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芷江受降的歷史地位

2018-07-13 02:25吳和平
三峽論壇 2018年3期
關鍵詞:芷江南京

吳和平

摘 要:“芷江洽降”的說法是錯誤的,沒有誰規定受降前必須先要洽降;芷江受降也不是南京受降的序幕,而是中國戰區受降的重要一環;芷江受降更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國戰區戰況發展變化的必然結果。芷江受降紀念坊以及大量的歷史文物、重要文獻、新聞報刊、影像檔案等資料,充分證明芷江受降的歷史地位不容置疑。

關鍵詞:受降;洽降;芷江;南京

中圖分類號:K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332(2018)03-0047-07

隨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活動的興起,芷江被推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但是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有人認為當年抗戰勝利中國戰區在芷江不是受降而是洽降,而其中最為激烈的首推戚厚杰、盧彥名的《中國戰區受降地究竟在何處——芷江洽降與受降之辨析》(以下簡稱《辨析》)。[1]69那么,究竟是芷江受降還是洽降呢?本人以為芷江受降的歷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一、洽降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按《辨析》的講法,要討論洽降與受降的問題,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洽降。其實,抗戰勝利之前,古今中外都沒有洽降這種說法,依《辨析》所例可證?!埃蠁斡冢┣彩蛊蚪怠?、“(焉耆王)元孟懼誅,逆遣使乞降”、“高麗亦困弊,遣使乞降”、“拿破侖三世告其投降決定并派遣安德烈·瑞耶(A—C—V.Reille)將軍前往普軍司令部呈交請降信,毛奇代表普軍大本營表示接受法國請降”。[1]70上述例中根本就無洽降二字,只有乞降或請降。日本宣布投降后,蔣介石電令岡村寧茨投降:1.日本政府已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2.該指揮官應即令所屬日軍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并速派代表至玉山,接受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之命令。3.軍事行動停止后,……聽候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慶欽之命令。5.不得破壞任何設備及物資。6.以上各項命令之執行,該指揮官及所屬官員,均應負個人之責任,并迅速答復為要。[2]3從蔣令岡村寧次投降的首份及所有電文看,也均未有洽降之說,只有與日本投降相關的“聽候”、“接受”、“遵照”、“執行命令”,“不得”、“應該”“須”等內容,[2]6完全是勝利者命令失敗者投降。直到芷江受降后,才有人發明和亂用了洽降這個詞。

那么,到底什么是洽降呢?查閱各種詞典,亦均無洽降一詞,只有洽的解釋。如《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洽”是和睦、接洽、廣博等意思,僅取接洽之意,是指聯系協調。[3]906一般來說,它只用于平等的雙方。如果為不等的雙方,即使有洽之意,那一定是其中一方命令對方按要求辦,另一方則乞求對方寬限通融自己。嚴格講,這就不是洽了。由此出發,所謂的“洽降”就是具有平等地位的雙方通過商談和協調即談判的方式解決投降的問題?!侗嫖觥芬惨鉃槿绱?,“為了定規矩、制章法,投降與受降的雙方就要相約見面會談,以進行商談、協調,達成規則,建立聯絡渠道,這就是洽降?!盵1]69然而,仔細分析,僅從字面上看,洽降這個詞是矛盾的和不能成立的。洽意味平等,降則是不等。不等的受、投降雙方怎么能相約平等地商談、協調、會談呢?勝利者會以強勢姿態命令敗者投降,降者是沒有權利討價還價的,只有絕對的服從。同樣,即使雙方也有某些技術性的聯系協調,甚至投降者會以各種借口、千方百計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受降者也會根據常理及現實可能放寬某些要求,但總的來說,雙方的地位、姿態和語氣是截然不同的。原則上講,勝利者則以強勢的命令逼降,失敗者則是悲傷乞求地請降。就是《辨析》后面也不得不矛盾地說:“這時戰爭的勝負已經定局,談判當然是不能對等的,一切規則要按照勝利者(受降者)的意志來制定,受降者可以命令的方式規定投降者可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盵1]69那么,什么人才能商談協調呢?只有在外交、生意等場合,平等的雙方才有資格商談協調。如果軍事領域要用的話,不適用于勝敗者間,只有雙方打成了平手,才會坐下來平等地商談和協調,在談判桌上解決戰場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朝鮮停戰談判。還原當年今井武夫來芷江時的情景,也說明使用談判性的洽降是不準確的??箲饎倮?0周年前夕,芷江征集到了許多由當年援華美國士兵約瑟夫用柯達彩色膠卷拍攝的照片,其中一張清楚顯示降使的車上插著白旗。[4]對于插著白旗來乞降、在押解下走進受降會場的日本降使,怎么能說洽降?于理于情都是說不通,站不住腳的。

所以,從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這天開始,中國是勝利者,日本是戰敗者,就中日雙方地位,日本降使前來芷江不能說是洽降,可稱乞降或請降,正式上交兵力分布圖后應叫投降。受降就是要達到繳械日軍的目的,投降就是日軍要有實質性承認失敗的表示。而洽降肯定不會有這種結果。洽降以平等的商談和協調,自然是雙贏,如是這樣,那芷江又憑什么因洽降而聞名世界和“震古爍今”。[4]100 其實,連今井武夫都沒有講過洽降,都是講投降,他在回憶錄中曾痛苦地憶到,“我國已經戰敗,我們身為其使節,等于銬著雙手來到敵國投降”,“我們這幾天的行動,簡直像發生在另外一個世界上而由別人扮演似的,使我深深地沉浸于傷感之中?!盵5]232可以說,講芷江洽降只會貶低中國抬高日本??v然在芷江受降過程中,日方有討價還價的表現,那也只能說明日方的狡詐和無賴??梢哉f,洽降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如果堅持說芷江洽談,我以為是對歷史極不負責任。

二、受降沒有公式和絕對化

《辨析》說,“洽降作為受降的一個先行過程,必須進行?!薄霸趹馉幍倪M程中,雙方對兵力部署、通訊聯絡及作戰意圖都極端地保密,一旦一方宣布戰敗投降,就是戰爭的終止,投降的一方就要向對方解密,就要派員進行溝通,建立聯絡,否則會產生誤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古今中外,盡管洽降的方式,內容不同,但都經歷了洽降這一過程?!盵1]72強調洽降既是戰爭結束時必要程序,也是國際通例,是制度化的安排。同時,還指出受降還要有地點、人員等五個方面的考量。[1]70

首先,再次重申,從洽降詞義及《辨析》所舉的近現代所謂的洽降案例看,根本就沒有洽降之說,其實質就是勝者受降,敗者投降。如果依《辨析》硬要細分出一個先行過程,那也只是敗者向勝者投降的第一步,準確和嚴格說是敗者向勝者乞降、請降的階段,是整個受投降的一部分或一環節。而不是像《辨析》所講的解密、溝通和聯絡那么簡單,而是勝者要求敗者無條件照辦一些投降事宜。即使如此,受投降遵循由初級到高級、由表層到深入的規律要有幾個部分或經過幾個環節,但也不是公式化和絕對化的,而是隨當時具體情況各異而有所不同。如《辨析》所述的,法國皇帝拿破倫三世向普軍投降經過請降和簽字等幾個階段,并且中途變換了代表;意大利向盟軍投降也經歷了幾個反復,也變換了地點,花費的時間也比較長;而1918年德國向協約國,既不更換代表,也不改變地點,一步到位,投降與簽字同時進行,時間比較短。[1]71這些都沒有非要經歷幾個步驟,也不強調非在什么地點、非有什么人員等幾個方面的要求,說明了受降并沒有公式和絕對化的程式,而是隨事態的發展,具體情況具體處理。

至于《辨析》所述的二戰歐洲戰場德意法西斯向盟軍投降經歷兩個階段,既不是所謂的洽降與投降,也不是事先刻意規劃好的,而是事態變化的結果。1945年5月5日至6日,德國第三帝國新任首相鄧尼茨就是派馮·弗雷堡和約德爾元帥到法國蘭斯的盟軍總司令部投降的,并于7日正式簽了投降書,根本不是所謂洽降,也不先安排好的整個受投降的第一階段。至于重新舉行,是因為德國欲離間盟軍與蘇軍的關系,撇開蘇軍單獨向盟軍投降,只是被艾森豪威爾將軍識破而通知蘇聯一并重新受降。又因為蘇聯人民在二戰中肩負重擔,是受侵略之害最深、對勝利貢獻最大的國家。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也只把在蘭斯受降當作“受降預演”[6]804-805,這里肯定了“受降”的意義,而不是所謂的洽降。為此,也鑒于蘇聯的強硬立場,蘇與英美法等盟國在德國柏林重新接受德國投降。如不是德國耍詭計,受降肯定一步到位,不會出現所謂的“受降預演”和受降兩個階段。至于受降的地點可能依斯大林的主張“在法西斯侵略的策源地柏林接受投降”。[1]71所以,造成了二戰歐洲戰場德意法西斯向盟軍投降經歷兩個階段,這是由于德國的弄巧成拙,而不是所謂公式化的結果。

無獨有偶,中國戰區對日受降也經歷了芷江受降和南京簽字兩階段,好似《辨析》“規定”的所有受降都要經過洽降與受降兩階段。前面已證,說洽降根本站不住腳,至于兩階段,這也只是中國當時戰況發展變化的結果,也并不是套公式和硬性規定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國軍主力還遠在西南后方。自18日蔣介石電令侵華日軍代表由玉山改到芷江投降,中國政府就籌劃中國戰區在芷江對日受降事宜。芷江除了有機場便于受降要員及降使進出外,最主要是因為當時在芷江受降最為安全,沒有南京等敵占區的危險。特別是芷江保衛戰剛剛完勝,驍勇善戰的各路主力仍駐扎在附近,拱衛芷江,在芷江受降日軍“必凜于中國實力,有所戒懼?!盵7]18最初,也只決定在芷江一地舉行受降及簽字典禮。18日,陸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冷欣中將由重慶先飛抵芷江做受降準備工作。在芷江召開軍政機關負責人會議,成立日本投降簽字典禮籌備處,[4]93并就受降所需的人員分工、場地安排、交通車輛、治安維持、物資供應等事項進行籌劃。19日晚,蔣介石在重慶舉行行政院顧問團及中央代表會議,討論芷江受降事宜,確定赴芷江受降人員。20日,中國戰區受降使節、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及其隨員、顧問飛芷。晚上,何在軍政要員會宣布:“從現在開始,這里就是陸軍前進總部,陸軍總部奉命辦理全國受降有關事宜?!薄耙?、準備接待日軍侵華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投降代表;二、規定中國各戰區軍事長官受降接管有關事項,迅速將部隊運住各淪陷區;三、成立南京前進指揮所;四、迅速空運部隊至上海南京,接受日軍占領區;五、21日舉行投降儀式,考慮軍銜對等原則,派肖毅肅參謀長主持?!盵2]12按照上述部署,21日至23日,中國政府著手在芷江接受了侵華日軍的投降。這不但進一步說明洽降是無稽之談,而且說明最初是決定在芷江受降簽字,沒有兩個階段的安排。

當然,受降后來有了變化,最后蔣介石決定由芷江改到南京舉行侵華日軍投降簽字。但是考慮到安全問題,何應欽還是主張在芷江簽字,21日,電請蔣介石,“渝委員長蔣:頃據麥克魯將軍電稱:奉魏德邁將軍電略稱:岡村寧次簽字地點宜在南京,但日前在渝決定在芷江,并已準備一切,詢職對此項改變意見如何等情。職意以為鈞座若指定必須在南京受降,職當遵命前往,惟在未簽字前,我新六軍尚不能開始空運,若職個人前往,在敵勢力下,諸事進行必感困難,經研究結果,似以仍在芷江較為妥當,如何。乞電示遵?!?22日,蔣介石回電:“簽字地點改決在南京?!盵2]29于是,何應欽在芷江一邊繼續實施受降的實質性工作,一邊籌劃南京簽字典禮。即使這樣,何應欽還是于九月二日在芷江電請蔣介石延期南京簽字日期:“前奉鈞座電令,指示日軍投降地點在南京,日期約在九月二日或五日,并須在空運軍隊大量到達后舉行,新六軍及九十四軍空運,預定九月一日開始等因。查全軍已于三十日準備完妥,但截止本冬日,空軍尚未開始。因以上原因,簽字日期,擬請確定為九月九日,可否?乞核示,并請鈞座轉飭第六軍及九十四軍之空運,從速開始,軍有在京滬略事部署之余裕時間?!盵2]45。征得蔣的同意后,何應欽就有寬裕時間調兵遣將,直到9月8日上午9時,才從芷江飛臨南京。9月9日9時,在南京原中央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簽字儀式改在南京,雖有《辨析》所強調的受降有地點、時間、人物等方面的要求,但最重要的還是安全問題。正如何應欽給蔣介石電報所言:“在敵勢力下,諸事進行必感困難”?!氨馗欣щy”是講得委婉點,實際上擔心受降人員的生命安全。如果生命都不能保障,何談其他?所以,當23日下午,隨同今井武夫返回南京為簽字打前站的先遣小組,由于擔心生命安全,反而要求日方為其到先遣南京提供安全保證。所幸,芷江受降早于盟軍受降,中方通知岡村寧次,日本投降實施正式手續的時間及地點,待日本向盟軍總投降后,另行通知。意欲簽字先放一下,等盟軍受降后,再定簽字。這也就贏得了軍事準備時間。27日起﹐中國軍隊先遣部隊陸續開始空運到上海北平等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特別是簽字延期后,從9月5日開始,抓緊由美國第10航空隊通過C46大型運輸機,將3萬多新6軍從芷江直接空運南京,控制侵華日軍總部,接收京滬鐵路沿線防務,這時南京也就逐漸具備簽字條件??梢哉f,中國戰區受降與所有的受降一樣,既不是洽降,也沒有硬性規定必須經過幾個階段。它們的發展變化過程,也是受其政治、軍事、安全等諸多因素影響的結果。

同理,盟軍在馬尼拉與日本也不是洽降,盟軍受降經歷兩個階段也是當時二戰戰況發展變化的結果??傊?,受降有規律可循,是一個不斷的發展變化過程,也有一些因素要考慮,但沒有公式,不是絕對的,也不是硬性規定必須要經過多少階段、多少程序和多長時間,它主要是視當時具體戰況發展變化而定。同樣,芷江受降是中國當時戰況發展變化的產物。

三、芷江受降不是偶然的

《辨析》說洽降選在芷江實屬偶然。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芷江既不是洽降,也不是偶然,而是偶然中的必然,是中國戰區戰況發展變化的必然結果。

為了論證所謂的芷江洽降的偶然性,《辨析》強調“在處理其投降事宜中的一些選擇卻有很大的偶然性,反映在洽降地點、時間的選擇上正是這樣?!辈⑽ㄐ牡丶僭O“如果玉山的飛機場跑道沒有被大雨損壞,洽降能在芷江進行嗎?”還說“在當時不用講在玉山、芷江洽降,中國受降方指定任何可以起降飛機的地方,岡村寧次都要派出代表去洽降?!盵1]75那么要問,當時除南京外,中國的武漢、長沙等許多地方都可起降飛機,8月21日的受降之事又為什么不選在這些大地方,而偏偏要選在偏辟之隅的芷江小地方呢?我以為這一說法有失偏頗,嚴重地違背了史學研究要從歷史事實出發,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辨析》前面曾說過“勝利者的受降是一件嚴肅認真、莊嚴而又神圣的大事?!睍r間、地點、人物等“五點是受降儀式上必須考量與實施的”。但在后面卻又說,中國任何可以起降飛機的地方日本代表都可以去。顯然,這是自相矛盾。其實,實施受降,首先要考慮的是安全問題,其次才是時間、地點、人物等其他方面的要求。沒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所謂的要在有影響力的地方、刻意追求的時間和有重要的人物出席等等都是不可能的,它們都要由安全因素來保證和制約??傊?,如果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豈能再談其他的要求?

至少在8.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的南京和江西玉山,雖然都有方便的交通條件和滿足所謂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其他因素,但最缺也是最重要的安全條件,南京自然不必多說,即使玉山當時也處華東前線,離日占區不遠,日軍曾多次打到上饒和轟炸玉山。改換玉山不只是道路問題,主要還是安全問題。而芷江,雖然沒有南京等所具有的受降中所要求的時間、地點、人物等方面的優勢,但是具備南京等日占區所沒有的安全條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的中國最為緊迫的任務,就是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投降。但是,國軍主力還遠在西南后方。日軍還控制著我們大片國土,而且一些日軍官兵還不肯放下屠刀,歇斯底里傲傲叫,囂張誓將戰爭進行到底,致使國民政府軍政要員們非??謶?,害怕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就是蔣介石最后將簽字改到南京,何應欽還認為在新六軍尚未空運南京情況下,“若職個人前往,在敵勢力下,諸事進行必感困難?!崩湫罏榈侥暇┖炞执蚯罢?,還要求日軍為其保障安全,著實令人可笑。[2]29而在芷江受降最安全,沒有遠赴南京的危險,無日軍的威脅,特別是芷江保衛戰剛剛完勝,驍勇善戰的各路主力仍駐扎附近,拱衛著芷江,芷江猶如安全的保險箱。所以,最初選在芷江受降,根本上是當時的安全因素所決定的。當然,蔣介石也考慮到,通過時間換空間,用一定時間的軍事準備,即南京的安全條件會有所改善,到時也就可以再來考慮受降中所要求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因素了,也有必要最后將簽字由芷江改到南京。于是,從8月27日起,中國軍隊陸續運兵南京,控制侵華日軍總部,從而保證了南京簽字安全條件。

所以,用“如果”研究歷史是謊謬的。表面看,芷江受降是由于玉山機場道路被大雨沖毀而偶然得來,實際上是芷江的安全環境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所致。如果套用《辨析》的“如果”,那南京簽字,也是魏德邁的偶然提及的,“如果”不提,恐怕也就沒有南京簽字之榮了。顯然,用這種思維去看南京簽字,也是錯誤的。芷江受降、南京簽字都是偶然中的必然。由此看出,芷江受降不是隨心所欲的偶然事件,而是中國戰區戰況發展變化的必然結果。

四、芷江受降不是序幕

《辨析》其中一個觀點說芷江不但是洽降,而且只是南京受降的一個序幕。[1]69前面已經證明,芷江不是洽降。進一步分析中國戰區受降情況,也可以說芷江受降不但不是南京簽字的序幕,而是中國戰區對日受降的重要組成部分或環節。

為什么這樣說呢?《現代漢語詞典》的“序幕”一詞是指“某些多幕劇的第一幕之前的一場戲,用以介紹劇中人物的歷史和劇情發生的原因,或暗示全劇的主題,也比喻重大事件的開端”。[3]又依《辨析》所言:“洽降比喻為一本書的引子。所謂引子是指寫在一部書正文前面引入正題的話,類似于序、前言、凡例之類的東西?!盵1]69芷江受降真的只有序幕和引子的份量?實際上,芷江受降的份量則比序幕要重多了。芷江受降主要是軍事意義上的受降,一是日本降使交出了日軍在華兵力分布圖,中方完成了128萬侵華日軍無條件投降的各項條款;二是今井武夫接受中方的中字一號備忘錄,并簽上名字,接受中國政府的投降命令;三是確立了收復南京的時間,決定8月26日至30日,中國軍隊空運南京,正式接收首都,為南京簽字打下堅實基礎。而且,中國陸軍總司令、受降全權代表何應欽除中途赴各戰區部署受降事宜外,一直駐留芷江直到赴南京簽字的前一天。他在芷江部署了中國戰區受降的全部具體事宜,簽發完似同命令的對侵華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的全部24件備忘錄,確定了日本投降各項具體條款,特別是確定了9月9日9時南京簽字時間,部署了16個受降區、101處受降點的受降主官及受降事宜,收受和處理了與蔣介石、岡村寧次、冷欣等的40余份電函,完成了接受日軍投降全部實質性工作。[2]34-47從時間上講,隨著新六軍快速空運南京及華東,以及考慮南京的地位和影響,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最終在南京舉行。雖然只有短短的15分鐘,但它為中國戰區對日受降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和正式具有了法律效力。特別是安排在首都南京簽字,具有極強政治意義,進一步宣告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的徹底失敗,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不但告慰30余萬無辜同胞的在天之靈、雪洗南京被占領蹂躪的恥辱,更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勝利者的威嚴和自豪,對日本構成一種強烈的威懾。

芷江受降、南京簽字都只是紙上的東西,要將其變成現實,還要強制日軍真正地放下武器、繳械投降,要接收他們交出所占的地區與武器、彈藥、航空器、船艦、商船、車輛及一切交通通信工具,飛機場、海港碼頭、工廠、倉庫、物質與一切建筑物暨軍事設施以及文獻檔案情報資料等。還要接收敵占區的機關、銀行、學校、醫院,以及各該組織所經辦或占有的各項工廠、礦場、商號、倉庫、公共事業等行政組織,維持好秩序,做好穩定和過渡工作,并盡快恢復和開放。自南京簽字到1946年2月底,中國各受降區共受理日本投降官兵128萬、偽軍95萬人,侵華日軍被全部解除武裝。[8]到1946年夏,并將近214萬日俘日僑全部遣送回日本。[9]9可以說,分區受降最終實現了芷江受降、南京簽字的所有受降任務。

總之,當時中國戰區戰況決定了中國戰區受降是一個長時間、多環節、跨地域的受降過程,必須經過解決實質內容的芷江受降、具有法律意義的南京簽字和徹底實現受降任務的分區繳械三個環節,它們環環相扣、相互聯系、承前啟后、相互支撐,最后才得以完成全部受降任務??梢哉f,其中的每環節都不可缺,都對整個受降起著各自應有的作用??傊?,芷江受降是基礎,南京簽字是關鍵,分區受降是落實。因此,無論從意義上、時間上和內容上看,芷江受降是中國戰區受降的重要組成部分或環節,決不是《辨析》所說的只是一個序幕。序幕只是一個交代,便于了解以后的內容,即使沒有它,對后繼亦無多大影響。而沒有芷江受降,南京簽字和分區受降也就是空中樓閣。所以,芷江受降序幕一說根本站不住腳。

五、芷江受降的歷史地位不容置疑

芷江受降是自甲午以來,在中國燒殺掠奪50年的日本帝國,第一次向中國人民舉起白旗和雙手投降的里程碑,而且中國在芷江完成了接受侵華日軍投降的全部實質性工作。芷江受降標志著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也是中國人民自鴉片戰爭以來反抗外來侵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雪洗了中華民族百余年的恥辱,是開始走向復興的重要起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大標志。所以,芷江受降在中國抗戰史上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

芷江受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震驚全世界,國內外許多大小報刊均以頭條新聞予以報道,當時的中國電影制片廠制作了新聞紀錄片《芷江受降——降使今井》在各地放映,一些刊物還發行宣傳畫冊和紀念特刊。[2]37為了紀念芷江受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1947年,在芷江修建了華夏大地唯一一座紀念抗戰勝利三門四柱牌坊式和血字型的標志性建筑物——受降紀念坊,也為世界六大凱旋門之一的中國凱旋門,蔣中正為正面題“震古爍今”橫聯、“克敵受降威加萬里,名城攬勝地重千秋”中聯,孫科題“得道勝強權百萬敵軍齊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戰史記名城”側聯。湖南省主席王東原為背面題:“蔚為國光”橫聯、“?水明山祥中興永誌受降三楚地,國家民族奮平外患還期耀德五洲畔”中聯,白崇禧題:“我武自維揚滄海依然歸禹弓,受降昭盛典神州從此靖煙塵”側聯。[4]10

1946年初,許多仁人志士向國民政府建議以芷江為中心劃出相鄰的貴州、湖南境內31個縣區設立“和平省”。同年,湖南省主席王東原視察芷江時強調要將受降典禮所使用的受降堂等房屋以及所有座椅用具要妥善保存,維持原樣,并在省政府會議上提議將芷江修建為受降城,得到了通過。1947年,芷江縣政府將《芷江受降城規劃原則》送達省政府,由當時的湖南省政府城鄉建設委員會召開市政技術小組會議,邀請知名專家座談討論。同年6月第52期《湖南省政府公報》公布《芷江受降城的規劃原則》:芷江縣城定名為受降城,要突出受降意義,并在原日本投降地點建受降公園,保留所有紀念建筑物,集中一切受降用具,收集并按原樣陳列散失者;芷江為戰時我軍與盟軍作戰基地,殉難英雄要查實國籍、姓名、職務等造冊登記,在芷江車站對面修建有代表意義的殉難空軍銅像以供憑吊;在芷江同盟路修建林蔭大道,以殲敵英雄雕塑點綴其間;并強調“一個在八年苦戰中爭得最后的勝利的受降城市,如果只讓它炫耀一時,而不加以規劃建設,永留紀念,那就未免太辜負它的存在了”。之后,省政府即派員制定了芷江受降城設計草案。[11]109

還有大量反映芷江受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檔案資料,如從美國國家檔案館征集來有關芷江受降的原始視頻,[12]援華美國士兵約瑟夫拍攝有關芷江受降的大量歷史照片、[13]芷江受降典禮所用的多件國家級文物及當時各種媒體的宣傳資料等,都一致指向和佐證了芷江受降的真實史貌,現今它們都存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可看可勘。

《中國共產黨歷史》與中國共產黨歷史網闡明:“8月21日,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在湖南芷江接受了日軍代表的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舉行?!盵14]這是對“芷江受降”最權威的表述。2014年8月24日,國務院國發[2014]34號文件以《關于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通知》,將芷江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芷江受降舊址”,將南京定為“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15]

總之,芷江受降的歷史地位早有公論,不容置疑。

注 釋:

[1] 戚厚杰、盧彥名:《中國戰區受降地究竟在何處——芷江洽降與受降之辨析》,《日本侵華史研究》,2014年第4期。

[2] 魏鴻祥、張自元:《芷江受降——抗戰勝利受降芷江紀事》,內刊(懷新出準字),2002年第3期。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

[4] 芷江侗族自治縣檔案局編:《芷江記憶》,中國文化出版社,2014年。

[5] [日]今井武夫:《今井武夫回憶錄》,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

[6] [蘇]K.朱可夫:《朱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徐錦棟等譯,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7] 時集錦:《芷江受降記—— 一紙降書出芷江》,湖南出版社,1993年。

[8]《中國戰區受降檔案首次出版 披露128萬余日軍投降內幕》,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8/14/c_1116259387.htm

[9] (民國)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編:《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受降報告書》,內刊,1946年。

[10] 張仲喜:《芷江受降和國民黨的內戰路線》,《懷化學院學報》,2006年第9期。

[11] 楊化育、陳譽膺:《民國三十六年芷江受降城設計草案—— 一紙降書出芷江》,湖南出版社,1993年。

[12] 《芷江受降紀念館公布日本投降完整視頻》,中國日報網,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4-09-04/content_12321552.htm。

[13] [美]約瑟夫?德口述,李松編:《勝利榮光》,北方文藝出版社,2015年。

[14]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辦,中國共產黨黨史網,http://www.zgdsw.org.cn/n/2014/0821/c244520-25512972.html。

[15] 國務院文件,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1/content_9058.htm。

責任編輯:黃祥深

猜你喜歡
芷江南京
鹽水鴨里的南京味道
南京溧水虎頭鞋:“四根針”里有文章
“南京不會忘記”
芷江行
南京大闖關
芷江受降紀念坊
一次調研,成就芷江“和平文化城”
芷江緣何成為受降地
南京:誠實書店開張
南京、南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