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姨的面食

2018-08-28 11:02秋江
北極光 2018年3期
關鍵詞:大姨面食姥姥家

秋江

人這一生,有許多事,在許多年之后,回想起來,仍是那樣清晰,仿佛剛剛過去不久。

立于寒冬的路口,回望過往,多少歡,多少樂,多少悲,多少愁,都落入塵埃,都付諸風中。歲序輪回,帶走了許多,又沉淀了許多。

自從《舌尖上的鄉愁》這檔節目在電視臺播出以來,各地各樣各個民族的風味美食,讓我垂涎,勾釣著我的胃口,同時,又讓我深深地回想起我的大姨,回想大姨做的面食……

大姨是姥姥家的長女。大姨很小的時候,就幫著姥姥帶弟弟妹妹,做飯做家務。大姨沒有念過書,不識字,但大姨做得一手好飯好菜,尤其是面食,那在村子里是很有名氣的。

大姨出嫁的村子離姥姥家只有十里地?!拔母铩逼陂g,學校都在停課,父親和母親上班忙,沒時間照看我們兄妹,我和哥哥就去農村的姥姥家,住好長的時間,但會有一半的時間在大姨家度過。大姨年長我的母親五歲,她生的孩子多,小一點的也差不多和我同歲。大姨家的后山上有一大片棗樹林,院子里還種有石榴樹、桃樹和杏樹。每到夏秋天,院里院外,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果實綴滿樹枝,煞是饞人。記得父親講過隱逸詩人陶淵明的田園詩,心里就在想,大詩人隱居的地方是不是也和這里一樣呢?在大姨家是快樂的——有潔凈晴朗的天空,有大片綠色的田野,有飄香誘人的瓜果,有同齡人的陪伴玩耍,在那個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極其匱乏的年代,要多開心有多開心!

最讓我難忘的還是大姨做的面食。手巧的大姨能把不同顏色的面粉做成味道各異的主食。就拿小麥粉來說吧,大姨就能做成拉面、刀削面、刀撥面、刀切面、剔尖、河撈面、燜面、沾片子、貓耳朵、包子、餃子、烙餅等諸多品種。母親在我們每次去姥姥家和大姨家的時候,總會帶上不少的錢,說是給我們的“生活補貼”,說白了就是怕我們這些在南方長大的孩子吃不慣北方的粗糧,讓老家人多買些小麥粉給我們吃。大姨也就盡量變著花樣地做各種好吃的面食。

大姨做的拉面在當地堪稱一絕。我細心的觀察過大姨做拉面的全過程。先是和面。左手拿碗,碗里的水慢慢地倒在面盆里的面上,等把干面粉和成型后,再用拳頭用力的揣面,翻來翻去地把一大塊面團按在面盆里“舞玩”,然后,就把面盆上蓋上蓋子,放在一邊,大姨說這叫“醒面”。面“醒”到了,才好拉,拉出來的面才有勁道,好吃。吃面要有鹵。大姨會做各種面食的鹵。吃拉面時,大姨就會去大隊的供銷社割上三兩豬肉,切成小塊的肉丁,把茄子豆角備好,把從山里面采摘來的蘑菇發好,大姨把這些菜和肉丁炒在一起,再放些酸菜,一鍋香噴噴的鹵就做成了。大姨還會摘上自家菜園里的菜做幾個涼菜,炒一小碗辣辣的青椒,一頓拉面便吃得美美滴!

大姨是個特別勤快的人,夏天時,大姨會把茄子豆角曬成干菜,儲存起來到冬天吃,學東北人把大白菜積成酸菜,把西紅柿做成醬裝在不同形狀的瓶子里,還會腌制好多品種的咸菜。在大姨家吃飯,應季菜過季菜應有盡有。

高粱面又叫紅面,是我最不喜歡吃的一種面,但大姨做的紅面剔尖真的是特好吃。她把紅面、綠豆面(有時也放些黃豆面)、榆皮面和小麥粉均勻地和在一起,剔尖剔得細細的,再澆上小炒肉鹵和西紅柿炒雞蛋鹵,和吃白面的口感一樣。以至于母親時常提出來想吃老家口味的紅面時,我都是按照大姨和面的“配方”(現在已沒有了榆皮面)做出來,很好吃!

大姨做的蕎面灌腸,說得準確點兒,好吃得絕不亞于太原市面上的幾家有名小吃店的灌腸。大姨用的是純蕎面,一丁點兒其它的面粉都不摻和,吃在嘴里肉筋肉筋的,做的鹵那叫一個香,再加上油噴辣椒,用純糧食釀造的醋泡上蒜沫一起攪拌在灌腸上,真不錯!

每次去大姨家,吃得最奢侈的就是蕎面灌腸。因為當地不產蕎面,大姨知道我愛吃,就托人買回來攢起來。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人們的日子過得富裕了,蕎面也不難買了,但大姨還是老習慣,喜歡攢著好東西,等著我們去看她的時候做給我們吃。有時我想,怎么就不知道給大姨做的這么好吃的蕎面灌腸申請個專利,讓晉中風味的蕎面灌腸也出出名呢?

晉中地區有著這樣的風俗,一到過年,或是誰家有喜事的時候,都要做帶有紅棗的切糕。大姨做棗糕,總是用自家棗樹林的棗子,把棗子蒸熟后,把棗核棗皮都挑出來,在棗肉里放些葡萄干、枸杞和白砂糖,攪拌得勻勻的,一層一層鋪在糕面上,上鍋蒸熟,軟軟的甜甜的,黃紅相間,又好吃又好看。這樣的切糕,是我吃過的切糕里最好吃的,永遠不會忘記。

姥姥在世時,我經?;乩霞铱赐牙?,每次也都去看望大姨。姥姥于過世后,大姨曾問我:“江兒,你姥姥不在了,你還會來看大姨不?”我說:“大姨,我向您保證,每年等棗子紅了的時候,我一定會來看您?!贝笠搪牶?,蒼老的臉上現出愜意的笑容。從此,每一年的中秋節,我都會帶上全家或是自己一個人去赴那場許諾過的盛宴,一定不會讓大姨的牽念飄浮游離,直到大姨在十年前的今天去世。

大姨的孩子們告訴我,大姨為了我的這一句話,在每年的新糧收倉時,都會把新磨好的糕面、豆面、高粱面、玉米面攢起來,放在面壇子里存著。麥子收割了,他們自己吃的面粉就磨一遍,市面上售賣的這種面粉叫標粉,而給我吃的面粉,大姨讓磨兩遍,說是城里長大的娃娃嘴細法,面要磨得細一些。

我曾經有過想法,想在太原或者在榆次給大姨租一間門面房,讓大姨坐鎮,開一家晉中風味面食館。但大姨說自己年歲已大,不想離開老家,終未事成。

說老實話,大姨走后,我也曾在一些風味拉面館吃過,但總覺得任何味道的拉面,都比不上大姨做的面——面是那樣的長、那樣的細、那樣的勁道;鹵是那樣的鮮美,咸淡正好;涼菜是那樣的清爽可口。親情可以濃烈到久久難以忘懷……

時間過濾下來的都會是生命中最真切的感動,平靜而溫暖。大姨雖已遠去,但大姨留給我的那份深情和濃濃愛意,纏綿在舌尖上,柔軟在思念里,托付在文字中,惟愿永恒!

本欄編輯 曉微

猜你喜歡
大姨面食姥姥家
Do You Know?
上門做客禮先行
把“憤怒小鳥”做進早餐里
姥姥家的“網”
姥姥家的小菜地
姥姥家的蒂園
姥姥家的小菜園
不結婚的原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