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媒介下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研究

2018-09-07 10:09閆德成
成才之路 2018年22期
關鍵詞:公民意識網絡媒介道德與法治教學

閆德成

摘 要: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要結合網絡發展實際,整合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資源,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要以信息化網絡平臺來激發學生對“家”的情感認知,以網絡化信息資源來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養成,以網絡化課堂來激活學生的探究意識,并利用網絡媒介平臺來拓寬思想品德課程育人途徑。

關鍵詞:網絡媒介;道德與法治教學;思想品德教育;公民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2-0019-01

“道德與法治”是思想品德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知識載體。思想品德課程育人,不能單純地對知識進行說教,而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激發學生的思想認知,引領學生培養理性精神,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媒介的影響越來越大。思想道德課教師要注重發揮網絡媒介優勢,創新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與內在品質的培養。

一、以信息化網絡平臺來激發學生對“家”的情感認知

初中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較強,往往對傳統的課堂知識講授缺少學習熱情。被動授知模式難以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結合網絡媒介環境,關注網絡化學習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班級QQ群等網媒平臺導入思想品德類微課程,讓學生在立體化的趣味課堂中認識自我,感受社會、生活,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責任。初二年級的一些學生,似乎對“家”的感情認知很復雜,他們表現出對家的依賴,卻又產生對家的一種莫名的抵觸情緒。一些學生聽到放學鈴聲后,對回家的激情淡漠了,甚至在家門口也不想跨入家門。在父母面前,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親密無間地向父母吐露心聲,分享學校里的趣聞趣事,甚至表達自己的不滿等情緒。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家,溫馨的港灣”一節教學內容,引入網絡上的“歡樂中國人”“尋找中國最美家風”等綜藝節目,讓學生通過觀看家庭情景劇,激發對“家”的認知與體驗,觸發對“家”的美好回憶。

二、以網絡化信息資源來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養成

互聯網中有大量的教學資源,教師要選擇優質的教學資源服務“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發揮其育人優勢。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互聯網可以為教師呈現多元化的內容,也讓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初三階段的學生朝氣蓬勃,風華正茂,他們對“正義”有著很高的價值認同感。但有些學生有時難辨是非對錯,對一些問題的認知模棱兩可。在魯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課“公平、正義,人們永恒的追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正義”作為教學主題,來引發學生對“正義”的探討與理解,激發學生的正義感。課前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相關信息,然后結合搜集的正義行為、非正義行為視頻素材,構建生動活潑的“正義VS邪惡”主題辯論會。這種分組形式的辯論會,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能夠增進學生對自我、他者的全面思考。一輪輪的辯論之后,學生們對“正義”有了豐富的理解與認知,這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

三、以網絡化課堂來激活學生的探究意識

“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倡導課堂創新,激發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豐富內心體驗。教師不能單純地以“授-受”模式來羅列知識,而要讓學生在“做”中學,通過主動探究收獲知識,不斷完善、重塑自己的價值觀。例如,教學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讓我們的生命更有價值”一課時,針對“如何邁好青春第一步”,教師可以圍繞“青春”主題導入網絡化學習。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感受青春”“贊美青春”等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網上自主查閱關于“青春”的詩歌、散文,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開展組內的合作配樂誦讀。當然,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背景音樂、視頻表達自己對青春的美好體驗,升華自己的情感。在這樣的探究活動中,學生有參與、有合作,既有生生互動,又有師生互動,還有人機合作,課堂里滿是“青春”的氣息。

四、利用網絡媒介平臺來拓寬思想品德課程育人途徑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要注重課堂內外的銜接,要讓學生能夠從課外活動中提升生活認知,培養核心素養,發展綜合能力。教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要著力拓展課外渠道,關注學生在課外生活中的體驗。如布置課外作業時,可以打破過去單純的讀、寫、背模式,強調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創新應用,特別是要讓學生通過網絡媒介平臺來完成課外實踐作業。例如,教學魯教版八年級下冊“我與集體共發展”一課之后,教師可以引入微課,布置探究性作業:利用美拍、美圖秀秀、微信相冊等工具軟件來設計班級成長手冊。為了激發學生的實踐熱情,教師可以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微課設計。要鼓勵學生們發揮各自的強項,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在課外進行動手實踐。有的學生負責搜集素材,有的學生負責美術設計,有的學生發揮文字編輯特長,大家通過合作順利地完成了作業。這樣的作業形式,能讓學生深刻地領悟到自主學習的價值和樂趣,也讓“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變得更輕松,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有鵬.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內涵及注意之點[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04).

[2]韓華,馬亞美.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有效融合的文化視野[J].北京教育,2017(01).

[3]朱小蔓,王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對教師的期待與引領[J].中國教育學刊,2018(04).

猜你喜歡
公民意識網絡媒介道德與法治教學
新時代網絡媒介下市場營銷的創新
網絡媒介批評發展概述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
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淺談道德與法治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
從記者“公民意識”的覺醒到公民“記者意識”的強化
當前中國公民意識缺失研究——以社會監督為例
淺析政治學視角下我國對于年輕女性的民主教育
我國報業經營的網絡媒介拓展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