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學研合作效果測量:理論與實踐

2018-09-10 13:03胡松
高教學刊 2018年5期
關鍵詞:產學研合作創新經濟

胡松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科技已經越來越成熟,創新的余地已經不多,新的領地亟待開發。產學研三方合作應運而生,三方合作既可以提高企業的產品價值,又可以促進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的技術創新,還可以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雙贏的新型合作模式。這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時代的需求,我國在十八大已經確定實施以創新為驅動力的發展略,政府出臺的政策也表明支持企業和各高校之間合作的立場,但理論與實際是否能完美結合,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產學研合作;經濟;創新;企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8)05-0191-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our technolog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mature, and there is little room for innovation. The new territory is in urgent need of development. The tripartite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ame into being. Tripartite coopera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product value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promot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t is a win-win new cooperation mode. This is a product of the times as well as a demand of the times.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decided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t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government's policy also shows its support for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but wheth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can be perfectly combined, we need to explore further.

Keywords: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 economic; innovation; enterpris

引言

產學研合作,指的有著技術需要的企業,以及可以提供技術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為了促進技術創新而進行三方合作。眾所周知,由我們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者企業自己去進行科學技術創新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一方面是因為知識量不充分,另一方面是科研資金不足。我們進行三方合作,是期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越來越多的產品的技術源頭來自于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企業與這兩者合作的意愿越來越強,產學研合作是大勢所趨。但我們內心總有疑惑,新模式下的三方合作是否真的有我們想象中的效果?理論與實踐是否能達到統一的高度?下面我們就產學研合作效果測量進行深入討論。

一、以前的產學研合作

90年代初,美國的大學獲得知識專利權,并可以與金錢進行交換,產學研合作正式展開。之前的產學研合作更多偏向與技術層面,通常是學校和研究院研究出一項新的技術,獲取專利以后,再將此項技術轉移給有生產需求的公司,達到三方獲得收益的目的。所以在那個時期,關于調查產學研合作效果的文章大多從當時的專利數量著手,并且評估這些專利的經濟價值,最終合并成代表產學研合作成果的數據。當時的學者們認為產學研合作主要內容就是以“技術”的方式進行三方合作,但是事實并不完全是這樣,因為產學研合作最重要的是“知識”而非“技術”,我們的測量方式也應該更多樣,更加全面,才能更加準確地反映出產學研合作的效果。雖然如此,“技術轉移”的測量方式已經比較清晰明朗,對于“知識轉移”的測量,各位科學家還眾說紛紜,沒有統一的標準。

二、測量方案

“效果”的測量一直是學界比較令人頭疼的問題,第一是因為人們對“效果”的定義各有不同,涉及的方面很多,需要用更多樣的工具進行測量,并且測量時應該分好幾個維度,例如對市場有何影響,這些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研究過程中人力成本是多少,最終促成合作的幾率有多大等等。第二“效果”的產生并不是由單一因素造成的,所以測量時不可能采用單一數據對這項合作的效果進行描述,在產學研過程中,學校和研究院都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公司方面也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所以我們測量效果時,最佳方案是測量“綜合效果”,而不是“單一效果”。

“知識”是一個不可數名詞,所以我們必須尋找不同的方法去代替對“知識”的測量,下面我們討論兩種測量思路:

(一)對知識進行估價

這里說到的“估價”是指評估知識本身以及利用知識帶來的經濟價值。在眾多價值體系中,目前人們研究時間最長,評估技術以及評估標準較為成熟的就是經濟價值,所以利用這一價值來對知識進行評估。把評估知識轉化成評估知識的經濟價值,這個操作起來就相對容易了,我們只要把轉移知識產生的價值與人們認為可以用多少錢將這個知識買下來劃上等號,便可以測量出這些知識的經濟價值了。例如在產學研合作中,企業方與學校、研究院簽訂的合同金額便可代表這一數值。

(二)對“行為”進行計數

這是目前更加被大眾所接受的方法,不直接測量“知識”,而是測量產生知識轉移這個行為的數量,簡單點說就是行為計數法。例如統計在產學研合作中申請專利的數量,拿到專利許可的數量等等,對這些容易區分,可實際測量的行為記性計數,最終綜合起來代表產學研合作的效果。

在此基礎上,有學者利用使用了計數法測量效果的英國大學-企業協會研究報告和澳大利亞知識產權研究院研究報告進行“效果”測量,也有學者借助多方程時間序列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面板數據模型等工具進行測量。盡管困難,測量方案依然很多,我們可以依據研究目的進行選擇。

三、合作效果

合作效果是經過產、學、研三方合作之后的客觀結果,這里面包含兩個方面,第一是正面的結果,我們稱之為“收益”,第二是負面的結果,我們稱之為“障礙”和“不足”[1]。這兩年對這兩個方面研究較多。

(一)正面效果——收益

正面效果可以分為兩種,一種較為直觀,可以用各種細化的標準進行計算。另一種較為隱蔽,需要我們人為去設置計量標準才能進行統計。

我們先來談談正面的效果,首先國家創新方面,三方合作推動了目前我國生產方向的創新發展進程,它可以被稱為目前創新的重要“源頭”。調查表明,經過產學研合作之后,新的專利和新的生產理念產生數量增加,更加方便優質的產品研發數量不斷上漲,甚至于縮短了這些產品問世的時間。

經濟方面,產學研三方合作對于我國全國的經濟增長以及區域的經濟增長都存在正面影響,但這些正面影響更多是長期的,短期影響不明顯。所以到目前為止,通過產學研三方合作而產生的經濟效益較為微小,我們更多的是看重它未來的發展潛力。

對于各方來說,首先是企業方面,和學校以及研究院合作的企業,可以獲得更新的專利,更加便利的產品,以及更快產出新產品,那么就意味著能夠用新的產品打開市場,搶先占領市場,增加市場占有率,獲得先機;并且通過三方合作產生的產品創新度有保證,技術壁壘高,不易被模仿,一旦占領市場,被反超的幾率較小,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也是極有好處的。

其次是高等學校方面,進行三方合作的高等學校將會與企業有更多接觸,這意味著學校不再局限于學習知識,還可以加入更多實踐操作的部分,因為合作企業有專業對口的實習機會,學校不妨把課堂“搬”到企業中,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知識是如何被運用的,可以提高高校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有一部分優秀的學生,在畢業時可以直接通過面試進入企業中工作,既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也提高了學校的就業率,一舉多得,退一步說,許多學生在未畢業之前就可以進入研究項目,獲得工作經驗以及收入,未來就算不能直接進入合作企業,也可以提升就業概率。

科研院所方面,其一直的研究資金來源與國家的公共資金,有時候不能支撐其完成更多的項目,雖然有新的想法但是礙于資金、人力、物力的不足而被迫停滯。與企業、學校進行合作之后,第一可以從企業方面獲得更多科研資金,打破其對公共資金的依賴性,利用這些資金,可以實現更多的科研成果,并且通過與企業、學校的合作,可以給科研院所帶來更多新的思考和想法,也有助于提高科研水平。第二可以直接從學校方面選拔合適的人才,畢竟學校是人才的搖籃,在目前人口紅利過去以后,要想獲得第一手人才資源是非常困難的,與學校合作則可以跳過這個難關,直接從搖籃里把可用之才選走,對未來研究院的發展也是極其重要的。

除此之外,在三方合作過程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通過產學研三方合作,能提高此次合作的滿意程度,并且如果三方的價值觀越契合,對滿意度的正向影響就越大。

所以總體來說,三方合作對于我國發展方面,產學研三方合作已經成為我國現在創新的重要源頭,既可以產生新的專利,又可以研究出新的業務或者是新的產品,并且可以加速新興產業出現的速度,實現了推動科技創新的目的。經濟方面,經濟影響目前成效較低,但長期效益較高,值得前期投入。對于合作中的三方,也都各有益處,這都是相輔相成的結果。

(二)負面效果——障礙和不足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產學研三方合作的負面影響,其中包括障礙和不足。

我們合作遇到的第一個障礙是最基礎的——信任,三方合作分屬的領域不同,并且互相之間的跨度較大,加上彼此都不熟悉,其中又涉及較大的利益,所以容易出現信任危機?!靶湃螁栴}”是目前為止最常出現、最基礎的障礙。

第二個障礙是三方合作中權力和利益分配不均勻,往往是企業的權力較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收益較少,企業作為出資方,對與市場了解比較透徹,但是也容易產生局限,對于創新不利,但是企業又掌握較大權力,這對于創新型合作來說,是一個較大的障礙。

第三個障礙在于合作更多傾向于技術轉移而非知識性轉移,三方之間知識的共享明顯不足,更多時候企業都得依賴高等學校提供知識,科研院所提供技術和想法,企業自身只需要提供資金或者機器,那么如果未來合作方式改變,三方都難以得到新的進步和改變,會一直依賴這種合作模式。

調查表明,三方合作的障礙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個障礙是屬于方向性的,第二個障礙是屬于交易過程中的。我們遇到這些障礙時可以采用以下幾種辦法進行解決。

1. 熟能生巧

三方合作還是比較新的合作方式,所以在合作過程中經常出現方向性障礙。很有可能三方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在合作中對產品的研發方向各執己見,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對于合作是不利的。但是其實這點需要我們有更多的經驗才可以解決,例如一開始我們合作中可能會綜合大家的意見,最終確定方向,然而這個方向未必是好的;后來我們決定聽從企業的意見,因為他們更加了解市場,然而結果也可能是不好的;接著我們決定聽從學校和研究院兩方意見的結合,因為他們有新的想法可以實現,最后的結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沒那么好。我們會不斷嘗試不同的方向,不斷進行調整,最終得出“確定合作方向”的經驗,那么方向性障礙就可以得到解決。

2. 三方進行深度交流

既然合作方式新穎,并且大家都不太熟悉,那么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建立關系的橋梁,我們企業、學校、科研院所三方都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通過交流,我們可以發現彼此之間想法的共通點,也能體會彼此之間想法不同的原因,互相接納和理解,最終確定方向時會比較容易達成一致,因為此時三方的關系已經不再是“針尖對麥芒”了。這對于方向性的障礙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但是必須注意一點,既然我們是合作,除了交心之外還會牽涉到利益關系,俗話說“談錢傷感情”,這句話不無道理,進行深度交流之后,由于雙方關系過于親密,可能會在交易過程中出現不足,也就是說在合作方案進行中時,三方可能會出現無人監督,利益關系模糊等現象。所以深度交流的方法是把雙刃劍,必須得控制好使用的力度,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3. 提高三方之間的信任度

剛剛提到,三方之間沒有足夠的信任是我們三方合作中最基礎的障礙,所以如果能把這個障礙解除,那么不論是確定方向,還是中間合作的交易進程,問題都不大。在提高信任度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調查中顯示的企業、學校、研究院所之間存在的沖突有哪些:第一點是企業與學校、研究院所之間的著重點不一致。企業看重的是技術,而學校和研究院所更看重的是知識,企業進行合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技術能得到升級,這個需求是緊急的,學校和研究院所進行合作的目的主要是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撐自己的研究項目,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從最終目的以及需求緊急程度中就已經發生沖突;第二點是文化沖突。學校和研究院所相對于企業來說是更加開放的平臺,整個工作的氛圍也會更加輕松一些。而企業則不同,每個企業都有屬于自己的行為規范和工作流程,每個環節都是固定的。這樣合作下來,必定會發生沖突。所以我們必須從這兩方面去著手解決企業與學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存在的問題,只有把這兩個問題處理妥當,讓三方達到平衡狀態,才能孕育出高度的信任,最終才可以將合作中的障礙化解。

四、結論與建議

一開始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人們對于產學研合作的研究僅限于技術轉移,所以會將關注點更多地放在針對知識產權商業化行為的研究,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學研合作模式越來越多樣化,眾多研究者發現對產學研效果的測量應該加上對“知識轉移”的測量。從目前我國的產學研三方合作來看,總體效果是利大于弊,并且長期影響大于短期影響,所以我們不要被現在短期的效果不明顯所影響,做好長期堅持產學研三方合作的打算。針對以上研究,筆者對于產學研三方合作提出一些建議:第一點是對于產學研三方合作的制度進行持續更新優化,更加注重內部管理;畢竟產學研合作參與者眾多,并且帶著不同的目的,來自不同的領域,管理困難度上升,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是必須的,可以達到三方互相制約與平衡的效果。擁有一個良好的制度,可以將工作效率提升一半,也就是我們說的“事半功倍”。建立制度后,應該在合作過程中不斷磨合,不斷查漏補缺,發現問題立即解決問題,不斷完善、優化合作制度,讓制度越來越完備,合作越來越高效。第二點是擴大合作規模,政府繼續引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三方合作,增大合作規模;既然眾多數據表明,產學研三方合作的結果利大于弊,那么政府應該大力支持此項目,一方面能推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率,還可以促進研究院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發明新的專利。在提倡創新精神的今天,產學研合作方式的產生無疑是對創新最有利的驅動力。所以由政府繼續引導,逐步擴大產學研合作規模,縮短產學研合作產生經濟收益的時間。第三點是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目前經過三方合作之后,轉化成產品的效率過低,主要原因還是研究出來的結果創新性高,但實用性較低。企業方在不了解各方情況的時候,就投入一筆數額不小的資金去嘗試,最后可能得不償失,也會降低產學研合作的機會;研究方在不清楚企業希望達到的產品效果時就盲目簽訂合同,最終研究出的結果不能轉化變現,浪費大量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所以提高轉化率需要生產方和研究方進行配合,研究方必須了解生產方的目的與要求,生產方必須明確知道研究方擅長的研究方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這樣才可能達到合作產值的最大化,也是我們三方都最希望看到的結果。第四點是可以打開競標渠道,更有利于吸引更強更有創新力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并且也有利于促進創新力的發展,提高創新效率[2]。目前我們的產學研合作方式還比較局限,更多是由政府進行推動,雖然合作數量越來越多,但其實合作方式比較原始,完全是由雙方的需求驅動,也沒有引起需求的途徑。研究院和學校方面有好的科研成果,但是宣傳力度不夠,企業方面不知道,合作便無法達成。并且有時候有一些企業知道有適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因為缺少良性競爭,提供的資金有限,對于學校與研究院歷經千辛萬苦得出的科研成果來說,有價值貶低的趨勢。所以打開產學研合作競標通道是有必要的,既可以對研究成果進行宣傳,又可以吸引更多經濟實力雄厚的企業投入進來,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又進一步推動研究院與學校產生更加多優秀的科研成果,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何樂而不為呢?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產學研三方合作是經濟快速發展時代下的新興產物,它可以綜合三方實力去進行科學技術研究,推動創新技術的發展,從理論到實踐,盡管現在有多方不足,也遇到許多障礙,但是從長遠的目標來看,進行產學研三方合作的戰略是對的,我們需要擴大規模,不斷優化,并且繼續堅持下去。

參考文獻:

[1]薛敏.生態系統視角下產學研合作動機及效果研究[D].山西大學,2016.

[2]吳友群,趙京波,王立勇.產學研合作的經濟績效研究及其解釋[J].科研管理,2014,35(07):147-153.

猜你喜歡
產學研合作創新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科教導刊(2016年28期)2016-12-12
產學研合作的主要制約因素研究
瑞典“移動谷”產學研合作的關鍵要素分析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