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戲曲舞美的戲劇功能及創新的誤區

2018-07-27 10:06劉俊杰
魅力中國 2018年6期
關鍵詞:布景舞美戲曲

劉俊杰

舞臺美術是組成舞臺視覺形象的重要部分,它與演員的表演有著同樣重要的位置。一出戲的藝術形象完整與否,與舞美設計有很大的關系,不少優秀劇目的成功,往往與其舞美的成功相輔相成。

一、戲曲舞美的戲劇功能

在傳統的“一桌二椅加守舊”式的舞美里,舞美的藝術功能比較簡單,僅僅為表演的自由時空提供支點。隨著戲曲舞臺美術的不斷實踐、不斷發展,舞臺空間的功能也逐步被開掘,它的功能主要表現如下:

(一)示意戲劇情節的環境

在傳統的戲曲舞臺上,人物上場前不代表任何具體的地點,待人物上場后,通過臺詞或動作的“交待”,這個空間才被虛擬為某個具體的地點,并隨人物的虛擬表演而“流動”成為新的空間。在近半個世紀的戲曲舞美設計中,有各種方法表現具體的地點環境的布景形式,用寫實性布景直接表現,或用虛實相生的布景來示意,或用描寫氛圍等辦法來表現地點環境等等。

(二)提供表演空間和支點

用布景或道具設置固定的或活動的支撐點,可供演員表演時表現角色的坐、扶、靠以及人物的各種動作姿態,以構成舞臺造型,增加舞臺畫面的錯落有致,豐富人物的調度路線。所以,在設計舞美時,需要根據表演形式,如文戲或武戲、人物動作幅度的大或小等,考慮支點的位置,使演員表演有所憑借,并由此增加演員形體動作的造型美,加深觀眾的視覺印象,也就是讓支點和調度路線幫助演員“說話”。

(三)渲染戲劇氣氛

通過布景的運動、布景和燈光色彩的變化等來渲染環境,以制造舞臺氣氛。比如,京劇《曹操與楊修》第一場的結尾,天幕上一輪冉冉升起的圓月,襯托曹、楊兩人談得投機,連月亮升起都沒有發覺,同時隱喻了曹操與楊修最初相識的相互理解。

(四)表現人物的主觀意象和情緒

布景呈現的形象是角色眼里或內心的“形”,要運用戲曲舞美幫助外化和強化劇中人的思想情感,有助于演員創造人物性格。

(五)寓意劇作的思想內涵

劇作的主題思想,不應該是向觀眾“說”出來或“唱”出來,而是需要通過形象體現出來,其中包括舞美的形象。舞美的最高境界是為戲的主題服務,通過隱喻或象征的辦法表現出生活內部的矛盾現象,揭示劇本的思想內涵。古典美學告訴我們,意境是由“象”構成,通過突破有限的“象”,感受“象外之象”。

二、創新的誤區

觀眾喜愛新穎的舞臺美術形式,舞臺美術的創新可以多樣化。但戲曲舞臺美術的新穎感不應游離主題和人物性格,并且不能影響演員的表演。戲曲新編古裝戲或現代戲的創新,立足點應是從主題、規定情境出發,更好地塑造典型的藝術形象。表演、舞臺調度和舞臺美術、音樂等綜合形式終究是為內容服務,為突出主角的表演服務的?,F在有些戲本末倒置,只圖舞臺上、形式上花哨,有的游離戲曲美學精神,舞臺上出現一些誤區:

(一)布景過實

戲曲遵循古典美學思想,在舞美形式上不孤立地仿照生活,而是運用虛實相生的時空形式,最大限度地“維護”表演,給予表演以最大的自由,也給觀眾充分神思聯想的藝術享受。這種虛實相生的舞美,有著寬闊的創造空間,“一桌二椅加守舊”可算是它布景少到不能再少、但卻可以包羅萬象的一個極端。

二十世紀上半葉以來,伴隨著京劇流派新劇目和連臺本戲的涌現,布景的嘗試多了起來。四十年代,發展了機關布景,五十年代開始,其發展方向則是借鑒話劇的舞美模式,以實景作為出發點,在地方戲如越劇、評劇中運用較多。此后的幾十年,尤其是八十年代以來,戲曲的舞美有不少新的探索,即使搬演傳統戲,也在裝飾美上下功夫。戲曲的舞美實踐告訴我們,凡是形式游離內容,或形式大于內容的布景,會影響或破壞表演,而走不通。戲曲舞美無論怎樣創新,都不要忘記立足于寫意性,用景要簡約,要“以一當十”。

很多舞臺上出現高臺階、大斜坡、立體大實景,臺上再搭一個同樣大的臺等,常常影響表演,演員上下臺階,尤其穿厚底靴、長裙,步履很困難;有的大斜坡,演員站立難穩,舞蹈更困難;有的布景與虛擬表演“打架”。比如,人物在表演“趕路”等舞蹈性場面,表現的是虛擬空間,而臺上的布景卻是石墩、大樹等實景,表現的是固定空間。而且有些“大制作”,由于設計不當,則給舞臺增加了累贅。有的布景過分奢華,非但不能烘托表演,反而與演員“搶”戲,同時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簡易的劇場就難以演出。

(二)服飾過真

非戲曲舞蹈的服飾,從古希臘→文藝復興→芭蕾,大多采用半裸體的服飾,這是出于西方民族對人體美的崇拜,在人體造型上的一種美學觀照。戲曲則相反,它的舞蹈服飾氣魄瑰麗莊重,色彩鮮明,樣式夸張、延伸、寬大,講究寓露于藏,藏中透露。這是戲曲美學基于寫意、虛擬、神似的美學原則。

戲曲服飾對演員外化人物的心緒有重要的作用。如水袖、髯口、帽翅、靴子等技巧基本功,與形體身段構成渾然一體的流動線條美,以鮮明的表現力來突現情緒的火花。它是強化人物心緒的有力手段?,F在有些戲的服飾,盲目搬用西方的“露”式服飾,與戲曲的美學風格大相徑庭。有的戲只顧強調“考證”歷史的真實,取消了水袖、髯口、翎子等,使主演無“技”可施,削弱了觀賞性,也削弱了人物性格的鮮明性,當然也削弱了觀眾的審美興趣。

(三)面光過暗

戲曲表現時空是基于“虛擬”的美學精神。比如用唱腔、念白和身段舞蹈表現空間變化(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十八相送”等);比如用聲響(更鼓等)、動作(摸黑等)、道具(燭臺等)示意黑夜。如果按照寫實的藝術觀追求自然光影,那么《三岔口》這出戲豈不要滅了燈光來演?

現在有些戲的燈光為了追求所謂的“真實”,或是為了制造所謂的氣氛,弄得舞臺上一片昏天暗日,觀眾無法看清角色的面容和表情。戲曲的審美十分重視角色的面容美,如果角色失去了美感,又看不清表情,就會使觀眾大倒胃口,更談不上動情了。

戲曲是意象化的表演手段,具有虛擬性、時空流動性,所以,舞美設計師不僅需要研究平面的劇本,還需要通過觀摩排戲,了解表演的立體性,包括動作、調度、表情等。不能使布景與表演在舞臺上產生矛盾,尤其要注意時空虛擬表演,不宜用實景或用諸如象征內室的帷幕等裝置;華麗的布景易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使演員在臺上黯然無光,淹沒表演。唯美主義的布景,再漂亮也是失敗的。

戲曲舞臺藝術是綜合藝術,但各個部門最后都要服從表演,這也是衡量各部門工作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

猜你喜歡
布景舞美戲曲
中外大學生體驗非遺戲曲文化
戲曲從哪里來
1.2019世界集郵展覽開閉幕式舞美效果圖 2.武漢天地世界音樂節效果圖
傳統戲曲
談舞臺布景的創新發展
藝林辨蹤——淺析越劇布景的特色
俄國戲劇舞美特點初探
河南省將戲曲納入大中小學課程
談舞臺布景技術的作用
“首屆舞美大師論壇——感受視聽空間的表現力”在京舉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