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繁花》中插圖的功用

2018-08-07 03:20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浙江寧波315000
名作欣賞 2018年20期
關鍵詞:金宇澄阿寶繁花

⊙陳 寧[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浙江 寧波 315000]

如今的世界早已進入了海德格爾所預言的“圖像時代”。視覺文化作為“圖像時代”的主體,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上,短視頻和網絡表情包這些視覺符號就是典型代表,它們漸漸成為網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無法忽視一個事實:圖像正在沖擊著文字的地位。在文學領域,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以與圖像媒介結合的方式出現在人們視野。其中,小說插圖就是圖像敘事最為顯著的一種表現形式,它與文字共同承擔著敘事功能,并對文字所無法達到的敘事目的起著補充作用。金宇澄于2012年發表的長篇小說《繁花》以其滬語思維、雙線敘事等創新特色吸引讀者眼球,再加上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使得該作品一經發表便廣受好評。而學界對《繁花》的研究大多將關注焦點放置于敘事學、語言學等領域,卻忽視了這部長篇小說中的二十幅插圖,更為重要的是小說《繁花》中的插圖全由作者金宇澄本人所創作。本文嘗試集中對《繁花》中插圖的功用部分進行探討,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

一、承載上海記憶正如很多人所言,金宇澄通過《繁花》這部作品搭建起了一個“上海博物館”,供人們在里面回憶專屬上海的味道。小說以家庭背景各異的三名男性阿寶、滬生、小毛為主線,講述圍繞在他們及身邊人三十年間的事。不管是他們20世紀60年代經歷的少年往事,還是90年代所面對的中年現實,主人公們的生活之地一直都是上海。金宇澄在《繁花》中為上海搭配了很多插圖,向世人展露上海的過去,多表現在上海的建筑、上海人的城市生活等方面,比如國泰電影院、盧灣區的地圖、淮海路國營舊貨商店和上海老弄堂等。下面,本文以小說第三章的插圖“上海國泰電影院”為例,進行相應分析。

圖1:《繁花》第叁章插圖——上海國泰電影院

圖2:20世紀50年代的國泰電影院(來自網絡)

這幅插圖(圖1)被作者安排放置在講述阿寶、蓓蒂爸爸二人排隊買票過程中討論電影的情節之中。金宇澄又在下面配上了一段文字:“國泰電影院買票隊伍,順荊江飯店街廊朝北排開,該廊現辟為店面。在1961年,少數頭輪電影院才有冷氣,‘上海電影院’是三輪影院,以紙扇消暑”①。國泰電影院座落于上海盧灣區,始建于1930年,是上海的一家老字號電影院。首先,通過對比以上兩圖,我們可以發現金宇澄對20世紀60年代的國泰電影院的還原度極高,說明他對上海的深厚情感;其次,在插畫中,作者還畫了影廳座椅靠背后的紙扇,因那時的國泰電影院是三輪影院,所以沒有冷氣消暑,這一細節完全可見金宇澄對上海過去的考證之細;最后,我們細看插畫中還表現出了上海市民密集的買票隊伍,《繁花》中寫道:“女的燙赫本頭,修赫本一樣眉毛,淺色七分褲,九分褲,船襪,比較容易”②,可以想象當時的上海人對于電影的極度喜愛。李歐梵在《上海摩登》中用整整一章來講述“上海電影的都市語境”,其中分析了電影院、電影雜志和指南、電影與觀眾等內容,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所寫的時代是在上海的1930年至1945年之間,比《繁花》所寫的時代早了十多年。通過這幅插圖,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金宇澄在創作小說時的用心,而且能想象到當時上海人對電影院及電影的熱愛,似乎也帶領我們這些讀者一起再次翻開了上海往事。

二、展現社會變遷圖像包含著時間性,這使得其能夠較好地發揮自身的敘事功能?!斗被ā防锏臅r間線跨越了三十年,而這三十年卻能改變很多。童年時,小毛、阿寶、滬生可以拋開階級而共同擁有美好,年長時,矛盾如魔鬼掙脫枷鎖般涌出,致使他們漸行漸遠,變成早已不再是原來的他們。小毛可謂小說中帶有最多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出身工人家庭,在經歷下崗、妻亡等一系列失意之事后因病凋零而死?!斗被ā分械牟鍒D有很多表現著三十年中的社會變遷,其中第拾壹章的插圖(圖3)是展示如此巨大變化的最佳范例。

圖3:《繁花》第拾壹章插圖——四十年街角變遷

在這幅插圖里,金宇澄將三個時間點同一個街角的不同面貌組合在一起。第一個,作者畫的是1963年的建春女子中學,旁邊是一座名叫“帝王堂”的教堂;第二個是1967年的長樂中學(原建春女子中學),旁邊變成了一座巨大的領袖雕像,建筑物上都插滿了旗幟;第三個是2000年的向明中學分部,之前的雕像又變為了新錦江大酒店。金宇澄為此圖的配文是“歷史城市初稿,畫筆代替偉大的相機鏡頭,記錄這個街角四十年戲劇性變遷”③。我們可以從這幅插圖中感受到當時的上海社會從最初對西方宗教信仰的探微,到后來因政治因素的影響從而轉向對國內領袖的崇拜,到2000年,上海人或許早已變成了穿梭于各類“飯局”的市民。

在金宇澄看來,圖畫似乎比照相更為靈活,這幅插圖中的三者一對比,立馬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味道。也許記錄上海瑞金路長樂路口變遷的照片早已消失了,但這個路口的改變并沒有被淹沒在過去,而是以插圖的形式鮮活地拼接起了這段小歷史。

三、滿足讀者審美需求審美產生于視覺。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最低級別的需求是生理需求,最高層次的需求則是自我實現需求。人們通過日常的審美欣賞活動,在增加了自身審美經驗的條件下,也一并提升了審美能力,其審美需求也隨之形成,這也是自我實現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人類社會生活大體上可分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個方面,其中精神生產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小說插圖作為藝術生產的一類,為讀者提供了審美內容的同時,也滿足了讀者的審美需求。

圖4:《繁花》第壹章插圖——皋蘭路房頂

《繁花》中的插圖不但可以緩解讀者的閱讀疲勞,而且能讓讀者與文本產生共鳴。下面以小說第壹章插圖(圖4)為例。

這幅圖被作者安排在寫阿寶十歲和鄰居蓓蒂六歲的時候出現,并配文:“瓦片溫熱,黃浦江船鳴”④。年少時的美好,就在這么一幅小小的插圖中展開了,我們通過這幅插圖可以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兩小無猜的二人,在幼年時的某日爬到房頂,四面八方朝望,看見了祖父的獨棟洋房、尼古拉斯東正教堂。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二人在陽光下互相緊靠的模樣,風吹起了他們的發絲,遠遠傳來黃浦江船鳴聲。這類插圖在《繁花》中還有些許,我們讀者似乎也伴隨著圖中訴說的故事,想起自己稚嫩的過去和美好的青春。

四、結語筆者從三個方面來說明金宇澄小說《繁花》中插圖的功用,總結如下:《繁花》中的插圖承載了專屬上海的記憶,搭建起了一座“上海博物館”,同時這些插圖也展現了社會的變遷,并具有審美意義,滿足了讀者的閱讀需求。在二十幅插圖的幫助下,《繁花》這部小說愈加煥發出魅力與生機。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圖像符號會在人們生活及社會文化中占據愈來愈廣的空間,圖像與文字之間的關系也就會越發受到大眾關注。筆者認為,雖然文字正遭遇著來自圖像的嚴峻挑戰,但是我們也應該辯證、理性地看待它們之間的關系,而不是以偏概全地認定文字處于瀕危狀態。至少,在金宇澄的《繁花》中,我們看到了圖像與文字這兩種敘事媒介之間比較完美的融合。

①《繁花》第叁章插圖下的配文。

②《繁花》第41頁。

③《繁花》第拾壹章插圖下的配文。

④《繁花》第壹章插圖下配文。

猜你喜歡
金宇澄阿寶繁花
霧凇島的“繁花”
鮮衣怒馬 看盡烈焰繁花
喜歡圣誕
從臺灣來的“阿寶老師”
English Clause Syntax
繁花之夢
社區老人的“貼心阿寶”
金宇澄稱網絡文學和純文學是殊途同歸
作家金宇澄獲臺北書展小說類大獎
金宇澄推出最新傳記文學《回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