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與地方民族特色產教結合調查報告

2018-08-27 08:35關志英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摘 要:滿族是一個善于博收外來文化并融匯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發展過程中,早已經在不同地區都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特點。我校欲加強服務地方與我校的民族特色研究相結合,努力做到在學習生活中弘揚,在實踐中振興;保護傳承滿非遺產,展現人民生活的智慧。

關鍵詞: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

滿族在中國少數民族中位居第二位,曾經在中國歷史大舞臺上統治了三百余年,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生活風俗。滿族自古以來就是驍勇善戰,勤勞的民族.也是一個善于博收外來文化并融匯創新的民族。滿族從努爾哈赤建立初期到鼎盛再到衰敗的三個重要階段中,在不同地區都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本文將從青龍、寬城滿族自治縣的特色文化保護傳承情況、非遺產業化情況、文物保護情況等方面以及與我校在文化藝術方面是否具有契合點的角度出發,進行實地調查,并對結果進行簡單分析。

一、青龍滿族自治縣

(一)青龍縣滿族簡介

青龍滿族自治縣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燕山東麓,古長城腳下,隸屬于秦皇島市。1985年5月10日實行民族自治,建立青龍滿族自治縣,滿族人口占65%。據史料記載青龍縣從舊石器時代就有漢族居民居住,康熙九年開始出現滿族,分別以建王莊、黃莊;功勛建立,跑馬占圈;正白旗鷹手圈地;逃災避難;分林泊戶等形式迅速發展土地,使人口擴散到全縣,面積逐步擴大。

(二)青龍縣對滿族文化保存傳承發展情況

非物質文化遺產:因青龍滿族自治縣地理位置相對封閉,所以保留下來的滿族特色較為明顯。目前縣級項目58個,市級項目14個,省級項目3個、省級傳承人1人、市級傳承人7人、縣級傳承人48人、省級項目中較有名氣的是青龍《猴打棒》,俗稱“打梆子”是青龍縣獨有的、具有獨特風格的滿族民間舞蹈,還具有娛樂功能,已建立了三個傳承基地:①職教中心,通過學生代代相傳②原生態保護基地③小學基地,學生積極參與,傳承民間瑰寶?!洞缱友砀琛肥菨M族宮廷和民間生活相結合的一種舞蹈表演形式。剪紙,運用獨特而珍貴的純手工技法,多以生活中的場景為主,縣里的龍王廟小學目前正在開設這項非遺項目教學課程。

建筑服飾方面:仍保留著四合院建筑的風格,滿族表演類的服飾要多于生活服飾。

音樂舞蹈方面:根據民間滿族婚俗禮儀打造了一臺舞蹈《滿族新娘》;《薩滿舞》是根據滿族的信仰打造了一臺與學院的薩滿舞相區別的原生態的薩滿舞;因青龍縣出土了金代的白酒蒸餾器(金代燒酒鍋)研究了白酒文化,創作了歌曲《白酒飄香》和舞蹈《金酒飄香》;挖掘并整理了古代奚族遺留的樂器奚琴演奏的樂曲《冬去春來》《云中之月》;根據古代奚族與大唐結親的真實的歷史背景,打造了一臺舞蹈《大唐駙馬》。

語言方面:是困擾滿族地區的一道難題,滿族語言已經不存在了,僅從日常生活中有些痕跡如孟(爸爸的意思)、拉拉(末尾的意思)、咋基(顯擺的意思)。滿文在縣黨政機關的公章上、招牌上可見,目前有意想在門店上做標識,但因為①無人識②懂滿文的人才少等種種原因將此計劃擱置了。

醫藥方面:有王連成的《滿族醫藥》書籍并且開設了滿族醫藥網站和滿族醫藥文化工作站,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

文化方面:2015年3月8日,在縣委縣政府、民宗局、縣文廣新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青龍滿族文化研究會,2016年3月河北省少數民族叢書編輯委員會責成楊賀春編寫《青龍滿族史》,在編,年底截稿。

教學方面:考慮到沒有滿語教師及使用率較低等問題的考慮,在鄉村小學沒有開設滿語課程。但在2016年暑期,開設了半個月短期培訓班,由 30多名年輕教師組成,主要學習滿語的元音、輔音等基本的內容,能輔助資料自學。目前準備嘗試以社團的形式開展滿語滿文的學習,做師資儲備,還希望民師院的指導。

(三)滿族非遺產業化情況

市級非遺項目滿族食品:粘豆包(粘餑餑),主要流行于青龍縣東部,每年產值四五千萬左右,并且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和中國滿族協會頒布的“中國粘豆包之鄉”正在申請原產地標識。八旗貢米、青龍水豆腐、伯樂葉餅、磚瓦燒制工藝等都是市級非遺項目,其中八旗貢米因其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產出優質的小米,現在天津、北京等超市均有銷售。草編手工藝品制成的家居用品、裝飾用品、手提包、小工具等草編產品應有盡有,銷量很好。烏拉草鞋墊通過網絡平臺一天能銷售兩三千雙,成本價低,利潤高。青龍家織布制作的鞋、床單、桌布、杯墊、書包等都普遍受歡迎。

(四)滿族文物保護情況

館藏文物:追溯到石器時代,鼎盛時期為遼金時代、滿清之后。全縣文物古跡183處,市級3處,確立縣級3處,館藏文物在冊587件,并逐年增加。國家級文物2件,三級是52件。

(五)寬城縣滿族簡介

寬城因“元設寬河驛,明筑寬河城”而得名,1980年成立滿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有26萬人,其中16.6萬滿族人口(男性9.02萬人,女性8.26萬人)占總人口的64.5%??h域內滿族人口主要來源于追隨多爾袞入關的八旗將士、八大皇莊圈地旗人,古寬河驛的守值屯兵等。

二、寬城滿族自治縣

(一)寬城縣滿族文化傳承發展情況

對該縣的博物館、滿族發展史展覽館、民間文化藝術展廳、寬城背桿傳承基地、縣圖書館、白孔雀藝術世界有限公司等地進行考察,寬城無論從飲食到經濟發展,時刻都體現著濃郁的滿族特色,當地縣委縣政府也高度重視滿族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如:

滿語教學方面:2014年縣職教中心開設滿語班,累計講授滿語課600多課時,參與學生800多名;峪耳崖小學自2014年開始開展滿族課程,開設了低高中三個滿語班;2016年暑假邀請我校避暑山莊研究社滿語教授戴克良博士為職教中心的老師進行培訓。盡管在盡力的保護滿族語言文字,但是還不具備在全縣中小學全面開設滿語課堂的條件,原因是師資力量不足,滿語教師缺口在30名左右,翻譯文獻資料人員人才至少10人以上,滿族符號在縣城的廣告牌等都有標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啟動非遺普查,制定了《寬城滿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案》和《普查工作方案》。截至2015年底,共保護傳承非遺項目25項,國家級1項(寬城背桿),省級3項(熱河二人轉、撒河燈、寬城剪紙)市級6項(寬城皮影、大口落子、民歡皮影、千鶴柏木鄉、藍印麻花布、廣盛居酒業;縣級15項(銅板浮雕畫、滿族腰鼓點鑼、滿族坐堂音樂、滿族音樂曲牌、滿族民間歌曲、都山水豆腐、黃崖寺廟會;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3人;正在申報市級傳承人6人。

(二)寬城欲與我校聯合傳承文化遺產的情況

寬城非遺項目做的有聲有色,但是在一些方面還是逐漸呈現衰退的跡象。民間方面:群眾對文化保護的概念模糊,主動性不夠;民間藝人歲數較大,身體狀況堪優,卻無人傳承;還希望我校在打造民族文化方面,更多的考慮非遺項目的開展,為各自治縣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提供人才。

科研方面:滿族文化和非遺項目的保護和開發需要深厚的文化做后盾,希望與我校一起對寬城的民族文化進行研究、做科研課題。

推廣方面:希望借助學院的優勢資源,邀請全國背桿、熱河二人轉專家在寬城召開滿族非遺學術研討會,推廣產業文化發展。

教學指導方面:希望學院為寬城評戲、皮影、大口落子等地方舞臺劇目的創作排演和品牌推廣提供指導,定期選派聲樂藝術培訓優秀教師來寬城進行聲樂培訓。

人才輸送方面:希望院校能輸送文藝人才、旅游管理人才,為非遺項目提供企業管理和技術指導。

社會實踐:希望與我校建立“滿族非遺研究所”,“河北民族師范教學實踐基地”“學術研究基地以及宗教旅游”“宗教藝術研究基地”等,選派大學生到產業基地、企業等進行社會實踐。

三、總結:我校在滿族文化藝術方面與地方服務的契合點

(一)滿語教學學生及師資隊伍相契合

文學與傳媒學院辦學定位明確,欲加強打造民族特色,第一,在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播音與藝術、秘書學四個專業中選取對滿語感興趣的同學20人左右,開設滿語實驗班,設立對口課程,將來可以為周邊的滿族自治縣及非遺項目、滿族文學文獻的搜集、整理加大力度??梢詫⒄Z言、文學、廣播、傳媒等方面與地方合作,架起橋梁,讓學生有可以實踐的地方,通過實踐增強技能,爭取將優秀的畢業生推薦到縣里,為縣里做貢獻。第二,民間的非遺項目或者文化項目大都來自民間,內容質樸、原始,缺少整理、改造、深華的過程,可以安排專業老師進行整理、推敲、打磨,讓作品從內涵、藝術表現等方面都有大的飛躍,提高民間藝術層次,從而產生更大的影響。

(二)民間藝術與課程相契合

寬城和青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特色鮮明的音樂、舞蹈、工藝技藝,這些都可以跟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專業的技能課程相結合。比如:滿族音樂可以融入聲樂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課程,凸顯滿族文化的特點;剪紙和雕刻可以整合到手工制作課程中,增加課程內容的生命力。這些內容的整合不一定設置獨立的課程,而是可以通過教學內容的優化組合,發揮自身的價值。以皮影戲為例,一場皮影戲,人們首先看到的是皮影展現的人物的形象,接下來是故事內容、歷史典故,以及皮影的制作過程,不論是哪個方面,都值得我們從不同角度去挖掘和思考。

(三)藝術教育與文化產業相契合

我校美術與設計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體育學院所開設的工作室及特色課程等都可以與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從而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如:

首先,美術與設計學院建立的六個工作室,可以與地方的農村景觀規劃和改造、文化鄉村建設與規劃、民族特色產品包裝的更新設計與開發、民族品牌的設計與推廣、區域特色工藝品、旅游產品的開發、特色礦產(玉石)工藝品設計與加工等相融合。提供高質量保障、無償或低投入服務。

其次,加大滿族體育運動的挖掘,滿族滿清入關后,將“騎馬、射箭、摔跤、冰嬉”列為四大國技,且冰嬉在現代社會中具有廣泛的傳承群體。承德周邊無論從地形地貌、氣候條件、交通環境等軟硬件設施,都適宜開展冰雪產業發展,且現今承德滑雪產業發展處于萌芽狀態,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若冰雪產業開發過程中,將滿族傳統體育冰嬉項目列為發展的重點,將其與文化旅游相結合,必將突出地域滿族文化特色。對于添補承德旅游產業時令性局限,也必將產生重要的意義。

再次,地方滿族音樂、舞蹈、曲藝等方面的挖掘、保護和創新的需求與音樂舞蹈學院的研究方向高度一致,如國家級項目“寬城背桿”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和傳承意義但目前表演形式較為單一,僅僅能夠展示舞蹈動作內容,而音樂編配、樂隊配置等方面因傳承力度不足,并且可以進行音樂、伴奏表演的傳承和表演者后繼乏人,嚴重不足。該院一直致力于滿族民間舞蹈、民族器樂、民族聲樂的實踐教學和理論研究工作,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與其傳承需求相契合,因此有能力與寬城方面共同進行該非遺項目的研究、挖掘、整理,并在此基礎之上使其得到有效的創新提升?!盁岷佣宿D”民間曲藝、歌曲、曲牌等方面可利用學院在滿族音樂舞蹈研究方面的資源優勢,通過協助舉辦學術研討會,查閱專業書籍,整理文獻資料,進行科研立項,進行專業化、系統化的研究,并對其舞臺表演、聲樂演唱進行專業指導,定期選派專業優秀教師進行培訓和創作。寬城的皮影、剪紙、八角鼓姐妹藝術及撒荷燈、織布、婚喪嫁娶等滿族民俗風情具有極高的藝術創作空間,用歌舞的藝術手法加以詮釋是最為契合的一種方式,該院在歌舞創編及教學方面人才濟濟,將以上幾種形式以舞蹈化和歌唱的形式展現也是對寬城滿族民間文化的一大貢獻。

最后,靜態保護,活態傳承。通過實地走訪調查,青龍和寬城兩個滿族自治縣的特色資源開發和利用,前景廣闊。加強服務地方與我校的民族特色研究相結合,努力做到在學習生活中弘揚,在實踐中振興;保護傳承滿非遺產,展現人民生活的智慧。

作者簡介:關志英(1985—),女,新疆伊寧人,本科,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寓言研究。

猜你喜歡
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淺談呼和浩特市滿族文化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全國滿族自治縣文學創作展示”活動拉開序幕
“尼山學”的出現與展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