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維·洛奇《小世界》中高雅與低俗的碰撞

2018-09-10 20:39田祥斌
三峽論壇 2018年6期
關鍵詞:學術界大學教育道德

田祥斌

摘 要:戴維·洛奇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和文學批評家,其校園小說使他名揚世界文壇。小說《小世界》是他校園三部曲的代表作,反映了英國的現實社會,尤其是高校教育和學術領域的亂象。洛奇用大量高雅的戲仿,將高深的學術理論用低俗的方式解讀,使高雅和低俗碰撞出特殊魅力,探討了西方學術界的人生觀和道德觀。通過細讀《小世界》文本,研究其戲仿的互文性及其文本性,小說家以調侃、譏諷嘲弄、幽默詼諧、詮釋精妙與低俗混用的雅俗共賞的藝術手法生動地描繪了當代知識分子群像,在詼諧幽默中嘲諷了現實的學術界,使小說更具可讀性。

關鍵詞:《小世界》;戲仿;學術界;大學教育;道德

中圖分類號:I561.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332(2018)06-0057-03

英國著名散文家培根曾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梢娨徊亢脮鴷蔀樽x者的良師益友。一部經典小說會讓我們感悟人生,在幽默生動的閱讀消遣中,獲得潛在的知識。不過,科技迅猛發展改變了人們對文學的欣賞方式,網絡文學的鋪天蓋地讓經典文學逐漸被邊緣化。如果讓文科大學生去了解深邃的哲理或高雅的文學理論,則是更為艱難的教學嘗試。而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戴維·洛奇的小說《小世界》(Small World: An Academic Romance,1984)卻能具有相當大的讀者群,其魅力在于將高深的學術理論用低俗或是調侃的方式解讀,將對現實的嘲諷置于詼諧幽默的故事意趣之中,讓讀者能夠從生動的情節中了解學者群的現實和學術界與象牙塔中的奇葩,實在是一部值得研究的文本。

生于1935年的戴維·洛奇已經是83歲高齡的世界著名小說家和文學批評家,他為我們帶來了17部小說、12部學術專著,仍在繼續耕耘之中,2014年還貢獻了一部著作《寫作人生》(Lives in Writing)。他曾兩次被英國曼布克獎提名,角逐到最后而名落深山,但他卻成為曼布克獎的評委會主席。校園三部曲《換位》(Changing Places: A Tale of Two Campuses,1975)、《小世界》、《美好的工作》(Nice Work,1988)使他成為校園小說的領軍人物,眾多學者認為《小世界》最為成功,是其代表作。

洛奇的《小世界》出版后受到各個層面讀者的青睞,其魅力在于集高雅與低俗為一身。比比皆是的戲仿讓讀者遨游在那豐富的意象之中,文學理論的通俗闡釋讓高雅晦澀的理論在調侃中得以真正地理解。部分低俗的理論詮釋也讓讀者窺見了學術界和高校的一些現實問題。

一、戲仿中的學術意象和學者道德

《小世界》中的戲仿無處不在,當讀者浸潤其中,定會領受絲絲高雅的甜意和享受那針砭時弊的暢快淋漓。戲仿是一種滑稽的模仿,模仿其他作家的作品或語句,以獲得幽默或諷刺的效果,也就是通過“兩個代碼”來傳達一個信息。戴維·洛奇在《小世界》中戲仿的成功運用使這部小說具有了幽默、諷刺的喜劇效果,情節更加精彩,內涵更為深邃,更具可讀性。

小說在開篇楔子中戲仿了英國中世紀詩人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著名詩篇,“清新的四月陣雨甘露,滲透干枯的三月沃土;沐浴草木絲絲經絡,孕育花開生機勃勃;和煦西風吹新萬物,青春陽光讓草木復蘇;小鳥歌聲清脆優美,大自然美景撩撥心醉,迷人夏夜怎可入睡;如喬叟多年前述陳,香客渴望去朝圣?!盵1]225這種戲仿描述大自然的美,給讀者是高雅的意象和甜美的享受。大地復蘇,青草破土而出,嫩芽枝頭吐蕊,百鳥嚶嚶啾啾,和風細雨,陽光明媚,這幅美景怎不叫人心曠神怡!激發的是人們走出家門,享受那徐徐和風,燦爛陽光。

但洛奇筆鋒一轉,“只是當今專業人士不叫朝圣,而是稱之為參加學術會議?,F代會議與中世紀朝圣相似,在提高自己的同時,能夠盡情享受旅游的樂趣……不過,今天的與會者比中世紀的朝圣者更享優越,參會人員無需自己掏腰包,而是由所屬機構支付,至少可以得到補助。這些機構往往是政府部門,商務公司,或許是大學?!盵1]225這一下就讓讀者明白,原來小說家是借古諷今,其戲仿只不過是為了針砭當今學術上的腐敗而已。這時候腦海中浮現的自然是一幅幅來自象牙塔里的所謂最后一片凈地的學者,那畫面是在高鐵里,環球飛機上的自恃清高的知識分子群像。也會浮現出那些在國際會議上侃侃而談的專家,探討對社會進步無足輕重的課題。

這就是小說為我們勾勒的當今學術界的圖畫。將喬叟時代的騎馬朝圣和今天的搭乘現代交通工具飛躍各個大陸的學者及其奢侈的享樂群像聯系起來,這種戲仿無疑給我們腦海中留下了生動的意象,也讓我們對當代社會的腐敗延伸到這塊學術凈土而感受頗深。商家市場營銷手段的花樣不斷翻新,將潔身自好的學者群也慢慢拉下水,逐一腐蝕。這是多么生動的畫面呀!洛奇通過高雅的戲仿,為我們展示了現實社會陰暗的一面。不難想象,這個象牙塔群體也已經腐敗和道德淪喪。

小說正文的第一句話,“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 出自艾略特的《荒原》的開篇詩句?!痘脑返恼Z言風格是一種諷刺與悲傷,第一個詩章的標題是“死者的葬禮”, 詩歌的意象正好與喬叟的描述相悖,那是死亡的水,干裂的土地,陰沉沉的畫面。正如小說家所說,“并非所有會議都那么愜意,給人享受;并非所有的會址都那樣豪華舒適,景色宜人;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四月都有甘甜的陣雨和怡人的和風?!盵1]226洛奇戲仿《荒原》是為了描述學術會議上的另一面,作者是在嘲笑和諷刺學者們的奢求風和學術界的追逐名利的詬病。國際會議的成功召開的標志是與會人數多和著名學者云集,若能有政府要員致辭,則是錦上添花。成功的要素還得依賴會址的選擇和學校的學術地位與國際知名度,在英國這所位居中等的盧密奇大學召開國際會議,只能吸引全球57名與會者,自然與美國紐約召開的萬人規模無法媲美。如果是在劍橋牛津大學召開,也可能會盛況空前。至于會議期間選擇的住房簡陋和餐飲低下,則更是很多與會者無法忍受的事情。細想一下,也難怪,豪華昂貴的賓館花費無需自己掏腰包,回去由單位報銷,奢華一些何樂而不為? 小說中的這次會議要不是出現了一個神秘美麗的年輕女博士生安吉莉卡,會議可能會更加索然無味。她外表的青春靚麗、犀利的插科打諢、生動的戲仿、對文學和語言理論的獨到詮釋等魅力,的確吸引了這些中老學者的眼球,也浪費了學術權威們的一些垂涎,但確實增添了會議的生氣和趣味。否則,真是殘酷的四月。不過,來自牛津大學研究艾略特的學者梅登小姐,認為艾略特先生在《荒原》里利用了很多圣杯的意象和典故,她認為《荒原》的“一切意義都歸結到性上,生命力不斷自我更新?!盵1]238這恐怕正是小說家戲仿《荒原》第一句的真諦。但梅登小姐認為“《荒原》其實反映的都是艾略特對陽痿和不育癥的恐懼”[1]254的見解值得深思。

二、文本性闡釋的低俗與意趣

小說的另一亮點是將高深的文學理論和語言學知識在調侃中詮釋,通過低俗的闡釋讓人真正能夠領悟其基本含義。也正是這種低俗和高雅的結合給讀者意趣,能讓讀者繼續遨游于這個小世界中。來自美國大學的扎普教授把文本性(textuality)比作脫衣舞,“舞女挑逗觀眾,猶如文本挑逗讀者?!睂⑽谋拘赃@一深奧的文學批評理論,以民間低下的事例解讀,雖然顯得有點庸俗,但是的確通俗易懂。脫衣舞“給觀眾以最后完全暴露的期待,但又無限地拖延。一層又一層的面紗,一件又一件的衣服被脫去,但正是這脫衣過程的拖延而不是脫衣本身激發興奮;因為一旦一個秘密被揭示出來,我們就對它失去了興趣,立刻渴望探究另一個隱秘……閱讀也是如此,試圖窺探文本的核心,一勞永逸地抓住其含義的努力是徒勞的…….我們不是花費心機去掌控它,而是在挑逗中獲得愉悅?!盵1]255雖然扎普教授在學術會議上用這個低俗的例子闡釋文本性讓在座一些女性中途退出報告廳,甚至讓一個年輕學者暈倒,被抬出會議廳,最后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少部分與會者,但是卻得到了年輕女博士安吉莉卡的恭維。正在撰寫浪漫傳奇文學博士論文的美女,引經據典地與扎普交流,“浪漫傳奇文學猶如敘事性的脫衣舞,對讀者永無休止的挑逗,一再延遲的、永不出現的最終揭秘——或者,一旦出現,文本的樂趣也就終止了……而在傳奇文學中有很多事實上的脫衣舞?!盵1]256這無疑給扎普教授慰藉,讓絕大多數與會者不以為然的論述找到了一個知音。

文本性理論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理論體系,該理論的發展與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相關,認為文本只有在語言情景和閱讀活動中才能夠體驗其意義,文本具有開放、無中心的和沒有終結的結構。讀者對文本的閱讀則是一個“解碼”的過程,也是“意義”得以產生的過程。[2]后結構主義(post-structuralism)認為,不同“文本”之間存在交互關系,構成自身的“文本性”,也包括文本符號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關系。[3]722而互文性所決定的意義關系也是暫時的和多重的,它是一個永遠沒有定形的不確定的領域。在小說中,作者利用學術報告的形式,以扎普教授之口,通俗但例證低俗地闡釋了文本性的意義。強調了閱讀的興趣存在于不斷閱讀的過程中,而不是窮其終極,不斷閱讀是因為文本具有不確定性。這也正是這部小說的整體含義,學者們都在追求自己所需,但沒有結果。扎普教授的追逐似乎很簡單,他清晨不情愿地慢跑或是出現在不同的學術會議上,都是為了保住榮譽殿堂的位置,不被后起之秀拋棄到垃圾堆里,目標就是要讓自己在退休前拿到英美文學教授中最高待遇,可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待遇已經是同行中最高。他認為文學研究和學術會議只是一種儀式,意義在于維護文學研究的地位。讓人文社科類的學者不得不反思其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三、文學的不確定性與不斷解碼

小說《小世界》中年輕的文學教師帕斯在安吉莉卡的誘導下,開始了愛情的追逐。安吉莉卡猶如文本一樣,不斷地對帕斯挑逗;帕斯猶如讀者一樣,不斷地被激起欲望。當他似乎得到了垂青,卻原來是安吉莉卡放蕩的同胞妹妹,他只得再度開始解碼。眾多學者追逐各自目標,猶如傳說中的尋找圣杯,也沒有結晶。因而,猶如這篇論文一樣,高雅和低俗碰撞出文學魅力,激起探究興趣,但文學的探索永遠具有不確定性,也永遠沒有終結,尚有更多亮點值得我們去探討。這就是《小世界》中高雅與低俗碰撞出來的藝術魅力。而在這種多重手法的運用下,給讀者展現的是當代歐美學術圈腐敗的冰山一角。小說中,還有更多關于學術和英國大學道德教育缺失的描述值得我們去探究。

注 釋:

[1] DavidLodge,A David Lodge Trilogy,Penguin Books Ltd,1993.

[2] Textuality,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xtuality/2015-10-18.

[3] HoginsJames Burl,Literature,Science Research Associates, INC,1984.

責任編輯:楊軍會

文字校對:郭 婷

猜你喜歡
學術界大學教育道德
國內學術界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述評
國內學界關于日本“印太戰略”分析的研究綜述
跟蹤導練(五)(2)
道德
新時期紅軍長征研究文獻綜述 
生本教育理念在應用心理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
農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自主學習理論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研究
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調查與分析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論將中醫學納入大學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