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GC—FID分析脂肪酸組分鑒別茶籽油質量

2018-09-10 12:36王興進
福建農業科技 2018年5期
關鍵詞:油酸玉米油亞油酸

王興進

摘 要:茶籽油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妝品等行業,因而茶籽油摻假鑒別與食品質量安全息息相關。采用氣相色譜法結合氫火焰離子檢測器(GCFID)分析比較了茶籽油及其他10種食用油中的脂肪酸相對含量。試驗結果表明:茶籽油中主要含有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硬脂酸、棕櫚酸。其中油酸含量最大,達到79.97%,與其他低價植物油的油酸含量有顯著區別,該方法可以作為茶籽油摻假鑒別的依據。

關鍵字:脂肪酸;組成;茶籽油;氣相色譜法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8.05.010

Abstract: Tea seed oil is with high economic value and is widely used in food, medicine, cosmetics and other industries. Therefore, the adulteration identification of tea seed oil is closely related to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fatty acids in tea seed oil and other 10 edible oil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by GC-FI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a seed oil mainly contained oleic acid, linoleic acid, linolenic acid, stearic acid and palmitic acid. The content of oleic acid, 79.97%, was the larges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cheap vegetable oils, indicating that the oleic acid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adulteration identification of tea seed oil.

Key words: fatty acid; composition; tea seed oil; gas chromatography

茶籽油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在日本、中國及一些歐美地區,茶籽油廣泛用于食品、化妝品和醫藥行業。經研究,茶籽油內含多種低不飽和脂肪酸以及許多生物活性成分,因而具有抗氧化、抗癌、消炎、治療心血管疾病等諸多功能[1]。茶籽油與橄欖油具有相同的活性功能,被譽為“東方橄欖油”。市場上茶籽油、橄欖油都屬于價格高昂的植物油。在國內,許多不法商販為了提高經濟利潤,常用低價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調和油等摻雜到茶籽油中。茶籽油摻假現象不僅引起專家學者的廣泛研究,同時也是食品執法監督部門普遍關注的問題。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肪酸以及一些脂溶性維生素、植物性甾醇、生育酚、酚類物質等[2-3]。茶籽油中的脂肪酸包括油酸、亞油酸、硬脂酸、棕櫚酸、棕櫚油酸、亞麻酸等。植物油中脂肪酸的組成分析主要是采用氣相色譜法或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法[4-6]。本研究采用氣相色譜法結合氫火焰離子檢測器(GCFID)對茶籽油及其他10種植物油的脂肪酸組成進行比較分析。通過比較不同植物油中脂肪酸的相對含量,從而發現茶籽油和大豆油、玉米油等低價植物油的脂肪酸組成差異,可作為茶籽油摻假鑒別的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茶籽油和其他植物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葡萄籽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橄欖油、米糠油)樣品分別采自幾家大型超市。每種分別選擇4個批次的樣品。

37種脂肪酸甲酯標準品,購自上海安普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脂肪酸甲酯化 準確稱取植物油50 mg于帶塞離心管,加入4 mL體積比2%的濃硫酸甲醇;80℃水浴2 h,冷卻后分別加入2 mL蒸餾水和正己烷;旋渦振蕩2 min,棄掉上層正己烷,并加入無水硫酸鈉除水。得到的脂肪酸甲酯樣品液利用氣相色譜分析。

1.2.2 氣相色譜(GC)分析 氣相色譜儀Agilent 7890B 配有氫火焰離子檢測器(FID);進樣口和檢測器的溫度分別為250℃和300℃。毛細管柱型號CD2560,規格100 m×0.25 mm, 粒徑0.20 μm(安普公司);載氣為氦氣,純度99.999%,流速為0.5 mL·min-1;分流比1∶60,進樣體積1 μL。

程序性升溫條件:初始以50℃保持10 min,以5℃·min-1逐漸升溫到175℃并保持1 min,以1.8℃·min-1逐漸升溫到210℃并保持8 min,以1.5℃·min-1逐漸升溫到215℃并保持5 min,以1.5℃·min-1逐漸升溫到230℃,保持5 min。

通過比較37種脂肪酸甲酯標準品的保留時間,定量分析樣品中的脂肪酸含量。

1.2.3 脂肪酸組分分析 茶籽油和大豆油、玉米油分別按2∶8、5∶5、8∶2比例充分混合,得到6種摻假茶籽油樣品。并利用氣相色譜法對其脂肪酸組成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植物油的脂肪酸組成分析

采用GCFID測定,峰面積歸一化法定量鑒別茶籽油和其他10種植物油中的每種脂肪酸的相對百分含量。每種植物油分別采用4個批次的樣品進行檢測,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偏差表示(表1)。結果表明,茶籽油中主要含有棕櫚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n9c)、亞油酸(C18:2n6c)、亞麻酸(C18:3n3)等。其中,茶籽油和其他植物油中共有的脂肪酸包括棕櫚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n9c)、亞油酸(C18:2n6c)。表1顯示,茶籽油和橄欖油的油酸含量顯著高于其他植物油;而茶籽油和橄欖油的亞油酸含量則顯著低于其他植物油。茶籽油和橄欖油的油酸(C18:1n9c)百分含量最高并且數值相近,分別為79.97%和79.03%;而大豆油、玉米油、葡萄籽油、葵花籽油、調和油、芝麻油、米糠油、花生油的油酸(C18:1n9c)含量僅有21.86%、26.99%、24.87%、31.90%、30.89%、39.34%、44.65%、47.73%。茶籽油和橄欖油的亞油酸含量相近,分別為7.34%和6.00%;而大豆油、玉米油、米糠油、葡萄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調和油的亞油酸高達51.97%、56.43%、44.65%、60.76%、55.87%、44.76%、45.34%。橄欖油和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基本相似,二者同屬于高價格植物油,沒有摻假鑒別的必要。茶籽油與大豆油、玉米油、葡萄籽油、葵花籽油、調和油、芝麻油、米糠油相比,油酸(C18:1n9c)含量和亞油酸含量均有顯著區別。茶籽油和橄欖油的亞油酸、油酸含量沒有顯著區別。因此,通過比較油酸(C18:1n9c)的百分含量可以作為茶籽油摻假鑒別的依據。

另外,茶籽油和菜籽油的油酸和亞油酸含量差別較小,但差異顯著。茶籽油和菜籽油的油酸含量分別為79.97%和61.32%;亞油酸含量分別為7.34%和18.89%。茶籽油中摻雜少量的菜籽油可能較難鑒別。不過,菜籽油中亞麻酸含量也比茶籽油高,含量差異顯著。因此,亞麻酸(C18:3n3)的含量可以作為輔助鑒別茶籽油中摻雜菜籽油的依據。

2.2 模擬摻混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分析

市場上茶籽油的價格高昂,大豆油和玉米油價格相對便宜。茶籽油中最有可能摻雜這兩種植物油。為了進一步驗證脂肪酸組成分析能夠用于茶籽油摻假的鑒別。本研究將茶籽油和大豆油、茶籽油和玉米油分別按照3個比例進行充分混合(茶籽油含量分別為10%、50%、80%)。所得的模擬摻混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采用氣相色譜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茶籽油和大豆油、玉米油的顯著區別在于,茶籽油中油酸含量高而亞油酸含量低。表2結果顯示,摻雜大豆油和玉米油后,模擬摻混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明顯改變,主要表現為油酸含量顯著減小,而亞油酸含量顯著增大;摻雜的大豆油或玉米油越多,油酸含量越低,亞油酸含量則越大。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脂肪酸組成分析,比較茶籽油與其他植物油的區別,可以作為初步鑒別茶籽油摻假的依據。茶籽油與其他植物油相比,特別是與大豆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相比較而言,油酸含量有顯著區別。橄欖油與茶籽油的油酸含量相近,但是二者同屬于高價格植物油,基本無需鑒別。而菜籽油的油酸含量也比較高,通過脂肪酸組成分析判別茶籽油中摻雜菜籽油可信度不高。特別是茶籽油中少量摻雜菜籽油時,判斷錯誤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有文獻報道,菜籽油中存在一種特有的芥子酸,可以作為進一步判別茶籽油中摻雜菜籽油的依據[7]。此外,還有文獻報道,利用紅外光譜數據結合化學計量學手段對茶籽油摻假進行鑒別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8-9]。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統聚類分析法、隨機森林法等化學計量統計手段,可以更準確的區分茶籽油和其他植物油[10]。而本研究的脂肪酸組成分析可以作為進一步化學計量統計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會雨,李濤.營養與保健油脂——山茶油[J].現代食品,2016,3(6):34-35.

[2]沈建福,姜天甲.山茶油的營養價值與保健功能[J].糧食與食品工業,2006,13(6):6-8.

[3]MA L,CHEN Y. Analyzed Camellia Oil of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09,25:82-84.

[4]嚴曉麗,徐昕.氣相色譜法鑒別摻假山茶油定性及定量研究[J].食品工程,2011(2):47-49.

[5]ZHANG L, LI P, SUN X, et al.One class classification based authentication of peanut oils by fatty acid profiles[J].Rsc Advances,2015,5(103):85046-85051.

[6]彭思敏,吳衛國,黃天柱.基于脂肪酸含量變化的茶油摻假判別[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3(1):30-32.

[7]ZHANG L X,LI P W,SUN X M,et al.Classification and Adulteration Detection of Vegetable Oils Based on Fatty Acid Profiles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4,62:8745-8751.

[8]孫通,胡田,許文麗,等.基于UVEGA變量優選的山茶油可見/近紅外光譜摻假鑒別[J].中國油脂,2013,38(10):75-79.

[9]褚璇,王偉,趙昕,等.近紅外光譜和特征光譜的山茶油摻假鑒別方法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7,37(1):75-79.

[10]張菊華,朱向榮,李高陽,等.近紅外光譜法結合化學計量學方法用于茶油真偽鑒別分析[J].分析化學,2011,39(5):748-752.

(責任編輯:林玲娜)

猜你喜歡
油酸玉米油亞油酸
2011—2020年我國北方片小?;ㄉ鷧^域試驗參試材料性狀分析
玉米油精煉加工過程中營養及風險指標的探索
灘羊肉中油酸和亞油酸含量的近紅外預測模型建立
4種槭樹種子油脂肪酸組成及含量比較
淺析植物油在嬰兒配方乳粉中的應用
高油酸食用油引領百姓餐桌健康升級
改良的亞油酸—硫氰酸鉀顯色法在抗氧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油炸方便面生產條件對煎炸油酸值的影響
第一款植物甾醇玉米油問世
“四點式”掌握油膜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