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嫩平原地區古代箭鏃的發現及研究

2018-09-10 21:54謝浩梁娜
關鍵詞:類型

謝浩 梁娜

[摘 要] 通過對松嫩平原地區考古學資料的梳理、分析發現,箭鏃從材質上主要分為石、骨、銅、鐵4種類型,且由此可窺見古代松嫩平原地區箭鏃的發展過程。新石器時代,流行束縛式的凹底石鏃;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曾廣泛流行一種帶銎式的銅鏃,石鏃、骨鏃仍然繼續使用;鐵鏃在隋唐以后被廣泛使用后,松嫩平原多用帶鋌鏃。不同類型箭鏃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因素,為揭示古代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

[關鍵詞] 松嫩平原;考古出土;箭鏃;類型

[中圖分類號]K8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6121(2018)03-0092-07

松嫩平原屬東北平原地區,北接小興安嶺,西臨大興安嶺,南接松遼分水嶺,東臨張廣才嶺,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行政區劃屬于黑龍江省西南部、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土壤肥沃,河湖密布,沙丘、臺地、平原交錯分布,是各時期先民的理想聚居地,分布著較為密集的古文化遺存。本文主要總結了各時期箭鏃的不同特征,通過箭鏃材質、形制的變化,發現其中的共性,了解在不同類型箭鏃中所蘊含的文化元素,以期為揭示古代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提供新的研究視角。

一、箭鏃的概念

弓箭是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復合工具,人類通過弓身的彎曲,利用其彈力儲存能量,猛然放松弓弦,能量得到急劇釋放,使箭迅速射出,有力地飛向目標。這對于漁獵經濟占重要地位的古代社會而言,意義十分重大。[1]139箭鏃是箭桿的頂端(箭頭)部分,與箭桿組合使用。由于古代的弓和箭桿多使用竹木質結構,很難保存至今,而箭鏃則多使用石、骨、銅、鐵等質地堅硬之物制作,不易腐爛,故而箭鏃在遺址中得以大量保存。鏃指箭之鋒刃部。它最早起源于舊石器時代(在山西朔縣峙峪遺址曾出土過一件石質箭鏃),到了新石器時代,普遍出現了石鏃、骨鏃。據載,中國最早的銅鏃出土于距今約4000年的偃師二里頭遺址,而鐵鏃的普及則是在漢代。

二、箭鏃的文獻材料

在古代文獻中,多有對弓箭的記載。如,《世本》曰:“揮始作弓,夷牟作矢?!睗h宋衷注曰:“揮,夷牟,黃帝臣?!薄盾髯印吩唬骸皞呑魇??!薄渡胶=洝吩唬骸吧侔偵?,始為弓矢?!薄短钻幗洝吩唬骸扳覡奘舷夷緸楣?,剡木為矢?!薄段镌け吩唬骸败庌@因造弓矢弩的,舜造弓袋矢筒?!北M管文獻記載多將弓箭的發明系于一人所為,然而,事實上,這是人類社會生產技術發展進步的產物,是人類生存策略靈活轉變的表現,從中也看出,在傳說時代弓箭已大量存在并取得了長足進步。

就東北地區而言,最早有關于箭鏃的史料是《國語》。如,《國語·魯語》有記載:仲尼在陳,有隼集于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陳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仲尼曰:“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于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遠也,以示后人,使永監焉,故銘其栝曰‘肅慎氏之貢矢?!盵2]222《宋書·夷蠻傳·高句驪國》:“大明三年(459年)高句驪王高璉又獻肅慎氏楛矢石砮?!盵3]2394楊賓《柳邊紀略》卷三:“楛木長三、四寸,色黑或黃或微白,有紋理,非鐵非石,可以削鐵,而每硬于石。居人奪得之虎兒哈河(今牡丹江),相傳肅慎氏矢以此為之?!盵4]89清·魏源《圣武記》卷一:“惟國初吳兆騫謫寧古塔記之,云石砮出混同江中,相傳松脂入水千年所化,厥色青紺,厥理如木,厥堅過鐵石,土人以之礪刃,知為肅慎砮矢之遺?!盵5]1

《考工記》載有:“矢人為矢。鍭矢,叁分;茀矢,叁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殺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盵6]66《武經總要》記有:“箭有點鋼、木羽、風物、木撲頭、三停?!盵7]673《天工開物》載有:“凡箭,其本刻銜口以駕弦,其末受鏃。凡鏃冶鐵為之?!队碡暋烦e石乃方物,不適用。北邊制如桃葉槍尖,廣南黎人矢鏃如平面鐵鏟,中國則三棱錐象也?!盵8]268

三、箭鏃的考古學資料

目前,學界將東北地區考古學大致分為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隋唐時期、遼金時期和元明清時期等6個階段。本文主要基于公開發表的考古資料,介紹松嫩平原地區的石質、骨質、銅質、鐵質箭鏃的出土情況,具體介紹如下。

(一)新石器時代

本區內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主要有白城雙塔遺址、白城靶山墓地、杜爾伯特縣李家崗墓葬、昂昂溪區滕家崗墓葬、肇源小拉哈遺址等,所出土的主要是石質和骨質箭鏃。

白城雙塔遺址在2007年的發掘中,一期遺存出土了3件石鏃和1件骨鏃。其中,石鏃均為燧石質,平面呈圓底,通體壓制而成,左右不甚對稱;骨鏃系以哺乳類動物長骨裂片磨制制成,鏃身呈三角形,截面呈圓扁體,雙翼略不對稱,鋌部殘。白城雙塔遺址一期遺存距今10000年左右,屬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9]

白城靶山墓地在1979年的發掘中出土了8件石鏃,通體壓制而成。其中,4件凹底三角形石鏃,雙翼均為一短一長;2件平底三角形石鏃,鋒端兩側較直,底端平直;柳葉形石鏃2件,鋒兩側直,底端平整。白城靶山墓地,年代在距今5000年左右。[10]

昂昂溪區滕家崗墓葬清理的三座墓葬,共出土了兩件石鏃,均為通體壓制而成的凹底三角形石鏃。昂昂溪區滕家崗墓葬中,出有石鏃的兩座墓葬,年代在距今5000年左右。[11]

杜爾伯特縣李家崗墓葬M1中,出土凹底三角形石鏃1件,通體壓制。杜爾伯特縣李家崗墓葬M1,年代在距今5000年左右。[12]

肇源小拉哈遺址在1991年發掘的一期乙組遺存中,出有石鏃7件和2件骨鏃。其中,石鏃,均為壓制而成,平面呈三角形;骨鏃,通體磨制,平面呈梭形,截面為圓形,小拉哈一期乙組遺存,年代在距今4000年左右。[13]

(二)青銅時代

本區內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存主要有:肇源白金寶遺址、肇源小拉哈遺址、林甸牛尾巴崗墓群、訥河二克淺墓葬、富裕小登科墓葬等,出土有石質、骨質和銅質箭鏃。

肇源白金寶遺址在1986年的發掘中出土了2件石鏃和10件骨鏃,石鏃均為壓制而成,一期遺存中出有1件凹底等腰三角形石鏃,三期遺存中出有1件弧邊凹底石鏃。而骨鏃均為通體磨制而成,鋌部均為圓柱形,鋌尾磨制扁平。骨鏃見于二期遺存中的有1件,鏃身截面呈圓形,其余9件均出自三期遺存,鏃身截面分別為圓形、菱形和扁圓形。肇源白金寶一期遺存為小拉哈文化,年代相當于夏至商早期;二期遺存為古城類型,年代相當于商晚期;三期遺存為白金寶文化,年代相當于西周至春秋晚期。[14]81

肇源小拉哈遺址在1991年發掘的二期遺存中出土骨鏃16件,均為小型動物的肢骨磨制而成,內中僅1件為平面呈扁體圭形,其余皆帶鋌,鏃身截面呈圓形。小拉哈二期遺存為白金寶文化,年代相當于西周至春秋晚期。

林甸牛尾巴崗墓群在1983年的清理中出土骨鏃12件,皆為帶鋌鏃,鏃身截面分別呈三角形、菱形和四棱錐形。林甸牛尾巴崗墓群屬白金寶文化,年代相當于西周至春秋晚期。[15]

訥河二克淺墓葬在2001年發掘的早期文化遺存中出土骨鏃30件,多數鏃身截面呈三棱形、菱形、圓形等,均為圓柱形鋌,鋌尾端為扁平狀。其中有2件較特殊,劍形,雙面起脊,扁圓鋌。訥河二克淺墓葬屬白金寶文化,年代相當于西周至春秋晚期。[16]

訥河庫勒淺墓葬在2002年的發掘中,早期遺存中出有凹底三角形石鏃1件。[17]訥河庫勒淺早期墓葬,年代相當于春秋時期。

富裕小登科墓葬于1981年的清理中出土銅鏃一件,鏃身呈三角形,鋌扁平,中脊較高。值得注意的是,墓葬出土了一件石范,黑灰色滑石磨制,鑄銅鏃用,合范呈圓柱狀。小登科早期墓葬屬白金寶文化,年代相當于西周至春秋晚期。[18]

(三)早期鐵器時代

本區內早期鐵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有泰來平洋墓葬、泰來戰斗墓地、泰來佰大街遺址、訥河大古堆墓地、訥河二克淺墓葬、訥河庫勒淺墓地、富裕小登科墓葬、肇源小拉哈遺址、方正于家屯遺址、賓縣慶華遺址、大安漁場墓地、松原后土木村墓葬、大安后套木嘎墓葬[19]5等,出土有石質、骨質、銅質和鐵質箭鏃。

泰來平洋墓葬在1984年的發掘中,出土有石鏃7件、骨鏃230件、銅鏃8件、鐵鏃10件。其中,石鏃皆壓制而成,平面呈帶鋌葉形、葉形和柳葉形;骨鏃通體磨制,多細長,鏃身分圓錐形、三棱形、菱形和凹底鏃四類,前三者帶圓柱形鋌部,鋌尾部磨制扁平;銅鏃多為帶管銎的雙翼和三翼鏃,另有少量帶鋌雙翼鏃;鐵鏃尾部均帶有一骨鏃,鏃身分葉形和雙翼形。[20]96-101

泰來戰斗墓地于1984年的發掘中,出土石鏃1件、骨鏃10件、銅鏃5件。石鏃為瑪瑙質,壓制而成,平面呈帶鋌葉形;骨鏃皆為通體磨制的帶鋌鏃,鏃身截面分別呈圓形、三角形和菱形;銅鏃分銎式和鋌式,有雙翼鏃和三翼鏃。

泰來佰大街遺址于2007年的發掘中,出土石鏃12件,分別為瑪瑙質和燧石質,皆為壓制而成,分凹底和圓底兩類。[21]

訥河大古堆墓地于2008年的發掘中,出土骨鏃37件和銅鏃3件。骨鏃均鏃身較短,圓柱狀長鋌,尾部呈扁楔形,鏃身截面分別呈菱形、三角形和圓形;銅鏃的鏃身均兩面起脊與圓錐鋌相連,僅鏃身邊刃分別呈柳葉形和三角形兩種。[22]

訥河二克淺墓葬在2001年的發掘中,出土石鏃2件、骨鏃1件和8件鐵鏃。石鏃通體壓制,平面呈柳葉形;骨鏃的鏃身截面呈三角形,圓鋌部已殘。

訥河庫勒淺墓地在2002年的發掘中,出土骨鏃6件和6件鐵鏃。骨鏃均殘,有的存部分鏃身,有的存部分鋌,鋌身多較長,起脊,個別有小雙翼,鋌皆呈扁平狀;鐵鏃可辨器形中2件為柳葉形,余皆嚴重銹蝕不辨器形。

富裕小登科墓葬于1985年的清理中,出土銅鏃一件,平面呈柳葉形,兩面起脊,圓鋌。

肇源小拉哈遺址于1992年發掘的三期遺存中,出土石鏃1件、骨鏃4件。石鏃呈桂葉形,通體磨制,兩面磨出縱向淺槽;骨鏃中僅有一件呈葉形,通體磨制,余3件均呈錐柱狀,鏃身截面呈圓形。

方正于家屯遺址在2007年和2008年的連續發掘中,出土石鏃2件、骨鏃34件、牙鏃3件和4件銅鏃。石鏃皆通體磨制,無鋌鏃平面呈三角形,兩面均開有一縱向血槽;有鋌鏃鏃身平面呈柳葉形,截面呈扁圓體,鋌部截面為近圓形。骨鏃多殘斷,其中無鋌鏃平面呈等腰三角形,兩側雙翼斜直,凹底,正反兩面均有一道不通頂的血槽;帶鋌鏃較多,鋌部截面皆呈圓形,鏃身截面分別為圓形和三角形。牙鏃用野豬牙制成,平面呈柳葉形,一面起脊,并于脊上開一血槽。銅鏃均為銎式鏃,分兩翼管銎鏃和三翼有銎鏃。[23]

賓縣慶華遺址在1985年的發掘中出土了骨鏃和鐵鏃各一件。骨鏃鏃身呈柳葉形,鋌部截面為圓形;鐵鏃鏃身略呈柳葉形,截面扁平,鋌部已殘。[24]

大安漁場墓地于1974年的發掘中出土27件骨鏃和15件鐵鏃。骨鏃通體磨制,鏃身截面呈三角形和菱形;鋌部截面多呈圓形,少量為三角形和菱形。鐵鏃多銹殘,鏃身扁平,鋌部多附著木制箭桿的殘跡。[25]

松原后土木村墓葬在1993年的清理中出土了1件銅鏃,為雙翼銎式鏃。[26]

(四)隋唐時期

目前本區內僅有松嫩平原東部的黑龍江省五??h發現有渤海時期文化遺存,即五常香水河墓地[27]。香水河墓地位于古代渤海國疆域的西界,是首次在拉林河流域發現的渤海時期墓葬,為松嫩平原地區該時期文化遺存的辨識提供了重要依據。據統計,五常香水河墓地于2004年的發掘中出土了9件鐵鏃,鏃身平面多呈柳葉形、菱形,截面扁平,鋌部截面多呈方形。

(五)遼金時期

本區內遼金時期文化遺存有富拉爾基遼墓、前郭查干吐莫遼墓、吉林鎮賚縣黃家圍子遺址、阿城趙家崴子遺址、雙城車家子古城、白城永平金代寺廟址、克東蒲峪路故城、阿城雙城村金墓群。

富拉爾基遼墓在1987年的清理中出土鐵鏃7件,多為鑿形鏃,鏃身呈扁鑿形,鋌部截面為圓形。[28]

前郭查干吐莫遼墓在2004年的發掘中出土兩件鐵鏃,其中1件鏃身較長,呈四棱錐狀,截面為長方形,鋌部較短,截面為圓形;另1件鏃身呈菱形,鋌部截面為圓形。[29]

吉林鎮賚縣黃家圍子遺址在1985年的發掘中出土10余件鐵鏃,多為扁刃鏃,鏃身扁平,呈不規則菱形,鋌部截面多圓形。[30]

阿城趙家崴子遺址在2007年的發掘中出土鐵鏃2件,其中1件鏃身為四棱錐形,鋌部較長,截面為圓形;另一件鋌部已殘,鏃身截面為菱形。[31]

雙城車家子古城于1999年發掘時出土6件鐵鏃,其中鑿形鏃較多,鏃身截面為長方形,鋌部截面為方形;另有1件鏃身呈柳葉形,截面為菱形,短鋌。[32]

白城永平金代寺廟址在2009年的清理中出土5件鐵鏃,其中3件為鑿形鏃,另有兩件鏃身截面為菱形的柳葉形鏃,鋌部截面均為圓形。[33]

黑龍江克東縣金代蒲峪路故城先后經過1975年和1979年的兩度發掘,共出土百余件鐵鏃,其中多為鑿形鏃,僅有一件為分叉式內凹扁刃鏃。此外,還有骨鏃1件,鏃身呈柳葉形,截面為菱形,扁鋌。[34]

阿城雙城村金墓群征集了58件鐵鏃,多為鑿形鏃,鏃身截面呈長方形,鋒部為平刃,整體呈倒梯形扁方形,鋌部截面為圓形。此外,還有十數件鑿形鏃鏃身分尾部分叉,形成兩翼。[35]

(六)元明清時期

本區內經過發掘的元明清時期遺址有扶余岱吉屯元墓和五常拉林機場清代遺址。扶余岱吉屯元墓在1995年清理中出土1件鐵制鳴鏑,鏃身扁平,平面呈三角形,接木鋌,鋌部帶一骨制鳴哨。[36]五常拉林機場清代遺址于2004年的發掘中出土3件鐵鏃,皆為扁刃鏃,一件為平刃,一件為尖刃,另一件為分叉式內凹刃,鋌部均呈圓錐狀。[37]

四、結論

經過對松嫩平原地區考古學資料的梳理,以及對出土材料的分析發現,箭鏃從材質上主要分為石、骨、銅、鐵4種類型,由這4種材質的箭鏃的出現及次序,可窺見古代松嫩平原地區箭鏃的發展過程。在早期石器時代,流行束縛式的凹底石鏃;到了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曾廣泛流行一種帶銎式的銅鏃樣式,但由于銅鏃制作成本高,制作費工,不能大量供應戰爭的需要,故石鏃、骨鏃仍繼續使用;而當鐵鏃在隋唐廣泛采用后,本地區鐵鏃亦普遍采用帶鋌鏃的樣式。

(一)石鏃

屬于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雙塔遺址,出土了圓底石鏃,圓底石鏃在下川遺址中已有發現,這一形制的石鏃延續了舊石器時代石鏃的形制特征。雙塔遺址的圓底石鏃運用壓制技術通體修理,使石鏃能夠更好地保持流線形,最大效能發揮殺傷力。新石器時代,松嫩平原地區流行的凹底石鏃更加富有地域特色,經歷了前期運用石葉局部修整出葉形石鏃,到后期使用小石片兩面修整出三角形石鏃。這一制法的革新,建立在熟練運用壓制技術的基礎上,是嫩江流域漁獵文化的標志性器物之一,也是松嫩平原地區早期人類使用有限的優質石料,最大化制作工具的智慧產物。

進入青銅時代,青銅工具的引入導致壓制石器的衰退,但是少量的標本仍顯示出其延續了新石器時代末期的形制特征。至早期鐵器時代,本區出現了磨制的石鏃,墓葬中發現了各類有鋌的石鏃。之后,隨著鐵鏃的廣泛應用,石鏃也逐漸消失了。

(二)骨鏃

骨鏃以其原料易得、易于加工、質量較輕、復合工具鑲嵌容易等諸多特點流行于各個時期。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們掌握了骨器的磨制工藝,這種加工工藝在新石器時代得到廣泛應用。本地區發現最早的骨鏃雖然是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小拉哈一期乙組遺存中,但不排除出現時代更早的可能。而在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松嫩平原地區在少量引入青銅鏃和鐵鏃的同時,骨鏃仍然作為重要的生產工具而存在,并發展出了骨鋌鐵鏃的特殊樣式。在其后的各歷史時期,雖然鐵鏃逐漸成為箭鏃質料的主流,仍有少量骨鏃存在,特別是少數民族政權建立初期,中原王朝多實行嚴格的鹽鐵控制,鐵料來源困乏,因此骨質箭鏃仍是生產和戰爭工具的重要補充。

(三)銅鏃

當人類進入青銅時代以后,箭端開始安裝上比石頭、骨頭更堅固、鋒利的銅鏃了。在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中,出土了現存最早的銅鏃,距今約4000年左右。其形狀粗陋,只有扁平的圓葉形,說明它是早期箭鏃。

而銅鏃在松嫩平原地區最早僅見于小登科青銅時代墓葬,直到早期鐵器時代,嫩江沿岸的多處遺址才大量發現了青銅箭鏃。就其形制而言,松嫩平原地區廣泛流行兩翼和三翼的有銎鏃,這可能是到達這一帶的游牧部族比較習慣或偏好有管銎的鏃,才使得東北地區鏃的形制發生與北方其他地區不同的變化。[38]222早期鐵器時代廣泛流行的銅鏃,到隋唐時期很快被技術更為進步的鐵鏃所取代。

(四)鐵鏃

鐵鏃在西漢武帝時期超過傳統的青銅鏃,在數量上占據了優勢。松嫩平原地區在早期鐵器時代開始出現,并在此后迅速成為本地區箭鏃質料的主流。到遼金時期,逐漸形成鐵鏃發展和鑄造的高峰,遼金時期的箭鏃在形制上已十分豐富,且品種多樣式全殺傷力大。蒙元時期,由于元代對弓箭制造的管理十分嚴格,影響了箭鏃形制的進一步發展。[39]33在各代逐步發展出多種形制和功用的鐵質箭鏃,一直沿用到冷兵器時代結束,箭鏃也隨著冷兵器一起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參考文獻]

[1]陸敬嚴.中國古代兵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

[2]徐元浩.國語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02.

[3]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4]金毓紱.遼海叢書[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9.

[5]魏源.圣武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4.

[6]戴吾三.考工記圖說[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

[7]曾公亮.武經總要[M].北京:中華書局,1959.

[8]宋應星.天工開物[M].北京:中華書局,1959.

[9]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白城雙塔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存[J].考古學報,2013(4):501-538.

[10]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白城靶山墓地發掘簡報[J].考古,1988(12):1072-1084.

[11]馬利民,等.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滕家崗遺址三座新石器時代墓葬的清理[J].北方文物,2005(1):1-4.

[12]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博物館.黑龍江省杜爾伯特李家崗新石器時代墓葬清理簡報[J].北方文物,1992(2):9-12.

[13]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考古學系.黑龍江肇源縣小拉哈遺址發掘報告[J].北方文物,1997(1):61-101.

[14]張忠培.肇源白金寶——嫩江下游一處青銅時代遺址的揭示[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15]金鑄.黑龍江林甸牛尾巴崗發現青銅時代墓葬[J].北方文物,1985(4):12-13.

[16]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龍江訥河市二克淺青銅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墓葬[J].考古,2003(2):11-23.

[17]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龍江訥河市庫勒淺青銅至早期鐵器時代墓地[J].考古,2006(5):15-34.

[18]張泰湘,等.黑龍江富??h小登科出土的青銅時代遺物[J].考古,1984(2):187-174.

[19]石曉軒.后套木嘎遺址漢書二期文化墓葬的分期與墓地結構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3.

[20]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洋墓葬[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21]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龍江省泰來縣佰大街遺址發掘簡報[J].北方文物,2010(3):39-42.

[22]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龍江訥河大古堆墓地發掘簡報[J].文物,2009(6):4-25.

[23]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龍江方正于家屯漢代遺址發掘簡報[J].文物,2009(6):26-42.

[24]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龍江賓縣慶華遺址發掘簡報[J].考古,1988(7):592-600.

[25]吉林省博物館文物隊,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吉林大安漁場古代墓地[J].考古,1975(6):356-362.

[26]鄭新城.吉林松原市后土木村發現古代墓葬[J].考古,1999(4):92-93.

[27]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龍江五常市香水河墓地發掘簡報[J].考古,2016(4):45-62.

[28]許繼生.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富拉爾基遼墓清理簡報[J].北方文物,1999(3):39-42.

[29]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前郭查干吐莫遼墓發掘[A].邊疆考古研究(第4輯)[C].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348-379.

[30]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鎮賚縣黃家圍子遺址發掘簡報[J].考古,1988(2):141-156.

[31]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趙家崴子遺址發掘報告[J].北方文物,2010(2):17-22.

[32]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龍江雙城市車家城子金代城址發掘簡報[J].考古,2003(2):42-50.

[33]李丹,等.吉林白城永平金代寺廟址一號房址發掘簡報[A].遼金歷史與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12:4-18.

[34]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龍江克東縣金代蒲峪路古城發掘[J].考古,1987(2):150-158.

[35]閆景全.黑龍江省阿城市雙城村金墓群出土文物整理報告[J].北方文物,1990(2):28-41.

[36]扶余市博物館.吉林扶余岱吉屯元墓第二次清理簡報[J].文物,1996(11):69-79.

[37]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龍江省五常市拉林機場清代遺址發掘簡報[J].北方文物,2015(4):48-52.

[38]石巖.中國北方先秦時期青銅鏃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8.

[39]劉忠濤.淺析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箭鏃形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碩士論文,2012.

[責任編輯]李獻英

猜你喜歡
類型
互利方法下公共關系危機的理論與實踐
論國防科技工業區域融合中企業間網絡的劃分及主要類型
細說小學課外閱讀的類型及閱讀指導方法
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與腦卒中類型及預后關系探討
我國高職院校實訓基地主要類型及其存在價值初論
C語言教學探討
人名中不應該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組合營造花海景觀的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