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仔雞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與防治

2018-07-13 10:21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8年6期
關鍵詞:種蛋沙門氏菌瓊脂

(常州市金壇區儒林畜牧獸醫站,江蘇金壇 213225)

1 肉仔雞沙門氏菌的流行

此病的傳播感染,有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之分。病雞或感染雞,為此病重要的傳染源。

水平傳播,指沙門氏菌在雞群間的傳播感染。當沙門氏菌排出體外,污染飼草、飲水、設備等等,或者經過生物攜帶,有傳播此病致病菌的可能。

垂直傳播,多是經種雞或者種蛋傳染沙門氏菌,污染易感雞群。個別種蛋攜帶有沙門氏菌,通過雛雞的啄食,有傳染雛雞的可鞥。

目前,有調查的研究發現:通過孵化感染雛雞,是傳播感染此病的重要途徑。此種感染,多見在孵化期間。有學者發現:孵化室內中沙門氏菌感染污染最嚴重。蛋殼傳染、雛雞傳送、出殼雛雞的污染檢出,分別占到了71%、80%和74%。

2 典型癥狀

病雞精神萎靡,食欲廢絕,半閉眼,昏睡狀,羽毛蓬亂,暗淡無光澤。體溫高升,雞冠發紺,爪肢干燥,漸顯消瘦,食欲廢絕。流行初期,有含氣泡稀便,后期排便為黃綠色或黃白色。

3 肉仔雞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

3.1 病原分離

將采集的病樣無菌操作接種于普通營養肉湯培養基中,37℃溫箱內增菌培養12~24 h。然后,用接種環蘸取少量普通肉湯分別在ss、麥康凱和普通瓊脂平板上劃線,置于37℃培養24 h。觀察平板上單個菌落的顏色、大小、光滑度、濕潤度和透明度,挑取獨立、較大的疑似沙門氏菌菌落進行染色鏡檢,觀察到符合沙門氏菌形態及染色特征的菌落的其余部分接種于普通瓊脂斜面進行增菌備用。

3.2 生化鑒定

制備三糖鐵和生化試驗培養基,將鏡檢符合沙門氏菌的純培養物進行糖類發酵試驗及生化反應,主要包括葡萄糖、乳糖、山梨醇、尿素酶、靛基質、MR試驗、VP試驗、枸櫞酸鹽產氣試驗、硫化氫試驗等。

4 結果與分析

4.1 病原菌的培養特性

分離的病原菌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形成圓形凸起、光滑、濕潤、半透明、灰白色、直徑2~3 mm的菌落;在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形成無色、透明的菌落;在SS瓊脂培養基上形成無色、透明或半透明、中央顯黑色的菌落;在普通營養肉湯中生長貧瘠,形成較小菌落。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紅色、兩端鈍圓、短桿狀,單個、成對或成叢排列。以上結果均符合沙門氏菌特征。

4.2 分離菌的生化試驗

對分離到的致病菌進行了生化試驗,結果均符合沙門氏菌的特征。

5 防治措施

肉雞沙門氏菌普遍存在各養雞環境中,致病病菌血清型眾多,而且每年都有逐年增多的趨勢。為此,沙門氏菌的防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日常應綜合多種防病措施,以起到切實控制此病高發的目的。

5.1 健全生物安全措施

這是一種提高飼喂管理水平,而起到抑制致病菌繁殖蔓延的重要措施,目前同樣是國際上較為推崇的防病策略。具體有如下幾方面:

注意雞場環境衛生,制定嚴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定期清潔儀器、設備、器皿等等。場內殘留的糞污,集中堆積發酵處理。

注意喂養員的技術培訓,增強養殖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

堅持全進全出,嚴格引種檢疫。所有種雞、種蛋等等,均需源自無沙門氏菌病的種雞群。種蛋每天收集4次,嚴格熏蒸消毒。場內封閉化管理,進出人員、車輛等需嚴格消毒。同時,注意清除鼠害、蚊蠅等等,避免吸血昆蟲傳染此病。所有病死雞,均需無公害處理。

5.2 做好接種防疫工作

通過接種疫苗,能刺激機體產生抗體,而起到抵御病害感染的目的。傳統用于此病防疫的疫苗,有菌體滅活苗和弱毒活疫苗。而新型的接種疫苗,有亞單位苗、重組疫苗等等。經長時間的接種實踐,弱毒活疫苗毒力較強,有散毒的可能。新型疫苗,使用尚且不完善,不僅價格昂貴,而且接種效力不穩定。為此,今后接種防疫疫苗,還有待更進一步的探討分析。

5.3 做好養殖雞體的凈化工作

選育的雛雞進入育肥舍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挑選。檢查雛雞,凡是體重過小、臍帶不全、毛色不純的皆有淘汰。

育雛雞7周齡結束后,轉入育雛舍內,要及時淘汰病殘雞只。

18~20周齡,進入產蛋雞舍前,應配合最后一次挑揀。那些排泄糞便異常的雞只,務必要及時淘汰。至少淘汰比例在2%~3%。

自育成舍轉入產蛋雞舍,2周時間內,要做好巡視工作。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的雞只,務必要及時淘汰棄用。

定期組織雞群檢疫,檢疫雞群是凈化雞群的有效措施。比較高效的實驗室檢疫方法為全血玻片凝聚試驗,通常情況下,這樣的檢疫每年都要進行各2~3次。首次檢疫在40~70日齡,其間需連續檢疫1~2次,中間間隔1~2周即可。二次檢疫在120~140日齡,此時開始上籠。第三次檢疫,安排在產蛋高峰期進行。通過嚴格的檢疫制度,逐步淘汰陽性雞群、可疑雞群,起到凈化雞場的目的。

5.4 定期組織藥物防控

淘汰陽性病例,并不意味著就能控制此病的復發。根據防病實際需求,日常還應做好藥物的防控,降低養雞環境中致病菌的數量。其間,抗生素為不錯的選擇,可嘗試借鑒。

根據此病日常用藥歷史,結合此病的高發季節,實際可發病的日齡階段,制定較為完善的用藥防控管理措施,以將此病消滅在萌芽階段。同時,注意雛雞、育成雞的用藥管理。

合理選擇高敏藥物,結合對發病雞的細菌分離,配合恰到好處的藥敏試驗,選擇抗病性強的抗生素。比較有效果而且常用的抗生素有:磺胺類藥物、硫酸西霉素、多西環素、金霉素、氟苯尼考、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等等。但是,磺胺類藥物有抑制肉雞生長的可能,會影響到生長發育和產蛋率,為此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做到合理用藥。此外,還應注意耐藥性的問題,做到幾種藥物的輪換、交替使用。

在此病治療期間,病情得到好轉后,建議每周持續用藥1次。有研究證實:使用抗生素治療沙門氏菌,很難起到根除的效果。為此,持續用藥一段時間,能很好遏制此病的再復發。此外,在孵化前,嘗試用硫酸新霉素噴施蛋殼1次,對控制白痢的發生效果不錯。

5.5 嘗試用益生菌改善肉雞腸胃菌群

在改善肉雞腸胃菌群中,益生素是極為重要的活性微生物。腸道菌對促進肉雞營養物質的吸收,改善腸胃微循環的作用很重要。這些菌種能很好吸附在消化道、腸道中。雛雞剛出殼,消化道中是不存在這些菌群的,需要從環境中攝取定殖,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內侵。但是,即使這些菌群在消化道中開始繁殖,也需要少則數天到幾周的時間。尤其是這些菌群在腸道最初的幾小時和幾天內,基本上不能阻止沙門氏菌的內侵。為解決這一問題,嘗試用益生素即為不錯的選擇。比如:乳酸菌、雙歧桿菌等等,都是控制沙門氏菌感染的重要選擇。

猜你喜歡
種蛋沙門氏菌瓊脂
響應面法優化羥丙基瓊脂制備工藝
4種雞源致病性沙門氏菌多重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
消除國產瓊脂磷酸鹽沉淀的工藝優化及設計
廣東、廣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雞肉源沙門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魚粉中沙門氏菌殺滅方法的研究
日糧添加蝦青素對種蛋孵化效果的影響
食品中沙門氏菌檢驗虛擬仿真實驗研究
馬傳染性貧血瓊擴試驗中瓊脂配比濃度及溫度因素對瓊脂板制作的影響
“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實驗中瓊脂塊模具的開發及改良
種蛋運輸車尾板與車內軌道設計研究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