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球戲詩研究

2018-09-10 06:34王赟馨
北方論叢 2018年5期
關鍵詞:唐代

王赟馨

[摘要]唐代球戲活動興盛,以馬球和蹴鞠為主,又衍生諸多形式,滿足不同群體、不同條件的需求。唐代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在《全唐詩》六十九首球戲題材的詩歌中,球戲作為專門書寫對象或附屬意象,成為詩人寫景記事、抒情遣懷的媒介,其內容也全面反映出不同球戲活動的主體、物質要求、功能表現和心態追求等文化特征。

[關鍵詞]唐代;球戲;球戲詩;球戲文化

[中圖分類號]I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8)05-0061-08

球戲,即指各種球類活動。從起源悠久的蹴鞠到興盛于唐代的馬球,球類活動在唐代表現出鮮活的生命力和豐富的創造力。

一、唐代球戲概述

唐代球類活動以馬球和蹴鞠為主,又衍生出其他形式,以滿足不同群體、不同條件的娛樂需求。

馬球,又稱“打球”“擊球”“擊鞠”,是唐代球類游戲中最為盛行的,風靡貴族統治階級,“上好擊球,由是風俗相尚”[1](p.6624)。史書記載,唐代玄宗、僖宗馬球技術極高,玄宗曾擊敗吐蕃使者,所向無前,僖宗自詡“球狀元”。馬球運動強度大,對游戲者的技術要求極高。游戲者既要有效地控制馬的方向和速度,又要與隊友緊密配合,準確擊球;既體現身體的協調性,又考驗反應和協作能力。由于馬球對身體素質、場地、器具、馬匹要求較高,后來衍生出驢鞠、步打球,降低了游戲難度和強度。

關于馬球的起源,至今仍眾說紛紜,未有定論。羅香林在《唐代波羅球戲考》中說:“唐興,凡百多沿隋制,而國威遠播,四裔來同,西化日甚:其最著者,則為波羅球戲之傳播……且其戲法,更由中國而傳之東方各地?!盵2](p.136)向達在《長安打球小考》中認為唐代的馬球即波羅球,“波羅球為一種馬上打球之戲。發源于波羅,其后西行傳至君士坦丁堡,東來傳至土耳其斯坦。由土耳其斯坦傳入中國西藏、印度諸地。日本、高麗亦有此戲,則又得自中國者也”[3](p.60)。此二說認為馬球起源于波斯,經由土耳其傳至中亞,又傳到新疆、西藏和印度等地,再從中國傳到日本和朝鮮半島。也有學者認為馬球本就是起源于我國的運動項目,還有外國學者認為波斯馬球的名稱為中國音譯,西藏在馬球最初傳人時,因其外形與植物“波羅”相似,所以被形象地稱為“波羅”[4](pR92-93)。

蹴鞠,現代足球運動的起源,又稱“夔鞠”“蹋鞠”,即“戲球”。史書記載蹴鞠最初是為練兵所創,通過趣味性的娛樂形式達到選材的目的,“蹴鞠,黃帝所造,本兵勢也?;蛟破鹩趹饑盵5](p.67)?!疤>?,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6](p.2257)。漢代蹴鞠非常流行,而且已經有了專門的蹴鞠場地,稱為“鞠室”。高祖劉邦稱帝后,為了取悅父親,投其所好,在長安打造故鄉豐邑舊貌,以故人故事填充,其中蹴鞠就是其父喜愛的活動,被移至宮中,可見漢代蹴鞠在中央貴族以至于市井平民間的廣泛普及。魏晉以后,只有民間百姓仍以蹴鞠為戲,娛樂健體,在貴族士大夫階層中,幾乎沒有蹴鞠活動了。

直至隋唐,蹴鞠活動再次興盛起來,最明顯的就是唐代改良了球的制作方法,“《初學記》:鞠即毬字。今蹴鞠曰戲球。古用毛糾結為之,今用皮,以胞為里,噓氣,閉而蹴之?;蛞皂f為之,實以柔物,謂之毬心”[7](p.543)。唐人仲無頗《氣球賦》云:“氣之為球,合而成質。俾騰躍而攸利,在吹噓而取實。盡心規矩,初因方以致圓;假手彌縫,終使滿而不溢?!盵8](p.7655)球子在古時是以毛纖結成,發展到唐代有兩種常見的制作方法:一是以去毛加工過的柔皮為面,再用柔軟的東西填充,這是球體制作的演變;二是將氣注入皮囊,縫合密閉,這是唐代球體制作的創新,球變得更加輕盈有彈性。由蹴鞠衍變而來的“躡球”更接近雜技,“今樂人又有躡球之戲,作彩畫木球,高一二尺,登蹋,球轉而行,縈回去來,無不如意,古蹴鞠之遺事也”[9](p.54)。從事表演的藝人站在彩畫裝飾的木球上依靠身體的平衡力登踩轉球而行。

拋球,主要是集會宴飲上的娛樂遣興之戲,或可視為宴會上歌舞表演的道具和動作設計,特別是在中晚唐之后,出現不少以“拋球”為主題的行令詩。

二、唐代球戲詩

從《全唐詩》[10]的龐大作品數量來看,其中以球戲為主題,或關涉球戲的作品并不多,就《全唐詩》所見,能夠直接或間接確定球戲類型的詩作中,馬球約27首,蹴鞠約22首,輕便簡易和融入舞蹈表演中的拋球類活動的詩歌大約13首(組詩中出現多首的按一首計)。

(一)馬球詩

將馬球作為考察意象,以“打球”為題的專題創作有11首,涉及馬球的作品16首。具體統計如下:

從以上統計能夠看出,馬球因器具和場地的要求,活動主體都具有一定的階級地位,其中又以統治階級和貴族為多。關于馬球的專題詩歌多為應制或寄贈之作,其多表達歌頌、推崇、贊賞之意。如景龍四年正月初七日,中宗設宴大明宮,其間觀打球,崔提、沈佺期、武平一各有《幸梨園亭觀打球應制》五律應制詩,呈現一派歌舞升平的歡樂景象。崔詩除了題目以外,全詩無關乎打球,全記游宴盛況,感念皇恩;沈詩描寫女子馬球場面,“宛轉縈香騎,飄飄拂畫球。俯身迎未落,回轡逐傍流”,優雅宛轉,俯仰騰挪;武詩寫馬球的激烈場景,“影就紅塵沒,光隨赭汗流”,馳逐迅疾,身影隨著激起的揚塵隱沒其中,日光折射在汗水上不斷流轉。另有張說的《奉和圣制寒食作應制》,描寫春日寒食清明之際,鳥語花香,晴空萬里,風動樹搖,清香沁人,此時正有“斗敵雞殊勝,爭球馬絕調”,是斗雞、馬球游戲的好時節。

其他專題詩歌均為觀球所作,往往內容細致完整,場面鮮活生動。其中蔡孚《打球篇》和楊巨源《觀打球有作》描寫貴族乃至于天子在皇宮中打球盛況。蔡詩所述打球是夜晚在德陽宮北苑進行的,詩中從球器到坐騎,“金錘玉鎣千金地,寶杖雕文七寶球”“紅鬣錦鬃風騄驥,黃絡青絲電紫駱”,金玉錘鑿的場地,精雕細琢的球杖,鑲珠嵌寶的球子,再加上配置華美的寶馬良駒,無不展現皇室娛樂的奢華精致;場面描寫突出一個“快”字,“奔星亂下花場里,初月飛來畫杖頭”,坐騎風馳電掣,球子隨著球杖的擊打在場中疾轉,時而如流星,時而似新月;最終這場激烈的比賽是要計數決勝負的,“自有長鳴須決勝,能馳迅走滿先籌”。楊詩“親掃球場如砥平,龍驤驟馬曉光晴。人門百拜瞻雄勢,動地三軍唱好聲。玉勒回時沾赤汗,花騣分處拂紅纓。欲令四海氛煙靜,杖底纖塵不敢生”,描寫天子打球場面,千軍朝拜,氣勢磅礴雄渾,喝彩聲震天動地,也借打球的浩大聲勢表現平定天下、四海升平的氣概和威勢。另外,王建的《朝天詞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記魏博節度使田弘正朝覲人京之事,其中第四、第五首寫與天子打球,“無人敢奪在先籌,天子門邊送與球”“殿頭宣賜連催上,未解紅纓不敢騎”,表現了天子打球,眾人誠惶誠恐的敬畏之感。

張枯的《觀宋州田大夫打球》和《觀泗州李常侍打球》,借打球贊人,展現人的孔武英姿和高超技藝。前一首說“白馬頓紅纓,梢球紫袖輕。曉冰蹄下裂,寒瓦杖頭鳴”,寫宋州田穎大夫冬日打球,白馬紫衣,颯爽飄逸,行動充滿力量。后一首“驟騎鞍上月,輕撥鐙前風。斗轉時乘勢,旁捎乍迸空。等來低背手,爭得旋分騣。遠射門斜入,深排馬迥通”,細畫泗州常侍李進賢球技高明,在馬背上行動自如,對球勢做出準確預判,遠射人門。兩首詩都表達了主人公不能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遺憾。另有賈島的《上鄴寧邢司徒》中“箭頭破帖渾無敵,杖底敲球遠有聲”句,也贊譽了邢司徒矯健、勇猛的形象。

女詩人魚玄機的《打球作》中沒有出現打球的場合和人物,全篇更無一球字,“堅圓凈滑一星流,月杖爭敲未擬休”,以流星和彎月比喻球子、球杖,寫出球隨杖走的球姿球態,“無滯礙時從撥弄,有遮欄處任鉤留”,勾勒出球子的運動軌跡。全詩借打球表達內心情感,寄托對人的鼓勵和希望。

觀球時,不唯場面、技藝是詩人的詠嘆對象,球員坐下之馬有時也成為描寫主體,從中可窺見作者對馬球的態度。徐夤詩《尚書打球,小驄步驟最奇,因有所贈》,就是因比賽中馬與球員配合極佳而作?!吧苾r千金未可論,燕王新寄小龍孫。逐將白日馳青漢,銜得流星人畫門”,此馬品種名貴,價值很高,速度極快,配合度很高,“步驟最能隨手轉,性靈多恐會人言”,其腳步能夠隨著球員的心意和姿勢而動,展現出超凡的靈性。而馬雖名貴,卻全憑人支配,此篇觀尚書打球,名為贊馬,實則贊人。另外,元稹的《望云騅馬歌》則以馬為名,表達了對貴族統治階級不思進取、不能物盡其用的抨擊和譴責。詩前文交代望云騅馬在安史之亂時的卓著功勞,亂起玄宗奔蜀,因路況艱難,普通馬匹多累斃,隊伍無法前行,而望云騅馬因外形遜色,樣貌奇特又難以馴服而遭人輕視和懼怕,卻在此時銜勒配鞍,翻山越嶺,長途跋涉,終至蜀地。而后語鋒一轉,亂定之后,“朝廷無事忘征戰,校獵朝回暮球宴”,朝廷統治者不思進取,而貪享于校獵球宴的生活中,連望云騅馬都被拉來用做打球,此馬性情剛烈,且“分騣擺杖頭太高,孽肘回頭項難轉”,頭頸高長,蹄高步大,本就不適合作為打球坐騎,于是又遭人鄙棄,從此只能在馬廄中虛度一生。詩中望云騅馬不能盡其能而用,只因不能滿足統治者的玩樂要求,便被拋棄,表達對當權者只徒享樂、不思進取的抨擊譴責之意,亦是借馬抒發良臣易得,明主難尋,力無可施,志不獲騁的惋惜和遺憾之情。

韓愈的《汴泗交流贈張仆射》和張建封的《酬韓校書愈打球歌》是一組應答詩。前者作于貞元十五年,作者在徐州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府中任節度推官,參謀軍事,見建封公務結束后到場中打馬球,作詩勸誡。詩中描述馬蹄攢動、杖擊球飛的激烈場面,刻畫球手于馬上閃轉騰挪追擊球子的英姿,“側身轉臂著馬腹,霹靂應手神珠馳”,動作迅疾,技術精湛,贏得一片喝彩之聲。不過,作者筆鋒一轉,提出馬球終歸是游戲,意在規勸張建封將武藝和精力用在練兵殺賊上。其實韓愈的勸諫不止一次,他的散文《重上張仆射書》大約作于同一時期,從打球的危害進行勸諫。張建封的回應之詩則認為自己是文人卻出任武職,所以閑暇時學習馬術,引得軍士們技癢難耐,競相參與。接著提出馬球的俯仰擊球的技術難度遠遠高于騎射,球杖前后揮擊,球子上下翻飛,“杖移鬃底拂尾后,星從月下流中場”,而且在馬球比賽的過程中,“人不約,心自一。馬不鞭,蹄自疾”,兩隊球員不需要約定就會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馬匹也無須鞭策便奮蹄疾馳,考驗的是球員在迅捷行動中辨查局勢、把握時機的能力。所以作者認為馬球有習武練兵、凝練軍心的作用,也通過打馬球表達建功立業的渴望。

其余涉及馬球或打球的詩歌,內容上都圍繞活動的娛樂性,從表現方式上大抵有兩個方面。

其一,皇宮中和貴族間的娛樂活動。非專題詩中此類內容的數量最多,如王建、和凝、花蕊夫人的《宮詞》組詩,均有百余首,描述宮中風物和宮人仆脾的日常生活,其中馬球活動多為競技表演。從《宮詞》詩中可以看出唐代宮中馬球活動的三個特點:第一,女子馬球盛行,“殿前宮女總纖腰,初學乘騎怯又嬌”“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花蕊夫人)可為證,張籍的“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寒食內宴二首》其一)亦為此例;第二,由于馬球難度較大,于是出現了“步打球”,即徒步打球,“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王建,一作花蕊夫人);第三,宮中有專職的打球供奉負責馴馬、表演和陪天子打球,“新調白馬怕鞭聲,供奉騎來繞殿行”(王建)、“兩番供奉打球時,鸞鳳分廂錦繡衣”(和凝)、“供奉頭籌不敢爭,上棚等喚近臣名”(花蕊夫人)。

再有如“長攏出獵馬,數換打球衣”(李廓《長安少年行》)、“君不見淮南少年游俠客,白日球獵夜擁擲”(李白《少年行》)、“不倚軍功有俠名,可憐球獵少年情”(雍陶《少年行》)、“擊鞠王孫如錦地,斗雞公子似花衣”(皮日休《洛中寒食二首》其一)等詩句,描述貴族少年悠閑浮華的生活狀態,打球是他們日常喜愛的活動之一。

其二,邊城將士娛樂活動。如戴叔倫的《邊城曲》和王建的《送裴相公上太原》。前者描述邊城將士生活凄苦,氣候惡劣,思鄉情切,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可作娛樂消遣的唯有“原頭獵火夜相向,馬蹄蹴蹋層冰上”,與京城游俠貴族安逸自得、歌舞享樂形成鮮明對比;后者為元和十四年裴度帶相銜出任太原尹、河東節度使所作,其中“千群白刃兵迎節,十對紅妝妓打球”句應是邊城守軍對裴度的迎接之禮,詩作透露出作者對大肆修整館驛,又有兵持刃、妓打球等行為的不滿。

(二)蹴鞠詩

關于蹴鞠,仲無頗的《氣球賦》不僅有球子的制作方法,還有蹴鞠場面的描述,“時也廣場春霽,寒食景妍,交爭競逐,馳突喧闐,或略地以丸走,乍臨空以月圓”[8](p.7655)。但《全唐詩》中并沒有專題描寫,出現在詩歌中的主題詞有“蹴鞠”“輕球”“氣球”“白打”等,統計如下:

蹴鞠作為意象多與秋千一起出現在寒食或清明詩歌中,男子蹴鞠,女子秋千,相映成趣。比如,“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馬上廢秋千”(唐玄宗《初人秦川路逢寒食》),“蹴踘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蹴球塵不起,潑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村球高過索,墳樹綠和花”(薛能《寒食有懷》),“云間影過秋千女,地上聲喧蹴踘兒”(曹松《鐘陵寒食日與同年裴顏李先輩、鄭校書郊外閑游》),“遙聞擊鼓聲,蹴鞠軍中樂”(韋應物《寒食后北樓作》)等。玄宗詩作于開元十一年自河東歸秦途中,恰逢寒食節,卻因趕路無法進行蹴鞠與秋千活動;王維與薛能詩表現蹴鞠者力道之強,技巧之高,前者寫景記事,輕松愉悅,后者感時傷懷,帶有濃濃的感傷之情;白居易詩描寫寒食適遇春日新雨,雨后球場空氣清新,蹴鞠不會激起揚塵;曹松詩寫寒食日與友人郊游所見秋千蹴鞠的熱鬧喧囂場景;韋應物詩寫寒食節軍隊將士開展蹴鞠娛樂活動,鼓聲大作,昂揚振奮。另外,《全唐詩》中有散句“蹴鞠場邊芳草短,秋千樹下落花多”,注曰“寒食書情即事”,不僅體現了寒食節的兩大主要節俗活動,還通過“芳草短”“落花多”的景色描寫表現活動特點。

“白打”是蹴鞠的一種形式,《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引《事物紺珠》云:“球兩人對踢為白打,三人角踢為官場,球會曰員社?!盵11](p.449)“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韋莊《長安清明》),“寒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王建《宮詞》,一作花蕊夫人),都描寫清明、寒食時節,大臣、宮人們閑時白打娛樂,并有金錢為彩。

唐時,蹴鞠的制作方法有了改良,以氣為之,假手縫合,滿而不溢。歸氏子有詩曰:“八片尖裁浪作球,火中燖了水中揉。一包閑氣如長在,惹踢招拳卒未休?!保ā洞鹑招萜ぷ衷姟罚╇m為歸仁紹之子反擊嘲諷皮日休所作,卻是完整地寫出球的材質和制作過程,八塊裁好形狀的皮子,先在火上炙烤,然后在水中揉搓,最后充氣縫合。改良后的球更加輕盈有彈性,所以詩中又有稱“氣球”“輕球”,經過彩飾的又稱“畫球”“紅球”。比如,“永日迢迢無一事,隔街聞筑氣球聲”(韋莊《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其五),“彩索平時墻婉娩,輕球落處晚寥梢”(溫庭筠《寒食日作》),“彩素拂庭柯,輕球落鄰圃”(溫庭筠《寒食節日寄楚望二首》其二),“彩繩拂花去,輕球度閣來”(韋應物《寒食》),“不見紅球上,那論彩索飛”韓愈《寒食直歸遇雨》,“畫球輕蹴壺中地,彩索高飛掌上身”(裴說《句》)等,均為此證。

(三)拋球詩

拋球是宴會酒席上女子伴隨歌舞表演的一種活動,供人觀賞娛樂,所以詩中常出現“香球”“彩球”等主題詞。詩作統計如下:

拋球詩多為貴門豪家待客宴飲時,酒酣興至之作,多與舞蹈、香袖、蠟燭、酒盞等帶有女子和宴會顯著特征的意象一起出現。比如“素女鳴珠佩,天人弄彩球”(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其八),“香球趁拍回環匿,花盞拋巡取次飛”(白居易《醉后贈人》),“拓枝隨畫鼓,調笑從香球”(白居易《想東游五十韻》),“球來香袖依稀暖,酒凸觥心泛滟光”(杜牧《羊欄浦夜陪宴會》),“亞身摧蠟燭,斜眼送香球”(張枯《陪范宣城北樓夜宴》)等,都是宴會娛興,間有抒情之作。

《拋球樂》,唐代教坊曲,“酒筵中拋球為令所唱詞”[12](p.453),以“拋球”為主題的行令詩在中晚唐乃至于五代時期成為酒宴上文人雅客的助興之作,《全唐詩》中代表作有劉禹錫的《拋球樂詞》、皇甫松的《拋球樂》、南唐馮延巳的《拋球樂》、南唐宋初徐鉉的《拋球樂辭二首》,以及被誤收的北宋李謹言的《水殿拋球曲二首》。

(四)其他相關詩歌

《全唐詩》中還有幾首與球戲相關的詩歌:

其中“更說球場新雨歇,王孫今日定相邀”(韓翃的《贈王隨》),“酒坐微酣諸客倒,球場慢撥幾人隨”(楊巨源《寄申州盧拱使君》),“場廣盤球子,池閑引釣筒”(吳融《赴闕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雙競龍舟疾似風,一星球子兩明同”(徐夤《忙》),都不能明確辨別球戲類型。前面兩首提及“球場”,韓翃詩寫貴族的追求與娛樂,將人仕、新婚與球戲并論,楊詩寫出申州刺史盧拱的豪邁氣魄,球戲亦是酒后娛樂活動,從詩歌主題和活動主體的地位來看,這兩首詩中的球戲很可能是馬球;吳融詩寫荊南節度使成汭治地有方,使戰亂后的荊南人口增殖,出現繁榮景象,更有球戲和垂釣之所供百姓休閑娛樂,由此看來,這首詩的球戲活動更傾向于蹴鞠;徐夤詩主要體現軍隊忙于練兵和征戰,龍舟競渡和球類競賽是主要訓練方式。

僧貫休的《少年行》詩是因后蜀王建之命口誦所成,意在諷刺,其“自拳五色球,迸人他人宅。卻捉蒼頭奴,玉鞭打一百”之句,抨擊只知享樂、行貌輕浮、不諳歷史、不知稼穡的貴族階級,自己玩球過于用力,致使球飛人他人院中,卻怪罪于奴仆,鞭打泄憤,其中的“自拳五色球”,應是用拳頭擊球,是一種自娛的方式。

至于“于鵲值諫議,以球不能官”(孟郊《惜苦》)則反映了唐人對球戲的另外一種態度,即是對當時出現的以球技精湛而得官這一現象的反對。

三、球戲詩所見唐代球戲文化

馬球和蹴鞠作為熱門活動始終出現在唐人詩作中,而拋球作為描寫對象出現在唐詩中,集中在中晚唐以后,初盛唐少有相關詩作。這些詩歌從唐人藝術創作的視角反映出唐代球戲的文化特征。

(一)活動主體

從所列舉的唐詩中能夠看出,唐代球戲根據不同類型,活動主體有所差異。馬球因對球具、馬匹和場地的要求較高,活動主體集中于貴族統治階級;蹴鞠所用的球子和場地相對簡單,故活動主體不受身份、地位、年齡的限制;拋球的表演者則為女子,在酒宴筵席上歌舞助興。

其中,馬球詩反映出其活動主體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一是皇帝對球戲活動的極大熱衷,所以宮中常有馬球活動,亦有專門的馬球供奉,大臣有許多應制之作,如崔提、沈佺期、武平一的《幸梨園亭觀打球應制》是為和中宗景龍四年正月大明宮游宴觀打球所作。另外,皇帝還常親自參與其中,楊巨源的《觀打球有作》和王建的《朝天詞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其四、其五)就寫天子打球之事,前者主要描寫場面與聲勢,后者表現臣子的敬畏。

許多史料中也有記載?!顿Y治通鑒》卷二百九有:“上好擊球,由是風俗相尚,駙馬武崇訓、楊慎交灑油以筑球場?!盵1](p.6624)唐中宗喜歡打球,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于是這一活動風靡貴族階層;《封氏聞見記》記載,唐玄宗為臨淄王時,曾受命與吐蕃使者比賽,技藝嫻熟精湛,“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吐蕃功不獲施”[9](p.53)?!短普Z林》載,唐宣宗御馬持杖,擊球迅速精準,“弧矢擊鞠,皆盡其妙。所御馬,銜勒之外,不加雕飾,而馬尤矯捷;每持鞠杖,乘勢奔躍,運鞠于空中,連擊至數百,而馬馳不止,迅若流電。二軍老手,咸服其能”[13](pp.633-634)。唐僖宗對自己的球技更是信心十足,自稱“狀元”,“聯若應擊球進士舉,須為狀元”[1](p.8221)。

二是活動主體范圍的擴大。首先是女子積極廣泛的參與。相比其他時代,唐代女子對自身能力和價值的肯定使她們充滿自由灑脫、熱情勇敢的生活熱情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馬球詩中對女子參與馬球活動的描述是唐代女子社會意識覺醒和地位提高的一種表現,女子在如此劇烈的運動中展現出剛柔并濟的獨特風姿。比如,“殿前宮女總纖腰,初學乘騎怯又嬌。上得馬來才欲走,幾回拋鞋抱鞍橋”“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描述了宮女初學騎乘、打球的嬌柔膽怯;“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則展現了女子駕馬逐球的颯爽姿態;“宛轉縈香騎,飄飄拂畫球。俯身迎未落,回轡逐傍流”,表現出女子擊球的婀娜之態,靈動之姿。

唐代開放的思想和尚武的風氣是女子馬球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女子對馬球活動的接受與喜愛,唐代更有文人尚武、進士擊鞠的盛況。從詩歌中的寄贈作品可以看出,唐代不論文官武將都從事打球活動,氣概過人,詩如《觀泗州李常侍打球》《觀宋州田大夫打球》《上那寧邢司徒》《尚書打球,小驄步驟最奇,因有所贈》等。實際上,自唐中宗神龍年間開始,朝廷會在曲江邊為新進進士舉辦盛大集會,“月燈閣”球會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據記載,在乾符四年的球會上,進士劉覃力敵軍將,挫其驕銳之氣[14](p.1608)。張建封的《酬韓校書愈打球歌》是對韓愈在《汴泗交流贈張仆射》詩中反對他打馬球一事的回應,開篇便寫“仆本修文持筆者,今來帥領紅旌下”,自言本為文人,卻任武官,詩中表達了馬球的技巧及其訓兵作用,韓愈詩雖為勸誡,也盛贊張建封騎術高超,球技精湛。

(二)物質文化

球戲的物質表現根據活動類型的不同,主要體現在球具、馬匹和活動場地等方面。

由于唐代統治者的喜愛,馬球在貴族階級可以說是蔚然成風,其所用球子、球杖、場地甚至馬匹都相當名貴和考究。球場平滑如鏡,“親掃球場如砥平”“金錘玉鎣千金地”,球子和球杖華麗精致,“寶杖雕文七寶球”;馬匹名貴,訓練有素,有“善價千金”的“小龍孫”,充滿靈性,亦有“紅鬣錦鬃”“黃絡青絲”裝飾的良駒,但也存在“分騣擺杖頭太高,擘肘回頭項難轉”這樣違背馬匹身體結構而強使為之的現象。

有史料記載,唐代貴族對打球的球場是極為講究的。1956年,在長安皇宮的北邊禁苑遺址出土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含光殿馬球場”和“大唐大和辛亥歲乙未月建”字樣,表明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十一月修建含光殿的同時,還在宮殿內修建了馬球場[15](p.265)。球場的光滑程度,閻寬《溫湯御球賦》也提到“廣場維新,掃除克凈,平望若砥,下看如鏡”[8](p.3811)。為了減少策馬打球激起的揚塵,貴族統治者更是“灑油以筑球場?!?/p>

唐代還有專門制作球杖的人,“蘇校書者好酒,唱《望江南》,善制球杖,外混于眾,內潛修真,每有所闕,即以球杖干于人,得所酬之金以易酒”[16](p.1510)??梢钥闯?,蘇校書其人喜歡喝酒唱詩,又善于制作球杖,每當囊中羞澀,即制作球杖賣于他人,以換取酒資。

至于蹴鞠,詩歌中體現的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球子制作方法的改良,歸氏子的《答日休皮字詩》將球的充氣制作流程——剪裁、形狀、火烤、水揉,做了清楚的描述。

除此之外,蹴鞠球子還可以以韋為面,實以柔物,所以與馬球相比,蹴鞠只需球子就可以進行,且球子方便制作,對場地的要求也簡單許多,從“斗雞金宮里,蹴踘瑤臺邊”(李白《古風》),到“天街時蹴鞠,直指宴梐枑”(儲光羲《貽王侍御出臺椽丹陽》),再到“彩素拂庭柯,輕球落鄰圃”“村球高過索”,蹴鞠活動場所從皇宮內苑、京城街道到宅院花園、鄉村里舍,活動主體從統治階級、貴族到平民百姓,普及更加廣泛。

(三)功能文化

從功能上看,唐代球戲首先表現出的是其最主要的休閑娛樂屬性。從上述詩歌的題目就可看出,無論是貴族少年的日常消遣、寒食清明的節俗活動,還是酒席宴饗的競技比拼和娛興表演,抑或是邊城軍將的苦中作樂,球戲意象的出現,其基本功能就是供人娛樂、娛心遣興,在此基礎上,詩人或記事寫景,或抒情遣懷,或稱賞贊譽,或反對勸誡,都是因其本身的娛樂屬性所生發。其次,詩歌中還表現了球戲,特別是蹴鞠的節俗性。在二十二首蹴鞠詩中,有十三首以“寒食”或“清明”人題,兩首《宮詞》組詩以寒食白打為句,兩句散句題下注為寒食清明記事。最后,軍事訓練功能。蔡孚《打球篇》序云:“臣謹按打球者,往之蹴鞠古戲也,黃帝所作兵勢,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竊美其事,謹奏打球篇一章,凡七言九韻?!滨砭?、馬球起初的訓練、選材功能依然存在,前文列舉的詩中也多有通過活動展現氣勢,表達戰場立功渴望的作品。

(四)心態文化

孟郊“于鵲值諫議,以球不能官”之句反映了唐代馬球運動所引發的一種社會現象?!皣群糜谏?,武臣效尤于外,而佳人寵佞,競相講習,以投時好,百業浸廢,唯務球也”[2](p.136),因皇帝的喜好,時人競相仿效,也因此出現了以球技高超獲得賞識,進而平步青云之人?!缎绿茣ぶ軐殏鳌分杏休d:“會昌時,(周寶)選方鎮才校人宿衛,與高驕皆隸右神策軍,歷良原鎮使,以善擊球,俱備軍將,驕以兄事寶。寶強毅,未嘗詘意于人。官不進,自請以球見,武宗稱其能,擢金吾將軍。以球喪一目?!盵17](p.5415)周寶善于擊球,為人剛正,不屈服于人,故官位不進,于是他以擊球之能自薦于武宗,得到稱贊賞識,擢升為金吾將軍。這打球之技竟成為人仕升官的另辟蹊徑之選,周寶品行端正,終成晚唐良將,但有國君識人不清,只以球進官,終招致禍亂,“甚至如國君性命,亦嘗為球客所算,其他驕兵悍將以擊球而攘亂或肇禍者,更不可計數”[2](p.136)?!杜f唐書·敬宗本紀》載,寶歷二年“(六月)庚申,鄆州進驢打球人石定寬等四人……(十二月)辛丑,帝夜獵還宮,與中官劉克明、田務成、許文端打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帝方酣,人室更衣,殿上燭忽滅,劉克明等同謀害帝,即時殂于室內,時年十八”[18](pp.520-522)。所以,單憑球技人官實在不值得提倡。

四、結論

《全唐詩》中唐代球戲相關詩歌有69首(組詩中出現多首的每個類型按一首計),馬球和毗鞠作為開展最廣泛的球戲活動,詩歌數量大體相當。球戲作為專門書寫對象或附屬意象,成為詩人寫景記事、抒情遣懷的媒介,其內容涉及活動主體、物質要求、功能表現和心態追求。從詩歌中可以看出,馬球因對器具和場地的要求較高,其活動主體大多為統治階級和貴族,而且在活動中格外追求物質上的精致華美;蹴鞠則相對簡單,球具制作方法多樣,又經過創新改良,更加輕巧靈便,對場地的要求不高,危險性低,所以活動主體不拘身份、地位、年齡、人數,皆可行之。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都分隊比賽,進球計籌得分;娛樂性強,但也競爭激烈,團隊協作性強;都是軍事練兵的方式;都是寒食清明的節俗活動。拋球則是酒宴上女子伴以歌舞進行的表演活動,以供觀賞助興,詩多集中在中晚唐之后,并出現以此為酒令的唱詞《拋球樂》。

[參考文獻]

[1]司馬光編著,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2]羅香林.唐代文化史研究[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3]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M].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09.

[4]成都體育學院科研處編.體育研究資料:第4輯[Z].1975.

[5]徐堅撰.初學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4.

[6]司馬遷撰.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7]張玉書,等編撰.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

[8]董浩,等編.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9]封演撰,趙貞信校注.封氏聞見記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

[10]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扎京:中華書局,1960.

[11]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12]王兆鵬主編.唐宋詞匯評:唐五代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3]王說撰,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4]王定保撰,陽羨生校點.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唐掂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5]孫麒麟,毛麗娟,李重申.中國古代體育圖錄[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4.

[16]杜光庭撰,蕭逸校點.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錄異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7]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8]劉響,等撰.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猜你喜歡
唐代
論唐代省試詩的傳奇化
禮制規范視域下唐代陵戶的設置
再論唐代的使職、差遣
論唐代詩詞中“湘妃”意象的悲劇情感表達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唐代銅鏡中的設計美學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初探
唐代皖南詩歌探究
《永州八記》介詞用法研究
唐代官吏考課制度對現行公務員績效考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