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新老教師音樂課堂主要教學行為比較

2018-08-23 11:13儲昭興
東方教育 2018年18期
關鍵詞:維度兒童音樂

摘要:本文從有效性教學與老教師與新教師比較研究的兩種維度著手分析教學行為,從幼兒園音樂課堂視角出發,進行老教師與新教師主要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比較,發現幼兒園新老教師在引導兒童思維參與方面、支持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方面、擴展幼兒的音樂理解與表現三方面具有較大差異。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活動;新老教師比較

一、問題提出

在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推進的背景下, 研究者逐漸將視線聚焦在課堂教學方面, 而教師的教學行為又是課堂教學的首要行為,因而教學行為問題漸漸成為理論與實踐共同關注的問題。教學行為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結構體, 選取何種維度對教師教學行為進行分解研究是教學行為研究的前提與基礎。目前眾多研究從以下兩種維度開展教學行為研究:第一種,有效性教學行為研究;第二種,基于新教師與老教師教學行為的比較研究。以往教學行為研究多是從有效性教學或老教師與新教師比較研究的單一維度著手分析,將兩種維度結合起來分析的研究較少,筆者在本文欲將兩種維度結合,從幼兒園音樂課堂視角出發,進行老教師與新教師主要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比較,從而了解專幼兒園音樂課堂中老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特征因素,發現新教師教學行為的無效、薄弱之處,促進幼兒園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進而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效率

二、研究過程

(一)研究目標

本研究選取五個相同的音樂作品分別讓幼兒園音樂領域老教師與新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并以視頻形式記錄下其過程,用筆者改編的觀察表《音樂課堂主要教學行為指標》對老教師與新教師教學行為從各個維度進行觀察,從引導兒童思維參與方面、支持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方面、擴展幼兒的音樂理解與表現方面三個維度對老教師與新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比較、分析和討論,以判斷幼兒園新教師與老教師在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教學行為以及無效教學行存在于哪些方面。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課堂非參與式結構觀察。通過文獻調查的方法了解前人相關文獻的研究,初步了解有效教學行為,再深入幼兒園一線教學活動中去觀察并拍攝記錄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教學行為,然后反復觀察錄像,根據筆者改編的《音樂課堂主要教學行為指標》進行結構式觀察。

三、幼兒園新老教師主要教學行為比較

經過對幼兒園新教師與老教師音樂課堂主要教學行為的觀察,發現二者具有以下的差異:

(一)引導兒童思維參與方面的比較

新教師與老教師在“引導兒童思維參與”諸多方面上具有極其顯著的差異。首先老教師與新教師在要求兒童分享、澄清、調整對某一問題想法時的對策上,具有巨大差異。老教師善于使用一系列提問,以發展和挑戰兒童的思維。老教師經常問推理性問題與創造性問題來挑戰孩子思維,而新手老師較多問記憶性問題、描述性問題,難以為孩子搭上合理的以達到更高思維層次的支架。比如:新教師常常問:“聽了這首音樂,你想到了什么?”老教師不僅讓兒童說出并要他們解釋他們自己的想法,如:“你想到了什么?為什么會想到它?”。這說明老教師比新教師對學生如何學習課程內容的理解更深刻,提問更有啟發性, 能引導學生創造性思考,通過較多的推理性、創造性問題, 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效率高。

二者在所提問題的廣度上亦不相同,老教師較多提開放性問題來引導性問話,比如他們經常問:“為什么?”“你是如何…?”“你可以…?”;而新教師較多提封閉性問題來引導對話,如:“對不對?”“是嗎?”這說明老教師更善于通過問答調動更多同學的注意與思考, 提高課堂效率。

(二)支持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方面的比較

音樂教育是一種審美體驗的的過程,幼兒園音樂活動非常重視幼兒在音樂中獲得的審美體驗,老教師可以有效地支持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并幫助他們把他們的體驗與理解表現出來,這一點體現在以下三方面,這些都是新教師難以做到的。首先,老教師通過提醒幼兒相似的音樂特征或表現特征,提供背景知識,有效的幫助和并支持回答者或表現者的思維或行動。老教師在與幼兒集體或幼兒個體進行問答互動時,因其豐富幼兒教育經驗,因而可以有效地向幼兒提供腳手架以支持幼兒思維或行動,比如:通過表演音樂律動某些相對或相似的動作,支持幼兒的行動;通過提醒幼兒音樂的故事背景,來啟發幼兒思維。其次,老教師會有效支持和幫助聽者或看者的理解。老教師關注范圍較廣,他們的目光不僅僅在某個幼兒個體,更加關注集體。在請某個幼兒表演或回答問題后時,老教師會請不同的幼兒解釋其同伴剛才的方法或表現,并鼓勵幼兒用他們自己的語言進行解釋,或者提供另一種表現,讓幼兒在解釋同伴表現的過程中深化其對音樂的理解。再次,老教師給予了“剛剛足夠”的幫助。在幫助或支持幼兒的過程中,“度”的把握很重要。如果支持程度過低,則達不到支持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的目的;如果支持程度過高,就變成了教師自問自答、或自導自演。老教師可以在向兒童提供了必要合理的支架的同時,給予幼兒提供不多、也不少的幫助或者信息,而新教師難以做到這一點,因而新教師在入職初期這種自問自答、自導自演的情況經常發生。

(三)擴展幼兒的音樂理解與表現方面的比較

老教師與新教師在擴展幼兒的音樂理解與表現方面具有顯著差異,具體表現在教師歸納并詳細說明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教師鼓勵音樂的回憶和思考兩方面。擴展幼兒的音樂理解與表現的過程,就是到達“最近發展區”的過程。維果茨基提出,在進行教學時,必須關注到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依靠他人的啟發和幫助可以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師的任務就是提供腳手架幫助兒童達到他們的最近發展區,老教師之所以優于新教師,就在于老教師可以更加有效的提供腳手架以幫助幼兒達到其最近發展區。首先,在歸納并詳細說明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方面,老教師與新教師具有顯著性差異。老教師在復述幼兒的說法的過程中,會再現或提煉幼兒的表現手法,以幫助幼兒達到其最近發展區。其次,老教師與新教師在鼓勵音樂的回憶和思考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老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或者結尾處會總結出音樂活動的關鍵經驗,以幫助幼兒把音樂課上獲得的外部體驗與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經驗;老教師還會幫助幼兒把音樂學習和其他活動聯系在一起,或者和幼兒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聯系在一起。老教師在教育中著眼點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更加會帶領孩子們關注實際生活中的東西。

參考文獻:

[1]高鷺.幼兒園藝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

[2]楊帆.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3]丁舒.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南京師范大學.2007

基金項目:

安徽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學前教育專業“三個平臺聯動”實踐育人模式的研究——以滁州學院為例(2017jyxm0497),安徽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智慧教育視角下小學教育專業信息化提升路徑及其效果研究(2017jyxm0480),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幼兒幽默感的特征與教育促進研究”(sk2016B0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儲昭興(1990-),女,安徽滁州人,滁州學院學前教育系助教,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基本原理。

猜你喜歡
維度兒童音樂
基于知識維度和認知過程維度的古典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型探討
多媒體情境下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三個維度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音樂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音樂
秋夜的音樂
“六·一”——我們過年啦!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