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信息技術納入到素質教育之中

2018-08-21 10:10劉麗
當代教育管理 2018年1期
關鍵詞:素質教育學科信息

劉麗

【摘要】隨著各校信息技術課的逐步推進,人們對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也逐步加深,應當把信息技術課逐步納入素質教育之中。本文著重敘述了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探索應用,是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結合起來。

【摘要】信息技術;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追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與潛能的健康、充分和可持續地發展,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是當前實踐素質教育關注的主要問題。信息技術教育具有適合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的特點,但要將其真正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歡迎圍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更新觀念,明確目標任務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更適應這一培養目標,教育著觀念的更新比現代化技術、設備更新更重要。

1.1正確區分計算機教育與信息及時教育。

計算機是主要的信息處理工具,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信息技術教育不能脫離計算機教育。但計算機教育不等于技術教育,要打破只講“學科”知識的“學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觀點。教學中應注意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而是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應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合作,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1.2轉換教師角色。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扮演著知識“講述者”、信息“傳授者”、教學活動“領導者”的角色。教師特有的這種權威性。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學生圍著教師轉。而在信息技術教育中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渠道,教師應確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即教師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別人的過程,教師的角色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領導者、合作者、評價者、學習者、“競爭”者。教師只會正確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適應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

2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現階段信息技術教學最主要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練”的“填鴨”、“放養”教學模式和“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講練循環”式。這兩種教學模式雖然做到了講練結合,但整齊劃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完全成為一種“即學即用”的機械培訓式的教學,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則具備傳統模式無法比擬的優點:

2.1有利于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任務驅動教學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教師不再主宰整個教學過程,而要求學生自己先分析問題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教師的任務在于幫助學生完成任務,學生及時反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得到正確培養,從而素質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2.2體現“授人與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思想。

由于提出任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愿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樂學、好學”的情景只能夠積極思考,互相交流,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怎樣學習,而學會學習的成功又反過來激發其樂學的精神,從而達到良好的循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主體意識不斷提高,素質也不斷提高。

2.3“任務驅動法”側重于素質教育。

“任務驅動法”尊重學生,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了巨大的空問,激勵學生獲得自己的目標,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形成有利于學生的主題精神,通過學生親自活動和實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積極性而又富有創造性的學習,充分體現了在實踐中學習,主動地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又能相互協作,從而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3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信息技術教育不應只限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應將信息技術教育貫穿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其他學科的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自己使用的認識、探索手段和解決問題的工具;二是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學生自己學習、探究學習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自主獲得信息,加工、整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猜你喜歡
素質教育學科信息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在素質教育中樹立文化自信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淺析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
“超學科”來啦
訂閱信息
學生獲獎及學科競賽
展會信息
也談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