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仕女畫:大美于聲色

2018-08-04 09:40雷晶晶
醒獅國學 2018年6期
關鍵詞:仕女畫仕女畫者

雷晶晶

(1)

“仕女畫”,一稱“美人畫”。盡管這些畫作中的女性形象并非都是絕代佳麗,但這一別名卻能沿襲至今;或是因其遵循了畫者本人發自肺腑的“審美觀”而得名吧。

作為中國傳統人物畫的一種,我們可以將仕女畫簡單地理解成以女性為描繪對象的畫作。秦漢以前,“仕”與“女”分別泛指未婚的男性與未婚的女性,于是,古時候的“仕女”通常用來專指貴族女性。以仕女入畫的“畫俗”可謂源遠流長。早在戰國時期,《龍鳳仕女圖》等作品已經把仕女題材作為繪畫藝術表現的一個重要內容;到了東晉時期,《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等亦將仕女畫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當唐朝的“仕女之美”更被彰顯得淋漓盡致。

“陸得其骨,顧得其神”,說的還是千余年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當老莊思想為主的道家意向尤為盛行時,仕女畫的摹本也受此類玄學審美觀的影響,主要來自瑯瑯上口的詩詞歌賦或者出神入化的民間傳說。若高山仰止,神秘難測,被請到畫紙上的她們頗具“神女”風范。這倒不難理解:畫者必然要求所繪人物的外在形體能夠盡可能地服務于其內在的理想化氣質不是?例如顧愷之筆下那位窈窕多姿的洛水女神形象,陸探微筆下那位多才又多藝的蔡姬形象……這些仕女們個個窄肩細腰,好像依依楊柳伴云拂風而至,無不呈現出清一色的“秀骨清像”。

歲月匆匆,唐朝時期“仕女畫”發展成真正獨立而且繁盛的畫種。說它“獨立”,它的確日漸顛覆了和顛覆著前朝固有的“審美框架”,最終以“環肥”式的“豐肌之美”惹得世人愛慕;說它“繁盛”,它真真地走進了現實生活的角角落落,有血有肉又有情地令世人矚目。何也?倘若追溯而去,我們定不難發現這種變化其實并非偶然——眾所周知,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愿吾身瘦,天下必肥”……可以說,唐朝的歷代皇帝差不多都有極其重視人民和重用人才的一面。由于當朝者們始終奉行著輕賦稅、薄徭役的人文性管理政策,坊問輕松有余,也因此一度發明了曲轅犁、筒車等種種節時省力的勞作工具。田地腴沃,花木成畦,政治清明加之風調雨順,如此樂淘淘的好日子,自然而然地美了百姓,也難免“胖”了貴人喲。

與以往相比,唐朝以更加開明和開放的民族對外政策海納世界文化。受北魏孝文帝“改漢姓”“與漢族通婚”等改革措施的影響,話說唐高祖李淵的母親正是鮮卑貴族獨孤信的女兒,開國皇后的“竇”姓乃是改胡姓“紇豆陵”而來的……馬背上長大的少數民族素來好運動、善騎射,理當擁有強悍壯碩的體魄。細想之,唐朝皇帝們的審美觀應該多多少少受到母族影響吧。是乎,西域歡快鮮明的胡旋舞,吐蕃熱情奔放的馬球,乃至波斯與高麗奇妙炫酷的器樂等均能在長安城里尋到了另一方用武之地。使節、僧侶、商人、學者……求學也好,貿易也罷,唐朝的大街小巷人員往來絡繹不絕,好生熱鬧。政通則人和,國富則民強,唐朝子民特別愿意將自個兒無盡豁達與朝氣的這份“精氣神兒”展現出來。置于藝術,仕女畫的“華貴之美”必當是與之相映襯的冰山一角了。

“女子無才便是德”,受封建禮教“三綱五?!钡挠绊?,女性單純承攬“相夫教子”的社會角色由來以久,在這一點上,唐朝女子并不例外,她們也無法完全擺脫“女憧憧,婦空空”的父權制文化的束縛。哪怕如此,畢竟唐朝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武媚娘當政時,善用人才,設置女官,在唐朝歷史上姣好地印刻上“承上啟下”的輝煌一筆,從而打破了歷朝歷代多以男權統領天下盛世的局面。再者,到了唐玄宗統治后期,《長恨歌》所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情境成為社會現象的真實寫照。因為天子寵愛貴妃楊玉環,楊家上下便借此而得到大富大貴。勿庸置疑,“面如桃花”的楊貴妃必然成為時下最為頂級的“標桿式”美人:敷粉底,描面靨,添花鈿……當這種形式之美活潑潑地躍然在紙上,便引領了唐朝仕女畫的主流。

(2)

唐代仕女畫多取絹本作為繪畫材質。從生絹到熟絹,“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板”……隨著制絹技術上不斷加以改善,熟絹料子的質地愈加平細和滑膩;畫家在絹料上謹慎而又超大手筆地勾、描、填、染一番:線條可如行云,卻是斗轉變化、豐饒多彩的云;線條可如流水,卻是頓挫抑揚、顧盼有姿的水。就這樣,仕女們柔美可破的肌膚,慵懶迷人的神態,俏皮可愛的裙擺都被刻畫得生動、含蓄而傳情。

從唐朝開始,封建統治者將奪目燦爛的“赤黃色”尊為“皇家色”。這種“日頭之色”的色彩崇拜也在潛移默化中決定了仕女畫的“濃墨重彩”之傾向。唐朝的畫者們最善于“觀氣采色”,仕女畫常以藤黃、赫石、朱紅等暖色調為主,搭配以凝煉的藝術加工,使整個畫色明艷而清新,濃郁而不俗,不難彰顯出強烈的裝飾意味。這種觀感可是植物性顏料與礦物質顏料巧妙融合達成的結果:最厚實的白粉用以表現裸露嬌嫩的肌膚,最華麗的溢彩用以點綴輕盈薄透的服裝。直白卻自然,隱約卻穩妥,除了一份最真誠的純粹之美,竟沒有絲毫玩褻之意輕易流出。

如果依照時間劃分,唐代工筆仕女畫大致可以分為初唐、盛唐與中晚唐三個發展階段。事實上,初唐時期的仕女畫并未完全脫離開“六朝遺風”,在小心翼翼的追尋與探索之中,畫者筆端的仕女造型依舊不免略顯清瘦。但對顧、陸“密體”畫風的傳承之外,南朝以來的“疏體”畫技同樣得以拓展。受有“畫龍點晴”美談的張僧繇影響——也正如同他為梁武帝所作墓室壁畫中那些明凈飽滿的仕女形象般深入人心,“張家樣”的審美基礎得以發揚光大。以張僧繇為代表的“面短而艷”的人物畫造型為唐朝后繼畫者們開辟了一條別開生面的審美思路。

時間到了盛唐,整個社會經濟有了進一步發展,百姓生活悠閑自得,樂在其中。天時地利,遠師于張僧繇的吳道子果真不孚眾望:其線條之美好似“天衣飛動”,富于韻律之美?!肮P不周而意周”,畫者的匠心之蘊實在令人稱奇,“吳帶當風”贊的即是如此罷。

就色彩而言,張萱的“曲眉豐頰”用色勻凈瑰麗,《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等頗見韻味。其中,《搗練圖》描繪了宮廷婦女的勞作場景。長形畫卷中共有三組十二個人物,她們發式多樣,面若皓月,妝容美好,神情飽滿。搗練、絡線、熨燙……她們各司其職。這一幅鮮活的勞動畫作中,女人們健碩而雅致?!峨絿蛉擞未簣D》描繪的是天寶年間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攜侍女們踏青游春的場景。后妃的女親戚位高權重,但并不盲目追求珠翠滿頭,畫上的她們似乎僅一個發髻,一支玉簪便足夠烘托著“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極具“時尚之美”。

青山常在,人才輩出。周防是中晚唐時期畫者的杰出代表,他則將吳、張兩位前輩的繪畫特色融匯貫通,用得十分精到。同樣的“豐肌之美”,線條大氣又貴氣,色彩絢爛又嬌憨。周防所創作的《簪花仕女圖》乃是中國“現實主義風格”人物繪畫的典范:春意盎然的宮苑深處,四位嬪妃在執扇侍女的陪同下戲鶴、逗犬、撲蝶……看世事變遷,享季節之樂。規整也流動的畫卷好比花團錦簇,有數不盡的丹青之趣恣意橫生。無獨有偶,這一時期的仕女畫在題材選擇上更加貼近生活,更加承攬地氣:品茗、踏雪、吹笛、撫琴……有情調的場景,形于色的內心,每一幅仕女畫都是經典大寫的故事哪。

(3)

唐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亮點時刻,早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

仕女畫,這種服務于社會的藝術形式在彼時果斷而生,從構圖到畫技,從起線到暈染,應運,盡顯泱泱大國雍容、向上之風范。

唐朝仕女畫的影響相當深遠:此后的宋元時期,仕女畫中的人物狀態更加緊湊分明;明清時期,仕女畫中的人物形象更是一直擴大到下層社會,連尋??梢姷拇骞?、歌舞伎、漁婦等都可入畫,此時更應了“美人畫”的稱謂,“唐風”至此更豐富了中國傳統人物畫的范疇。不僅如此,在發達的水陸交通與開放的對外關系支撐下,唐朝仕女畫對日本、朝鮮等海外國家繪畫發展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以“出世”的態度創作“人世”的藝術,唐朝畫師們用筆墨紙硯傳達出大唐的盛世風貌。這“創作”,本就是一樁壯舉。

唐朝仕女畫,大美于聲色;美,自人心。

編輯/書含

猜你喜歡
仕女畫仕女畫者
清代仕女圖軸選
中國傳統仕女畫與當代陶瓷仕女畫之比較研究*
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
閨閣紅粉 千秋佳人 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畫
淺論陶瓷藝術中的仕女紋飾
蒙馬特與798
撕畫
請尊重美術家的勞動成果——敬告隨便就開口向書畫家索畫者
錦瑟韶華,最美不過仕女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