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重證據與《詩經·靜女》“彤管”新釋

2018-09-10 08:02種夢卓
北方論叢 2018年6期
關鍵詞:辛夷詩經

種夢卓

[摘要]《詩經·靜女》有言“靜女其妾,貽我形管”,對于“形管”一詞的解釋,自有鄭注以來,既有女史朱筆赤管之說、樂器說,也有管草說,等等,莫衷一是。阜陽漢簡《詩經》“形管”作“桐莞”,可見“形管”并不是當時普遍認同的專有名詞,而是《詩經》定本之后才出現的寫法。結合出土文獻的記載,細味詩歌情境,“形管”當作“紫皮白尖的茅草”解,至此全詩語脈貫通,真摯而細膩的情感表現得

自王國維先生提出二重證據法以來,出土文獻研究一直是學界的熱點,尤其是在先秦文化制度、思想,以及文學研究上呈現出巨大的學術價值。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汝陰侯夏侯灶墓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詩經》一百七十余,與傳本《毛詩》有近百字異文,與齊、魯、韓三家《詩》也各不相同,應屬于流傳于楚地的《詩經》別本,從而掀起了《詩經》研究的新熱潮。阜陽漢簡《詩經·靜女》殘篇“桐莞桐莞,有諱有懌”,與傳世文獻“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澤女美”(《那風·靜女》)中的“彤管”有異?!巴堋本烤篂楹?,千百年來眾說紛紜。從毛亨《詩詁訓傳》“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始,將“彤管”釋為女史記事所執朱筆赤管,而后有鄭玄因《毛傳》作箋注為:“彤管,筆赤管也?!敝笥殖霈F了樂器說、管草說等等,只有朱熹最為審慎,云“未詳何物”。本文著重梳理文獻,以二重證據法,給予“彤管”以全新的解釋。

一、“彤管”釋義辨析

梳理文獻,總結起來,對于“彤管”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六種,其中不乏推翻舊說的新論,但都各有其局限,下面將分別論述:

1.女史朱筆赤管

此說將“管”釋為筆管,“彤管”即紅色的筆管。據目前掌握的材料可知,“女史”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女史》,文曰:“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掌內治之貳,以詔后治內政,逆內宮,書內令。凡后之事,以禮從?!逼渥⒃疲骸芭?,女奴曉書者?!盵1](p.690)

女史執“彤管”之說肇始于《毛詩話訓傳》,其文曰:“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記過,其罪殺之。后妃群妾以禮御于君所,女史書其日月,授之以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則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著于左手,既御,著于右手。事無大小,記以成法?!盵2](p.310)把女史與“彤管”聯系在一起,又見于晉代崔豹《古今注》,其在《問答釋義》中記載:“董仲舒答牛亨問‘彤管何也?日:‘彤者,赤漆耳。史官載事,故以彤管,用赤心記事也?!盵3](p.23),顯然受了毛傳的影響?!巴堋痹谶@里衍生為類似于《春秋》紀事或南董之志一類的史官記事活動。于是,這首先秦時期極為普遍的愛情民歌被強扣上封建禮法的帽子,諸如“以君及夫人無道德,故陳《靜女》遺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為人君之配”[4](p.49)之類。這樣解釋“彤管”一詞,完全是出于禮樂教化的目的,忽略了詩歌真正的思想感情和現實情況,但此說卻沿襲了千余年之久。

2.樂器

“彤管”釋為“女史朱筆赤管”之說到了宋代,開始有人懷疑。歐陽修《詩本義》云:“古者鍼、筆皆有管,樂器亦有管,不知此彤管是何物也。彤,色之美者,蓋男女相悅,用此美色之管相遺以通情結好耳?!盵5](p.23)而王質《詩總聞》亦日:“彤管,樂器之加飾者也,以遺其夫;荑草之美者也,以遺其婦,交相為悅也?!睆氐淄品f了說[6](p.31)。聯系宋代詩人蘇軾《菩薩蠻·有寄》“城隅靜女何人見,先生日夜歌彤管”句來看,宋時將“彤管”釋作樂器者并非一二人,似乎是宋人比較一致的看法。將“彤管”釋為樂器,拋棄了“女史之法”之說,雖將詩歌放還到現實,但仍有不合理之處。

《靜女》整首詩的基調清新自然,彌漫著戀愛中男女的甜蜜氛圍。但在那個生產力水平較低、經濟發展較落后的時代,一個普普通通的民間女子是不可能逍遙到邊放牧邊玩弄管樂,并且贈送愛人一支樂器的。所以,朱熹在《詩集傳》中,便沒有沿襲舊說,謹慎地注為:“彤管,未詳何物,蓋相贈以結殷勤之意耳?!盵7](p.34)這是學者審慎的不欺之論,值得肯定。

3.女紅針筒

宋以后,迄于清的五六百年間,雖然經學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清代訓詁學取得了卓越成就,但對于《靜女》篇的研究,特別是對于“彤管”的箋注,除了女子當學習女紅,來猜測幾千年前的先秦舊俗,將其釋作針筒,如王延鼎《彤管解》:“男佩則為筆驅,女佩則為箴筒,彤其色,贈以表結之意,與遺我佩玖,同為男女投贈物……”[8](p.58)以外,基本上都是蹈襲漢、宋舊說,了無新意。

4.紅色管草

此說出現在五四運動以后。伴隨著大時代思潮對封建倫理道德進行清算與討伐,關于《詩經》也出現了諸多新論,力圖恢復先秦民歌的原貌。在《靜女》“彤管”的解釋上,也開始沖破前人藩籬,從詩歌的整體意蘊出發,不咬文嚼字,于是發現“貽我彤管”的“管”,不是許慎《說文解字》的“似箎……從竹,官聲”,而實質上指竹管的管,與下章“自牧歸荑”的“荑”屬相類的物品,所以,將“彤管”解為“紅色管狀的初生之草”。如此解釋,一掃前儒陳腐舊說,使整首詩歌明暢起來,成為現當代學界普遍支持的說法,但該說仍沒有完全徹底解決問題?!巴堋睘槭裁磿拖抡碌摹败琛币粯?,是“紅色管狀的初生之草”呢?這“紅色管狀的初生之草”又具體是指什么草?仍是必須毫不含糊明確解答的問題。

郭璞《游仙詩》“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昭明文選》唐代李善注“丹荑”云:“《本草經》曰:丹芝一名丹芝,食之延年。凡草之出生,通名曰荑,故曰丹荑?!盵9](p.1019)如此看來,《靜女》“自牧歸荑”,從放牧的田野帶回來,贈給愛人之“荑”,顯然有別于“陵岡掇丹荑”之“荑”。首先,丹荑就是赤色的靈芝,“食之延年”,傳說中有起死回生之神效,是“游仙”之物,極稀罕,珍奇異常,而《詩·邶風·靜女》采風于冀、豫平原,女子放牧于郊野,而靈芝是長于山岡,故“丹荑”并不是“彤管”,將“彤管”釋為“紅色管狀的初生之草”不甚合理。

5.辛夷花

近代,嚴修先生提出“彤管”應為辛夷花一說[10]。辛夷花又名“木筆花”,呈紅紫色,因此,“彤管”(意為“紅色毛筆”)乃是“辛夷花”(木筆花)的一種。因為辛夷花是花草之類,所以加上草頭以明其義。正如人們將“綠豆”寫作“綠荳”,將“韭菜”寫作“韭菜”,將“芝麻”寫作“芝蔴”一樣,“夷”“荑”二字可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盵11](p.178)關于辛夷花,在古代一些藥物學著作中,有比較詳細的敘述,如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云:“辛夷花未發時,苞如小桃子,有毛,故名猴桃。初發如筆頭,北人呼為木筆。其花最早,南人呼為迎春?!盵12](p.122)宋代寇宗爽《本草衍義》云:“辛夷處處有之,人家園亭亦多種植。先花后葉,即木筆花也。其花未開時,苞上有毛,尖長如筆,故取象而名?;ㄓ刑壹t、紫色兩種?!盵13](p.99)又有李時珍《本草綱目》云:“辛夷花初出枝頭,苞長半寸,而尖銳儼如筆頭,重重有青黃茸毛順鋪,長半分許。及開則似蓮而小如盞,紫苞紅焰,作蓮及蘭花香?!盵11](p.179)接著嚴先生又論及“彤管”如果作為木筆花,需要得知毛筆產生的年代是否符合《靜女》的成詩時間等。但將“彤管”作為“木筆花”,本身就忽略的《靜女》作品本身的內涵和思想感情,詩中的女主人公是一個牧女,不可能有“木筆”的概念并將之送與愛人的??梢?,對于將“彤管”釋為“辛夷花”是說不通的。

6.玉管

此說由王立民提出[14]。不同于之前諸說多從“管”字之義進行研究,王立民從“彤”字之義來探索“彤管”所為何物?!墩f文》謂:“彤,丹飾也。從丹從鄉,鄉其畫也?!盵15](p.101)《說文》又云:“丹,巴越之赤石也,像采丹井,一像丹形,凡丹之屬皆從丹?!盵15](p.101)“丹飾”就是赤石的裝飾,而玉石的裝飾手段,首要為打磨。打磨后的玉石會呈現出各樣花紋,即“鄉其畫也”。而《說文》中又說:“鄉,毛飾畫文也,象形,凡鄉之屬皆從鄉?!盵15](p.182)即打磨出來的花紋像毛的形狀一樣。由此而知,“彤”的本意是紅色的帶有光澤而有毛樣紋理的玉石。而“彤管”為紅色的有光澤和美麗花紋的玉管。

這一說也和前人之說有著同樣的不合理之處,忽略了《靜女》主人公的身份,《靜女》的女主人公是一個牧女,一般的市井尚且比不上,如何會有玉這種珍貴的物件,所以,將“彤管”釋為“玉管”一說不成立。

通過對前人的“女史朱筆赤管之說”“樂器說”“女紅針管說”“紅色管草說”“辛夷花說”“玉管說”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以上學說不是過分強調倫理道統,就是忽視了詩作本身的現實情況,都不能夠完全地進行合理論證。那么,“彤管”到底為何物,還有待繼續索解。

二、阜陽漢簡《詩經》“桐管”的啟示

《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余年的詩歌,《靜女》篇的具體成詩時間無法準確判定。從地域的角度看,《靜女》屬于“十五國風”中的“邶風”,“邶”“鄘”“衛”都是衛地,由此可以確認《靜女》的成作時間必定在衛被狄人滅亡(即公元前660年)以前。所以,對于“彤管”二字的釋義,應該追溯到春秋時期的用字體例和用字習慣,從中探討其義。安徽阜陽雙谷堆出土的漢簡中將“彤管”其作為“桐莞”,“桐”與“彤”、“莞”與“管”聲韻相同,必有一借字,可知“彤管”并不是一個專有名詞,應將其分開探討判斷其義。

聞一多先生《風詩類鈔》在《靜女》“貽我彤管”的“管”字下注一“菅”字[16](p.28)?!肮堋迸c“菅”,是以“官”為聲符形義相近的形聲字?!肮堋弊?,《荀子·箴賦》有“箴以為父,管以為母”之言。母者,中空之謂也。而“菅”,在《說文》中營、茅二字是互訓的,《說文》段注云:“菅,茅也?!对姟吩弧狻薄夺屍H》曰‘白華野營”《毛傳》曰‘已漚為菅。按,《詩》謂白華既漚為營,又以白茅收束之?!盵17](p.27)這說明菅、茅相類。清代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曰:“營,《爾雅》‘白華野菅”葉、莖如茅,而莖長似細蘆?!盵18](p.9)茅莖是中空的,菅似茅,菅莖亦為中空,其區別不過是竹本、草本之分。而在先秦典籍中,常見有從竹與從艸的字互用。所以,周代的采風官,將“菅”字寫成“管”字,顯然在情理之中。由此可知,“管”就是“菅”。

那么,為什么又稱“彤管”呢?《植物名實圖考》云:“白茅,古以縮酒。其芽日茅針,白嫩可瞰,小兒嗜之,河南謂之茅荑?!鼻乙滢r贊茅針云:“紫茹未拆,銀線初含;苞解綿綻,沁鼻生津。物之潔,味之甘,詢無倫比?!盵18](p.7)恰好證明,細嫩的茅芽外面是有紫色的茅葉包裹的,因此,先民將其稱為彤菅。剝去彤菅外面包裹的紫皮,就露出了棉絮般的白嫩芽,是謂“苞解綿綻”,這也就是詩中下文“自牧歸夷”的“荑”。這樣看來,整首歌的內容、意境都能說得通了。女子放牧歸來在野外采回了看似普通的茅芽,送給了心上人,但紫色的外皮隱約帶著光芒,剝開后又見綿嫩的白芽,自然是“詢美且異”了。

最后的問題,就是女子贈予心上人的“彤管”是否是偶然所采呢?實際上,在鄭、衛之地,將“營”這一物看作禎祥的象征,《詩經·鄭風·溱洧》一詩中有:“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簡兮?!备鶕跸戎t(詩三家義集疏》所錄《韓詩》,將此釋為:“《傣洧》,說人也。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兩水上,招魂續魄,拂除不祥,故詩人愿與所說者俱往觀也?!盵19](p.205)所謂“拂除不祥”就是“祓除不祥”。而“祓除”,又有“祓楔求子”的意思。三月上巳節,有男女相會,臨水祓楔求子,以及互相贈定情之物的古老習俗?!朵阡ⅰ肪褪沁@個習俗生動形象的反映。值得探討的是,在溱洧水濱,男女雜沓相會,祓楔、定情之時,“士與女,方秉蕑兮”,所秉之“蕑”究竟為何物?

這個“蕑”字,迄今幾乎所有的解詩專家都釋為“蘭”。例如,《毛傳》記載:“蕑,蘭也?!盵20](p.346)朱熹《詩集傳》:“蕑,蘭也。其莖葉似澤蘭,廣而長節,節中赤,高四、五尺?!盵21](p.72)聞一多《風詩類鈔》此詩“蕑”字下標“蘭”字[16](p.74)。余冠英先生《詩經選》注為:“‘蕑,蘭字,古字同。古人所謂蘭是一種香草,屬菊科,和今之蘭花不同?!盵22](p.97)雖然其說亦頗紛紜,不盡相同,但都以“蕑”為“蘭”則是一致的。然而,皆為誤解,并沒有準確地反映出“蕑”字的本來意義。

在《詩經》中,“蕑”出現了兩處:一處是《溱洧》“方秉蕑兮”,另一處是《陳風·澤陂》的第二章“有蒲與蕑”。這首詩的第一章、第三章“有蒲與荷”“有蒲菡萏”都是借荷葉、荷花起興。如果說“蕑”就是“蘭”,又如何與“蒲”并列,硬插進荷葉、荷花中間?既釋義上說不通,也破壞了全詩的韻味,還違反《國風》一唱三嘆的規律。所以,此“蕑”絕對不是《毛詩》、朱熹等釋為的“蘭”,必定有其他釋義。聞一多先生《風詩類鈔》從《韓詩》釋“蓮”,非常準確[16](p.310)?!笆z”字《說文》不載,在這里,應是“蓮”字的同聲假借字。同樣道理,《溱洧》中“士與女方秉蕑兮”之“蕑”,也必然是個同聲假借字。宋代王應麟《詩考·詩異字異義考》中,將這句寫作“溱與洧方灌灌兮,士與女方秉營兮……《公羊疏》許氏云”[23](p.616)。清代陳大章在《詩傳名物集覽》“可以漚營”一句指出:“王伯厚以秉‘蕑為‘營”蓋古聲借耳?!盵24](p.26)所以,《溱洧》“方秉蕑兮”,不是什么蘭草之類,必是為“營”無疑。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彤管”釋為“紫皮白尖的茅草”是合理的、恰切的。再將此義代人詩中,詩意也更為鮮明。牧野中年輕貌美的女子,在幽會的時候,贈給心愛的人表示貞祥的“彤管”以定情,也就難怪它在愛得濃烈的小伙子眼里,居然“有煒”“詢美且異”了。詩中的這種描寫,形象生動地勾勒出一對熱戀中的情人甜蜜的日常生活情境,使詩歌意味雋永,回味悠長。

[參考文獻]

[1]賈公彥.周禮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孔穎達.毛詩正義[M].非京:中華書局,1980.

[3]崔豹.古今注[M].北京:中華書局,1912.

[4]黃悼.毛詩鄭箋平議[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5]歐陽修.詩本義:卷三[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6]王質.詩總聞[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7]朱熹.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1.

[8]王國平.西湖文獻集成續輯[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6.

[9]蕭統.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10]嚴修.釋《詩經·靜女》中的“彤管”[J].學術月刊,1980(6).

[11]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12]尚志鈞.本草拾遺輯釋[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13]寇宗奭.本草衍義[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14]王立民.《詩經》“彤管”為玉(石)管說及其他[J].學術交流,2002(2).

[15]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16]聞一多.聞一多全集(四)·風詩類鈔[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2.

[17]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8]吳其溶.植物名實圖考:卷八[M].道光二十八年陸應谷刻本影印本.

[19]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

[20]孔穎達.毛詩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1]朱熹.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1.

[22]余冠英.詩經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23]王應麟.詩考[C]//《四庫全書》本經部:第7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4]陳大章.詩傳名物集覽:卷九[M].三余草堂刊本《湖北叢書》.

猜你喜歡
辛夷詩經
《詩經》中走出的“莊姜”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你好,我叫烏鶇
辛夷塢里辛夷花
《詩經》研究七十年管窺
巧用《詩經》解難題
樹洞艾生的江湖往事
我愿做你的樹洞
樹洞女生的江湖往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