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

2018-08-15 10:41吳梅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8年8期
關鍵詞:語感小學語文教學培養

吳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單只是在語文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還在于語文素養的提高。而提高現階段語文教學的效率應該從培養學生的語感開始。語感語感一方面涉及語言的直接的外在方面--語音、字形;另一方面也涉及語言所表示的抽象意義,是兩者的有機統一,有理性積淀融解其中。它包括語音感受、語義感受、語意色彩感受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從讀中感悟,訓練語感;品詞析句,增強感悟;積累語言,深化感悟,進而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感;培養

一、 讀中感悟 ,訓練語感

1.加強朗讀訓練,感悟語句的連貫性

切實加強朗讀訓練,特別要在讀得正確。要求學生不但能讀準生字詞,合理進行詞語組合,讀出句讀,形成語流,把文字符號 “復制”轉換為現實言語。要盡量克服一字一頓、一詞一頓的“唱讀”現象,逐步做到“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如《桂林山水》一文,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語句:“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币龑W生反復感情朗讀,感悟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

2.加強朗讀訓練,感悟課文內容梗概

以讀為本,要注意語義疏通,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注意分配能力。要求學生讀書時能合理調動多感官參與,目視、口誦、耳聞、心惟、一邊讀、一邊快速檢索貯存在記憶中的“心理詞典”,聯系上下文,對課文進行語義的疏通與整合,引導學生敏銳地覺察課文的主要話題,發現中心句、中心段,從而從整體上感悟課文的主要內容。 如《夜鶯的歌聲》一文,篇幅較長,如果讓學生概況文章的主要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邊讀邊用概況小標題的方法來概況主要內容,那就容易多了。

3.加強示范,把握語感的技法

語感是講究技法的,學生是在一篇篇文章的研讀中獲得感知語言的技法。而“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教師富有技法的聲情并茂的范讀是對學生語感有效的訓練。它能激起學生讀的興趣,讓他們在聽中獲得語感的熏陶,協調,把握重音、停頓、語調、節奏、語氣等語感的技法,促進對語言的感受力。另外,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加強語感技能的示范,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較好的效果。 如學習《桂林山水》一文時,在配樂聲中,教師感情范讀,把學生帶到了風景如畫的漓江上,仿佛隨著作者一起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二、 品詞析句,體悟語感

如:在比較中訓練,感悟用詞的準確性;在想象中訓練,感悟語句的意境;在評中訓練,體驗語句的情感。

1.品詞品句促感悟

訓練學生的語感,要把語言的品析與情感體味聯系起來,使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作者起伏的情感。

如《小英雄雨來》中有一句:“那雙手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只耳朵,向兩邊拉?!薄跋聱椀淖ψ印?,這里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來寫,用“鷹的爪子”比喻“那雙手”。但如何引導學生品味出它的感情色彩呢?可組織學生聯系課文內容思考:“像鷹的爪子”,使人想到了什么?表達什么感情?學生議論紛紛:“像鷹的爪子”,使人想到了鷹的爪子的鋒利,從而想到鬼子的兇殘,表達了作者對鬼子的憎恨。學生從“像鷹的爪子” ,品味出了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2.評價促感悟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會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獨特經驗,這些都是我們教師應該珍視的。但是,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和多元的理解,并不是說有錯不敢改,有偏不能糾。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毙W生閱歷淺,對事物的看法不全面、不成熟,難免出現是非不分,以偏概全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珍視學生多元感悟和獨特體驗外,還要注意教材內容的價值取向,要巧妙引導,委婉糾正,讓課堂成為學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同桌互評,師生評價等方式,開展閱讀反思與評判,使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使語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積累語言,深化感悟

1.大量積累語言材料

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語言學習更需要積累。讀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吵鰜?,也就慢慢體會到他們的好處,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梢?,廣泛閱讀,熟讀成誦,是儲備語言材料,培養語感,發展語言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1)熟讀成誦。小學生記憶力旺盛。小語教材中許多課文出自名家之筆,文質兼美,讓學生把課文中的精彩片斷背下來,絕不會是過重的負擔。通過背誦,學生積累大量的佳詞妙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并從背誦中進一步領悟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精妙,悟出表達方法的精巧,這將使學生受益終身。中國傳統的語文教學精華已證明這一點。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新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背誦優秀課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80首,如此,有利于學生貯存語言,積淀語感,從而扎扎實實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

(2)廣泛閱讀。如學習《魯濱孫漂流記》后,引導學生找《魯濱孫漂流記》的原文來讀;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就介紹學生讀《安徒生童話選》等。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記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等。也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自己喜愛的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強的讀物,以開拓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使學生在反復、大量感受語言材料的過程中,豐富語言,增強語感。低年級的學生喜歡鮮明的形象、活潑的內容,可推薦他們看童話、寓言等有趣的讀物;中年級學生喜歡情節生動的故事,可讓學生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等引人入勝的讀物;高年級學生喜歡文質兼美的內容,可推薦讀名篇佳作,歷史名著等。

2.加強語言實踐

學生在閱讀中習得的語感,只有在更多的語言實踐中運用,才能使語感不斷強化。A、說中強化。閱讀教學中,努力創設實際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進行口語交際。如學習完《凡卡》一文,讓學生說說課文最后省略號的作用,想想凡卡的最后的命運是怎樣的?爺爺能收到凡卡的信嗎?為什么?通過引導學生參加朗讀、說話、演講,或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轉述等,深化感悟。B、練中強化。在學生讀懂、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擴寫、縮寫、仿寫、改寫、寫讀后感等,讀寫結合,升華感悟。C、拓展閱讀教學的空間。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蔽宀世_紛的生活是語言的源頭活水,又是運用語言的廣闊沃土。

因此,要擴大學生語言活動范圍,注重課內外相結合,把生活當作語言的大教材,立足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把學辦事、學交往、學合作、學做人與運用語言,提高聽、說、讀、寫結合起來,這樣,就能開辟一片內化語言積累的嶄新天地,就能使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躍上一個新臺階。

猜你喜歡
語感小學語文教學培養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強化師生互動, 保持課堂活力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