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千變萬化的繪本變成兒童創意寫作的智慧

2018-07-05 09:11高子陽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8年1期
關鍵詞:山姆造句形式

高子陽

【編者按】“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的機會?!笔恰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文中簡稱《課標》)對習作教學提出的一個要求,如何根據這一要求,不斷“創新寫作形式,改進指導方式”,進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本專輯的五篇文章介紹了一些具體的做法,可供讀者參考。

當下,小學生作文的形式普遍單一且指導不力。筆者嘗試用多個繪本來打開學生思路,盡最大可能不在形式上限制學生寫作,全體學生愛上寫作因此成為可能。

一、一篇文章可以連續寫數個問題

筆者以“創意讀寫課——問”上過多次公開課,均以“先寫后教”來教,因為先寫就是放開,就是不同,就能發現共同存在的問題,就能真正確立教師該教什么。

上課伊始,發給學生一張紙,要求學生任意寫下十個問題。十來分鐘,學生們就寫好了。筆者在國內外多次上了這節課,沒有發現誰寫不出來的。學生所寫的,除了個別問題一樣,10個問題完全重復的,至今沒有。學生寫完之后,問學生,是不是第一次寫這樣的文章?他們說是。再問他們這是作文嗎?考試中這樣寫可以嗎?所有的學生都說不是作文,考試中絕對不可以這么做。

接著,筆者為學生大聲朗讀《第一次提問》。這是日本著名作家長田弘、畫家伊勢英子共同完成的繪本,這本書由30個問題組成(云,看起來像什么?風,又是怎樣的味道?今天,你仰望天空了嗎?天空,是很遠很遠,還是近在眼前?你覺得,美好的一天,是怎樣的一天?“謝謝”這樣的話語,今天你是否說過?……),都是沒有答案的問題,而每兩個問題配一張圖。利用七八分鐘問完之后再問學生,這30個問題算不算文章?學生說這都是書了,肯定算文章了。

再接著,筆者告訴學生,這的確是文章,考試時,不可以這么寫,但平時寫作中可以的,寫作不是都為了考試。筆者還告訴學生,《第一次提問》這本書由30個問題組成,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位全用問題來寫文章的人是誰嗎?小學生都不知道。筆者給他們講,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這部作品叫《天問》。全詩373句1560字,是一首以四字句為基本格式的長詩,詩人一口氣對天、對地、對自然、對地理、對歷史、對社會等提出了173個問題,這首詩被稱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日本作家創作的《第一次提問》就是受《天問》的啟發。古人能寫,外國人能寫,當下的中國小學生也應該能寫!

如此之教,學生就放心了,就敢寫一個又一個問題了,寫得多了,也就敢提問了,高水平的問題也就接二連三地出現了。

二、造一個句,畫一幅畫,創作“班書”

筆者讀小學的時候,期中、期末考試卷上都有造句。班級里,的確有不少同學不會造句,或者說造出來的句子千篇一律,沒有什么創意。為了不丟分,老師給我們想了一個點子,即不管什么詞,都可以造“我會用( )詞造句了!”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考試不考了,即使課文后面出現過用某個詞造句,期末測試卷上也見不到,似乎約定俗成不考造句。也許,這就是教育教學上因噎廢食的表現之一。

有一本圖畫書叫《如果……》,法國兒童文學作家吉萊納·羅蔓、畫家湯姆·尚普合作的。這本書有16個“如果……”句子組成:

如果海水是甜的,冰山就能變成雪糕了!

如果車輪是方的,爬樓梯就方便多了!

如果公雞不打鳴,大家就可以每天都睡懶覺了!

如果鳥籠沒有圍欄,小鳥的歌聲會更加動聽嗎?

如果鋸鰩是細木工,那么錘頭鯊就是粗木匠啰。

如果長頸鹿會編織,它織成一條圍脖需要十年時間吧。

……

16個句子,每個句子配上一幅圖,合起來就是一本書。多好玩呀!我們為什么不讓學生玩呢?筆者在四年級試驗過,一周讓學生玩一個詞造句,并畫出畫,再將全班學生寫的、畫的放在一起,裝訂成書。一個學期,玩20個詞,二十周,二十本書就完成了。這樣的書,學生可喜歡了!學生討厭常見的命題作文等寫作形式,而這一作文形式,就是帶著學生玩寫作,一個班的學生共同寫書(筆者把這個叫作“班書”),這種習作簡單且富有創造性,學生一點煩惱都沒有,當然這也是我們從未有過的創意寫作。有人說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太簡單了!不,一點都不簡單,千萬不要眼高手低!三五個詞造下來,他們就知道難度了,就知道自己要好好動腦了。

三、用這樣的詩來玩轉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三年級開始習作,師生共同叫苦,可以說苦不堪言。為何?一是學生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二是教師引導方式陳舊;三是教材要求寫的內容并不是兒童真正的需要;四是很多東西、很多學生可能喜歡的寫作類型,我們不知道,也不讓他們寫……

有一本圖畫書叫《需要什么》,這是意大利兒童文學大師賈尼·羅大里與畫家西爾維婭·伯安妮共同創作的書。這本書的文字內容如下:

做一張桌子,/需要木頭。/想要木頭,/需要大樹。/想要大樹,/需要種子。/想要種子,/需要果實。/想要果實,/需要花朵。/做一張桌子,/需要一朵花。//

超級簡單的內容,如何用其來打開學生對寫作的熱愛之門呢?課堂上,筆者讀講完這本書之后,帶著學生玩了起來,請看學生寫下的:

買一條狗,/需要錢。/想要錢,/需要工作。/想要工作,/需要出門去找。/想要出門去找,/需要車。/想要車,/需要汽車廠。/買一條狗,/需要一個廠。//

……

學生越寫越開心,筆者讓他們每天在家玩一玩,一個月下來,個個都有變化。筆者堅信,用這本書來教學生邏輯推論,特別好玩。這種詩意的推論,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創造性的主題?!白雷印迸c“花朵”有什么區別?一個是器物對象,一個是生命對象?;ǘ涫亲匀坏纳`,桌子是人用的,花朵是美的,桌子就那么簡單,花朵里卻藏著很多東西,比如鮮艷芬芳的隱喻。但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給學生一個詩的游戲,一個俏皮可愛的智力游戲,并且是相當奇妙的游戲,是能夠讓學生真正改變的作文形式。

有人會說,這不就是詩嗎?是的!眾所周知,我們的課程標準,我們的教材,我們的考試(中考、高考)都不讓學生寫詩。像這種詩,很多教師甚至專家學者都看不起,覺得毫無意義。其實不然。讓兒童寫這樣的詩,讓學生寫寫詩,對他們的整個人生都會有非常特別的幫助。古希臘人說,詩人就是創造者。細看《需要什么》,這種創造力多奇特呀!

四、人人都能寫出一本又一本的“書”

有人說,作家是不可以培養的,中小學生寫作不是為了培養作家。其實作家是可以培養的,小學生假如成為一個個作家也不是壞事。世界上不會寫書的作家至今沒有出現。其實,小學生寫“書”不是神話,讓每位小學生都寫“書”也不是傳奇。不管專家學者怎么說,筆者認為,讓每位小學生嘗試寫出一本又一本書,是完全可行的,這種作文形式,也屬于小學生,值得一玩。哪些繪本能激發學生寫起來呢?

有一本繪書叫《愛看書的男孩——亞伯拉罕·林肯》,美國兒童文學作家凱·溫特斯與畫家?!たㄅ硖毓餐瑒撟鞯?。這本書其實就是以繪本的方式創作的林肯小傳。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開學初,筆者介紹了這一繪本,然后布置學生一個任務,那就是借這一形式寫寫自己的小傳,盡可能用自己12年中的照片來寫,學生玩得可用心了。筆者告訴學生,有可能這本書是好多同學人生的最后一本書(因為好多學生初三考不上高中,即使考上高中,大學畢業,不寫自傳的人,多如牛毛)。

還有一本書叫《閱讀樹》,這是法國兒童文學作家迪代·萊維與意大利插畫家蒂茲亞娜·羅曼南共同創作的一本書。這是一本能讓讀者安靜下來讀書、寫書的書。故事中的那個小孩特別喜歡坐在樹上看書,他也發現那棵樹也隨著他一起看書,所以這棵樹叫閱讀樹。那年夏天,雷電擊中了這棵閱讀樹,這棵樹死了。小男孩很傷心。他的媽媽居然將這個死去的樹,磨成粉,制成了紙。制成紙有什么用呢?故事中,一直有一只鳥。小鳥飛過來,送給小男孩一根長長的羽毛。小男孩用羽毛筆在紙上畫啊寫啊,又寫出一本我們正在看的《閱讀樹》。我們每個人的家里都有紙,我們每個人都有筆。拿出一些張,一張一張地寫,一張一張地畫。書不就寫出來了嗎?寫書就是這樣的,天天寫,天天畫,要不了多久,一本書就被創作出來了。

《圖書館老鼠》是德國兒童文學作家、畫家拉爾夫·布奇科夫的作品,這套書共有五本,分別是《神秘的作家》《愛寫作的朋友》《探險家莎拉》《博物館大冒險》《溫馨的家》,每一本寫作都不一樣,整體閱讀,就能找到一個非常綜合的寫作智慧。第一本《神秘的作家》特別有味道,書中介紹了老鼠山姆寫的第一本是《吱吱!一只老鼠的一生》,后來又寫了《孤獨的奶酪》和《老鼠公館之謎》。孩子讀了山姆的書都非常喜歡,但沒人知道作者是誰,圖書館長給山姆留了封信,邀請山姆同小讀者見面。山姆想出一個好主意,當孩子伸著腦袋看空紙盒時,發現盒子里放的是一面小鏡子,原來每個人都可以是作家,每個人都可以創作出自己的故事,寫自己的書!

把這些領著學生去寫書的書放在一起,教師與學生一起玩一玩,真的不難,而且相當有趣。這種形式屬于全體學生,能讓學生有著別樣的收獲。

繪本成千上萬,每一本繪本都是了不起的創作,都是帶著陽光、泥土、水等著你去翻開的種子。繪本的形式可謂千變萬化,兒童寫作本該屬于浪漫式的,千變萬化的。教師如果能擁有很多繪本,如果能關注其創意的形式,用其引導學生寫作,就一定能找到讓全體學生愛上寫作的鉆石級大鑰匙。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

猜你喜歡
山姆造句形式
從造句入手學寫話
小議過去進行時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糊涂的維修工
猜猜我有多愛你
造句
搞定語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造句
例談機械能守恒定律幾種形式的應用
我們是這樣造句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