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

2018-06-07 09:38萬小瓊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8年9期
關鍵詞:實踐能力培養小學語文

萬小瓊

摘 要 素質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如果沒有適宜的外部條件,這個“能力”,這個“精神”就很難誘發。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決不能統得過死,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可能地去探究、去創造。學生學習興趣濃了,學習的主動性上來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還能不發展嗎?創新精神,還愁得不到培養?所以,“議”教學結構不乏為一種好方法,它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實踐能力 培養

(1)識字。據當代科學的研究說:漢字是左半球和右半球的并用的“復腦文字”。因為漢字的信息處理既有語音編碼,又有形態編碼,這就需要左右腦共同協作,才能完成。所以,在教學識字時,要充分利用漢字音形特點,抓重點、抓關鍵,做到省時、高效,要言不繁,讓學生自己在“議”中識字,如基本字教學讓學生議筆畫、筆順;合體字教學化繁為簡,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字形組合的特點上來,讓學生議出規律。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視覺、聽覺、動覺等多種分析的協作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來探求,養成手、目腦并用的好習慣,達到舉一反三的創造性識字的境界。小學教材中的“練習”中,常安排有“看圖認識部首,再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就是一種科學的識字方法。還如指物識字、游戲識字、兒歌識字、故事識字、歸類識字等等??傊?,通過科學認讀,引導學生在識字實踐中探索、總結,發揮出創造新能力,加強思維訓練。

(2)學詞。漢語語言的最大區別是感情濃烈,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想通過詞語表達出特定的內涵。為此,詞語教學就是要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并學會運用。這就是要在“議”的實踐中,讓學生“記得住——用得出”。如我在教學閱讀篇目《瀘溝橋烽火》一課時,摘錄出10個詞語,要求學生盡量在一段話中用上這些詞語。有個學生這樣寫到:“(蓄謀已久)的日寇,在一個(萬籟俱靜)的夜晚,偷偷地摸向我守軍的橋頭,當我查哨時,他們還(氣勢洶洶)地以失蹤一個士兵為借口要進城搜查。當我守軍嚴詞拒絕)時,他們(惱羞成怒)竟首先向我守軍開火。我守軍(頑強抵抗),打得日寇(人仰馬翻)、(狼狽而逃)”。這項實踐表明不僅使學生理解這些詞語,還要試著運用,而且探求了用精煉的語言概括了“七.七”事變的一個場面,從而激發學生學詞、記詞、用詞的興趣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3)練說。語文教學離不開說的訓練,而且說是語文實踐能力鍛煉較好的用途,也是訓練的難點,所以我們語文老師往往就忽視了對學生的說的訓練。目前,學生不敢說,不會說,說不好,教師不讓說、代學生說的情況非常普遍。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寫,使學生失掉了語言的實踐機會。嚴重阻礙了學生口頭語言的發展。這是一種蝕本的“買賣”。因此,我們要提高對學生“說”訓練的認識,創造機會,讓學生想說、學說、會說,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議”的環節就是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它是學習過程中的群體活動,同一時間內,雖然只有一個人發言(相互討論除外),但是其余的學生要結合自己的認識對發言內容進行判斷、評議、修正、求異、擇優等一系列逐步深化的思維過程,這個思維過程,就是學生探求知識訓練的過程,如《一夜的工作》雖準備去休息的周總理“過來把我的轉椅扶正,然后就走進后面去了”。這一細節,工作了一夜的周爺爺現在需要的早休息,干嗎要去扶那個轉椅呢?

判斷回答:

學生甲:“周爺爺對轉椅非常愛護”

學生乙:“周爺爺對轉椅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學生丙:“我認為,作者把周爺爺這一細小的動作寫出來,使我們看到周爺爺辦事的認真勁兒。促使我們聯想到:對這樣的小事,周爺爺這么認真,你們對國家大事呢,那就可想而知了?!?/p>

學生?。骸皬倪@一小事,我們體會到作者在回來的路上為什么那樣對自己說,又高聲對世界說的內心,這一感情是真摯的?!?/p>

你說、我說、大家說,這“議”的過程就是使每個學生均成為學的主人,在統一認識的前提下各自又有不同的提高。

課文中有提供學生說的話題外,每個“練習”都有“說話”的專題練習安排,這些練習不僅能訓練學生大膽地說話、大聲地說話、大方地說話等能力,還豐富學生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使學生在說的實踐中,學會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輸出信息的本領。

(4)會讀。 就是要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感悟語感。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在語言活動中的自覺思維和頓悟思維。這種自覺思維和頓悟思維正是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內在源泉。為此,教學一篇課文,除了在預習實踐安排學生一定要讀課文外,在課堂教學時,一篇課文要能引導學生讀兩三來回,在這些“來回”中“議”,使重點部分還能讀熟、會背,在課文中感悟作者個人獨特的人生經驗和情感體驗,擴大想象的空間,培養創造性思維。在語言探索實踐中,不僅讓學生會閱讀,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熱愛生活、珍惜人生的感情。

(5)能寫。寫,更是一種語言實踐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依靠自覺地校正,反復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借以鞏固知識和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培養其不斷創新。尤其手是寫作文,更是實踐中學生極為富有個性的探索與創造。然而,作文教學卻又往往是老師頭疼、學生頭疼的事。我想,這就是由于我們平時給套的框框太多的緣故。要想作文訓練取得成效,我們教者必須解放思想,抓住一切機遇,創造習作條件,營造想象空間,放手訓練。一是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練筆;二是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命題,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這樣使他們自己探求來的語文知識主動去實踐,編織自己的個人經歷、氣質、休養乃至審美趣味。

素質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如果沒有適宜的外部條件,這個“能力”,這個“精神”就很難誘發。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決不能統得過死,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可能地去探究、去創造。學生學習興趣濃了,學習的主動性上來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還能不發展嗎?創新精神,還愁得不到培養?所以,“議”教學結構不乏為一種好方法,它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猜你喜歡
實踐能力培養小學語文
高校單片機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探討
芻議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