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與正骨療法治療頸源性頭痛的效果及安全性

2018-09-12 13:37王國立劉海永王雪東張雪松趙海華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8年7期
關鍵詞:中醫針刺

王國立 劉海永 王雪東 張雪松 趙海華

【摘要】目的:研究頸源性頭痛患者采取針刺與正骨療法的治療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8月-2018年2月納入的120例頸源性頭痛患者,按照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治療組采取針刺與正骨療法,對照組采取針刺治療,對比兩組治療結果。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高于對照組81.67%(P<0.05);但不良反應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15.00%(P<0.05);治療前兩組的VAS、臨床癥狀積分無差別(P>0.05),治療后治療組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頸源性頭痛采取針刺與枕骨療法效果明顯,快速緩解相關癥狀,降低疼痛感,促進病情快速恢復。

【關鍵詞】頸源性頭痛;針刺;中醫;正骨療法

頸源性頭痛是指患者頸椎或者頸部軟組織受損造成,從而產生連續性或者間歇性頭痛,成為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并降低生活質量。近幾年,我國電腦及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頸源性頭痛發生率日趨升高,受到醫療界重點關注。臨床常部分患者采取非甾體抗炎藥物進行治療,雖然能夠減輕頭痛癥狀,但長期使用后不良反應較多,直接降低治療效果,導致預后較差。隨著中醫技術的完善與發展,臨床指出在現代正骨療法基礎上采取針刺治療效果明顯,縮短治療時間,改善生活質量,為預后提供保障[1]。因此我院展開研究,探討正骨療法與針刺應用于頸源性頭痛中的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8月-2018年2月納入的120例頸源性頭痛患者,按照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治療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18-26歲,平均年齡(22.3±1.4)歲;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17-26歲,平均年齡(22.8±1.3)歲。對比兩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別(P>0.05)。

1.2 方法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正骨療法,用于調整頸1-4上頸段頸椎棘突,其中棘突偏向左側為例,囑咐患者坐在靠背椅上,并保持全身放松,兩腿自然彎曲,頸部前屈10-15°。術者利用右手拇指按在偏歪的棘突左側,并將左側肘關節半屈,托住患者下頜部,左手張開按在患者的枕后部,同時俯身用胸部抵住其頭部并固定,告知患者放松頸部,緩慢的向上將患者頭部托起,并同時向左側旋轉。直至最大限度時,再增加力度向左側旋轉約10°左右,同時右手拇指順勢向右頂推偏歪棘突,即可感到頸椎棘突彈動回位并出現一聲或數聲彈響。緩慢將患者頭部復回中立位,拿捏按摩頸肩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使其放松、平復。針對棘突向右側偏者時,操作方法同上,但方向相反。隔2天治療一次。重點告知患者治療后當日不可久坐久立,避免劇烈運動。對照組:采取針刺治療,取患者雙側風池穴、天柱穴、百會穴、太陽穴、完骨穴、頭維穴及頸2-4夾脊穴、列缺穴、合谷穴、阿是穴,針具選擇一次性毫針(0.25mm×30mm華佗牌)?;颊卟扇∽换蚋┓?,常規消毒穴位周邊皮膚。利用毫針在上述穴位分別進針,其中風池向鼻尖方向刺入20mm;太陽平刺1.5mm;天柱平刺2mm;百會穴平刺20mm;頸夾脊沿脊柱方向以70°角斜刺入20mm;列缺穴平刺1.5mm;合谷穴直刺2mrn;阿是穴平刺1.5mm。不做提插捻轉,留針30min。 1次/日。兩組連續治療二十日。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治療后一個月進行視覺模擬評分(VAS)、臨床癥狀積分調查,比較兩組治療結果。療效判定:顯效:治療后一個月內臨床癥狀消失,未出現頭暈等不良反應;有效:治療后一個月內臨床癥狀好轉,出現輕微頭暈現象;無效:治療后一個月內相關癥狀未改變,甚至出現頭暈等不良反應。VAS評分:總分10分,分值越高說明疼痛越強烈。癥狀積分:按照嚴重程度分別記為0-3分[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81.67%(P<0.05);但不良反應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15.00%(P<0.05)。見表1。

2.2 VAS、臨床癥狀積分

治療前兩組的VAS、臨床癥狀積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關于頸源性頭痛的發病機制尚無明確定論,可能與患者頭部神經受損、頸部肌肉痙攣、頸椎或者頸椎間盤退化等因素密切相關。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發生較大變化,導致我國頸源性頭痛發生率逐漸增多,同時趨于年輕化,成為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

中醫上認為頸源性頭痛屬于頭風范疇,主要是指受到外傷、勞累過度等因素影響后,頸部筋脈堆積、氣血痹阻,從而使氣血無法上升至頭部,最終造成頭痛。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臨床經過多次研究后,提出現代正骨療法效果較好。新醫正骨又被稱為定點旋轉復位法,經過一系列手法促進病變的軟組織恢復正常的解剖結構,同時還可緩解頸部肌肉痙攣,促進神經反射,加速血液循環,改善組織新陳代謝,從而發揮出止痛效果。另外聯合中醫針刺治療效果更好,其中風池穴壯陽益氣;天柱穴屬于頭部、頸部、脊椎及神經類疾病中首選穴位;百會穴升陽舉陷,益氣固脫;完骨穴疏導水液;頭維穴祛風泄火,止痛明目;夾脊穴可調節植物神經功能;合谷穴鎮靜止痛,通經活經,清熱解表。隨后利用毫針在上述穴位進針,直接作用于病灶,從而緩解頸部肌群的緊張狀態,減輕炎癥水腫癥狀,同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3]。本文研究結果中,治療組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81.67%(P<0.05);但不良反應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15.00%(P<0.05);治療前兩組的VAS,臨床癥狀積分無差別(P>0.05),治療后治療組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治療組可進一步增強臨床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快速降低疼痛,促進相關癥狀消退,為預后提供保障。因此中醫針刺與正骨療法相結合,不僅能夠改善患者頸椎關節錯位現象,緩解肌肉緊張狀態,快速緩解疼痛感,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中醫針刺與正骨療法應用于頸源性頭痛中具有重要作用,避免不良反應產生,快速緩解相關癥狀,降低疼痛感,促進病情恢復。

參考文獻

[1]歲建昌,郎伯旭.項八針配合頭部阿是穴留針治療頸源性頭痛臨床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08):758-761.

[2]張婷,游菲,萬文俊等.Mulligan手法聯合人迎穴改良針刺法治療頸源性頭痛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7,39(08):619-622.

[3]劉建航,陳道云,黃勇等.手法治療頸源性頭痛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中醫正骨,2016,28(01):28-30.

猜你喜歡
中醫針刺
清明的雨
單純針刺與針刺配合半夏白術天麻湯的治療對比
糖尿病患者的中醫飲食護理相關問題分析
中醫英譯的誤譯現象探析
社區中醫干預初產婦產后焦慮及抑郁的效果
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病38例臨床觀察
新疆抓獲75名“針刺”嫌犯
針刺治療術后尿潴留68例
針刺并彌可保穴位注射治療三叉神經痛30例
牙痛苦相煎 針刺有要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