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東莞與粵港澳大灣區

2018-09-10 04:47徐林
北方論叢 2018年6期
關鍵詞:寶安東莞粵港澳

徐林

[摘要]大灣區區域城市協同發展歷史上早已存在,從古代東莞地緣政治結構變化與對外貿易發展等多個方面,都能較為明顯地體現出區域城市群在經濟、文化、政治等多個方面的緊密聯系。研究古代東莞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關聯,從歷史地理角度理清兩者的內在關聯,為現階段大灣區概念的提出提供研究的理論基礎。也為區域內其他城市與大灣區關聯分析提供樣例,促進大灣區一體化研究與發展。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地緣政治結構;東莞

[中圖分類號]K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8)06-0111-04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提出,包括港澳在內的珠三角城市融合發展的升級版?;仡櫄v史,才能更好地認清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形成的歷史脈絡,認清城市行政區劃等方面的演變規律和根源,才能把握住城市歷史發展獨特性和城市間的關聯性。

東莞地緣政治結構的變化是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提出的歷史依據。東莞在歷史上曾經管轄地域廣闊,深圳、香港、中山、澳門、珠海甚至粵東潮汕一帶都曾為古代東莞的轄區。

春秋戰國時代,東莞屬“百粵”地,尚屬于廣州大都邑的附屬地,“嶺之南,其大都會日廣州。廣州之邑,巨而襟帶廣南諸郡者,東莞也?!鼻貪h時期,東莞地區為南??俚??!扒刂媚虾??,以地濱海名?!庇袑W者認為:“傳統時期,王朝國家在帝國邊緣地區設立新的行政單位,并沒有像現在一樣十分清晰的轄區概念,而是基于交通線和點的概念?!盵1](p.237)秦漢時期,東莞地區在南??俚?,或許僅僅控制以廣州(番禺)為中心的幾個據點,以及幾條重要的交通線。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東莞屬南???。東漢順帝時,分番禺立增城,東莞屬增城?!皷|莞在晉為郡,隋改為寶安,唐始為東莞?!盵2](卷首,正統七年志序)。東莞于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設郡立縣,至今已有將近1 700年的歷史。東官郡管轄地區幾乎包括整個嶺南東部,即包括今天的惠州、潮州一帶,珠三角大部分地區均為其屬地。

據唐代《通典》記載,三國時期吳大帝孫權黃武中立東官郡,這是“東官”一稱出現的開始?!皶x置東官郡,又分置義安郡,宋齊因之”[3](卷一百八十二)。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將東官郡的東部地區分離出去設義安郡(今潮州、梅州一帶)?!稏|莞縣志》詳細記述由東官郡轉變為東莞縣名稱變遷的過程和緣由:

晉成帝析南海置東莞郡,其地在東莞,場公宇東二百步頹垣斷塹,猶有存者。莞字本作官,蓋當時置司鹽都尉領之,如鐵官鹽官之類是也。宋齊而下因之,至唐或名寶安,后復移于到涌,即今治所也。按《唐史》云:至德二年更名東莞,則官字之易始于此那!自晉迄今七八百年間,其為令長者不知幾何人!而聲跡湮沒豈其治皆不足紀哉?[4](卷八十九)

《東莞縣志》中記錄了晉成帝時于南海置東莞郡,且因當時設立司鹽都尉管理,有鐵官鹽官,故稱之為東官郡,直至唐至德二年(757年)才更名為東莞,沿用至今。其間,東官郡于南朝齊時期將郡治遷到安懷(今東莞大朗鎮東),東官郡下轄寶安等八縣,將興寧縣分離出去設置齊昌縣,將海豐縣分離出去設置陸安縣?!赌淆R書》記載:“南??ぐǚ?、熙安、博羅、增城、龍川、懷化、酉平、綏寧、新豐、羅陽、高要、安遠、河源,東官郡包括懷安、寶安、海安、欣樂、海豐、齊昌、陸安、興寧,義安郡包括綏安、海寧、海陽、義招、潮陽、程鄉?!盵5](卷十四)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設置梁化郡,興寧、海豐等縣析出。宋人所著《郡國志》記載:“東官郡有蕪城,即吳時司鹽都尉?!盵6](卷一狂枕)三國吳時期所設“司鹽都尉”即在有蕪城。還有裴淵《廣州記》日:“東官郡,煮鹽織竹為釜,以牡蠣屑泥之燒用,七夕一易?!盵7](卷七眨枕)可見,當時煮鹽業發達。關于東官郡時代的管轄范圍。東晉東官郡設置之初,疆域一度“肩背羅浮,門戶海澳,要據惠潮,以接漳閩”[2](p.21),可見管轄范圍之廣闊,今天的潮州地區當時也歸東官郡管轄,“下潮州,春秋為七閩地;戰國為越人所居,秦屬南???,漢屬南越,后及東漢屬南海,晉屬東官郡”[8](卷三十五)。

隋統一后,廢東官郡,改為隸屬南???。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廢郡置州,廢除東官郡,將其所轄納入到南???,將寶安和增城直接置于廣州管轄之下。唐代編撰的《隋書》日:“南海,舊置南???,平陳郡廢。又分置番禺縣,尋廢人焉!……增城,舊置東官郡,平陳廢,有羅浮山?!盵9](卷三十一)

宋代王象之在其所著《輿地紀勝》中總結東莞縣的沿革歷史,記述較為詳細:

(東莞縣)中下,在州東南三百里,寰宇記:按南越志,云水流入海?道,三日至東莞,漢順帝時,屬南??h地?!对涂たh志》云:晉成帝咸和六年,置寶安縣,屬東莞郡;宋志:東官太守,治寶安縣,而南齊至東官郡,有寶安而治懷安。元和志又云:開皇十年,廢郡以縣,屬廣州;故隋志:廣州南??は掠袑毎部h。寰宇記云:隋立寶安縣,然宋齊志東官郡下已有寶安縣,則寶安縣非置于隋也。唐志云:本寶安至德二年,更名東莞。國朝會要云:開寶五年,廢隸增城縣,六年復置。[10](卷八林)

隋唐到明清時期,廣東在交通上更倚重廣州通往海洋的東半部。處于廣州東部出??诘臇|莞成為珠三角通往海上的重要門戶,獨當江海之沖,既備內攘,又虞外寇。南朝以降,義安郡、梁化郡等地從原屬東官郡分離出去,使位于廣東東部這條交通線路上最為重要的據點東莞,成為廣州通往海洋的門戶。宋元以降,又逐漸從原有的東莞行政區劃范圍內分離出若干個縣。包括新安縣、香山縣等。如新安縣(1914年改稱寶安縣)的裁并沿革歷史記載如下:

新安縣,漢南???,博羅縣地。晉咸和六年,分南海置東官郡,兼置寶安縣為郡治。宋因之,齊移郡治縣,仍屬焉。隋屬南???,唐屬廣州,至德二載,改曰東莞,五代因之。宋開寶五年,廢入增城,尋復為東莞縣地。明洪武二十七年,置東莞守御千戶所,屬南海衛;萬歷元年,改置新安縣,屬廣州府。本朝康熙六年省,八年復置,仍屬廣州府。謹案:《會典》,康熙六年新安裁并東莞。[11](卷三,郡縣沿革表一)

可以看出,朝廷對于這一重要海防、貿易門戶的管理日趨加強。

關于寶安縣,清代阮元在《廣東通志》中考證該縣在唐至德二年(757年)并人東莞縣,而不是改寶安為東莞,杜佑《通典》記述有誤:

“東莞本寶安至德二載更名,蓋唐初本有東莞、寶安二縣,至德時省寶安入東莞,非改寶安為東莞。寶安縣廢置在肅宗時。通典成于貞元十七年,不知何以尚據至德以前圖籍也?!盵11](卷八,郡縣沿革表六)

同時從東莞析出的還有香山,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分東莞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珠海、澳門從東莞析出:

香山縣下本東莞縣。香山鎮,元豐五年運判徐九思,請建為縣?!秶瘯吩疲航B興二十二年,又升為縣不同,恐建請于元豐,創置于紹興耳!不然則元豐創建,中間復廢,新圖經云:元豐徐九思請建為縣,止置寨官一員。紹興二十二年,東莞縣姚孝資請州聞于朝,剏立縣也。[11](卷九,郡縣洛革表七)

在華南地區的歷史上,地區的開發其實是通過增設郡縣方式體現出來的,其直接的后果是行政區域越設越細小,府州縣的建制越設越多[2](pp.239-244)。伴隨嶺南地區持續開發的同時,東晉、南朝以后,“東莞”不斷被分割,其轄區不斷縮小。歷史上東莞所管轄的地區和指代的范圍不斷變動,隋唐以前,東莞的主要作為粵東地區的行政管理機構,歷經隋唐至宋代,隨著粵東地區在廣東對外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地處珠江口東部出??诘臇|莞成為珠三角通往海上的重要門戶,也成為“襟帶廣南”的廣州門戶、交通咽喉、貿易中心和海防重鎮。這一重要性自宋以后基本奠定。東莞城市行政區域的沿革正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行政區劃的設立、合并、裁撤、消長等變動的縮影和重要組成部分。

古代東莞在地緣政治結構上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關聯緊密,在歷史上也曾經劃歸同一行政管理機構,但隨著城市自身發展日趨成熟,東莞城市依據其自身發展特點和需要,發展形成獨立的行政區,但其獨立性并非對其城市群之間的關聯性的否認,內在的獨立才是城市群外在關聯建立的基礎,建立城市群外在關聯,實現區域內政治、經濟、文化協同發展,既是對歷史的承繼,也是現階段發展的迫切需求。

東莞對外貿易相關記載始于漢代。西漢時期徐聞、合浦是嶺南地區主要外貿港口。吳晉時期,以番禺為起訖點的沿海航線已經有了明確記載,分為東、西兩條航線。西線由番禺至合浦;東線由番禺至東南沿海。番禺地區自古以來即為一商業都會,港口優良,內河四通八達,經濟腹地遼闊。當時的東莞尚處于番禺中心城市的輻射范圍內,尚未獨立發展。但東莞扼珠江口交通要沖,地理位置優越,“西上通省會,下接香山,由芙蓉、大刀諸沙直達澳門、雞頭外洋,廣及萬頃,波濤洶涌,番東之要津也。以中瀝為兩縣之界,凡翻自之赴黃埔者必由于此”[12](卷三,輿地二)。清初屈大均也稱東莞為“潮汐之所出入,東西二洋之所往來,以此為咽喉焉”[13](卷二)。唐代時,東莞境內的屯門為天然避風良港。外國商舶來廣州貿易,必先集屯門,再經南頭、虎門取道珠江,進入廣州[14](p.29);據《東莞縣志》載,北方商人常乘船達到東莞縣城,由此作為中轉到海外,以至將東莞的黃嶺稱為“嶺南第一山”[2](p.60)。從廣州出發的中國商船也必經東莞進入南海,屯門、雞棲等地成為海外貿易船只的聚散地。從廣州出發,“東南海路四百里,至屯門山,二十里皆水淺,日可行五十里,計二百里。從屯門山……西南至大食、佛、師子、天竺諸國”[15](卷二十)?!案鲊拇驗巢葱聦帍V海、望峒,或新會奇潭,香山浪白、蠔鏡、十字門,或東莞雞棲、屯門、虎頭門等處海濱,灣泊不一”[16](卷六十六)。趙翼《廿二史札記》亦稱:“海外諸蕃與中國市易,必欲得一屯駐之所,以便收舶。明初,暹羅、爪哇、琉球、浡泥諸國皆在廣州互市。; [17](卷三十四)當時東莞屬于廣州府的一部分,地處珠江入???,背靠廣州,東莞自然而然也成為與東南亞諸國進行貿易往來的必經之路。

但宋代以前,東莞的海外貿易交通基本還是在廣州的覆蓋范圍內,尚未獨立發展。宋代以后,東莞的外貿和海防地位逐漸顯現出來。元代海外貿易進一步發展,東莞成為重要的貨物加工與集散地。外貿發展刺激了東莞東部丘陵地區農業的商業化,據元大德《南海志》卷七《物產》記載,莞香“其價舊與銀等,今東莞縣地名茶園人盛種之,客旅多販焉”??梢?,茶山的莞香種植與貿易,至少在宋元時期已經形成。

古代東莞的對外貿易主要體現為莞香、莞草等商品貿易推動下的制香業、草織業等在東莞城市自身發展和推動周圍城市群發展,乃至其所發揮的獨特作用。以莞香為例,莞香作為東莞千年歷史最負盛名的物產,有“瑤池佳氣東莞香”的譽稱。東莞于宋朝時已開始種植莞香?!稄V東新語》中記載了莞香遠銷至長江流域的情形:

“莞香度嶺而北,雖至劣亦有馥芬,以霜雪之氣沾焉故也。當莞香盛時,歲售逾數萬金,蘇、松一帶每歲中秋夕,以黃熟徹旦焚燒,號為熏月,莞香之積閶門者,一夕而盡,故莞人多以香起家?!盵13](卷二十六,香語)

到了明代,莞香不僅暢銷國內,而且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茶葉、陶瓷等商品出口海外,一部分通過香港大量遠銷東南亞。莞香貿易促進了歐亞香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莞香也由此名揚四海。明清之際的張穆曾說:“粵南稱眾香國,而馬牙、黃熟闔出于莞。去城三十里外皆山,民以為業。樹有子可種,越莞則如橘與積矣……蓋未知其獨宜莞土著人也?!鼻迦饲缶舱f:“德慶有香山,高明、新興有老香山……蓋自有東莞所植之香,而諸州縣之香山皆廢矣?!盵18]東莞香市與花市、藥市、珠市合稱“廣東四大市”。

莞香貿易不僅促進了當時東莞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使東莞在對外貿易特別是海外貿易中占據一席之地,東莞利用其所獨具的地理優勢,發展對外貿易,促進了東莞城市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東莞城市發展增加了動力。

在東莞對外貿易發展的促進下,東莞的手工業依托其獨特的地域特征,主要發展有依托莞香的制香業,還有依托莞草的草織業等,這些傳統手工業的發展都極大地促進了東莞城市的發展。東莞為江海交匯之地,沿海地區海水資源豐富,咸淡水交接地帶盛產莞草,可編織莞席等。莞草生產主要分布于厚街、虎門、長安,其余沙田、道溶、石江、麻涌也有少量種植。因東莞人多以此為業?!拜赶N行外洋,靖康瀕海諸鄉種植愈伙,制作愈工,每一席莊用男婦數十人,獲利甚鉅,實出產一大宗”。唐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將寶安改名東莞,縣治移至“到涌”(今東莞莞城)。因境內盛產莞草,又在廣州之東,而以東莞為縣名。關于東莞名稱的來歷,歷來學者說法不一。如“莞草說”,(天順)《東莞縣志》中記載:“縣名,莞草名,可以為席,邑在廣州之東,海傍多產莞草,故名?!盵3](p.2)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屈大均也持這一觀點,認為“東莞人多以作莞席為業,縣因以名,縣在廣州之東,故曰東莞,亦日東官?!盵13](p.455)東莞人多以莞席編織為業,有名氣的莞席品種有白莞席、燈草席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外銷產品。東莞的水草、草席在鴉片戰爭后外銷量逐日增加,草織業得到迅速發展。咸豐、光緒年間,東莞厚街從事草織業的人數多達一萬有余。由于莞香、莞草等為主的經濟作物大面積種植,促進了草織業、制香業等手工業的發展,形成了以東莞為中心的區域范圍內城鄉密切聯系的地域經濟結構,從而促使以地域分工為基礎的地域城鎮體系的出現。

通過對古代東莞對外貿易的研究發現,對外貿易對促進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說明城市或區域的發展僅依托城市自身豐富的天然資源是不足以維系經濟的發展,城市發展與區域發展之間具有較為直接的關聯,城市發展應充分借助區域優勢,使其更具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第四大灣區,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體現,也是具有世界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區域經濟主體,對粵港澳三地政治、經濟、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古代東莞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地緣政治結構演變可以發現,各城市群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從對外貿易的發展也體現了區域經濟之間的內在關聯,這些問題的研究對深入了解大灣區各城市發展的歷史背景和構建大灣區區域規劃及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其進行歷史研究,對當前區域建設過程中的現實問題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東莞市政協,暨南大學歷史系主編.明清時期珠江三角洲區域史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

[2]張二果,曾起萃.崇禎東莞縣志[M].東莞:東莞市人民政府印,1995.

[3]杜佑.通典[M].清武英殿刻本.

[4]陳伯陶.東莞縣志[M].1921年鉛印本.

[5]蕭子顯.南齊書[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6]樂史.太平寰宇記[M].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古逸叢書景宋本.

[7]李肪.太平御覽[M].四部叢刊三編景宋本.

[8]歐陽忞.輿地廣記[M].士禮居叢書景宋本.

[9]魏征.隋書[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10]王象之.輿地紀勝[M].清影宋鈔本.

[11]阮元.廣東通志[M].清道光二年刻本.

[12]盧坤.廣東海防匯覽[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13]屈大均.廣東新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4]徐德志,黃達璋.廣東對外經濟貿易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

[15]曾公亮.武經總要[M].四庫全書本.

[16]黃佐.嘉靖廣東通志[M].廣東歷代方志集成.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9.

[17]趙翼.廿二史札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8.

[18]袁敦衛,劉建中.千年莞香及其文化血脈的傳承[J].文化遺產,2010(10).

猜你喜歡
寶安東莞粵港澳
東莞,東莞
莞香
解碼粵港澳大灣區
珠江水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了“計劃表”
2018年廣東東莞荔枝收成看好
新機遇,新飛越
相親
“我在路上,還沒干夠呢”
走進東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