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現美術味,彰顯高中美術本色

2018-07-26 04:25侯榮山
新課程·教師 2018年3期
關鍵詞:高中美術情感藝術

侯榮山

摘 要:以課改的視角,站在高中美術課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發展的高度,談談高中美術課應凸顯“美術味”——生活味、情感味、創新味和藝術味,彰顯高中美術的本色,創建高效而簡約、創新而樸實的美術課堂。

關鍵詞:高中美術;創新;生活;情感;藝術

隨著課改的深入以及高效課堂的創建,高中美術課失真現象嚴重,注重課堂的活、奇、新,忽略課堂教學的真、實、簡。教師應該使我們的美術課回歸,凸顯美術課堂“原汁原味”的“美術味”,使我們的美術課堂充滿獨特的“美術味”,讓學生在繪畫課堂中自由涂鴉,讓學生沉醉;讓學生在欣賞課堂上,品味味道十足的美術之美。

一、突出美術中的“藝術味”

“美術”從字面分析“即美的藝術”。那么,美術課凸顯其“藝術味”是由美術本身的特點所需要、所決定的,沒有“藝術味”的美術教學,猶如沒有生命的人生、干枯的河流。魯迅先生在1913年,就對美術進行了定義——美術為詞……原出希臘,其義為“藝”。直到現在,人們一般認為美術就是繪畫等藝術視覺的名詞,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等。

美術與生活、情感、歷史、政治等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們應在美術作品中體會出這些“意味”,這些“意味”就是“藝術味”,這種“藝術味”蘊含在美術作品中,需要老師去點撥、學生去領悟,領悟出“藝術味”,美術作品才有存在的真正價值,像卓別林的啞劇那樣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猶如徐志摩的美文,使人百讀不厭;猶如青春偶像劇,使人沉醉其中,與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猶如傳世珍寶,讓人愛不釋手……

美術課因為“美”、因為“藝術”而成為與眾不同的學科,一個人通過美術的學習,可以提高其內涵。美術課不能只純粹灌輸美術知識,關鍵是引領學生對作品的分析,從中領悟出一些東西,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即品味出“藝術味”。然而,我們的美術課,突出文化,忽略了美術,淡化了美術的“藝術味”,在課改的今天,美術的“藝術味”不得淡化和忽略。

例如,對于“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教學,教師可以給出幾幅作品,如倫勃朗的《戴金盔的男人》、北宋王希夢的《千里江山圖》、中國民間年畫《十美放風箏》、玩具《布老虎》、夏加爾的《我和我的故鄉》等,讓學生用美術的藝術語言分析和感悟其中的美術的“美”,這個欣賞美、感悟美的過程,就是彰顯“藝術味”的過程。

二、突出美術中的“生活味”

傅雷對藝術如此定義:“藝術境界應高遠絕俗但又不失人情味、生活味?!备道讓λ囆g的定義和概括,也是對美術的詮釋,因為美術是藝術寶庫中最重要的部分。詩人、散文家歌頌山水的美,畫家畫山水之美。畫家和詩人對山水之美的把握,源于游歷名山大川,并將這些名山大川、河流湖泊銘記在心,勾畫出其共性和不同。在詩中和畫中,詩人、畫家的思想感情真正融于這些山川、河流、湖泊之中,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此,在欣賞這些作品時,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美術作品中的生活味是欣賞美術的又一要素。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都會背誦《畫》,小詩中一幅圖高度概括了這首詩的內涵。這幅畫的欣賞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不是容易的事,而如果在高中美術鑒賞的課堂上,讓學生分析這幅畫,那么這幅畫中鳥的“不驚”、山的“有色”的意境就赫然于畫之上,描繪了春天的美好,是生活的真實寫照。

再如,呈現一幅“照相寫實主義”作品:一位枯瘦如柴的老人,手捧半碗茶水的畫面,讓學生不禁感覺到身邊這類老人的熟悉的面龐和相同的意境,這個老者的神態之中,隱藏著一生的經歷和不容易,飽含辛苦、操勞的一生。

美術課堂只有體現出“生活味”,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通過美術的欣賞和創作,感悟生活,美化生活。

三、突出美術中的“情感味”

在物欲橫流的時代,多數學生在蜘蛛網似的人際關系中,幾乎個個脫俗。少了同情,多了冷漠;少了欣賞,多了惡語相向;少了積極進取,多了混天了日;少了溫和善良,多了自我、自私。而美術以完美的形象感染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自古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美術教學中,隨時可以借助于美術作品,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實現“既教書又育人”之目的。

如“父親”,讓學生從作品中感受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的艱辛;從“鵪鶉圖”中讀懂畫家的無奈和悲哀……學生只有融情與藝術之中,釋放出內心的情感,才能體會珍貴藝術作品的“情感味”。

四、突出美術中的“創新味”

創新是民族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是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我們的美術課堂應滲透創新意識,彰顯“創新味”。

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是面向素質教育的課程,美術因其學科特點,是實施教育創新的關鍵切入點。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在培養創新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同時創新也是美術的靈魂。

在美術作品的鑒賞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力顯創新之味,引導學生從取材、構思、制作等方面欣賞藝術作品,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此外,美術教育更需要創作,繪畫需要創新、需要獨特的個性,否則,畫沒有生命力。任何一個藝術作品因其創造個性、創新味、與眾不同而得以弘揚、流傳百世。

美術課堂“五味俱全”才有生命力,僅有趣味遠遠不夠,只有具有藝術味、生活味、情感味、創新味的美術課堂,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和感悟,課堂才會生機無限,魅力無窮。

參考文獻:

[1]孫金梅.提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質量的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5(10).

[2]湯小彬.全文高中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途徑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5(18).

?誗編輯 魯翠紅

猜你喜歡
高中美術情感藝術
情感
臺上
紙的藝術
新課改后的高中美術教學反思
談高中美術鑒賞教育中審美價值的研究
民間剪紙在高中美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