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

2018-07-26 10:39唐紅蓮
關鍵詞:四年級數學教學興趣

唐紅蓮

【摘要】小學四年級學生的特點天真,活潑,好動,愛表現,愛好廣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時間相對較短,也讓許多的老師頭疼。如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指導下,一直在實踐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個師生關系和諧、賞識、寬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必然會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產生不凡的影響。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寬容能為學生創造溫馨和諧的學習環境;賞識更能為學生興趣之火的燃燒添加無盡的燃劑。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膚淺的體會。

【關鍵詞】四年級 數學教學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125-01

一、轉換教師角色

在現代教育中,教師究竟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隨著“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多年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而形成的一套傳統、滯后的教育教學模式顯然已不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特別是作為一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我認為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要進行創新,教師必須改變已經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識為核心的觀念和行為,改變那種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知識教學目標上,而忽視能力、態度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切實改掉過去一味的教師“講”一味學生的“聽”注入式的教學方式;真正體現教學形式多樣化,讓學生自己探討、討論、實際操作、合作學習、交流體會、互相幫助,使得教學氣氛和諧,學生能活潑地、愉快地進行學習,真正實現把數學的課堂還給學生,切實讓學生多“想一想”,讓學生多“看一看”,讓學生多“做一做”,讓學生多“說一說”。因此,我認為教師角色應該定位為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從感知中領悟到知識,從而達到化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還學生主體的地位。

二、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實踐活動是兒童發展成長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學生形成實踐能力的載體。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我認為應重視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主動參與意識和勇于探索創新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擺、弄直觀材料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己去發現規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體驗中領悟數學、學會想象、學會創造,讓學生擺脫數學的枯燥乏味,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度切稳叺年P系》一課中,學生們都準備了三根木棒,我先讓他們自己擺一一個三角形,然后再讓他們逐一說說自己擺的是三角形,為什么?從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讓他們通過比較兩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長短,自己進行發現、總結。在“你說我來做”這個環節中,當一個學生說出一種三角形的時候,其他學生都爭先恐后擺弄,根本沒有空閑去做小動作。整節課,學生們注意力集中,興趣昂然,表現活躍積極,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使教學課堂生動起來

新課程改革對教學手段的運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讓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工具走進教學,肯定會給課堂帶來無限生機。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多媒體集聲音、文字、圖像和視頻于一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大大彌補了自制教具的局限。當我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鮮艷的色彩,可愛的形象,逼真的動感,迅捷的切換吸引了學生,集中了他們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學生對數字的興趣,對數學興趣。

四、猜測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科學家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明和發現?!睂⒉孪胍霐祵W教學之中,將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培養創新意識、促進能力的提高。有時我故意將課講得留有余地,讓學生們自己去探討、去猜想,然后再進行歸納總結。結果下來,我發現,學生們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課堂也更活躍了。因此,我又不失時機地給學生設計靈活、開放性的練習,讓他們用猜想的結論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已有的知識得到鞏固、深化和發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

五、練習質疑,促學生學會生存發展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能夠為今后的生存發展打好基礎,而這就要從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開始,在練習質疑這一環節中,教材中的許多練習就是實際生活情境的再現。學生用他們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以他們的視角來解答問題。如有一題是講幼兒園買面包,一個班15個學生買哪兩盒合適,有三盒供學生選擇:6個、8個、9個,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買兩個給老師吃。而在計算連減時,有學生依生活實景,想出了可以先把后兩個數加起來,再用第一個數去減這個和的辦法。其實這些孩子能動腦筋想辦法來解決問題,足見,練習中的那些實際問題對學生學會生存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

六、創設情境,讓問題引入生活實際中

“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手段,具有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作用。為了迎合學生的喜好,通過情境設計、媒體使用、活動組織、物質刺激等外在手段達成目標。它可以讓學生在思維沖突中發現數學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問題本身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平移》時,某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金魚吃小蟲子”的童話情境,巧妙地設計了“小魚金向左平移幾格才能吃到小蟲子”這一挑戰性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對金魚中有特征的部位,讓學生在觀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較、體悟。盡管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有過挫折,有過懷疑,有過失誤。但創設這樣的情境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研究,在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并發現判斷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

七、創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于交流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適應新的形勢發展,必須有新的教育觀念。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充分估計每個孩子的潛在能力,不要認為某某孩子太差。外國從不分好壞孩子,認為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都體體面面的坐下去,千萬不能讓孩子在群體面前暴露自己無能。其次,要用和藹的目光面對全班的學生,經常用語言和學生交流,如:“我很榮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學不謀而合?!薄澳愕哪衬晨捶ê苡袆撘狻薄澳銓@一點的看法很獨特”。對于不完全正確的答案,我注意發現它的閃光點:“我聽懂了你的意思”、“你說的這一點有道理”、“你能解釋一下嗎?”以前每節課結束,我都說:“有不懂的找老師”,現在我常說的是:“你有什么體會或遺憾?”“今天的課,誰還想發表看法?”這樣就能體現出老師和學生平等、民主、和諧。

猜你喜歡
四年級數學教學興趣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讓作文教學更快樂
巧為徑,樂為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