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農業讓城市更美好

2018-07-16 20:25
吉林農業 2018年12期
關鍵詞:現代農業農產品農業

新時代的中國,日新月異。

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多時間里,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52.57%增長到2017年的58.52%;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農業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

都市現代農業,肩負服務城市、富裕農民的使命,能否率先實現現代化,一手牽起城市繁榮,一手帶動鄉村振興,在新時代中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

變化悄然發生在你我身邊:京津冀協同發展讓首都農產品保障能力瞬間升級,搭上“互聯網+”快車,我們訂購的生鮮產品最快2小時即可到家,成都正在打造5個千億級農業產業集群,周末我們在城郊有了更多休閑選擇,并且村里污水少了,連廁所都清潔了起來……

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引下,都市現代農業正在走出一條符合國情農情和時代要求的光明道路。

提高發展質量

——立足生產功能,促進質量興農,實現“菜籃子”產品由量到質的升級,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五年多來,我國城市“菜籃子”越提越穩,花色品種多樣、季節性波動小,供給穩定且價格平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生產豬牛羊禽肉8431萬噸、禽蛋3070萬噸、牛奶3545萬噸、水產品6938萬噸。我國早已是蔬菜、水果、肉類、禽蛋、水產品等生產第一大國。

穩的前提是靠“繡花”功夫在有限的空間里“穿針引線”“輾轉騰挪”。據農業農村部統計的35個主要大城市數據看,2016年這些城市以占全國10.78%的耕地,提供了12645萬噸蔬菜產品,供應3.19億常住人口70.70%的消費量。

成績來之不易。據有關最新調研數據顯示,杭州主城區蔬菜自給率達60.1%,其中葉菜自給率80.2%,主要畜禽產品、水產品自給率穩定在70%以上。而全市耕地面積僅有21萬多公頃,占土地面積的12%左右。

一直以來,龐大的人口體量讓北京蔬菜供應捉襟見肘。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單一城市保障問題轉化為城市群的資源統籌問題,北京一方面發展蔬菜標準化基地369家,工廠化生產面積1317畝,產量將達19萬噸,較2013年增加36.4%;另一方面在河北建設外埠基地14萬多畝,環京津一小時物流圈20個蔬菜主產縣平均供京比重達49%。

時代在變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曾經只要求吃得飽,后來要求吃得好,現在更要求吃得健康安全。這就需要從供給端發力,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元年,大城市具有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配置優勢,都市現代農業在改革中更貼近市場、貼近消費者,完成這一重任舍我其誰。

各大城市以高質量發展為根本,加快構建農業創新鏈、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老工業基地沈陽從農業標準化抓起,2017年制定應用種植養殖操作規程1371個,建設標準化種養殖場714個,農業生產標準化覆蓋率達75%。

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中,示范區是一個有效載體。長春實施全國首家“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建設。南寧積極開展“三區三園一體”創建,累計啟動創建四級示范區169個,形成了由鄉向縣、市、自治區、國家梯次發展的格局。

借著近幾年科技發展的東風,都市現代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17年7月,中國農科院聯合80家單位在深圳成立了國家農業基因組科技創新聯盟,開展農業基因組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杭州以智慧農業為引領,構建“菜籃子”基地可視化預警管理系統,在自動化智能溫室、無人機農藥噴灑等方面逐步推進勞動替代,實現遠程終端生產全過程管理。

有了“互聯網+”,以往“慢工出細活”的農業開始有了速度的概念。深圳打造中農網電商平臺,構建國內首個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成為國內知名的農產品專業化、規?;娚唐脚_。合肥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設立鄉村電子商務網點1657個,農產品網上銷售額117億元。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百姓福祉,是最大的民生。2017年國務院出臺《“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進一步明確責任。福州更是從2014年起便將“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指數”列入市政府對縣(市)政府績效考核內容。

這幾年在各大城市,一場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衛戰正在打響。濟南采取六要素監管模式,三亞施行質量監管網格化建設,合肥建立五級監管體系……通過嚴管各大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一直讓人放心。天津在2017年農產品例行監測中,抽檢合格率達99.3%以上,連續五年全國領先。

轉變發展方式

——保障生態功能,促進綠色興農,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推動自然資本增值,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大城市資源約束更加緊張,環境的“天花板”更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八大以來,五大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成為指導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指南。各大城市堅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把農業資源的多樣性、獨特性轉化為農業競爭力、農村吸引力,持續構建農業可持續發展新機制。

針對三大攻堅戰之一的污染防治,各大城市做起了“減”的文章。北京劃定禁養區5000多平方公里,關閉、搬遷、治理379家規模養殖場,全市規模養殖場從2013年的2535家調減到890家。同時引導畜牧業向河北轉移建生產基地,北京畜牧業外埠基地數量已達62個。南昌淘汰效益低、污染重的落后產能,探索和推廣稻鴨魚蝦蟹和蔬菜水果等品種的多元混合種養綠色生態新模式。

另一些地區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持續發力。寧波推廣“點上小循環、區域中循環、縣域大循環”的農牧深度融合三級循環模式,打造“四不用”農場,畜禽排泄物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蕪湖開發“智慧養殖”畜牧監管信息化平臺,對養殖場視頻監控,30多家大型養殖場污染物治理全面達標。

水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瓶頸。身處華北“漏斗區”的北京做的是“節”的功課,節水灌溉面積比例達88%,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2013年的0.691提高到0.723。常德則思考如何將水留下,一座“海綿城市”初見成效。

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次深刻革命。農業農村部提出“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濟南創新建立了“配方施肥個性化、統防統治專業化、生產經營規?;?、生產主體企業化、管理服務社會化、資源利用循環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實現節藥30%、廢棄物綜合處理率超過8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96%。

截至2016年,35個主要大城市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83.35%。其中秸稈綜合利用率85.66%,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率76.38%,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7%和16.4%。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向農村環境問題全面開戰。成都出臺治土十條、治水十條、治霾十條、增綠十條、全面實行“河長制”等措施,初步構建起綠色發展制度體系。鄭州推廣“村收集、鄉(鎮)轉運、縣(市)集中處理”的新密模式或“戶分類、村收集、鄉(鎮)分類集中處理”的登封模式,有效處理農村垃圾。

于是我們看到,村里豬場少了,污水處理廠多了,城鄉公共服務鴻溝被迅速填平。合肥建成67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和278個中心村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今年底將實現85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全覆蓋。推進農村垃圾治理,農村環衛保潔實現城鄉一體化全覆蓋。

釋放發展動能

——拓展生活功能,促進品牌強農,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農業自然屬性決定了一產和三產的無縫銜接,城市優勢資源又便于一產和二產有機結合,打通完整的產業鏈釋放了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

當前成都正在醞釀一項大計劃,打造食品飲料、休閑旅游、農產品物流、農村電商和飼料加工等5個千億產業集群。青島籌劃壯大千億級農副食品加工業,目前全市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龍頭企業106家,全市農產品出口350億元,居全國城市首位。在長沙,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已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長春去年啟動實施農業項目三年攻堅行動,意向簽約項目51個。

2016年統計,全國35個主要大城市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值高達2.76,超過全國“十三五”末期規劃水平15%。

打通產業鏈條,信息化是助推器。貴陽建成了“三農”大數據應用平臺,依托貴州國際“農業云”,聚集了全國70多家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100余種關聯農業數據資源,將逐步實現服務于全市1500個行政村、900多個農民合作組織和1.1億個農產品電子商務市場。

品牌是產業鏈上的“鉆石”,充分提升產業價值,需借品牌之力。泉州打造農產品商標3.4萬件,約占全省30%;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5件;4家龍頭企業品牌入選2017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安溪鐵觀音以1424.38億元蟬聯中國地理標志品牌價值茶葉類第一。

鄉村是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世外桃源,心靈寄托的精神家園。近幾年最火爆的就要屬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大城市郊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洛陽是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市。截至2017年底,全市休閑農業項目總數3506個,年接待游客超1300萬人次,安排就業11.8萬人,年總收入30.5億元,形成季季有亮點、月月不相同的農業休閑度假格局。

2017年,盛大的農業嘉年華在北京、武漢、貴陽等地輪番上演。這項以企業為主策劃的活動將嘉年華的娛樂方式融入農業節慶活動中,是拓展都市現代農業實現形式、發展方式、運行模式的新探索、新實踐。身在其中,游客即可觀賞農業美景、了解農耕文化、體驗農趣活動、感受農業科技,又可品嘗各地特色美食、購買各類國際特色農產品。

都市現代農業為很少到農村的孩子們帶去了農業知識。重慶大力開拓農事教育,設置綠色蔬菜農耕體驗、農業科普教育、奇蔬異果觀賞、動物小王國等主題內容,為中小學生提供了戶外教育的場所。

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在濟南迸發出巨大活力和能量,打造出以“新六產”為標志的現代農業綜合體。突出“種養加、吃住行、游購娛、教研頤”12種功能,建成以“一區六園”為龍頭、255個特色園區為骨干的都市農業園區集群,打造產業引領型、休閑度假型、旅游觀光型、綜合園區型四大類31家現代農業綜合體,形成了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提升發展效率

——持續深化改革,促進鄉村振興,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重塑新型城鄉關系

進入新時代,城鄉關系正發生著根本性變革。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推動變革,唯靠改革。十八大以來各大城市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的錢、地、人等核心要素,大膽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長沙推廣土地合作經營“鵲山模式”,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合作社,采取“基本分紅+二次分紅”方式向農民返還經營收益,降低企業投資發展土地規模經營風險,保障了農民土地權益。共建立村級土地合作社387家,入社農戶21.3萬戶,入股耕地65.8萬畝。

確權為股份制改革打下基礎。貴陽以“三化”(都市農業現代化、大數據平臺化、城鄉統籌一體化)促“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在13個鄉(鎮)的50個村開展試點,實現資源變資產2.8萬畝,資金變股金2.5億元,帶動1.3萬戶低收入農戶增收。

改革中,鄉村成為價值洼地,吸引資金活水不斷流入。長沙建立總規模10億元的現代農業創新投資基金,首創以股權投資形式促進同類型企業整合上市的新型市場化投融資模式。重慶將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部分量化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成員持股,促進各類組織和農民“聯產聯業、聯股聯心”。

未來農民將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大城市的農民更容易接受到先進要素。成都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全市新型職業農民達8萬人以上,持證農業職業經理人9142人。天津推進在地農民納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完善新型經營主體聯農帶農機制,進入體系的農戶達70%以上。

如今在武漢,一場到農村創業的熱潮正在興起。通過發布“三鄉工程”(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支持性措施“黃金20條”“鉆石10條”,2017年吸納社會資金160.1億元;空閑農房簽訂出租協議10078戶,年租金1.49億元;增加農民收入22.12億元,對農民收入預計增長貢獻率56.42%,全市271個貧困村農民增收2.82億元。

先進生產要素聚集,讓都市現代農業體現出更高的效率、創造了更大的價值。據統計,2016年35個主要大城市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3.13萬元/人,農業土地產出率達到9.57萬元/公頃。對比2012年分別為2.22萬元/人和5.50萬元/公頃。

改革中,各大城市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推動各項事業平穩發展。合肥推廣“支部+”發展模式,建設“支部+協會”(基地、企業)黨組織286個、農民合作社1268個。成都在全國率先設立市(縣)兩級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機構,以“還權賦能歸位”為突破口,深化村民議事會、監事會制度,構建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新格局。

(來源:農民日報)

猜你喜歡
現代農業農產品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現代農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