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的“一”效應

2018-08-15 10:41曾令洲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8年8期
關鍵詞:波洛克杰克遜

[摘 要]“一”是原始最初狀態的體現,是一種純粹化的視覺心理感知,作為藝術的形式存在于藝術的方方面面,并作用于藝術的純粹化生產和體驗過程之中。

[關鍵詞]一 ;杰克遜;波洛克;草間彌生

“一”作為純粹化的形式體現在中國古典中的運用也很廣泛,如北宋歐陽修○1《〈梅圣俞詩集〉序》:“其為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茍說於世。對純粹的基本理解也分為三種,第一,完全的不參雜其他成分和雜質;第二,樸實;第三,真正體現了事物的本質。這和“一”的形式意義不謀而合。

在藝術的領域之中,追求藝術的純粹“一”化,也可以詮釋為對一切事物本質、單純、原始的不斷探索,但其也不可理解為一種簡單重復。

看到美國畫家杰克遜·波洛克②的作品,總會聯想到中國畫家的絕技,他們在絹上運筆,層次無比的微妙,卻不露浮華繁瑣的痕跡。對于“以線造型”為基本原則的中國畫中,純粹的筆法技能提筆、蹲筆、頓筆、行筆等是最為讓人津津樂道和最被欣賞的。線的延續成為“一”的復制化體驗。

《藍棒,作品11號》③作為杰克遜·波洛克完全采用滴灑方法作畫階段的高峰時期,向著一種開始包含些許具象元素的風格轉換的作品來看,畫布對于波洛克不再有任何的限制,他已經對于傳統的架上繪畫進行創新,一塊未用畫架繃緊拉伸的畫布——放置在地板上,然后用顏料滴濺、傾注,有時候還要會揮灑在畫布上,不事先計劃,如中國書法一樣,一陣突如其來的,隨著身體的擺動自行發作,從而形成純粹的,有力量感和運動感的形態。

2013年12月14日上海當代藝術館的”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一個充滿無限再生的,重復的圓點的展覽,開啟了新的純粹化“一”體驗。草間彌生④,作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圓點女王、話題女王、怪婆婆、精神病患者等諸多標簽,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復雜而多變的一生。她的作品《重復的視覺,菲勒斯船》中,大量的男性生殖器形狀的物體反復堆積出現,形成一的集合體,對男性力量的壓迫感和對性的恐懼感,而形成了一種集體意識的創傷。不管是草間彌生繪畫作品,還是裝置藝術作品中,她不斷的運用純粹的、無限的、反復的圓點形象來再現她可怕的幻覺,并表達出一種在其中“自我消融”的逃離狀態。作品《為摯愛郁金香之永恒祈禱》中,草間彌生重復的圓點從平面開始延伸到三維的裝置藝術中,各種多彩、純粹的圓點覆蓋了整個郁金香和乃至整個空間,用來填充的白底也讓觀眾視覺上失去了空間感,讓觀眾在這種視覺沖擊中不自覺的自我的淹沒了,給人一種潛在的不安感。

從20世紀早期的野獸派、立體主義、風格派、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到20世紀后期的波普藝術、觀念藝術、行為藝術、極簡主義等等的創立和發展,可以看出藝術歷史的發展是極為紛繁復雜,但是又呈現出一種螺旋式上升的趨勢。這種紛繁復雜的狀態之中,每一個所謂的流派或者稱之為時間點的藝術,他們之間相互關聯卻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換句話說就是一種相對純粹性,就像是文中提到的,但是藝術的相對純粹性不是單指藝術家們藝術語言的相對純粹,還包括藝術情感、藝術痕跡、藝術思維很多方面。草間彌生的作品是對藝術情感純粹性的很好詮釋,因為藝術作品的創作來自藝術家生活情感的積累、體會、表達,草間彌生特殊的生活經歷,所以造就了她的一種與身軀來的特殊藝術感受力和表達能力,她用明亮的色彩和奇異的形象來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恐懼和消亡感,這是草間彌生與別的藝術家所不同的情感表達。對于每個藝術家來說,都有每個人特殊的藝術痕跡,就如一句常說的話:“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因為人自身的差異性,創作的痕跡也會不一樣,但“一”的個體沒有變。

時間在流逝,藝術的故事也在不停的發展前進,藝術純粹性的問題也因為眾多的,復雜的藝術流派的起源、發展和碰撞而產生新的思考方向和詮釋的方法?!耙弧笔且?,也不是一,就如中國古典哲學的解釋一樣,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自由多變。

作者簡介:曾令洲(1991-11-),男,漢族,湖北美術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籍貫: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專業:油畫,研究方向:當代藝術研究。

猜你喜歡
波洛克杰克遜
波洛克的抽象滴流藝術
尋求自我毀滅的藝術家夫婦
邁克爾·杰克遜的粉絲共同“拯救世界”
一顆子彈的產權
李·克萊斯納對波洛克繪畫的影響
伊恩·杰克遜
陰險的“海怪”
杰克遜電影海報公布
世界感慨杰克遜一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