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服務調研報告

2018-08-11 08:43天津市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室林曉潔天津市東麗區明強特殊教育學校張會娜
天津教育 2018年8期
關鍵詞:殘疾兒童殘疾重度

■天津市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室 林曉潔 ■天津市東麗區明強特殊教育學校 張會娜

天津市自2009年起組織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因重度殘疾不能到校入學的殘疾兒童少年實施送教服務,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短厥饨逃嵘媱潱?014—2016年)》也明確要求組織開展送教上門。在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天津市出臺了《天津市為殘疾兒童少年實施送教服務工作手冊》,進一步規范和推動了全市的送教服務工作。

國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指出,要發揮特殊教育學校在實施義務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對不能到校就讀、需要專人護理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采取送教進社區、進兒童福利機構、進家庭的方式實施教育。當前,送教服務面對的群體殘疾程度日趨復雜,教育與康復需求不盡相同,因此,天津市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室組織全市特殊教育學校和承擔送教服務的教師就送教服務相關情況進行數據統計、問卷調研(對378名教師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74份)和教師訪談,以期通過調研,更好地落實教育公平與均衡的民心工程,做好人民滿意的送教服務。

一、接受送教服務學生的基本情況

2009年6月,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下發了《對義務教育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積極開展送教服務的實施意見》,指出送教服務的對象為具有本市常住戶籍、不能到學校接受教育、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

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是指年齡在6至15歲,持有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殘疾程度為一級、二級的殘疾人,其中殘疾一級為極重度殘疾,殘疾二級為重度殘疾。

1.送教服務學生以義務教育階段為主,向兩頭延伸。

天津市接受送教服務的殘疾兒童少年(截至2018年1月)共783人,義務教育段649人,占82.89%,學前教育段12人,占1.53%,職業教育段122人(含18歲以上45人),占15.58%。其中,男生占62%,女生占38%。

2.送教服務學生殘疾類別多樣,居住分散。

送教服務對象殘疾類別多樣,按照數量多少,依次為智力殘疾、多重殘疾、肢體殘疾、言語殘疾、精神殘疾、視力殘疾、其他殘疾、聽力殘疾。(見圖表1)

圖表1:送教服務學生殘疾類別分布

送教服務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生居住地分散、路途較遠、交通不便等問題,增加了送教服務的難度。如問卷調查送教學生家庭與學校的距離,結果顯示5公里以內的占21.53%,5—10公里的占34.67%,10—15公里的占20.07%,15公里以上的占31.02%(該統計存在“個人復數送教”的情況)。

二、實施送教服務的人員情況

1.送教人員類別多樣,以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為主。

天津市對重度殘疾兒童少年積極開展送教服務,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發揮骨干作用承擔送教服務,378人參與,占52.35%,其他從事送教服務工作的人員,按照數量多少依次是普通學校教師、醫生、志愿者、外聘人員。隨著醫教結合的推進,醫生參與送教服務的人數有所增加,但只限于參與國家級特殊教育改革實驗的東麗區和北辰區。

2.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參與送教服務情況。

調研問卷的數據顯示從事送教服務的女教師占84.31%,男教師占15.69%,40歲以下的教師占59.41%,30歲以下的教師占40.88%。

收回有效問卷的274名教師中,專職從事送教服務的教師只有8人,其他97.08%的教師還要承擔學校的學科教學工作,遍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三個學段各個學科(見圖表2),位于前三位的學科是生活語文(占30.66%)、康復訓練(占25.55%)、生活數學(占22.63%)。而且在特殊教育學校從事送教服務的教師多為學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師。

圖表2:送教教師在校任教學科分布

3.送教服務多為獨自送教,協同送教逐漸增多。

超過60%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是獨自送教,其余實施送教服務時另有他人輔助,其中,有多人輔助的只占送教教師整體的4.38%。

承擔輔助的人員類別分布(見圖表3)按照比例依次為普教教師占14.6%,醫生占12.04%,志愿者占6.57%,特教教師占5.84%(包括在“其他”一項),殘聯工作人員占3.65%,家長3.28%(包括在“其他”一項),社會工作者占3.28%,街道工作人員占0.37%(包括在“其他”一項)。

圖表3:送教服務輔助人員類別分布

三、實施送教服務的方式與內容

1.送教服務方式多樣,以送教上門為主。

天津市對重度殘疾兒童少年積極開展送教服務,根據學生的殘疾種類、殘疾程度及送教場地,采取不同的送教形式:一是走進家庭實施一對一的送教上門服務;二是對有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定期集中安排到所屬社區進行教育,或到兒童福利院及學生所在康復機構送教;三是對需要肢體康復、還能出行的到校送教;四是利用互聯網進行遠程送教。多種形式的送教,滿足了更多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接受送教服務的需求。其中,入戶送教上門的學生為627人(含同時享受到校送教4人,遠程送教4人),占82.83%;到社區集中送教服務的學生3人,占0.40%;到兒童福利院、康復機構送教的學生57人,占7.53%;到特殊教育學校接受送教服務的學生64人,占8.45%;借助網絡接受遠程送教服務的學生6人,占0.79%。

2.送教服務依據學生情況,配置以生活與康復訓練為核心的課程。

各特殊教育學校立足于重度殘疾兒童少年的發展需求,注重以康復訓練與生活為核心的思路,充分考慮重度殘疾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構建了由一般性課程、選擇性課程、實踐活動三部分組成的課程體系。一般性課程著眼于重度殘疾學生適應生活、服務自我的基本需求,涉及語言訓練、感知訓練、生活適應、生活語文、生活數學、游戲與美工、唱游與律動等課程;選擇性課程著眼于重度智障學生個別化發展需要,注重潛能開發、缺陷補償(身心康復),滿足學生發展差異的彈性需求,提供感覺統合訓練、肌能康復訓練等課程;實踐活動著眼于融入社會、社會交往的需求,充分利用家庭、學校、社區資源,適當組織外出活動、來校參觀或走進社區等,讓學生開闊眼界,增加生活的體驗。

在近幾年的送教服務實施工作中,有的區探索總結出適于重度殘疾兒童少年的課程。如,東麗區以“生活”為核心,以“生態評量”為導向,在實踐中為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系統的教育類、訓練類、休閑類的課程,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要經歷的事件作為學生個體課程內容。一般以能自我照顧、恰當表達需求、建立良好行為、會處理閑暇時間等作為課程選擇的重點。每個學生的個別化課程,因殘疾類別、自身能力、家庭環境的不同,涉及每一類別課程的比例有所不同,具體課程比例按照學生的最近、最需要原則進行構建配置。

3.送教服務的課程實施注重評估和個別化教育計劃的落實。

各特殊教育學校均重視對送教服務學生的評估,包括能力評估、環境評估。能力評估側重教學心理診斷評估,利用自編的《送教服務學生評估量表》,對學生進行認知能力、語言能力、交往能力、生活適應能力、運動能力等評估;環境評估側重家庭環境、親子關系、社區環境、教養態度等評估。隨著近幾年對評估的重視,更多的專業人員、家長、教學管理人員參與到評估中來,更好地確保評估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見圖表4)。

圖表4:參與評估人員分布

針對每個學生的殘疾類別、殘疾程度,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包括學生的情況分析、長期目標、短期目標和個別訓練計劃,認真設計康復訓練內容,精心準備合適的教具和小型康復器具,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優質的教育服務,讓每個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都能有所發展、有所進步,缺陷得到補償,潛能得到開發。

在課程實施中以“游戲文化介入”為引領,充分利用家庭環境組織教學活動,重視重復性原則、體驗性原則的應用。課程實施則采用“評估—制定訓練計劃—實施訓練計劃—評價改進”進行管理。每個學生課程的選擇、確定、實施、評價,家長作為重要成員全程參與,與教師一同分析學生的長處與不足、優勢與劣勢,共同給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規劃,以及學期送教計劃和家庭干預方案。學校還為學生建立家庭訓練計劃和培訓指導,由家長承擔教師的角色,幫助學生康復和教學,使家長成為課程的設計者、實施者和評價者,既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又培訓了家長,促進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四、送教服務的保障情況

1.送教服務的實施時間保障。

目前,各特殊教育學校主要采用在工作日完成送教工作的方式,占81.4%。各校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每周送教的頻次存在著很大差異(見圖表5),但周課時達到6課時以上只占39.05%。

圖表5:每周送教服務的頻次

送教的教師每周在學校內安排每周2至3個半天的時間去送教,基本保障了送教工作的時間。同時,統計數據顯示97%的教師在學校都有較多的學科教學任務,特教教師日常工作負荷較大(見圖表2)。

2.送教服務的督導評估保障。

各特殊教育學校都重視送教服務的督導評估,77.4%的教師每學期要接受一次對送教服務的督導評估。承擔督導評估的人員日趨多元化,采用送教教師自評與家長、教學管理者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督導評估既重視依托送教評估服務手冊的過程檢查,也注重送教課堂教學的現場評估。各校的評估都注重對家長滿意度的調查,但評估組織過程還缺少對評估結果的綜合分析。

3.送教服務的教研培訓支持。

各特殊教育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專題培訓或者教研,其中4次以上的占23%,而58%的教師每學期只接受1至2次的培訓。問卷反饋,基于與送教家庭溝通的需要,教師希望就教育教學內容、康復訓練方法、家庭護理方式等方面得到更加專業的培訓和教研。

4.其他保障。

《天津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實施方案》的主要措施中要求“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以區為單位完善送教上門制度,落實送教上門服務專項補貼制度,專項補貼從區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列支,專門用于送教教師(醫師)工作補貼和交通補助等,確保送教服務規范、有效開展。調查數據反饋,75.6%教師實施送教服務的交通費有專項經費保障。

五、問題與思考

1.學生的殘疾程度加重和殘疾類型多樣,教師專業支持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面對有需要抽痰、用管子喂食、翻身與擺位等情況的學生,特教教師大多束手無策;對伴有癲癇的學生,在服藥期間運動量的控制及禁忌,教師需要專業的醫療支持;面對長期臥床、程度重、訓練效果不明顯的學生,教師缺少有效的解決策略。同時,送教服務實踐中的問題也是不斷生成的,特殊教育學校及教師都需要得到及時、專業的咨詢與指導。

針對以上情況,應建立區域送教服務的專業人員庫,存儲多專業的送教師資,如熟悉社工專業、心理疏導、家庭護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員。根據送教工作的需要,整體調配人員參與送教服務工作。由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承擔教學評估、個別化教育計劃制定、日常教學實施、教學方法轉介家長,由專業人士承擔心理治療、專項康復,由志愿者(或社區的殘疾人服務人員等)承擔協調家庭、社區資源等。

應為送教教師定制培訓課程,編制送教教師培訓手冊,確保送教教師接受持續培訓,以適應送教服務工作的需要,如家庭養護、家長心理疏導、遠程操作技術等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同時,還要關注送教教師的心理健康。

2.送教服務的課程與實施還需不斷完善。

現有送教服務課程已經初步形成,課程和教學內容還存在很大的隨意性,整體規劃不足;學生的前期評估、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還存在科學性不強、測評領域不夠全面等問題。

在課程的設置和實施中,應在關注功能補償的同時,增加潛能開發的課程,應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設計相應的補償訓練或潛能挖掘的個別化課程。注重對學生業余生活的指導也是提升其生活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送教課程不僅要關注學生,還要關注家長及家庭成員。家庭是學生生活成長的重要場所,家庭成員及家庭環境都是送教服務工作中自然生成的資源。課程實施中要對家庭環境改造和利用,家庭環境的合理便利也決定著學生生活質量。再有,家長對學生的認識和定位,決定著送教學生的成長,在送教課程設計中應注重為家長提供教育策略和康復技能的幫助與支持。

3.融合背景下送教服務支持還需深化。

目前送教服務工作還是以特殊教育學校的單方推進為主。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社會公眾對殘疾人享有受教育等權利的認識程度,逐步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送教服務,各方協作,促進送教服務工作質量的提升。

在融合背景下,需要探究社會多方協作的送教服務支持體系。各級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配置送教師資團隊需要的專業設備及資源,組織家長需要的教育康復咨詢培訓,搭建同類障礙群體的交流平臺,提供學生更多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如有藝術活動、展示才能的平臺等。

4.互聯網背景下遠程教育送教服務嘗試與研究還需深化。

互聯網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方便送教家庭隨時使用,實現學生在家中參與學校課堂教學,支持送教指導團隊對送教家庭的異地指導,實現教師對學生日常訓練的指導和實時評估。

隨著各區“三通兩平臺”工程的推進,遠程教育作為特殊教育的補充形式已經嘗試使用,但還處于起步階段。如何通過遠程教育,有效地實現專家遠程評估、教師遠程授課指導、師生互動交流、教學康復訓練資源共享,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和實踐。

猜你喜歡
殘疾兒童殘疾重度
給這些孩子一個溫馨的世界——寶雞對殘疾兒童“應救盡救”
農村殘疾兒童教育康復保障的問題與對策
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少水平低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鈑金領域的重度垂直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西部貧困地區殘疾兒童基礎教育研究
2014新主流“重度手游”
老年重度低血鉀致橫紋肌溶解癥1例
多方聯手為殘疾青年辦實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