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探究

2018-09-10 09:52王明志況志華
北方論叢 2018年6期
關鍵詞:馬克思價值觀

王明志 況志華

[摘要]馬克思價值觀是馬克思思想理論體系的重要組織部分,其終極價值關懷目標“自由個性”的形成經歷“意識萌芽、初步形成、基本確立和科學規定”等四個階段。終極關懷目標價值思想蘊含在馬克思價值觀形成的各個時期重要代表性著作中,馬克思價值觀的形成從追求強調“絕對自由”逐步轉向“人類解放”,再到深化為“人的自由”,最終確立在“自由個性”,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階段。梳理和探索馬克思價值觀的形成歷程,不僅有助于對馬克思價值觀的深化理解,還可以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理論導引。

[關鍵詞]馬克思;價值觀;人的發展;自由個性;終極關懷

[中圖分類號]B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8)06-0124-05

馬克思價值觀是馬克思思想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發揮重要的理論支撐作用,亦是推動社會全面健康發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促進“現實的人”的價值實現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內驅力。馬克思價值觀的終極關懷目標就是人的“自由個性”的實現,亦即“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馬克思價值觀的終極關懷目標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隨著馬克思傳奇一生的艱辛探索與實踐形成的,經歷馬克思價值觀的“意識萌芽、初步形成、基本確立和科學規定”等四個階段。其中,意識萌芽階段即1835-1842年間,其價值觀是對“自我意識的絕對性自由”的認識;初步形成階段即1842-1844年間,其價值觀已轉向到“人類解放”;基本確立階段即1845-1848年間,其價值觀已深化到“人的自由”;科學規定階段即1849-1867年間,其價值觀最終確立在“自由個性”。

一、馬克思價值觀的意識萌芽階段(1835-1842年)

價值觀集中反映著人們自身對客觀事物的需求和理想追求,代表著人們對自身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希望和要求。高中和大學階段馬克思對價值觀的理解,對人生的價值追求理念的代表性著作是學生時代的兩篇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和《博士論文》,兩篇代表性論文集中體現了馬克思在學生時代即樹立起為全人類幸福和我們自身完美而勞動的崇高理想,此期間的馬克思深受青年黑格爾派的思想影響,通過哲學這一武器批判宗教,宣揚無神論,積極論證“自我意識”,向往“絕對自由”,但此時的價值追求具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抽象性特點。

(一)追求人類的幸福和我們的自身的完善

馬克思從小在家庭和學校就受到人道主義、理性主義、圣西門學說等啟蒙思想的教育和熏陶。這時馬克思已形成為人類幸福勞動終身的價值觀意識萌芽,1835年,17歲的馬克思高中畢業,在其畢業德語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就確立了價值理想,即為人類幸福而獻身,此時的馬克思“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作為自己的責任,他指出:“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善?!盵1](p.459)這一指針的選擇表達了其卓越超群的抱負?!白饑?、目標、正確思想”等詞語是馬克思認為青年人在考慮職業選擇時的價值取向因素,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永不會成為偉大人物,必須選擇那種“我們獲得最高尊嚴的、使我們深信其正確思想的、使我們接近共同目標并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 [2](p.458)。在作文中,馬克思已為自己確立了將來所要從事的事業,并呼吁青年人的價值追求要與時代,與人民關心的共同目標、理想緊密相連,并指出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這一價值的實現路徑,這次職業的選擇成為馬克思價值觀的邏輯起點。

(二)重視自我意識的絕對性和自由

1835年秋,馬克思進入波恩大學學習法律,次年轉人柏林大學。在柏林大學,黑格爾主義思想占主導、支配地位,馬克思深受青年黑格爾派影響,逐步成長為“博士俱樂部”的重要一員,此時馬克思的價值觀主要是建立在黑格爾派關于論證“自我意識”,向往“絕對自由”的基礎上,但在對宗教的批判、傳播激進的政治觀點過程中體現出一定的革命民主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勇氣,表現出一定的戰斗性和現實感,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是最高神性”,“不應該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識相并列?!盵1](p.12)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高度贊揚了伊壁鴻魯把“以原子論為代表的自然哲學發展為一種人生哲學”和“用哲學取代宗教體現其對人生”的哲學思想,沖破了古希臘思想的“命運束縛論”,認為在他那里:“原子論作為自我意識的自然科學業已實現和完成?!盵2](p.64)重點論述了伊壁鴻魯哲學思想的自由精神和獨立精神,認為人的精神自由,精神獨立必須與周圍的現實環境緊密相連,并與之相互作用,只有這樣,在考察人的自由問題時才具備了得到解決的現實條件。但同時馬克思也認為:“伊壁鳩魯的自由是一種純粹內心的精神狀態,這種自由觀是抽象的、唯心主義的?!盵3](p.54)馬克思比伊壁鳩魯高明之處正是把自由與人所處的周圍環境聯系起來,并通過實踐真正達到二者的有機統一。

(三)反對宗教、宣揚無神論

青年的馬克思和青年的黑格爾派一樣,反對一切天上、地上的神靈,利用批判宗教,宣揚無神論這一間接的政治斗爭手段直指封建君主,尤其體現在《論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鴻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的博士論文序言中,馬克思把普羅米修斯的獻身精神引入哲學,堅決反對宗教對個人與哲學的控制、壓迫,痛恨一切天上、地上的神靈,普羅米修斯的“我痛恨所有的神”的名言更視為自身的哲學格言來進一步宣揚無神論。堅決反對調和哲學和宗教對立,積極論證“自我意識”,向往“絕對自由”,亦即“自我意識的絕對性和自由”[1](p.12)。馬克思通過摘抄記錄了七本《關于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的研究,認為伊壁鴻魯用哲學批判宗教是他最大的貢獻。在馬克思看來,上帝是不存在的,“對神的存在的一切證明都是對神不存在的證明,都是對一切關于神的觀念的駁斥”[4](p.64)。此時的馬克思思想已從現實聯系的角度來批判宗教的矛盾性和虛偽性,強調“因為思想不存在,所以神才存在……非理性就是神的存在”,這一思想非常深刻,表現出馬克思已接近運用唯物主義觀點來解釋宗教,試圖從世界本身尋找產生神的觀念的原因。

二、馬克思價值觀的初步形成階段(1842-1844年)

馬克思大學畢業后在《萊茵報》《德法年鑒》工作時期通過《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論猶太人問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等文章重點論述了“出版自由”“政治解放”“人的解放”等三者的相互關系,在《巴黎手稿》中更是提出著名的“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5](p.297)的觀點,通過“法律批判”這一有效形式,為現實世界勞苦大眾爭取物質利益,提出實現無產階級解放的現實路徑,充分表明馬克思的價值觀萌芽已由“理想的自由”轉向到“現實的解放”,標志著馬克思價值觀“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的兩個轉向基本完成。

(一)向無產階級價值立場轉變

1842-1843年《萊茵報》時期的馬克思親歷德國殘酷的現實政治斗爭,感觸到社會底層勞動大眾的貧困現狀,其價值立場已轉向為人民利益而斗爭的現實征程中,在其第一篇政論性文章《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中批判書報檢查制度對出版自由的限制,揭露封建專制制度壓制人民自由的虛偽性,積極倡導人民自由的精神。在《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中通過習慣法維護勞苦人民的物質利益,馬克思指出:“我們為窮人要求習慣法……這種習慣法按其本質來說只能是這些最底層的、一無所有的基本群眾的法?!盵1](p.248)在《萊茵報》工作期間,馬克思的價值立場有了質的轉變,1842年10月,在《共產主義和奧格斯堡<總匯>》中,馬克思第一次對法國的各種共產主義流派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他認為共產主義具有“歐洲性的重要意義”,但也鮮明地指出現有的空想社會主義是不現實的、不可能實現的,對其要進行批判,并表達出試圖尋找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的新路徑的愿景,而這一新路徑就是推翻現存制度的社會要求,也是合乎現實的要求,因為“反對共產主義的奧格斯堡《總匯報》既沒有提出任何藥方,也沒有作任何嘗試,去‘弄清實現那能使我們擺脫這一切罪惡的偉大事業的‘途徑!”[1](p.293)這進一步表明馬克思的價值立場已由“爭取書報出版自由”向關心無產階級勞動者的共同利益進行質的轉變。

(二)無產階級是實現政治解放、人類解放的物質力量

擺脫宗教的束縛、神權的控制是馬克思追求資產階級政治解放的“現實理想”。雖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政治解放并沒有從根本上使人脫離宗教信仰,但馬克思也認為:“政治解放當然是一大進步?!盵6](p.32)與此同時,他也看到了政治解放“并不是徹底的沒有矛盾的解放”[7](p.426)。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改變不了人們被侮辱、被奴役、被蔑視的現狀,“政治解放本身還不是人類解放”[7](p.435)。要實現人的解放就要沖破束縛政治解放的片面性,“消滅私有制,推翻使人成為被侮辱、被奴役與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6](p.11)。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結合德國無產階級的形成歷程,闡釋無產階級是實現人類解放的唯一力量,尖銳地指出無產階級與私有制的深刻矛盾,無產階級始終與需要被擺脫貧困、受奴役的勞苦大眾的利益是一致的,且這一階級正在發展壯大。馬克思把無產階級視為人類解放的“心臟”,其革命性、實踐性是“人的本質的現實的生成”和“真正的實現”[5](p.331)的唯一物質力量,要實現人類解放,無產階級這一物質“武器”還必須與先進的“理論”相結合,只有將這一物質力量讓廣大勞苦大眾掌握、運用,讓“心臟”的革命性、實踐性充分發揮,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全人類的解放。

(三)揚棄異化勞動、私有制是實現無產階級解放的現實途徑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詳細論述了揚棄“異化勞動”的四個特點和消滅“私有制”是無產階級實現解放的現實途徑。與此同時,馬克思的價值觀形成也還在受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觀點影響,有一定的哲學思辨性,但在馬克思的價值思想中已閃爍著實踐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芒,這次思想上的解放為其終極關懷目標的確立奠定了基礎。馬克思通過對“異化勞動”四點內容進行分析、闡述,得出異化勞動與私有制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也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關鍵所在,認為:“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就越貧窮?!盵6](p.156)通過分析資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價值的具體形式,工人隨著資本家的淫靡奢侈而越來越貧困,提出資本主義統治的實質是人對人的統治、剝削,是階級對抗的對立性關系,異化勞動與私有制共存共生,只有揚棄異化勞動,消滅私有制無產階級,才能獲得解放,是實現人類解放的根本途徑,并提出無產階級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認為共產主義階段是人的主體活動的解放,是人與自然、人與人現實矛盾的真正解放。

三、馬克思價值觀的基本確立階段(1845-1848年)

此期間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馬克思價值觀的基本確立階段,隨著《德意志意識形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共產黨宣言》等代表性著作陸續發表,“人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形成自身價值觀”“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共產主義價值觀”“人的自由”等重要觀點的形成與發展,這都表明馬克思的價值觀已從“人的解放”深化為“人的自由”,其價值立場已徹底轉向無產階級革命的立場。

(一)馬克思價值觀確立的理論基礎

《德意志意識形態》這一著作是傳承、升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創新性理論成果,標志著唯物史觀的誕生,馬克思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的兩個轉向被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終形成過程,是哲學領域革命變革現實的過程,而《德意志意識形態》就是這個哲學過程大致完成的重要標志。馬克思的價值觀是以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的,包括“物質生產、主體需要、社會關系”等三個方面,物質生產被馬克思稱為是“一切入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第一個歷史活動”,主體需要是指“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社會關系則指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組成人類歷史的價值基礎?!缎螒B》更對價值的主體從三個方面做了論述,通過對物質生產與再生產的全面剖析,指出“現實的個人”是其價值觀形成的立足點,“現實的個人”作為價值活動的主體,是感性的個人,是從事物質生產的個人,也是創造價值活動的主體,其價值思想在哲學批判中產生,從而全面“考量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彰顯其對人的價值訴求的極大關注”[8](p.7)。

(二)論述人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形成價值觀

馬克思認為人的價值來源于實踐,實踐又不斷創造人價值,人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形成自身的價值觀,這一重要思想源自于《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此著作被視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獻”[9](p.266)。馬克思集中闡述了價值的本質在于實踐,實踐是一切價值的根本源泉,人只有在改變世界中才能改變自身。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盵6](p.506)在改造世界的生產實踐中,馬克思批判地繼承西方的價值理論,通過分析得出“從事現實社會活動的人”既是價值實現的主體,又是實現價值主體“所從事的社會活動所指向的對象”的客體,主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就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關系,既對立又統一,二者統一于實踐。馬克思曾指出,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固有的尺度運用于對象”[6](p.163),“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命,他們自己就是怎樣。因此,他們是什么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6](p.520),強調生產實踐是“人的感性活動”,“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馬克思將人這一價值主體與生產實踐聯系起來,通過實踐活動自身獲得了改變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能力,改變了自然物質的特有的存在方式,創造出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需要的價值,達到變“客觀世界”為“價值世界”的目的。

(三)論述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思想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受國際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邀請為其撰寫的政治綱領,《宣言》不但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奠基之作,而且是馬克思價值觀成熟的標志,作為馬克思價值理論的實踐綱領向全世界宣告了自己的價值理想,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實踐綱領也是無產階級消滅私有制、消滅剝削階級的理論武器,為無產階級最終取代資產階級指明了方向,闡發了無產階級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選擇。在資本主義舊社會,工人是“沒有自由的”,“工人變成了機器的單純的附屬品”[10](p.38)。社會分工更使工人的發展片面化和畸形化,造成工人身心萎縮,“看機器,接斷頭,這種活動并不需要工人運用思想……是純粹的無聊,是世界上最折磨人,最使人厭倦的無聊,工廠工人被判決在這種無聊中毀掉他的全部體力和智力”[11](p.463)。馬克思恩格斯通過批判資本主義的各種不公平、不公正的社會客觀現象,為工人階級描繪了共產主義的美好藍圖,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入自由發展的條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全面的、真實的,是社會的主人,并指出無產階級是變革現實生存狀態,實現這一理想藍圖的唯一價值選擇,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推翻壓迫、消滅剝削。

四、馬克思價值觀的科學規定階段(1849-1867年)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資本論》既是這一時期蘊含馬克思價值觀的代表性著作,也是馬克思價值觀之終極關懷目標科學規定階段。其價值觀最終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提出“自由個性”,亦即“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資本論》第一卷的發表更對“自由發展”“全面發展”的相關關系進行系統闡述,這使馬克思的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深化與發展。

(一)“自由個性”著名論斷的提出

終極關懷價值在人們的價值追求中意義明顯。有學者指出所謂“終極關懷”就是“以一種極其認真、絕對認真的態度對待某一事物”[12](p.297)?!白杂砂l展”“全面發展”是馬克思終極關懷價值的兩個維度,1848年馬克思價值觀基本確立以前對兩個維度之間的相互關系尚未明確論證。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詳細闡述了關于共產主義“三大社會形態”理論,明確提出“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13](p.104)的著名論斷,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1867年,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進一步論證了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14](p.239)。這就為馬克思價值觀終極關懷目標“自由個性”兩個維度的辯證關系進行說明,即人的“全面發展”是“自由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自由發展”是“全面發展”的目標和理想,標志著馬克思終極價值觀“自由個性”科學規定的正式形成,亦是“自由個性”的實現,即“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這是馬克思一生為之奮斗的價值理想,并在此基礎上創立了兩個偉大的發現——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從而使得學者、工人、詩人和不懷敵意的資產者都會在海格特公墓前脫帽表達他們的崇高敬意。

(二)“自由個性”價值目標的實現途徑

馬克思價值觀的終極關懷目標被視為一種社會的、歷史的和實踐的產物,具體說就是“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其本身是一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15](p.87),即發展生產力,推翻資本主義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首先,要建立無產階級政黨,通過引領、組織、教育廣大無產者進行革命,完成現實的革命運動。其次,通過階級斗爭這一手段為無產者奪取政權,工人的革命必須是各文明國家的無產者的聯合行動,獲取政治統治,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這是無產階級實現自身解放,追求“自由個性”的首要條件之一。再次,通過無產階級專政的手段達到生產資料公有,“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社會。最后,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達到各“盡力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以上四點是無產階級從低級到高級、從片面到全面實現自身解放,從而達到自由而全面發展價值目標的實現途徑和必經過程,這一過程也是思想領域的“觀念批判”和“理論批判”,而擁有“武器批判”的廣大人民群眾正是通過現實的革命運動和實踐批判來摧毀一切壓迫人、侮辱人、剝削人的“物質力量”,實現“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即達到“自由個性”的價值目標。

馬克思的價值觀伴隨著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而發展,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本文透過人學視角探究了馬克思價值觀終極關懷目標“自由個性”的形成歷程,以期幫助人們系統、科學地理解馬克思的價值理想與價值理論的相關內容。在當前社會轉型期,各種價值思潮碰撞,在價值取向呈多元化發展的現實中,對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孫杰.馬克思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探析[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

[4]陳玉君.馬克思的價值理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欒亞麗,宋嚴.德意志意識形態價值思想及其意義[J].湖北社會科學,2008(4).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12][美]L.J.賓克萊.理想的沖突——西方社會中變化著的價值觀念[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馬克思價值觀
馬克思的異化觀及現代西方學者對它的拓展
馬克思像
我的價值觀
最有思想的句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六)
價值觀(二)
價值觀(一)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