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時代下藝術通識教育教學啟示錄

2018-08-27 08:35趙靜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通識教育藝術教育

摘 要:自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院校在全球化時代大潮的引領下大力推行通識教育,隨著通識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普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在當今高等教育中逐漸顯現。通識教育旨在突破單一的“專業領域”和純粹的“知識視域”,放眼國際思維,從培養新時代的優質大學生出發,為大學生提供能夠幫助其形成基本的人文修養、邏輯思想和精神感悟的課程。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作為其中的一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如何提升藝術通識教育的核心價值,正是當下教師面臨的嚴峻議題。

關鍵詞:全球化時代;通識教育;藝術教育

通識教育是東西方文化演變的產物,融匯東西方文化之精髓??v觀通識教育的發展,反映了人類文明進步與歷史傳承的時代要求。究其發展源頭,在中國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六藝”教育;而于西方則追溯至古希臘羅馬和中世紀的“七藝”教育。真正好的通識教育,必然是立足本土兼放眼全球的教育,在文化的選擇上,一定是認同并傳承本民族的優秀文化核心,同時著眼于全球化的時代格局,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一、觀通識教育之勢

(一)通識教育的基礎——人本教育

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H·薩默斯曾指出,“對一所大學來說,再沒有比培養人更重要的使命。假如大學都不能承載這一使命,我看不出社會上還有哪家機構能堪當此任。假如我們葬送了人文教育的薪火相傳,一切將覆水難收?!笨梢姰斀翊髮W培養大學生當先成人,后成才,再成功。而通識教育的基礎則是人本教育,人本教育即“以人為本”的教育,相較于專業教育窄而精的傾向,通識教育的博而雅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今大學教育所缺失的人文素質的教育、審美鑒賞的教育和思辨批判的教育。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蓖ㄗR教育是高等教育在全球化時代中與時俱進的產物,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和知識更迭日益加快,隨著知識領域的擴展和知識結構的交叉,要求當今大學生要有不斷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新領域的魄力,通識教育則是針對當今大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傳授一種學習理念及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大學生的個人修養、人文情懷和批判思維。正如蔡元培先生曾說:“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僅灌注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灌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類也?!?/p>

(二)通識教育的關鍵——自由教育

之所以說通識教育的關鍵是自由教育是就專業教育的嚴謹而言,所謂“自由”,并非無章法的說教,通識教育所倡導的教學模式是自主式學習,大學本該區別于高中的知識灌輸式教育,應最大限度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感悟能力,使學生在自我探索中有所得,而不僅是課堂的給予。通識課教師要做的也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思想的啟發者,幫助大學生逐漸認清自我,端正三觀,從而形成完整人格。以本人所理解,通識教育的“自由”即“多元”,是學科知識的多元交融。大學校園好似一個多元的小社會,包羅萬象,通識教育就是要打破傳統專業教育的壁壘,融合科學、人文、藝術與社會,綜合各門學科之間的關聯來洞察人類文明之進步。

二、探藝術教育之法

雖然通識教育是借鑒了哈佛大學先進的教學理念,但在通識教育本土化的過程中,更應堅持中學與西學并重,全力弘揚中國民族文化之精髓和優良傳統之底蘊。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該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文化自覺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融合中西文化,在尊重優秀民族文化根本的同時重視國際文化要義。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時代進步之快速,信息更迭之迅速,都使得當今大學生的眼界更寬廣思想更豐富,相較于傳統大學生的墨守陳規,在全球信息化時代下的大學生更具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魄力。而這樣的大學生也挑戰著當今的高校教育,“一塊黑板、一支筆、一個人從頭講到底”的傳統式教學模式早已一去不復返,但是否加入了多媒體這一新型教學工具就能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形式,仍是身為高校一線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

當今的高校教育并沒有實現“高效”教育,大一新生懷抱著憧憬與理想進入大學課堂,但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根本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形成了高校課堂中的“低效”教學,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一點認知與思考,機械的為了學分而去上課,最終一無所獲。因此,積極推進全面展開教學方式的改革與方法的創新已迫在眉睫,尤其在高校通識課的課堂上更應體現其與時俱進的優勢。

不可否認,課堂已不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身處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中,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通過各種媒介傳播,學生接觸的夠多,認識的夠廣,隨之思維也更加活躍。很多學生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藝術技能訓練,欣賞藝術作品的途徑也日益增多,甚至學生信息更新的速度與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還在教師之上。在此情形下,藝術通識課堂中的內容已不再神秘,傳統的教學也無法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需求,只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的開展,才能實現藝術通識教育的價值。

“以學生為中心”不是學生至上,而是一種身份置換,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教學,究竟怎樣的課堂是吸引學生的,怎樣的老師是學生信服的,如何將知識深入淺出是易于學生接受的。筆者身為高校藝術通識課的一線教師,對此深有體會?!督浀潆娪百p析》是筆者教授的一門通識選修課,首先,筆者認為“經典電影”是一個無法被定義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歷經幾十年的年代電影,也可以是當今電影市場中出現的時代電影,因此在課堂中就不僅分析解讀老電影,也會發現欣賞新電影。課程以好萊塢類型電影為軸,以各國經典電影案例為面,全面解讀不同類型電影創作的規律手法與創新意識。在授課過程中,為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將電影類型的選取與當今大學生的觀影興趣相結合,同時也以專業的觀影角度引導大學生的觀影選擇。以課程的第一章“青春片”為例,正是因為80、90后觀眾為電影院的主要群體,某種程度上也使得院線電影中的青春片層出不窮,且影片質量也不盡如人意,不管是觀眾引導市場,還是導演迎合觀眾。這都是大學生親身參與其中的,他們也具有相當的發言權,選擇看什么電影,為什么喜歡,看電影究竟在看什么等等。當以這些問題作為該堂課的引導時,學生的聽課興趣便大大提升,隨之課堂就根據學生原本的觀影興趣并結合知識點詳細分析當今電影市場中青春片的“N宗罪”,如:小說改編青春片的優劣對比、國產青春片的社會影響缺失等等。一堂課結束學生真正懂得了國產青春片的敘事內容缺失、人設情感缺陷、主題表達缺乏等劣勢,也重新認識了電影藝術的意義。以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結合當今電影市場的規律,將授課知識點融合于案例分析,讓學生參與進課堂,領會于課堂,感悟到自己。

(二)以教師為主體的引導

在新形勢下,教師須進行重新自我定位、擺正自我姿態,全面了解學生,做到言傳身教,甚至身教勝于言傳。藝術通識課程的教學旨在對學生實現豐富情感感悟、擴展思想認知、平衡知識結構、提高審美水平、強化綜合素養。在全球化時代信息廣泛傳播的當今社會,藝術通識教育模式當順應時代的潮流向課堂內容多元化、教學形式互動式和教學成果研究性轉變。以教師為主體,通過引領和指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不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一個引領者、參與者和學習者。

電影藝術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對于電影藝術的綜合性的認知是通識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對于電影觀念的普及不僅在于課堂知識的傳授,更在于生活感悟的延續。電影是賦予學生綜合性素養的教育,真正的電影藝術的創作也是基于創作者的生活觀察、社會提煉和現實重現的綜合性呈現。因此,作為一名藝術通識課教師,引導比教授更重要,引導學生從電影中體會生活的原貌。電影藝術教育本就是使人回歸的教育,它使人在影像中觀察真實世界的同時也更深入地了解自身,反思人性中的復雜。對于非藝術專業的電影藝術教育更應實現藝術教育言傳身教的功能與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教師課堂中的分析解讀實現更深層完美人格的培育。

(三)以課堂為基礎的創新

“最杰出的教師把教學看作他們可以做的任何得以幫助和鼓勵學生的事情,教學就是讓學生參與,就是設計一個讓學生可以學習的環境?!庇诋斀穸嘣臅r代中,大學的藝術通識課堂已不是學生接觸、認知和欣賞藝術的主要媒介,課堂是由教師引導的幫助學生分辨魚龍混雜的藝術文化現象以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通過課堂的引領整合所需并感悟領會內化為對自身成長有利的內容。課堂教學的優勢是“慕課”等現代化的教學改革模式不可比擬的,課堂教學將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拉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所選擇的授課內容會帶入自身的情感體驗,從而與學生分享交流,產生情感的共鳴。筆者所帶的另一門課程是《從小說到電影》,為通識必修課,在課程設計中以改編電影案例分析解讀小說改編電影的文本方法和電影手段,在案例的選擇中,從大學生的觀影興趣和情感體驗出發,所選影片極具典型性,有青春懷舊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主旋律故事《狼圖騰》和《智取威虎山》以及好萊塢史詩經典《肖申克的救贖》等多元類型電影。這些電影有廣為熟知的也有相對小眾的,但都富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無論是對原著的創作背景介紹還是導演改編的個人風格體現,再是電影深層的主題表達引申,在授課中都能引起學生的聽課興趣。藝術通識課是靈活多變且與時俱進的課程,新時期的大學生思維活躍且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較強,課堂是基礎,創新是關鍵,只有創新的課堂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到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習。

三、悟現代教育之核

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是一個產生審美的過程,既有創作者的藝術創造,又有欣賞者的藝術鑒賞,最終實現創造者與欣賞者之間的共鳴。教育貫穿于“教”與“學”的雙向互動和師生的相互交流中。教育的內容的設計、方式的創新和目標的實現都基于內化為學習主體的意識和自覺行為,以此才能實現真正的教育。因此,在現代教育中好的通識教育,在教育方式的創新中,更應突出“學習”的重要性。在中國自古便以儒學為主體,流傳一種“學習”的傳統,更是對教育具有獨特且深刻的理解。在先秦儒家教義,將“學”放于第一位,而“教”則歸第二位,“教”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學”?!墩撜Z》中有道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所言正是強調討論式學習的重要性。如果說傳統的專業教育是要傳授與學生知識,那么通識教育所要教授的就是常識。通識教育并非單一的說教與灌輸,其精髓在于通過言傳身教,以教師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以課堂的生活魅力感染學生的思想心智,為師者先要有“通識”的意識與認知,并于教學過程中營造民主輕松的交流氛圍,使學生真正在“學”的前提下接受“教”。

參考文獻:

[1]曲香竹.淺析新形勢下藝術通識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J].藝術教學,2014.04.

[2]梁婧.北京電影學院需要什么樣的通識教育[J].北京電影學報,2014.04.

[3]周星,朱瑾燁.略論當下戲劇藝術教育的通識開放性價值[J].專家論壇,2016.

作者簡介:趙靜(1987—),女,山西太原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電影市場及電影產業。

猜你喜歡
通識教育藝術教育
通識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專業建設的改革與實踐
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在高校通識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淺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與心理健康
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認證模式T的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幼兒園藝術教育特色的現狀分析
藝術教育在精神文明構建中的作用
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構建和改進現代化學校美育工作體系研究
應用型本科院?!巴ㄗR教育”的教務管理及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