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家校聯動”的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初探

2018-08-15 10:41伍開雨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8年8期
關鍵詞:家校聯動心理健康小學生

伍開雨

[摘 要]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是身體和知識方面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小學生心理上的健康成長。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心理正處在發育的關鍵時期,需要引起學校和家長之間的良好互動,才能促進小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本文就如何通過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良性互動,促進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進行了探討,以為實際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家校聯動;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農村人口離開了農村,進入到城市就業、生活。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人在外出務工時把子女留在農村,農村留守兒童的群體在不斷的加大。這部分兒童正處在身心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由于父母的外出,很多時候他們感受不到父母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的影響,而且,大部分留守兒童是在祖輩或其他親戚的照料下生活,在成長中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特別是心理上的一些問題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學校和家政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以有效的溝通方式促進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1.教育方式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家庭是小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處時間最長的環境。在這個環境里,父母的言談舉止、教育方式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極大。如果父母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孩子教育,僅僅以命令式的方式進行教育,而對孩子自己內心的情緒、心理變化不加考慮,就會使孩子在今后的成長中形成一種自卑或者畏難的情緒,孩子的自信心沒有得到有效的尊重和成長;同時,由于很多的農村父母外出務工,還在在成長過程中缺少溫暖和理解,時間過長,就會使孩子形成對生活缺少激情,對周邊的事物反應冷漠遲鈍等的情緒,對今后的心理健康發育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

2.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師素質對小學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在學校期間,有時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從目前的教師隊伍來看,教師的素質與社會發展需求尚存在著較大的距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有些教師缺乏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不懂得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發展規律來實施教育;有些教師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匱乏,無法對學生的一些行為做出正確的心理分析,尋找問題的根源,錯失解決問題的良好時機甚至無法解決問題,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進一步惡化;有些教師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但由于個人的人格品質問題,并不以此來指導其教育行為,同樣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3.社會環境的變化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不利的影響。當前,網絡、手機、電視等各種媒體的信息量都很大,在提供很多積極信息的同時,也摻雜著一些不利于農村小學生成長的信息。而且,很多外出務工者在返鄉之后的一些語言、行為等,也向小學生傳遞著不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情緒,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產生了不利因素。

二、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就目前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來看,主要存在著學習壓力較大、心理成熟程度較低等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首先,收到客觀條件的影響,一些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學情緒,對學校的學習課程和內容缺乏興趣,對學習不上心,在學習成績下降的同時,心理上也對學習產生了很大厭煩情緒;其次,很多農村父母對小學生的成長賦予了很大的期望,造成小學生學習的精神壓力很大,由于小學生的心理還未成熟,在面對巨大的壓力時,難以有效的進行化解和排解,造成壓力負擔過大,一旦成績不理想,心理上就會產生自卑情緒,挫折感比較強烈,學習的積極性也就降下來。

三、“家校聯動”下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1.選擇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工作要圍繞小學生來展開,不能脫離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教師不僅要注重理論的學習,也要注重對實踐技巧的掌握,具體的方法有:教師首先需要學習基本的心理教育理論知識,從理論的層面上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其次,教師需要多觀察,實時了解班級內小學生的心理狀況,然后根據自己了解的狀況調整自身的學習方向與重點,理論聯系實際,從現實層面上幫助小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秉著耐心細心,認真負責和誠懇專注的態度來對待自身的工作,保持自身良好的身心狀態,才能更好地展開心理教育工作。

2.對家長宣傳心理衛生知識,家校共同結合,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家庭層面來說,家庭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堅強后盾,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支持性力量。一是親情。親情的缺失帶來的是學生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作為家長來說,應多抽點時間跟孩子打鬧、玩耍、游戲、學習、運動,并在這些活動中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及時糾正。二是平視。不應該“俯視”孩子,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從思想上、行為上理解外來世界帶給孩子的影響。三是溝通,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學校層面來說,還應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家庭心理檔案,通過家訪全面了解學生成長的家庭心理環境;關注留守家庭,單親家庭等,定期與家長溝通學生心理成長近況;開設家長課堂,向農村家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改變家長落后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幫助并指導農村家長更好的與孩子溝通,營造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

3.營造和諧學習環境、促使小學生傳遞生活正能量

農村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與人溝通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與小學生的溝通交流,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小學生身心愉悅,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心理活動特點,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確保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四、結語

小學心理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促進他們學習的發展。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將家庭與學校聯系起來,加強對他們的了解。通過加強交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許成龍.淺談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1,02:130-1.

[2]楊曉霞,張仁芳.建構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02:9-11.

[3] 周爍爍.連云港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4]張桂芬.關于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3(11):38-38,39.

猜你喜歡
家校聯動心理健康小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