編輯個人要有極其強烈的主觀意愿;基層編輯部、雜志社領導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分管部門要有整體性人才培養規劃;上級主管部門要有政策性支持。要提高學術期刊編輯的素質,制約和影響的因素很多,但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還是編輯本身,外因要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明確了這一點,我們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應圍繞激勵編輯提升自身素質來展開。

首先,要全面提升編輯的政治素質。出版物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具有鮮明的文化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2]。而作為出版物內容的選擇和加工者,編輯政治素質直接影響到出版物的價值取向。學術期刊編輯要有敏銳的政治嗅覺,要能緊跟時代腳步,通過自身的辨識力來鑒別、選擇出能反映時代特點,引領時代潮流的學術作品。編輯政治素質的提高要通過編輯多學習,多接觸社會來獲得。編輯要做有心人,要關注國內、國際大事件,并且要勤動腦、多思考,聽取各方對同一事件不同視角的看法,使自己不斷成熟、不斷進步。

其次,要全面提升編輯的文化素質。編輯從事的是文化工作,必須具有扎實的文字功底,淵博的文化知識和文化修養,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人。在如今大數據時代,無論從事任何職業,要想不被時代所淘汰就要不斷學習,要有持續的學習力。學習不再只是學生的事情,而是每一位編輯每日必須做的事情。我們要想緊跟時代的步伐,就要有一顆赤子之心,要有不斷求得新知的欲望。通過不斷學習、思考來提高自己的境界,通過不斷堅持來磨練自己的意志,使自己成為有知識、有文化的學者型編輯。

再次,要全面提升編輯的專業素質。編輯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編輯出版的各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規范及評價標準。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有擔當的編輯,編輯業務一定要過硬。學術期刊的編輯不僅要在編輯業務上下功夫,還要在自己涉足的專業領域有一定學術造詣,不學習、實踐是不可能達到的。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足不出戶就能知曉天下大事,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來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目前編輯培訓有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我們要利用好這些學習機會來提高自己的編輯專業水平,爭取機會多參與出版、編輯方面的學術會議和業務培訓活動。在聆聽專家的講座和報告中得到收獲;在與同行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會對我們自己的編輯工作有一定指導和啟發。作為雜志社的領導,主要的工作是確保雜志能夠保質、保量、按時出版。而編輯是主要的工作執行者,要想使期刊從內容到形式都能保持較高水平,編輯的能力、水平是第一要素。那么,雜志社領導的工作重心就要放在編輯的培養上。編輯能力的提高個人主觀能動性是先決條件,但環境因素等外部條件的影響也會對編輯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領導是一個單位的領頭羊,是靈魂人物。雜志社領導的氣質、作風直接影響著雜志社各個部門的工作,對編輯部的影響尤其突出。雜志社領導對每一位編輯都應該有深入的了解,了解他們的業務能力、工作風格、氣質特點等,只有這樣才能人盡其用,發揮每一位編輯的能力、特長;也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對每一位編輯進行人性化的培養,使他們能夠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對編輯的培養要有針對性是指對不同編輯培養方式、培養內容要有所區別,因人而異。對依賴性較強,有拖延癥的編輯要采取耐心誘導、督促激勵的方式促使其盡快成熟;而對主觀能動性較強,有主見、有想法,渴望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編輯可以給予其寬松、自由的空間,盡量為他們提供能夠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作為雜志社領導,對編輯進行深入了解,就是要能夠了解每位編輯真正需要什么,需要領導給予什么樣的支持。只有知道編輯的胸中所想、心中所念,才能為編輯提供其真正需要的幫助,為編輯素質的大幅度提升創造條件,提供保障。雜志社的上級主管部門分管的部門較多,雜志社只是其管轄的部門之一,由于雜志社的工作具有獨特性,且業務性較強,上級主管部門對雜志社的管理基本上屬于松散式管理,交給分管部門全權處理。作為雜志社的上級分管部門,對雜志社的發展、壯大起著不容忽視的重大影響。上級分管部門對雜志社重視與否直接影響著雜志社的命運及走向。特別是當前紙質媒體不斷衰落的今天,上級分管部門給予雜志社寬松的生存環境,對雜志社的人員培養有整體性的規劃,會對學術期刊的生存、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術期刊要想不斷發展、壯大,人才儲備及培養是關鍵。有什么樣思維的編輯就會編出什么樣的雜志;同樣,有什么樣思維的領導就會引進和培育出什么樣思維的編輯。雜志社上級分管部門的領導要根據期刊的風格、特點以及目前雜志社的人員配置,有步驟、有計劃地引進雜志社需要的人才。對現有的編輯要根據其自身特點及雜志社的需要有規劃地進行培養。這樣,雜志社的編輯才能各司其職且緊密配合,編輯出高水平的學術期刊。學術期刊的上級主管部門雖然不會對雜志社進行經常性直接的工作檢查、指導、安排,但對雜志社的政策性支持非常重要。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內部及外部環境。雜志社外部直接的環境就是上級主管部門營造的,它對雜志社能否有政策性的支持直接影響著雜志社的生存及發展。

四、結 語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通暢和便捷,學術期刊面臨嚴峻的挑戰。我們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加快學術期刊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融合,能夠及時吸收、轉化和應用新技術的學術期刊將會得到長足發展,反之則會被淘汰出局[3]。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學術期刊上級主管部門的政策性支持,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在職編輯的業務提升,引進精通互聯網技術的編輯人才都需要上級主管部門給與大力支持。只要學術期刊編輯、雜志社領導、分管部門及上級主管部門領導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難,辦出自己滿意、社會認可的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的優秀學術期刊。

參考文獻:

[1] 馬國倉.論新時期書報刊編輯的職業精神和素質要求[J].中國編輯,2016(2).

[2] 吳尚之.努力培養更多優秀編輯人才[J].中國編輯,2016(1).

[3] 孫麗華,徐冬梅.學術期刊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探析[J].編輯學報,2016(2).

[責任編輯:傳馨]

猜你喜歡
學術期刊大數據
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
新創辦的學術期刊發展探討
學術期刊出版供需均衡發展的路徑分析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總局首次開展學術期刊資質審核認定
學術期刊評價指標說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