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失有三思 皆可以為鑒

2018-08-06 12:21霍米瑤
魅力中國 2018年14期
關鍵詞:民族音樂學

霍米瑤

摘要:作為音樂學下屬的分支學科,我國民族音樂學已有三十余年的發展歷史,三十余年來民族音樂學在學科建設、學理構成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大量不足,基于此,本文簡單總結了民族音樂學理論及方法傳承的“所得”、“所失”,希望能夠為民族音樂學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民族音樂學;方法傳承;學科建構

前言:隨著長時間積累沉淀,我國民族音樂學已逐漸邁入成熟期,民族音樂學在理論與方法傳承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極具借鑒價值,但為了保證我國民族音樂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三十余年來民族音樂學存在的學術視野等方面不足也不應被忽視,這正是本文圍繞民族音樂學理論及方法傳承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民族音樂學理論及方法傳承“所得”

(一)學科建構成熟

成熟的學科需具備四個基本條件,即清晰明確的學術發展歷史、特定學術視野與操作方法、一批本學科知名學者、被學術界認可的代表性著述,由此進行民族音樂學這一學科的評判不難發現,民族音樂學在三十余年的發展中已逐步走向成熟。王光祈先生的學術生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民族音樂學專業課程的普及、若干次學術研討爭辯實現的統一認知和認同、得到海內外認可的相關理論著述、較為成型的學術隊伍,均說明民族音樂學已初步滿足成熟學科條件。例如,國內外多數學者已經認可中國民族音樂學的發展歷程,而考慮到王光祈先生開展研究至今已接近百年,即可更深入了解民族音樂學在歷史條件領域的“所得”。

(二)學科理念完善

成熟的學科必然具備與其相配的完善學科理念,而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我國民族音樂學的研究方法、音樂認知理念已較為完善。我國民族音樂學與文化人類學聯系緊密,文化人類學中的田野作業觀念、主客位觀念、系統觀念也對民族音樂學的發展帶來了較為深遠影響,受此影響我國民族音樂學具備較為濃厚的“文化”屬性,并同時較為關注音樂的“音樂事象”。例如,我國民族音樂學較為重視第一手資料,第一手資料多會作為基本依據或實證材料,這在認知音樂、研究音樂等基本民族音樂學活動中有著直觀體現,楊蔭瀏、方暨申等人開展的調查研究便屬于其中代表,由此可見田野作業觀念在我國民族音樂學中的滲透程度,這也是我國民族音樂學得以結合現實散發學術精神、藝術色彩的原因所在[1]。

(三)學科影響提升

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民族音樂學在促進“音樂學”學科完善、服務社會等層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這也是民族音樂學的學科影響不斷提升的原因所在。民族音樂學具備鮮明的“認識論”、“方法論”特色,這種特色的出現與其發展歷程中不斷吸收其他音樂分支理論、方法論存在直接關聯,而隨著民族音樂學的不斷完善,其也開始為我國其他音樂學分支學科的發展提供給養,近年來我國新涌現的“音樂民俗學”、“音樂教育學”等學科都能夠或多或少發現民族音樂學的影子,由此可見民族音樂學具備的較高學科影響力。此外,近年來我國歷史學、文化人類學等學科的前沿學者也開始關注民族音樂學,這同樣較好證明了民族音樂學所具備的較高學科影響力。

二、民族音樂學理論及方法傳承“所失”

(一)自大情結嚴重

三十年來我國民族音樂學始終處于快速發展之中,這是由于傳統音樂理論及方法與民族音樂學理論及方法的合流,但在筆者的實際調研中發現,我國很多民族音樂學理論家認為民族音樂學是基于西方“最新理念”發展而來的,一些學者甚至因此認為傳統音樂理論不應被納入民族音樂學,民族音樂學的包容性、寬容性特質因此受到了嚴重損害,這種情況便屬于民族音樂學在理論及方法傳承中出現的嚴重自大情結。在自大情結影響下,近年來我國民族音樂學出現了文化相對主義觀念的機械運用和跨學科輸出,這種簡單化、絕對化和擴大化本位文化中心主義音樂價值觀的行為,使得我國民族音樂學在一些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狹隘認識、理念偏頗,這一“所失”必須得到關注[2]。

(二)理論實踐脫節

民族音樂學本身具備著較強的實踐性和實證性,而這就使得民族音樂學的理論及方法傳承離不開大量實踐的支持,但在筆者的實際調查中發現,我國民族音樂學領域仍舊存在將其視作純理論學科的認知,這種認知影響下大批“理論家”涌現,他們不關心理論運用的具體操作,也不關系聯系實踐的針對性訓練,而是僅對所謂的“觀念”、“理論”感興趣,一些民族音樂學教師自然僅研究“方法論”便是這種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最直觀表現。在筆者看來,缺乏調查實踐、邏輯思維論證實踐、音樂專門技能實踐的民族音樂學毫無價值,我國沒有出現僅研究理論的著名民族音樂學理論家也證明了這一點,如果“高談闊論”成為民族音樂學理論及方法傳承核心內容,該學科發展必將承受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迷失本位

我國民族音樂學理論及方法傳承存在迷失本位的情況,學科構建中未突出本土學者的成就、未真正關注我國民族音樂學的學科設置“國情”均屬于迷失本位的典型表現。其中,民族音樂學的理論及方法傳承離不開“共時”環境的豐富經驗和成果積累支持,但我國存在的割裂民族音樂學與傳統音樂聯系的情況卻使得本土相關學術成果歷史積累在其中的積累不足,這種學理層面本土存在的評價迷失必須得到關注。此外,我國民族音樂學還存在夸大考察對象“文化”、片面化理解音樂“文化”構成情況,這種迷失本位情況的出現是由于不能正確認識“音樂事象”特征,由此帶來的重“文化”輕“音樂”使得民族音樂學領域涌現了大批“非音樂化”論文,在沒有“音樂”中心、文化聯系表面膚淺的影響下,我國民族音樂學理論及方法傳承顯然不容樂觀。

結論:綜上所述,我國民族音樂學理論及方法傳承既存在正面發展成果,也存在一定不足。而在此基礎上,本文圍繞學科理念完善、學科影響提升、理論實踐脫節等內容開展的分析,則證明了研究的理論價值。因此,在民族音樂學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本文內容能夠發揮一定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 崔華.音腔記譜法——中國傳統音樂記譜理論新探[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4(04):75-79

[2] 蔣貴萍.談民族音樂學中音樂本體研究的缺失[J].歌海,2013(04):28-30+44

猜你喜歡
民族音樂學
淺析扎實田野工作對于音樂民族志構建的重要性
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研究與現狀分析
民族音樂學視角下儀式音樂的探索
簡論區域民族音樂田野調查研究方法
東北大鼓與地方民俗文化
民族音樂學研究的個案調查與宏觀把握
淺談傳統音樂的個案調查與宏觀把握
作為文化的記譜方式
融入與跳出在民族音樂學研究中的思考與運用
民族音樂學視野中的區域音樂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