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發展我國大都市圈戰略路徑

2018-08-29 06:02
中國建設信息化 2018年15期
關鍵詞:大都市圈周邊地區城市群

未來我國城市群的發展,應以大都市圈發展為導向,立足精神文明需求升級的現實基礎,探索大都市圈經濟“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協同并進的發展模式與合作機制創新路徑。

堅持大都市圈戰略目標和戰略定力

東京都市圈、紐約都市圈等世界著名大都市圈多年形成的獨特發展模式和豐富治理經驗對于我國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多個特大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在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深入推進的背景下,立足我國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圍繞優化我國經濟發展空間的現實挑戰和治理需求出發,應加快發展我國大都市圈列為城市發展和城市群建設的戰略目標。

要以“大都市圈”發展模式引領我國一些特大型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這種模式強調圈內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的功能互補和相互帶動,有利于中心城市的功能升級和周邊地區的共同發展。分散型網絡區域結構的形成,不僅需要適度疏解城市功能、建設多個次一級城市中心,還需保持居住和其他城市功能的平衡與共存,以打造疏密有致、適度集約的多核心型都市圈結構。

發揮“文化型都市圈”引領功能

要以“文化型都市圈”引領、加快我國大都市圈的建設。都市圈發展不只是經濟的一體化進程,也包括著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內容。城市的本質是文化,文化型都市圈代表了都市圈發展的更高形態。在全球人口爆炸、能源危機、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當下,“文化型都市圈”日益成為全球城市化和區域發展的新潮流和新趨勢。

美國城市學家芒福德指出:“在城市發展史中科學技術始終是重要的推動力,但是人文因素則一直起著重要的平衡作用”,這句話從側面論證了,城市發展的最高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價值、有意義、有夢想”的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人口集聚和經濟增長。自2003年倫敦市長發表“城市文化戰略”的演講,旨在維護和增強倫敦作為“世界卓越的、創意的文化中心”,成為“世界級的文化城市”,并投入巨資興建新的文化設施之后,一個文化稀薄的城市必定是危機四伏的城市,而一個繁榮的城市必定有著積極健康的城市文化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共識。因此,隨著2005年前后“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與戰略逐步退居二線,文化城市成為眾多城市的戰略發展目標。

建議依托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和文化強國兩大國家戰略,將“文化都市”作為落實“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的頂層設計和核心框架,轉變以工業化、現代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導的經濟型都市圈發展模式,更加看重文化、生態和生活質量的“文化型城市群”,大力培育環境、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協調關系和協同發展機制,以便從根本上解決城鎮化中的深層次問題和綜合性矛盾,最大限度地減少成本,并在不斷探索中走出大都市圈全面協調發展的新路。

率先編制上海文化型大都市圈發展規劃

率先編制上海文化型大都市圈發展規劃、加快發展上海文化型大都市圈,既是基于長三角經濟物質基礎和健康發展的需要,又是區域內豐富的江南城市文化遺產及升級復興的需要。

首先,文化建設離不開經濟基礎。作為我國啟動最早、城市化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城市群,長三角在經濟、資本、產業和人才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目前,長三角核心區16城市GDP總量已占到全國的17.3%。從世界范圍看,長三角和世界五大城市群相比,兩者差距已不再是經濟總量、城市基建等“硬件”方面,而主要是在城市軟實力和文化服務上。在長三角城市群內率先提出并規劃建設上海文化型大都市圈,可為我國大都市圈及城市群擺脫“物質發達、文化簡單”的初級形態提供示范和經驗。

其次,地處經濟極其發達與文化繁榮昌盛江南地區的上海及其周邊區域,擁有率先在長三角城市群內建設文化型大都市圈的先賦優勢。以文化型大都市圈為發展理念和模式,可充分發掘和激活傳統江南城市資源和文化,是實現上海大都市圈以及長三角城市群經濟和文化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歡
大都市圈周邊地區城市群
近45年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冬半年積雪時空演變特征
構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空間布局戰略體系
春秋時期中原與周邊地區的聯姻探究
為何推動新型城鎮化是“長短皆宜”的政策必選項
古代臨濟宗在泰山及其周邊地區的傳承發展
2019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高層論壇在京舉辦
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發展對上海大都市圈的啟示
長三角城市群今年將有很多大動作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獲批發布
為世界級城市群鋪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