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竹縣:易地扶貧搬遷創新“試驗田”

2018-09-06 11:08王永明
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 2018年15期
關鍵詞:試驗田易地群眾

王永明

6月22日,在大竹縣月華鎮九銀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雖下著雨,卻絲毫沒有影響74歲的焦云修和老伴在家“上班”賺錢。以前,焦云修一家住在半山腰土坯房里,后來當地政府將他家納入易地搬遷扶貧對象,并于去年8月入住安置點。如今,焦云修和老伴都就近找到了工作,老兩口一年下來,少說也有一萬多元的收入。他常常感嘆道:“這多虧了好的政策呀!”

2016年以來,大竹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要求,堅持以脫貧目標統領搬遷安置全過程。瞄準地區貧困群眾科學合理選擇安置方式,建設安全適用的住房,因戶因人施策幫助搬遷群眾穩定脫貧。在2017年9月17日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上,大竹縣探索創新的“雙靠近三融合”模式受到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大竹縣也成為易地扶貧搬遷創新的“試驗田”。

挪窮窩住新居 “搬”向幸福好生活

一棟棟極具川東特色的小洋樓錯落有致,房前屋后“微菜園”里小蔥、白菜青翠欲滴,寬敞明亮的黨群服務中心、新穎別致的幼兒園以及健身廣場、衛生室、文化室一應俱全……在九銀村新村聚居點,一幅生動的新村畫卷映入眼簾。

從“山溝溝”到“街場口”,大竹縣在2016年完成易地搬遷1270戶4002人的基礎上,2017年底前累計完成44個搬遷聚居點建設任務,3154戶9524名貧困群眾搬進了新居。

既要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更要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然而,在實際的扶貧搬遷過程中卻阻力重重,有的地方,政府費了力,個別群眾卻不買賬,出現了“費力不討好”的尷尬局面——這都源于個別群眾對搬遷政策的種種顧慮:“新建住房需要資金,錢從何處來?”“搬出去了處處都是需要用錢的地方,靠什么生活?”

解放思想是推動實踐的“閥門”,也是貧困戶脫貧搬遷的一場自我“革命”?!敖o群眾解釋清楚土地流轉等補償問題,算好住新房需要付的資金,要讓群眾心里有數。往哪里搬、建什么房、誰來建,都由群眾說了算,才能讓貧困群眾吃下‘定心丸?!痹氯A鎮副鎮長周春華深有感觸地說。

為了讓貧困戶花“小錢”住上新房,易地扶貧搬遷資金由中央預算內投資、省政府籌集的地方債務資金、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長期低息貸款、群眾自籌資金等五部分構成。其中,群眾自籌資金原則上不超過1萬元/戶,對于特別困難的可不自籌。

“我們是第一批搬進來的。搬家之前,房屋已經裝修好了,水電氣也不用操心,還送了電視機,這都是黨和政府的功勞??!”從川心村搬過來的郭金乾過去因為太窮打了半輩子光棍,如今不但住上了新房,還在年初娶上了新娘。

據了解,2018年大竹縣計劃再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560戶7679人,已建成2331戶6988人,其余正掛圖作戰,夜以繼日,確保完成任務。

穩定脫貧 幫助貧困群眾鋪“錢”途

大竹縣周家鎮新勝村3組63歲的甯毫乾患肝硬化多年,欠下了幾萬元的債務,當初—提起搬入新居,他就直搖頭,“搬過去后沒田沒地的,咱當不起街上的人”。

如何克服群眾“等靠要”思想,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過去的“要我搬”到“我要搬”“要求搬”;如何不讓困難群眾因建房而舉債,加重脫貧負擔;如何增強搬遷群眾后續發展能力……諸多難題、系列硬仗,擺在各級干部和班子面前,是挑戰,也是考驗。

著眼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標,大竹縣堅持“以產業帶遷、以遷興業”理念,搬遷前圍繞產業規劃布局安置點,搬遷后聚焦安置點適度引進產業,有效推動安置點與產業“雙向靠近、協同發展?!?/p>

“政府給我安排做雜工,一個月就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呢;還鼓勵我養豬,目前我養了100多頭,年底就能賣錢?!卞负燎粧吣樕系某钤?。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為了讓搬遷群眾在安置點“安居”,在場鎮“就業”,大竹縣針對搬遷戶不同致貧原因和實際情況,采取“點”鎮融合、“點”園融合、“點”業融合等方式,“量身定制”致富路子,規劃就近就地就業,確保遷入群眾能夠安居樂業。

47歲的劉祥成因肢體三級殘疾,無法外出打工掙錢。搬遷后,政府根據他的情況,和當地制鞋公司協商,專門安排一臺生產鞋子的“針車”在他家,讓他實現了在“家”就業,一個月能掙近2000元。

在大竹縣,像劉祥成一樣實現“家門口”就業的貧困群眾不少。全縣共實施了11個“點”鎮融合安置點,有385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在當地超市、餐館、建筑工地等處就業。同時,發揮東柳機電輕紡園、石河建材園、廟壩小微企業創業園等園區的帶動作用,通過“送就業到家門”“民營企業招聘周”等活動,為539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

穩定致富必須要有制度保障。大竹縣創新制定出臺《大竹縣促進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就業創業七條措施》,迄今已為勞動力技能水平較低、生活特別困難的群眾開發公益性崗位1036個。同時,利用本地優勢資源,發揮東漢醪糟、玉竹麻業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建立起“企業+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以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旅游,帶動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每月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更新生活方式 引導貧困群眾“市民化”

在九銀村搬遷安置點電商服務中心,大家興致勃勃地學起農村淘寶等網上銷售技術;便民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耐心地給村民辦理業務;農業科技人員聲情并茂地向村民講解香椿栽種管理技術......貧困群眾不僅感受到居住環境的改善,文明新風也吹進了這個新家園。

既要留得住人,更要穩得下心。為了讓幸福感長久地留在搬遷群眾的心中,大竹縣搭建起黨建引領平臺、惠民服務平臺、社區治理平臺等“三大平臺”,確保入住居民“穩穩當當住進新居”,還專門成立了搬遷群眾業主委員會,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平時,我們黨群服務中心可以幫村民們講解各種惠民政策、打印證明、代辦養老保險等業務。成立的業主委員會負責管理安置點的安全和衛生,還可以協調解決居民們的各種矛盾和糾紛?!本陪y村安置點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蔡文術介紹說。

入住安置點的村民蔡繼書感觸頗深:“以前,偶爾會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面紅耳赤,搬出來后經常去農民夜校學習文明知識,現在大家再也不好意思為那些小事爭吵。平時大家都各忙各的,空了就聚在一起擺擺龍門陣、跳跳壩壩舞,不僅豐富了生活,而且也沒以前那么愛計較了,哪家有困難都會幫一把?!保ㄗ髡邌挝唬哼_州市扶貧移民局) (責編:范宇)

猜你喜歡
試驗田易地群眾
銅鼓縣:以“四真”提“四感” 高質量推動易地搬遷后扶工作
簡述化肥減量對小麥生長發育及產量效益的影響
不同種植密度對甜高粱生長發育與產量的影響
撫州市脫貧攻堅圖片展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吃瓜群眾的真相,你怎么懂
《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四大看點
各界群眾前來省作協吊唁陳忠實先生5
易地扶貧搬遷將投入6000億元
快大茂鎮玉米試驗田獲高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