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農業經營體系的演變與特征分析

2018-08-27 02:44張宏勝
安徽農業科學 2018年24期
關鍵詞:貴州省經營農民

羅 靖,張宏勝

(貴州大學管理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1]。2013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驅動力度,圍繞現代農業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優越性。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所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

此外,中共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全國6億多農民勾畫了宏偉而美好的藍圖。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并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中國要強,農村必須強。

貴州省作為中國喀斯特地貌特征顯著的省份,農業基礎較為薄弱,農業現代化發展優勢不明顯,規?;r業發展所面臨的阻力較大,在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活動的發展上還有巨大潛力。目前貴州農業生產方式還是以農戶個體及家庭經營為主,這樣的經營方式在未來的轉變,對農業收入增加助力不小。貴州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重點省份,通過發展可持續性的生產經營模式,也能盡早實現全國全面小康的總目標。

蔡元杰[3]指出,農業經營體系涉及農業經營對象、經營內容、經營手段、經營方式、經營制度等各個方面。黃祖輝等[4]提到,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實質上是一種適應農業轉型發展和現代市場競爭的農業經營體系,是一種具有多維度視角、多層次特征、多功能屬性的系統集成。

從以往學者研究結論來看,可以從3個維度觀察農業經營體系:第一,縱向維度,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業全產業鏈契合關系是縱向維度的體現;第二,橫向維度,橫向維度的體現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關聯性農產品經營體系的相互關聯程度,另一方面則是某類農產品經營體系中的單位或組織的規模;第三,區域維度,農業經營體系在區域空間的跨度就為區域維度的體現[5-7]。

同時,還有學者研究發現,農業經營體系在實際中還具有3個不同層次特征[8-14]。第一特征,產業體系。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生產、規?;洜I、組織化分工、多元化服務和市場化運營的“六位一體”與相互協同是產業體系特征的體現。第二特征,組織體系。以合作組織為核心的農業產業組織體系,農戶組織、合作社組織、公司(企業)組織和行業組織的“四位一體”與有機銜接是組織體系特征的體現。第三特征,制度體系。家庭經營制度、合作經營制度、公司經營制度、產業化經營制度和行業協調制度的“五位一體”與優勢互補是制度體系特征的體現。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從不同角度的對農業經營體系進行了研究。結合貴州省農業發展的實際,梳理出貴州省農業經營體系演變規律,推測貴州省農業經營體系未來發展趨勢,對提升貴州省農業現代化的水平有很重要的研究意義。

1 研究區概況

貴州省地形主要為山地、丘陵,幾乎沒有平原。統計資料顯示,貴州省山地面積108 740 km2,占全省總面積的61.7%,丘陵面積54 197 km2,占31.1%,山地間平壩面積13 230 km2,利于農業生產的平坦土地僅占貴州省土地面積的7.5%[15]。貴州可用于農業開發的土地資源十分稀缺,喀斯特地形地貌為農業開發帶來困難。

貴州省現在還是農業大省,2012—2016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在三產中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比重也越來越大。2016年貴州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占比為15.7%。2012—2016年貴州省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變化見表1[15]。

表12012—2016年貴州省三大產業增加值變化

Table1ChangesintheaddedvalueofthethreemajorindustriesinGuizhouProvinceduring2012-2016%

貴州省農業人口總量不小,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大,2016年貴州省總人口3 555.0萬,農業人口總數1 985.47萬,占貴州總人口的55.85%,是自2000年以來農業人口第一次低于2 000萬的數值。

2 貴州省農業經營體系的歷史演變

通過對已有研究的梳理,可分析出貴州農業經營體系的歷史演變大致分為3個時期,首先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過渡時期(1949—1977年);其次是改革開放后的快速發展時期(1978—2003年);最后的時期是2004年至今的農業經營體系轉型升級時期[16]。

2.1第一時期(1949—1977年) 貴州省農業經營體系的發展跟隨著全國農業經營體系變化的步伐。在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到1957年,這一時期是中國土地改革時期,同時進行著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革。從歷史來看,這一時期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對曾經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進行廢除,對廣大農村地區實行農民對土地的所有制。這個時期的貴州省也同樣,土地是私有私營的,以農戶為主體的家庭是當時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當時農民的積極性高漲,農村生產力得到了有效的解放。所以,1952年全國的糧食總產量達到頂峰,但當時由于小農戶經營的方式限制了農業經營的進一步發展,所以1953年,國家進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貴州省也進入了公有私營和公有公營的時期。

后來1958—1977年的人民公社、“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時期,貴州省實行的是土地公有公營,當時的情況是以人民公社成為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作為公社的社員,依靠當時的“工分”養活全家老小。這一時期貴州省的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大不如前,農民消極怠工的情況開始出現,全省的農業也進入了波折的前行道路。

從整體情況來看,當時貴州省農業經營體系表現為以下特征:土地的所有權由私有變為公有,經營權也由私有變為公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由農戶家庭轉變為集體公社的形式;但是當時還要向政府上繳相應額度的稅費??傮w來看,這個時期貴州省農業還在為城市發展積累最原始的資本。

2.2第二時期(1978—2003年) 第二時期貴州省農村改革與中十一屆三中全會聯系在一起,從安徽鳳陽小崗村和貴州頂云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開始實行土地的公共所有私人經營。這一時期土地歸集體所有,農民得到土地經營權,可以自主選擇土地經營方式,只要“交足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就全是農民自己的”。

經營體系的改變,對貴州省農民來說是極大的鼓舞,農民生產積極性又被調動起來。農業在這一時期開始連年豐收,農民收入也越來越多,農村家庭生活越變越好。這個時期,貴州省糧食生產登上了新的高峰,并且基本解決了全省人民的溫飽問題,糧食總產量增加,勞動生產率提高,重要的是農民收入翻了幾番。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深入的討論農業問題,并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上來。這樣的改變也為貴州省農業現代化發展帶來了機遇,因為只有大力恢復和發展生產力,才能不斷滿足當地人民的生活需要,才能使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所以土地私營使得獨立的農戶能夠以家庭為基礎生產,成為了農業經營的主體,農村生產力也得到極大的發揮,農民在這個時期所表現的生產效率也極高。雖然農業經營方式發生良好的變化,但是農民還是需要向國家交足稅賦。同一時期,“三農”問題開始被國家政府關注,而且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2.3第三時期(2004年至今) 這一時期是貴州省農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時期,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當前和今后全國要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改變農業結構,增加農民就業,推進科技進步,還要增加對農業的政府投入。就是為了實現農民收入的增長,進而緩解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矛盾。

從圖1可以看出,自2004年貴州省政府開始重視“三農”問題以后,農業總產值上升幅度越來越大,2004年全省農業總產值比2003年上升了5.4%。從貴州省農業總產值情況來看,2016年農業產值較上年總量上升了116.04億元,達1 888.64億元。也就是這一時期將“三農”問題列為國家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貴州省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實效。

圖1 2003—2016年貴州省農業總產值變化Fig.1 Changes in the total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of Guizhou Province during 2003-2016

3 貴州省農業經營體系的特征

結合歷史對貴州省農業經營體系3個時期的劃分,梳理出以下演變規律:土地的公共所有私人經營的制度是長時間不變的;土地規模經營同效率與公平是不可分割的;針對農業的社會化服務越來越成為常態。預測未來貴州省農業經營體系會走上政府補貼農民、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農業產量穩定增長、農民收入穩定增加的發展趨勢。

3.1演變規律

3.1.1公有私營亙古不變。貴州省長期以來的發展經驗顯示,土地屬于公共所有,經營權交給私人,這是貴州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土地的私營,能夠充分發揮農村地區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能夠最大限度地放大生產力,能夠保障農村剩余勞動力得到充分就業,還能為農村地區土地經營者提供足夠的信心,讓他們能夠在今后繼續生產下去。

此外,中共十九大又提出耕地的承包期限延長30年,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貴州省乃至全國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都是能夠確保的。在這一前提下,農村土地的經營方式和經營內容越來越多樣化,農民的土地經營形式將更加靈活。

目前貴州省家庭經營主體和多類型的經營主體并存的局面,將成為常態。從貴州省目前的情況看,除了有家庭經營主體,還有例如家庭農場、合作社、種養殖大戶以及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存在。多種類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對于農業經營的內容更加廣闊。從傳統的糧食種植開始轉向經濟作物的種植上來,比如近年來減少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播種,增加藥材類和蔬菜類作物的栽種,還有過去選擇的糖類作物的栽種面積大幅度減少等,都是多類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經營靈活多樣性的表現。

3.1.2農業規模經營同公平和效率的不可分割。農業規模經營所帶來的好處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農業產業活動頻繁的時期,農業規模經營能夠減少中間成本,降低管理費用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等。用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對于農村地區土地流轉形成農業規模經營時所提出的“發展所需,大勢所趨”來形容農業規模經營再好不過。

但是貴州省農業的規模經營就必須要與貴州省省情結合起來。換句話說,貴州省全省范圍內的農業規模經營要做到3個適應。第一個適應是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要與目前的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程度相適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所面臨的是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那這部分勞動力從農業解放出來后,如果當下貴州省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吸納不了這么多剩余勞動力,這部分勞動力就將面臨失業問題,社會穩定也會受到影響。第二個適應是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需與農業相關科技進步程度和生產手段的改進程度相適應??萍际堑谝簧a力,農業科技進步能夠滿足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對技術的需求,如果技術不過關,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就是紙上談兵;如果生產手段沒能改進,持續以往落后的生產方式,勞動效率就難以提高。第三個適應是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需要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相適應。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個體,它與整個社會服務環境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的,服務體系中的公共服務機構、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與農業是互動和溝通的,他們的服務溝通水平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適應是至關重要的。

3.1.3常態化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目前貴州省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越來越完善,包括公益性的和經營性的社會服務體系成為常態。貴州省現階段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以公益性的服務為基礎,就比如在扶貧任務嚴峻的當下,很多公益性的農業服務活動開始展開,高校與農業企業間的訂單合同簽訂等,都為貴州省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墒寝r業的發展不是以公益性為基礎就能持續發展下去,所以貴州省是以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為主導的,經營性服務形成就自然要有買賣雙方的進入,貴州省的買方就由政府、企業和學校等多種社會力量參與。

這部分社會力量在過去的發展中,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為貴州省農業提供常態化的社會服務。例如政府部門通過向農業經營者提交訂單,訂購相應數量和質量的產品;采取定向委托的形式,委托某些農業生產者按照相應的要求進行生產;開展招投標活動的方式,把眾多的農業生產者放到平等的競爭平臺,這樣既能避免由于政府扶持出現壟斷的不公平現象,還能促進相關農業生產者發揮創造力,提升自身競爭力。企業則是更多地參與到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活動來,根據農業生產的各個階段不同性質,發揮企業自身作用,做到從技術、資金和市場各方面的完善,為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服務。

常態化的社會服務體系,能夠幫助農民、農業產業向現代化發展。在利用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當前,農民可以通過相關的組織團體(合作社等)的力量進入市場,學習先進的技術和高效的生產手段。農業產業在社會團體的幫助和推動下,能夠運用先進的技術,更好地發展現代農業,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的作用,就能轉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不僅幫助農民降低風險,還能為農業產業帶來穩定的收益,增加收入。

3.2發展趨勢

3.2.1政府、工業、城市與農民和農村。

3.2.1.1政府補貼農民。農業本身是弱勢產業,而且貴州省農業更是需要政府部門的補貼。貴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區,全省多山多丘陵,幾乎沒有平原,在這樣的地形條件下,農業發展就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農業生產存在很強的時間性,投入與產出時間間隔較長,同時農業與自然相關程度高,面臨的風險很大。在農業發展的這個階段,政府還需要繼續對農民實施補貼,既能保障農民繼續耕種土地,穩定生活,還能長久地保持農民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牢固。

3.2.1.2工業反哺農業。貴州省也在建國后進入了工業化的步伐,特別是“大躍進”時期的盲目工業化,給全省的農業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雖然之后農業生產有所恢復,但是與全國其他地區農業生產相比,還是存在差距。并且,貴州省農業在工業發展時期做了很大的貢獻,為工業發展積累了很多原始資料,包括剩余農產品和工業發展所需的資金。當下貴州省工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工業產品科技程度也越來越高,那么工業反哺農業的必要性也越來越突出。工業產品的技術溢出效應和工業上的知識溢出都能為農業產生帶來很大的進步,也能使工業和農業的關系長期存在下去。

3.2.1.3城市支持農村。農村為城市發展提供物質資料,反過來,城市為農村提供產品市場等。城市支持農村,并不單單是指城市在為農村提供市場,還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目前貴州省各中小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還算比較完善,生產配套設施也比較齊備,那么,通過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放大,也能為農村提供很大的便利。城市對農村的支持還包括生活垃圾和生活廢水的處理等,因為城市是一個很大的消耗型生態系統,為環境帶來極大的壓力,同時也給農村帶來污染,農業生產離不開水,而城市對水資源的污染是最為巨大的。因此,城市支持農村還要從環境改善方面著手,避免增加農村地區的負擔,這樣才能穩定農村和城市的關系。

3.2.2農業穩產,農民穩收。貴州省一個新常態化趨勢是農業生產產量穩定增加,農民收入也能夠持續的增長下去。貴州省農業發展是受到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壓力的,那么在這樣的雙重約束下,糧食的播種面積是受環境限制的,糧食的產量和質量是未來貴州省農業發展的方向。想要從全省的糧食產量和質量入手,保障糧食產量穩定增加,就需要從農業科技投入和社會化服務方向努力,而貴州省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農業科技投入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完善,對于農民來說收入的持續增加是比較直觀的體現。因為當前貴州省農民收入增加進入瓶頸期,農民勞動積極性和勞動邊際產出達到臨界點,在這樣的一個瓶頸期,要想全省農民的收入能夠持續增長,就必須依靠農業的科技進步和農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就能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找到突破口,農民收入在農業現代化改革成功后就將迎來一個長期的持續增長期。

4 結論

通過分3個時期分析貴州省農業經營體系的特點,梳理出貴州省農業經營體系有公有私營亙古不變、農業規模經營同公平和效率的不可分割、常態化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演變規律,然后進行合理的發展預測。因此,研究結論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貴州省的土地經營方式會繼續私營,土地所有權仍將繼續歸集體所有。保證農民發揮農業生產的靈活多樣性,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第二,貴州省農業規模經營同公平和效率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農業的規模經營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但是需與城鎮化進程、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農業科技、農業生產手段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相適應,才能夠兼顧公平和效率。

第三,貴州省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常態的。從貴州省3個時期農業經營體系的演變可看出,公益性或經營性社會化服務在貴州成為一種常態,能夠為農民提供多方面的組織支持,將很多先進技術、生產手段和農業生產方式帶到農業生產中,從而降低農民的成本。

第四,貴州省未來的農業經營方式與政府、地方工業、城市息息相關。政府對農民的轉移支付,能夠增加農戶的抗風險能力,將持續下去。城市與農村存在極大的關聯性,城市發展和農村進步離不開相互間的支持。

第五,貴州省將迎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前景。農業與資源和環境息息相關,在資源和環境成為約束條件后,貴州省農業就只能從其他方面轉變。技術進步和相關社會化服務為未來農業經營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所以未來貴州省農業產量會迎來穩定增加,全省農民收入也會持續上漲。

猜你喜歡
貴州省經營農民
貴州省種公牛站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這樣經營讓人羨慕的婚姻
不動產登記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貴州省為例
貴州省黨代會開得最成功
“特許經營”將走向何方?
貴州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信息系統
我省加強煙花爆竹經營安全監管放寬經營限制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