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電項目運營期生態影響分析探討

2018-07-18 11:29王雪芹
環境與發展 2018年5期
關鍵詞:生態環境

摘要: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環保、儲量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運用逐漸增多,對于全球能源危機的減緩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我國擁有豐富的風力資源,為構建風電建設項目奠定了基礎。然而,風電建設項目在施工期和運營期都將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本文舉例分析了風電項目在運營過程中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并提出了減輕負面影響的生態恢復措施。

關鍵詞:風電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恢復措施

中圖分類號:X1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5-001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004

Abstract: As a kind of cle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bundant renewable energy, wind energy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for the mitigation of the global energy crisis.Our country has abundant wind resources,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wind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s.However, wind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erse effects of wind power project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ring oper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Keywords: Wind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measures

開發新能源是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優化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意義重大。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環保、儲量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運用逐漸增多,對于全球能源危機的減緩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1]。我國擁有豐富的風力資源,且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支持風電發展的政策體系。然而,風電項目的建設在施工期和運營期都將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風電項目對生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土地利用類型的影響、對植被的影響、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對景觀格局的影響等。

本文以“內蒙古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80萬千瓦就地消納風電示范項目”為案例,重點分析風電項目在運營過程中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并提出了減輕負面影響的生態恢復措施。

1 工程概況

工程名稱:內蒙古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80萬千瓦就地消納風電示范項目

建設地點:本項目分夏營地風電場和冬營地風電場兩處場址建設,其中夏營地風電場址位于扎哈淖爾煤田以南、流經扎魯特旗的霍林河以西至錫盟和赤峰交界的區域;冬營地風電場位于扎魯特旗罕山林場南側,距離格日朝魯夏營地風電場址約30km。

建設規模:總裝機容量為800MW,其中夏營地為500MW,冬營地為300MW。夏營地風電場安裝2MW的風力發電機250臺,并配有2100kVA的箱式變壓器;冬營地風電場安裝2MW的風力發電機150臺,并配有2100kVA的箱式變壓器。

生態評價范圍:本文根據項目所在地各風機的平面布置情況、道路走向、敏感保護目標分布等情況,結合所在地的山脊溝谷走勢、項目所在地道路和河網分布,來綜合確定本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生態評價范圍包括:夏營地、冬營地、罕山自然保護區周邊外擴3km,具體見圖1。

2 評價區生態現狀

2.1 土地利用類型現狀

根據遙感影像解譯和實地調查,評價區土地利用類型主要包括:林地、耕地、草地、城鎮及農村建設用地、道路及交通運輸用地、河流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他用地等7種類型。

2.2 植被類型現狀

評價區自然植被主要有:土莊繡線菊-虎榛子-歐李-山刺玫山地灌叢和黃柳-小葉錦雞-差巴嘎蒿沙地灌叢,青楊-稠李-山楂-榆樹林,蒙古櫟-黑樺-白樺-山楊林,大針茅-羊草-冷蒿典型草原,貝加爾針茅-日陰菅-線葉菊-雜類草草甸草原,禾草-苔草沼澤,五蕊柳-蒿柳-沼柳濕生灌叢等,通過現場踏勘,本項目占地范圍內無瀕危滅絕野生植物。

無植被區主要為:耕地、建設用地、道路及交通運輸用地、河流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他用地等。

2.3 野生動物資源現狀

本項目占地范圍內活動的大型食肉類動物較少,獸類主要以食草類動物為主,共有兔形目、嚙齒目、食肉目、偶蹄目等4目,包括兔科、松鼠科、倉鼠科、鼠科、鼬科等5科14種;魚類共有1目3科5種;爬行類共有1目2科5種;項目范圍內活動的鳥類較多,有雁形目、隼形目、雞形目、鴿形目、雀形目、鸮形科、夜鶯目等7目16科32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5種,分別是雀鷹、黑琴雞、草原雕、紅腳隼、鳳頭麥雞。另外有蒙古特有鳥類蒙古百靈。本項目占地范圍內無瀕危滅絕野生動物。

評價區野生動物棲息地主要分布在罕山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條件,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活動和棲息場所。

3 運營期生態影響分析

3.1 對土地利用格局的影響

從評價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現狀來看,項目所在地大部分地段為草地和灌木地,沿線無大的城鎮或居民集中區,土地利用形式單一,大部分地段植被覆蓋度較高。本項目建成后永久占地內的草地將變成建設用地,土地利用格局發生變化。

3.2 對生物量影響

生物量[2]指一定地段面積內某個時期生存著的活有機體的重量,以t/hm2表示。本項目運行后,由于項目區域內現有植被生物量很小,多為耐旱、耐惡劣環境的雜草類和灌草類,且長勢較差,沒有農田、森林等生物量較大的植被。因此,本項目建成后對區域生物量不會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

3.3 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本項目占地范圍內草原大型哺乳動物已不多見,小型動物多為鼠、兔類及一定數量的鳥類分布。本項目運營期對占地范圍內土著野生動物影響不是很大。因項目處于罕山自然保護區的外圍地帶,罕山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且鳥類的分布較為豐富,而鳥類的棲息地和繁殖地主要分布在罕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少數分布在保護區的緩沖區,故本項目運營期對鳥類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遷徙期間、覓食地利用和繁殖期間三個階段[3]。

3.3.1 對鳥類遷徙的影響

本項目占地面積較大,占鳥類遷徙通道很大的面積,橫亙在鳥類遷徙路線上,對鳥類遷徙形成障礙。風機葉片旋轉的范圍在離地面40~120m之間,是鳥類飛行通過風機的高風險區域,有些鳥類飛行高度剛好位于風機葉片旋轉高度,有可能撞擊風機葉片造成傷亡。本項目對鳥類影響最嚴重的后果是鳥類飛行中由于不能避讓風機而被撞死或撞傷。

3.3.2 對鳥類覓食的影響

風電機在運轉過程中會產生葉片掃風噪聲和機械運轉噪聲,由于大多數鳥類對噪聲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在該噪聲環境條件下,大多數鳥類會選擇回避,減少活動范圍。資料表明,候鳥在遷徙中棲息和覓食時,飛行高度一般低于100m,而風機葉片旋轉高度為40~120m,因此風機運轉將直接對發電場鳥類的覓食產生影響[3]。鳥類在風電場范圍內的飛行,存在鳥類碰撞葉片而傷亡的風險,所以風電場范圍不再適宜作為鳥類的覓食場所。另外,風機的轉動噪聲將嚴重影響草原昆蟲或濕地水中魚類的活動規律和分布,從而降低了草原食蟲或濕地食魚鳥類的覓食地的質量。雖然鳥類可能對風電場習慣化,但是食物的匱乏也會導致它們放棄這些覓食場地。

3.3.3 對鳥類繁殖的影響

本項目有幾百臺風機組成,這些風機同時運轉時發出強大的噪音,此外電場工作人員和旅游參觀人員進行的活動對風電場和周圍的鳥類也會造成一定的干擾,這些干擾使鳥類遠離風電場活動,還會干擾繁殖鳥類的活動,使鳥類的營巢成功率下降。鳥類的繁殖是其生活史的重要階段,育雛親鳥頻繁往返于巢穴和覓食地之間,而且飛行高度通常在鳥撞風機的高風險區,親鳥一旦發生意外,將導致當年繁殖失敗。

3.4 區域景觀生態影響分析

風電項目對景觀生態的影響主要考慮一定時段內生態系統類群的格局、特點、綜合資源狀況等自然規律,以及人為干擾下的演替趨勢[4]。本項目風電場建成后,將改變現有的地上景觀現狀,但基本不會影響周圍的景觀。風電場建成后,幾百臺風機構成一個獨特的人文景觀,排列整齊的風力發電機組與藍天、白云和草原一起,將成為當地一道美麗的風景,促進當地的旅游業的發展。這種景觀具有群體性、可觀賞性,雖與自然景觀有明顯差異,但可以反映人與自然結合的完美性,使人們不僅可以觀賞到壯觀的風機群,還可以激發人們保護自然環境的熱情,促進當地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4 生態影響減緩措施

4.1 植被恢復措施

風電項目運營期生態影響減緩措施主要是做好項目區的生態恢復和生態建設工作及主控區的綠化工作?;謴椭脖簧w度不低于周邊環境現狀植被蓋度。充分利用路旁、建筑物旁以及其他空閑場地,分別種植生長力強、維護量小的綠色植物,綠化美化環境,使其綠化系數達到15%。

(1)主控樓周圍及站前區作為重點綠化區,種植觀賞及美化效果較好的常綠小喬木樹、草坪和低矮花木,沿道路兩旁種植常綠低矮的灌木叢。

(2)戶外非水泥路面、電纜溝道、設備基礎區廣植草皮,可培育天然草坪或人工植草,點綴若干低矮花木,以改善運行環境。

4.2 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措施

項目運營期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鳥類的影響。對鳥類的影響減緩措施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4.2.1 監測風電場對鳥類的影響

本項目建成運營后,進行不少于一年的鳥類通過量和死亡率監測;編制科學管理制度,一旦發現與夜間遷徙鳥或者白天集群活動的猛禽撞擊率較高的風電機應移走或者拆除。

4.2.2 監測風電場內和周邊地區蟲、鼠狀況

風電場主要分布著大面積的草原生態系統,為各種昆蟲、鼠類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環境。再加上項目建設造成來風電場覓食的鳥類減少,會造成昆蟲、鼠類的大量繁殖。為了避免風電場內和周邊蟲、鼠的大量繁殖,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蟲類、鼠類的措施,避免在風電場吸引更多嚙齒目動物的到來,因為他們是猛禽類的食物,控制風電場內及周邊地區昆蟲的數量,因為他們是絕大多數鳥類的食物,通過控制食物來源也可以減少鳥類撞擊風機的幾率。

5 結論

(1)風電項目運營期對占地類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建成后永久占地內的草地將變成建設用地,土地利用格局發生變化;對植被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永久占地范圍內破壞植被生物量的損失;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鳥類遷徙、覓食、繁殖期的影響;對生態景觀的影響主要是風電場建成后,幾百臺風機構成一個獨特的人文景觀。(2)通過采取有效措施,項目運營期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均可得到有效恢復或減緩,對生態景觀的改善也可接受。(3)風電項目運營期對生態的影響有直接影響也有間接影響,更有長期累積影響,有些影響通過生態修復措施可以減緩,有些影響卻是不可逆的。要想深入研究分析風電項目運營期對生態的影響,需要有關部門投入人力、物力建立生態監測系統,對生態系統的演變、生物多樣性的改變等進行長期觀測、記錄,為進一步研究分析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

參考文獻

[1]戚濤.風力發電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J].科技展望,2016,(12):35.

[2]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16:290.

[3]王明澤,劉釗.風力發電場對鳥類的影響[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11):3.

[4]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8.152.

收稿日期:2018-04-12

作者簡介:王雪芹(1982-),女,環境工程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為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污染場地調查與評估等。

猜你喜歡
生態環境
發展工業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問題的分析
建設濕地園林工程研究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研究
淺議郊野公園對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設計策略
從社會問題視角看轉型期人的發展的失衡
鞍山生態礦山平臺構建的對策研究
產權視角下的西寧特鋼企業環境風險評價與控制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對媒體融合生態環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