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詩歌中的數字之美

2018-06-11 10:35林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4期
關鍵詞:亭臺全詩首詩

林波

宋代邵康節的《一去二三里》一詩,又名《山村詠懷》,全詩為: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我在教學中通過三步——發現美、探索美、尋找美,讓學生深入體會這首數字詩。

1.發現美

課上,我先讓學生說說通讀全詩之后的感受,學生說感受到這里的景色很美。接著我讓學生說說都有哪些美景,學生說:“村莊美,亭子美?!薄盎ê芏?、很美?!痹僮穯枴澳銖哪男┳指惺艿降拿??”“‘煙村很美,說明村里炊煙裊裊,有生活氣息?!薄斑@首詩與其他詩對比有什么不同?”“這首詩有數字?!薄皩ρ?,這么多的數字,難道就沒有傳達信息給你嗎?請各小組討論從數字的對比中感受到了什么?!睂W生從“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里感受到亭臺比人家多。我追問這是為什么,學生說這里的人們喜歡欣賞風景,所以在外面建造了許多亭臺,方便出來欣賞景色。我請學生再觀察其他的數字,有學生發現,前面三句都是兩個數字,最后一句是三個數字,學生認為這說明花多得都數不過來了。

2.探索美

學生認為“一去二三里”這句話沒有什么意思。我引導學生:“‘去字如果改成‘走或‘跑行不行?”學生說:“‘走在古文中是跑的意思,跑是急匆匆的,與這首詩的風格不統一,這首詩很悠閑,‘去有漫步信游的感覺?!蔽医又鴨l學生:“作者去干什么?”學生眾說紛紜。我請學生反復讀整首詩,感受詩的最后一句所表達的意韻。學生在討論中逐漸清楚,詩人就是信步由韁探尋美。這時,我讓學生思考二三里的路程是多遠。學生的實際經驗幫助他們認識到,二三里與學校到家里的距離差不多,這是散步最舒適的距離,這更加證明了詩人可能是在悠閑地散步。學到這里,我請學生聯系作者的生平,思考“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這樣的數字安排體現作者怎樣的思想。由此,學生明白了作者希望亭臺多一些,是因為作者更喜歡自由,喜歡思考。這首詩通過小小的數字對比,使學生明白邵康節對于生命的追求。在他看來,生命的意義除了“家”,還有對“自然”的領悟和對“美”的追求,所以,在“花”上運用的數字最多,用了“八九十”,給人一種對于美的無窮無盡的憧憬。

3.尋找美

我帶領學生到校園里去尋找美,操場的長廊,樓下的涼亭,還有小小種植園,都是讓學生感受美的園地。在一路探尋中,學生激動地談論自己的發現,在詩的啟發下,學生對往日里平平常常的校園景物有了深入的感悟,“原來學校如此優美!”也有學生仿寫詩:廊里兩三步,美圖四五張,操場六七處,八九十枝花。學生們一聽都爭著用詩歌說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一轉二三樓,感動四五次,校園六七亭,八九十種愛。這樣,我們就達到了學詩的目的——培養學生探尋美的能力,點燃學生對生命的渴望。

編輯 _ 于萍

猜你喜歡
亭臺全詩首詩
香戀秋
《上課沒人搶》
我想寫首詩給你
勸學
在山水亭臺間畫下美麗春天
從“讀首詩再睡覺”看聽覺閱讀
過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詩
亭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