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東灣近海魚卵、仔稚魚種類組成和保護分析

2018-07-24 13:04于旭光董婧李軼平付杰李玉龍王愛勇段妍柴雨王小林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018年3期
關鍵詞:產卵場拖網遼東灣

于旭光,董婧,李軼平,付杰,李玉龍,王愛勇,段妍,柴雨,王小林

(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 遼寧省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學重點實驗室,大連 116023)

遼東灣位于渤海北部海域,面積約1萬 km2,周邊環繞著遼寧省5市13縣[1],遼河、雙臺子河、大凌河、小凌河等7條河流注入其中,使得該海區的海洋生物有著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是中國著名的漁場及產卵場[1-2]。近年來,由于過度捕撈及環境污染等多種因素,遼東灣漁業資源日趨衰退[3]。而在海洋生物食物網中,魚卵、仔稚魚是重要的被捕食者,同時仔稚魚也是捕食者,二者均是海洋生物食物網的重要組成部分[4-6],也是魚類資源進行補充和可持續利用的基礎。當前,進行魚卵、仔稚魚生物學、生態學的研究,對量化評價漁業資源衰退趨勢,開展資源增殖、種群養護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7-10]。關于遼東灣海域魚卵、仔稚魚生物學及生態學的研究較早,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于1982年6月[11]、1993年5—6月[12],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于1998年5—10月曾開展了調查。以往對遼東灣海域魚卵、仔稚魚的調查站位大多與漁業資源拖網調查站位相同且同步展開,在近岸水域站位設置較少。本研究中,依據2008年5、7、9、10月在遼東灣近岸海域開展的4次魚卵、仔魚專項調查數據,全面分析了遼東灣2008年魚卵和仔稚魚的種類組成、數量分布及季節變動趨勢,分析了遼東灣產卵場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現狀,并提出了相應保護措施。研究結果可為研究遼東灣漁業資源的生態修復及可持續發展積累基礎資料,為海洋開發與保護政策的制定提供技術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航次與站位布設

本調查中,租用中國漁政21106號船開展調查,主機功率為551.5 kW,調查于2008年5月(25—29日)、7月(25—30日)、9月(24—30日)、10月(25—30日)在遼東灣展開,共計4次。魚卵、仔稚魚調查站位共設46個,其中在遼東灣北部水域(40°30′N以北)設置21個站位,在中部水域(40°00′N~40°30′N)設置13個站位,在東南部水域(長興島周邊水域)設置12個站位,調查站位設置如圖1所示。

1.2 方法

1.2.1 樣品的采集、處理 參照中國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中的《海洋調查規范》[13]進行樣品采集,采用淺水Ⅰ型浮游生物網,網長為145 cm,網口內徑為50 cm,網口面積為0.2 m2,篩絹用JP12,孔徑為0.507 mm。在每個站位垂直和水平取樣。垂直取樣時,從海底至水面垂直拖取,拖速為0.5 m/s。水平取樣時,在海水表層(0~3 m)進行,每站拖10 min,拖速為2.5~3.0 kn,用網口流量計記錄轉數并換算為濾水體積。拖取到的樣品加5%的甲醛溶液固定,帶回實驗室鑒定分析。

1.2.2 樣品分析 將挑出的魚卵、仔稚魚樣品在體視顯微鏡下進行分類鑒定、個體計數。種類名錄依據劉瑞玉[14]《中國海洋生物名錄》。對網采數據定量分析時,水平拖網與垂直拖網中魚卵、仔稚魚的密度(Cbind./m3)均采用下式計算:

Cb=Nb/(D×網口面積)。

其中:D為通過網口流量計折算的掃海距離;Nb在水平網和垂直網中均為全網魚卵和仔稚魚的個體數。

1.3 數據處理

采用PRIMER 5.0軟件包中的Margalef豐富度指數(D)、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和Pielou均勻度指數(J)進行多樣性分析[11-12,15],其計算公式為

D=(S-1)/lnN,

J=H′/lnS。

其中:S為種類數;N為總個體數;Pi為第i種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比例。采用ArcGIS 9.0軟件繪制魚卵和仔稚魚數量平面分布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類組成

2008年遼東灣近岸海域5、7、9、10月4個航次水平拖網和垂直拖網調查共獲取魚卵7724粒、仔稚魚229尾,32種。其中,能鑒定到種的有29種,隸屬9目、21科、28屬,有兩種鑒定到科,有一種未能鑒別。

在上述已鑒定的31種(包括兩種鑒定到科)當中,按適溫屬性來分,暖水性有13種,占41.94%,暖溫性有18種,占58.06%;按棲息水層分,中上層魚類12種,占38.71%,底層魚類19種,占61.29%;按親魚生態習性分,地方性種有14種,占45.16%,洄游性種有17種,占54.84%;按卵子的分布水層和生態特性來分,浮性卵22種,占70.97%,附著性卵4種,占12.90%,黏著性卵3種,占9.68%,卵胎生2種,占6.45%(表1)。

5月份魚卵、仔稚魚群落Margalef豐富度指數(D)、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和Pielou均勻度指數(J)在4個月份中是最高的(表2)。

2.2 魚卵的數量分布

4個航次水平拖網共獲取魚卵21種、7612粒;4個航次垂直拖網共獲取魚卵11種、112粒。其中5月垂直拖網捕獲魚卵8種、34粒,7月垂直拖網捕獲魚卵4種、78粒,9月、10月垂直拖網未捕獲到魚卵。4個月份的調查中,水平拖網捕獲魚卵的種類及密度均占有明顯優勢,水平拖網相關調查數據說明各航次魚卵分布狀況較為全面,故各航次魚卵的分布狀況以水平拖網調查數據開展討論。

5月份航次共調查了46個站位,水平拖網共捕獲魚卵15種、5216粒。有6個站位未捕到魚卵,魚卵的出現頻率為86.96%。調查海域水平拖網魚卵的平均密度為1.067 64 ind./m3。其魚卵組成為:皮氏叫姑魚卵1055粒,占20.36%;鳀魚卵955粒,占18.43%;小黃魚卵946粒,占18.26%;斑鰶魚卵578粒,占11.15%;青鱗小沙丁魚卵573粒,占11.06%;藍點馬鮫魚卵534粒,占10.30%;黃姑魚卵212粒,占4.09%;赤鼻棱鳀卵105粒,占2.03%;鮻魚卵90粒,占1.74%;鲬魚卵54粒,占1.04%。以上10種魚卵共占魚卵總數的98.46%(圖2-A)。

7月份共調查了46個站位,其中,水平拖網獲取魚卵6種、2394粒,有20個站位未捕到魚卵,魚卵的出現頻率為56.52%。調查海域水平拖網魚卵的平均密度為0.818 04 ind./m3。其魚卵組成為:短吻紅舌鰨魚卵2207粒,占92.19%;鳀魚卵152粒,占6.35%;瑕臂小帶魚卵21粒,占0.88%。以上3種魚卵共占魚卵總數的99.42%(圖2-B)。

9月份共調查了46個站位,其中,只在B-4站位水平拖網捕到2粒半滑舌鰨卵,其余45個站位均未捕到魚卵,調查海域水平拖網魚卵的平均密度為0.000 71 ind./m3。

10月份共調查了46個站位,各調查站位均未捕到魚卵。

表1 2008年遼東灣近岸硬骨魚類魚卵、仔魚名錄Tab.1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ecological types of ichthyoplankton in Liaodong Bay in 2008

注:Lar.表示仔稚魚;Egg表示魚卵

Note:Lar.,larva;Egg,egg

圖1 魚卵、仔稚魚調查站位布設圖Fig.1 Location of ichthyoplankton sampling

圖2 2008年5、7月遼東灣魚卵分布圖Fig.2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ish eggs collected by horizontal trawling in Liaodong Bay in May and July of 2008

2.3 仔稚魚的數量分布

4個航次水平拖網調查共捕獲仔稚魚23種、201尾。4個航次垂直拖網共獲取仔稚魚6種、28尾。其中5月垂直拖網捕獲仔稚魚2種、9尾,7月垂直拖網捕獲仔稚魚3種、19尾,9、10月垂直拖網未捕獲到仔稚魚。

5月份共調查46個站位,水平拖網調查共獲取仔稚魚10種、69尾,其中有31個站位未捕到仔稚魚,仔稚魚的出現頻率為32.61%,15個站位獲取仔稚魚10種、69尾。調查海域水平拖網仔稚魚的平均密度為0.014 22 ind./m3。其仔稚魚組成為:鳀魚22尾,占31.88%;鮻21尾,占30.43%;小黃魚9尾,占13.04%;鲬8尾,占11.59%;許氏平鮋3尾,占4.35%;皮氏叫姑魚2尾,占2.90%。以上6種仔稚魚共占仔稚魚總數的94.19%(圖3-A)。

7月份共調查了46個站位,水平拖網調查共獲取仔稚魚9種、105尾,其中,有18個站位未捕到仔稚魚,仔稚魚的出現頻率為60.87%,28個站位獲取仔稚魚9種、105尾。調查海域水平拖網仔稚魚的平均密度為0.058 83 ind./m3。其仔稚魚的組成為:日本下鱵魚76尾,占72.38%;短吻紅舌鰨16尾,占15.24%;石首魚科4尾,占3.81%;五帶高鰭蝦虎魚3尾,占2.86%;前頜間銀魚2尾,占1.90%。以上5種仔稚魚共占總數量的96.19%(圖3-B)。

9月份共調查了46個站位,水平拖網調查共獲取仔稚魚6種、7尾,其中有40個站位未捕到仔稚魚,仔稚魚的出現頻率為13.04%,6個站獲取仔稚魚6種、7尾。調查海域水平拖網調查仔稚魚的平均密度為0.002 49 ind./m3。其仔稚魚組成為:尖海龍2尾,占28.57%;橫帶扁頜針魚1尾,占14.29%;日本下鱵魚1尾,占14.29%;布氏銀漢魚1尾,占14.29%;安氏新銀魚1尾,占14.29%;半滑舌鰨1尾,占14.29%(圖3-C)。

圖3 2008年5、7、9、10月份遼東灣仔稚魚分布圖Fig.3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ish larvae collected by horizontal trawling in Liaodong Bay in May, July, September,and October of 2008

Tab.2NumbersofspeciesandindividualanddiversityindexofichthyoplanktoninhorizontallyandverticallytrawlinginLiaodongBayinthefoursurveysin2008

月份month種類species個體數individual number豐富度指數(D)Margalef均勻度指數(J)Pielou多樣性指數(H')Shannon-WienerHVHVHVAveHVAveHVAve5月 May1885285431.37451.291.33220.72610.82720.77673.02792.48162.75487月 July1262499970.97550.75760.86650.19150.38900.29030.68671.00560.84629月 September6/9/0.7901//0.9359//2.4194//10月 October2/20/0.2314//0.2864//0.2864//

注:H表示水平網;V表示垂直網;Ave表示平均值;/表示空值

Note:H,horizontally towing;V,vertically towing;Ave,average; /,null value

10月份共調查46個站位,水平拖網調查共獲取仔稚魚2種、20尾,其中有42個站位未捕到仔稚魚,仔稚魚的出現頻率為8.70%,4個站獲取仔稚魚2種、20尾。調查海域水平拖網調查仔稚魚的平均密度為0.005 74 ind./m3。其仔稚魚組成為:花鱸19尾,占95%,布氏銀漢魚1尾,占5%(圖3-D)。

2.4 主要產卵種類的分布

4個航次垂直拖網調查共捕獲魚卵、仔稚魚140粒(尾),水平拖網調查共捕獲魚卵、仔稚魚7813粒(尾),水平拖網捕獲魚卵、仔稚魚種類及數量均明顯高于垂直拖網,故以水平拖網調查數據分析遼東灣近岸海域主要產卵種類的分布。水平拖網調查捕獲短吻紅舌鰨魚卵仔稚魚2220粒(尾),占總數的28.41%,居第一位;鳀魚1134粒(尾),占總數的14.51%,居第二位;皮氏叫姑魚1057粒(尾),占總數的13.53%,居第三位;小黃魚966粒(尾),占總數的12.36%,居第四位。

2.4.1 短吻紅舌鰨 4個航次水平拖網調查共捕獲短吻紅舌鰨2220粒(尾),全在7月航次捕獲,其中,魚卵2207粒,仔稚魚13尾。C-2站位的豐度最大,為5.073 7 ind./m3;C-1站位的豐度居第二位,為4.363 9 ind./m3;C-9站位的豐度居第三位,為3.3917 ind./m3;C-3站位的豐度居第四位,為2.996 8 ind./m3。從圖4-A可以看出,調查期間短吻紅舌鰨魚卵的主要分布區域位于遼東灣北部海域。

2.4.2 鳀魚 4個航次水平拖網調查共捕獲鳀魚1134粒(尾),5月航次捕獲981粒(尾),7月航次捕獲153粒(尾)。5月航次的E-12站位豐度最大,為7.148 6 ind./m3;E-11站位的豐度居第二位,為4.463 4 ind./m3;E-6站位的豐度居第三位,為0.129 4 ind./m3;E-10站位的豐度居第四位,為0.096 0 ind./m3(圖4-B)。7月航次只有5個站位捕獲鳀魚,分別為E-8、E-5、E-4、E-6、E-9站位。其中E-8站位豐度最大,為1.420 8 ind./m3,依次為E-5站位,豐度為1.032 0 ind./m3,E-4站位,豐度為0.0929 ind./m3。兩個航次鳀魚卵的主要分布區域位于長興島周邊海域。

2.4.3 皮氏叫姑魚 4個航次水平拖網調查共捕獲皮氏叫姑魚1057粒(尾),全在5月航次捕獲。B-10站位的豐度最大,為3.978 7 ind./m3;B-1站位的豐度居第二位,為2.970 3 ind./m3;B-2站位的豐度居第三位,為1.653 2 ind./m3;B-8站位的豐度居第四位,為1.548 6 ind./m3。從圖4-C可知,皮氏叫姑魚魚卵的主要分布區域位于遼東灣西北部海域。

2.4.4 小黃魚 4個航次水平拖網調查共捕獲小黃魚966粒(尾),全在5月航次捕獲。B-2站位的豐度最大,為4.065 5 ind./m3;B-8站位的豐度居第二位,為2.283 5 ind./m3;B-10站位的豐度居第三位,為1.801 5 ind./m3;C-1站位的豐度居第四位,為1.130 7 ind./m3。從圖4-D可知,小黃魚魚卵主要分布區域位于遼東灣西北部海域。

2.4.5 斑鰶 4個航次水平拖網調查共捕獲斑鰶593粒(尾),全在5月航次捕獲。B-1站位的豐度最大,為1.685 5 ind./m3;B-2站位的豐度居第二位,為2.243 6 ind./m3;C-3站位的豐度居第三位,為1.011 4 ind./m3;D-9站位的豐度居第四位,為0.678 0 ind./m3。從圖5-A可知,斑鰶魚卵的主要分布區域位于遼東灣北部海域,高峰區域位于遼東灣西北部錦州外海。

圖4 2008年5、7月份遼東灣短吻紅舌鰨、鳀魚、皮氏叫姑魚、小黃魚魚卵分布圖Fig.4 Distribution of eggs of Joyneri’s tongue-sole Cynoglossus joyneri,Japanese anchovy Engraulis japonicus, Belengeri’s jewfish Johnius belengeri,and Larimichthys polyactis by horizontal trawling survey in Liaodong Bay in May and July of 2008

2.4.6 青鱗小沙丁魚 4個航次水平拖網調查共捕獲青鱗小沙丁魚578粒(尾),全在5月航次捕獲。B-2站位的豐度最大,為3.744 9 ind./m3;A-1站位的豐度居第二位,為2.950 4 ind./m3;B-10站位的豐度居第三位,為0.362 9 ind./m3;B-8站位的豐度居第四位,為0.367 5 ind./m3。從圖5-B可知,青鱗小沙丁魚魚卵的主要分布區域位于遼東灣西北部海域。

圖5 2008年5月份遼東灣斑鰶、青鱗小沙丁魚、藍點馬鮫魚卵分布圖Fig.5 Distribution of eggs of Konosirus punctatus,Sardine zunasi,and mackerel Scomberomorus niphonius by horizontal trawling survey in Liaodong Bay in May of 2008

2.4.7 藍點馬鮫 4個航次水平拖網調查共捕獲藍點馬鮫536粒(尾),全在5月航次捕獲。B-2站位的豐度最大,為3.407 6 ind./m3;B-10站位的豐度居第二位,為0.868 3 ind./m3;C-3站位的豐度居第三位,為0.967 5 ind./m3;C-1站位的豐度居第四位,為0.739 8 ind./m3。從圖5-C可知,藍點馬鮫魚卵的主要分布區域位于遼東灣西北部海域。

3 討論

3.1 種類組成及分布

2008年遼東灣魚卵、仔稚魚水平拖網加垂直拖網調查中,共獲取魚卵、仔稚魚7953粒(尾)、32種。短吻紅舌鰨、鳀魚、皮氏叫姑魚、小黃魚、斑鰶、青鱗小沙丁魚、藍點馬鮫是主要產卵群體。4個航次中,5月、7月為主要產卵季節,水平拖網加垂直拖網捕獲魚卵和仔稚魚分別為5328、2596粒(尾)。5月航次捕獲魚卵、仔稚魚數量及群落Margalef豐富度指數(D)、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和Pielou均勻度指數(J)在4個月份中最高,5月是2008年遼東灣海域魚類的主要產卵時間。7月航次中,短吻紅舌鰨的魚卵、仔稚魚數量優勢明顯。進入9、10月,僅僅采到少數產附著性卵、黏著性卵物種的仔稚魚,產卵活動基本結束。

短吻紅舌鰨的產卵高峰區域大致分布在遼東灣北側的沿岸海域。皮氏叫姑魚、小黃魚、斑鰶、青鱗小沙丁魚、藍點馬鮫、黃姑魚的產卵高峰區域,主要集中在遼東灣西北部、雙臺子河口以西的錦州外海海域,其中,斑鰶在遼東灣東北部海域也有高峰產卵區域。鳀魚的產卵高峰區域主要集中在長興島周邊海域。

3.2 年際變化

程濟生等[16]研究表明,1998年5月共捕獲魚卵14種,其中,遼東灣西北部的兩個站位捕獲魚卵數量分別達9140、4139粒;共捕獲仔稚魚11種,其中遼東灣西北部沿岸1個站位、中部的1個站位和東南部沿岸的1個站位,分別捕獲仔稚魚6358、557、111尾。本研究中,2008年5月共捕獲魚卵15種,仔稚魚10種。其中B-2、B-10、B-1站位分別捕獲魚卵989、750、555粒,為5月航次捕獲魚卵數量最多的3個站位;D-1、C-7、D-9站位分別捕獲仔稚魚33、12、4尾,為5月航次捕獲仔稚魚數量最多的3個站位。

程濟生等[16]的調研結果表明,1998年8月共捕獲7種魚卵,遼東灣東部3個站位魚卵分別為105、156、157粒;共捕獲仔稚魚11種,捕獲仔稚魚最高的兩個站位分別捕獲仔稚魚235、55尾。本研究中,2008年7月共捕獲魚卵6種、仔稚魚9種。其中C-2、C-1、C-9站位分別捕獲魚卵345、343、221粒,為7月份航次捕獲魚卵最多的3個站位;C-6、A-1、A-4站位分別捕獲仔稚魚10、9、8尾,為7月捕獲仔稚魚最多的3個站位。

程濟生等[16]研究發現,1998年10月僅在遼東灣中部兩個站位捕獲魚卵3種、710粒,捕獲仔稚魚2種、3尾。本研究中,2008年航次調查站位均為沿岸站位,而在1998年10月捕獲魚卵的遼東灣中部兩個站位處沒有設調查站位,2008年9、10月在遼東灣均捕獲魚卵和仔稚魚9粒(尾)。

據萬瑞景等[12]研究報道,1982年4月—1983年4月、1992年8月—1993年6月渤海海域開展的魚卵、仔稚魚調查中,捕獲魚卵、仔稚魚分別為61種、49種。據程濟生等[16]調查結果,1998年5月—11月渤海海域魚卵、仔稚魚調查共捕獲魚卵、仔稚魚41種。王愛勇等[9]對萊州灣的調查研究發現,5月份魚卵、仔稚魚的種類數由1982年的27種減少到2003年的12種和2008年的14種。從較長歷史跨度分析,產卵物種數量呈現下降趨勢。2008年調查結果與1998年相比,站位更靠近近岸海域,因此,更有利于捕獲近岸產卵的魚卵和仔稚魚。與1998年相應月份調查結果相比,2008年調查產卵物種數量稍有下降,但捕獲魚卵、仔稚魚的數量差別較大。其中,1998年5月高峰站位捕獲魚卵的數量是2008年同期的近10倍;1998年5月高峰站位捕獲仔稚魚數量是2008年同期的20~200倍。2008年7月與1998年8月魚卵、仔稚魚總量上差別不大。在5月末遼東灣近岸海域的主要產卵季節里,雖然產卵物種的數量變動不大,但魚卵、仔稚魚數量下降明顯,尤其是仔稚魚數量下降較大,基本可以看出,時隔10年后的2008年,遼東灣近岸海域產卵場功能已衰退。

3.3 遼東灣產卵場保護與開發現狀

3.3.1 控制捕撈強度可有效保護產卵親體 渤海內萊州灣的魚卵、仔稚魚研究的歷史數據較為全面,高彥潔等[17]綜合分析2007、2008、2009、2010年的調查數據表明,萊州灣魚卵、仔稚魚的種類與數量均呈下降趨勢,與本研究中分析比對遼東灣1998、2008年歷史數據呈現類似的規律。對渤海各主要產卵場的調查研究中,在魚卵、仔稚魚種類與數量逐年下降的背景下,魚卵、仔稚魚的種類組成也呈現出向生命周期短、個體小、資源更新節律快的小型低質魚種上轉化的趨勢[10,17-19],各產卵場功能衰退的趨勢明顯。遼東灣北部近岸海域也是沿岸漁業傳統捕撈場地之一,遼寧在黃渤海區的近海捕撈管理從1999年起逐步實行“零增長”和“負增長”的管理目標,近年實際捕撈產量控制在120萬t左右[20],在較大的捕撈壓力下,仍然高于遼寧近海捕撈的最大持續產量MSY(100萬t)[21]。據秦宇博等[22]研究表明,自2009年起,遼東灣的藍點馬鮫資源連續4年未在遼東灣形成規模漁汛,春汛期間,藍點馬鮫親體在進入遼東灣前已基本利用完畢,遼東灣漁業的捕撈壓力日益嚴峻。產卵親體的存在是產卵場功能發揮的前提,在遼東灣漁業資源過度捕撈及逐漸小型化的趨勢下[23],貫徹好國家的休漁政策,逐步推進漁民轉產、轉業工作,控制捕撈強度是當下保護好產卵親體,進而發揮遼東灣近岸海域產卵場漁業資源補充功能的基礎。

3.3.2 建設人工魚礁對產卵場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高東奎等[24]研究認為,人工魚礁對魚類產卵群體具有明顯的誘集作用,人工魚礁區的魚卵、仔稚魚量高于礁區以外,合理管護礁區漁業資源并開展漁獲物產出規??刂?,可逐步提高礁區海域生態系統穩定性。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根據《關于報送海洋牧場發展情況有關材料的通知》(農漁資環便〔2017〕62號)要求報送農業部的函中提出,自2008年至2016年底已在遼東灣內錦州、盤錦、葫蘆島海域各實施四期人工魚礁建設,共投放礁體累計29 437座、130 341空立方米,形成礁區面積2 747 hm2。遼東灣內人工魚礁建設為遼東灣近岸海域產卵場功能的保護及修復提供了新的方向。

3.3.3 建設種質資源保護區及規范用海生態損害賠償標準 卞曉東等[18]研究認為,河口海域咸淡水交匯的獨特水文環境,使許多魚類幼體階段生活在河口生態系統中,造就了世界范圍內河口海域成為海洋魚類產卵場、育幼場的獨特現象。遼東灣位于渤海最北部,沿岸有遼河、雙臺子河、大凌河、小凌河等多條河流注入,為多種海洋生物提供了產卵場所[2]。短吻紅舌鰨、皮氏叫姑魚、小黃魚、斑鰶、青鱗小沙丁魚、藍點馬鮫等多個經濟物種的產卵高峰區域主要集中在遼東灣北部近岸海域,此區域內有多條較大河流的輸入,使得該海域理化環境受地表徑流及陸源污染輸入影響顯著。同時,圍填海、港口建設等近岸海域開發建設活動在解決建設用地需求的同時,對近岸海域用海性質的永久改變直接侵占了傳統魚類的產卵場地,施工過程中的懸浮物對魚卵、仔稚魚造成了間接損害[25]。海洋魚類近岸產卵的習性,決定了海洋魚類的產卵繁殖行為與近岸捕撈、陸源污染物輸入、海岸工程等人類活動關系密切。

遼東灣北部雙臺河口濕地區域現建有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保護河口濕地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對河口海域自然岸線的保護,限制了此海域近岸海洋工程建設強度,為遼東灣近岸海域產卵場功能的保護提供了屏障。在2008年12月22日農業部第1130號公告中,雙臺子河口海蜇中華絨螯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獲批建立,保護區主要保護目標為海蜇、中華絨螯蟹,同時,對該區域的皮氏叫姑魚、小黃魚、斑鰶、青鱗小沙丁魚等物種也起到重要保護作用。遼東灣海域各保護區的設定,有利地控制了人類活動對于保護區域內自然生態的擾動,尤其是對圍填海等海岸活動的限制,對遼東灣近岸海域產卵場功能的保護具有重大意義。

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合理規范海洋開發活動同樣重要,為規范遼寧省管轄海域內的海洋及海岸工程對海洋公有共用生物資源造成經濟損害的評估工作,《遼寧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損害評估技術規范》(DB21/T2150-2013)[26],于2013年9月12日頒布實施,本研究中的調查數據為該規范的制定提供了魚卵、仔稚魚損害評估的基礎數據。該規范實施后使遼寧省管轄海域內海洋生物量值在同一尺度下進行標準化評估,避免了海洋及海岸工程對海洋生物損害評估數值因調查方式、調查時間等因素導致的差異性,避免了部分項目單位逃繳、少繳生態補償經費的行為。依據規定,海洋及海岸工程對漁業資源造成損失繳納的生態補償經費應嚴格用于生態修復,可為增殖放流、保護區建設、人工魚礁建設等生態修復活動提供資金保證[27]。

總之,產卵場功能的衰退與自然環境變化及人類活動關系緊密,其功能的修復也需多方面、多種手段的調控。周期性開展產卵場調查工作可監控產卵場變動趨勢,也可為合理規范海洋開發利用活動,引導漁業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方向,推動相關保護區建設等方面提供基礎數據支持。作者也期待后續研究者進一步豐富遼東灣近岸海域產卵場保護與開發方面的研究工作,為遼東灣漁業資源的保護與恢復做出相應的努力。

猜你喜歡
產卵場拖網遼東灣
基于RS與水動力模型的鄱陽湖草洲產卵型魚類潛在產卵場識別
青海湖裸鯉自然產卵場的生境特征及無人機遙測判別
——以泉吉河為例
開漁
長江科學院發現長江源關鍵魚類產卵場
烏鱧繁殖需要的產卵場和環境條件
漁具性能初步評價及影響漁獲性能因子概述
拖網作業現階段研究及發展趨勢
河北省框架拖網和桁桿拖網捕撈現狀調查
天然氣分輸站規劃選址可行性論證初探——以盤錦遼東灣新區榮興分輸站為例
遼東灣西部海域表層沉積物重金屬的含量分布與污染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