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溫天氣對蝦的肝腸胃病變需重視,一文詳解4種腸炎問題

2018-09-15 05:49王維廈門科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當代水產 2018年7期
關鍵詞:弧菌內服對蝦

■ 王維 (廈門科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高溫的夏季到來,尤其是今年,早早的酷熱溫度就初現端倪,很多老養殖戶都擔心今年將是一個少見的高溫多雨的年份。而這種氣候卻并不是對蝦養殖的適宜氣候,而五月份筆者在走訪市場時就發現一些養殖區域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肝腸胃病變出現了。因此這個月我們就來細數一下可能引發對蝦腸炎的各種原因。

經過多年的走訪一線塘頭,筆者將自己見過的腸炎分為以下4類:物理性腸炎、營養性腸炎、病原性腸炎以及中毒性腸炎。

1 物理性腸炎

物理性腸炎又稱為創傷性腸炎。這種腸炎理論是源自吞食性和草食性魚類的研究與經驗。比如草魚,若大量吞食了過于堅硬的草料桿莖,腸道內壁就會被這些短時間難以消化的堅硬桿莖給劃傷,在鏡檢腸壁時就能見到有條狀傷口。腸道若出現過多的創傷,進食后腸道就會出現明顯的不適,自然會影響胃口,甚至出現短期的厭食。而這種情況在以前的對蝦養殖中很常見,當質地過硬或粘合劑過多的粗制飼料被蝦磨碎吞進腸道后遇水會慢慢膨脹變大,這些食物經過腸道時,少數顆粒較大質地堅硬的原料會因為飼料的膨脹而壓迫劃傷腸道并將腸壁上的消化菌群刮走,不僅令腸道不適,產生過多粘液,嚴重的還會導致腸道消化功能的衰退,長時間的物理性腸炎還會產生白便。

這幾年隨著飼料工藝的提升,多數料企都提高了飼料原材料的粉碎細度,這種物理性腸炎已經較少見了,但也仍然有少數投喂劣質飼料的池塘會出現。而處理的方法并不復雜,換料是必須的,隨后減料拌喂一些促進傷口愈合和保護腸道表皮黏膜組織的藥物(如多維、多糖、EM菌等)即可。而預防手法更為簡單,只需在飼喂之前0.5h用鹽水將飼料打濕軟化即可有效的預防這種情況發生。

2 營養性腸炎

營養性腸炎,簡單來說就是營養不良。常見的原因是苗期投喂較少,或早期沒有拌喂一些易吸收促進發育的藥物,或苗期天然餌料投喂較少,或在餌料過渡時沒做好,或腸道菌群失調(可能是自身發育問題也可能是用了殺菌抑菌的藥物影響了腸道菌群的健康),自身消化水平低下等原因導致營養吸收出現障礙。常見的癥狀是拖便、斷腸甚至空腸。嚴重時腸道會漸漸變細,肝臟萎縮,機體會逐漸瘦弱,整池對蝦大小不一,活力下降,趴罾無力。這種情況想要恢復健康需要降低蛋白,長時間拌喂天然的營養產品(如多維、多糖、光合細菌、海洋紅酵母等)和一些促進消化功能的活菌產品(如酵母菌、乳酸菌、耗氧型芽孢等),一般內服1周時間若腸道能逐漸變粗就有希望恢復健康。若是以上這些藥物拌喂無效,那這池蝦也很難長大了,建議及早排塘減少損失。

慢性病原性腸炎中期-白色黏液阻塞腸道

另外還有一種營養性腸炎并非消化功能太低,相反是因為消化功能太過強大,也會出現營養性腸炎。這種原因引起的營養性腸炎的癥狀與菌群失調的癥狀剛好相反,不是細腸而是粗腸、腸道經常顯得非常飽滿,充斥著各種食物,腸道顏色偏黑(飼料、雜質、底污)或偏綠(藻類)。鏡檢腸壁偏薄、腸壁上的色素斑點會明顯的變淡或擴散開來。這種情況較為常見于長期拌喂過多的活菌產品(尤其是乳酸菌、酵母菌或帶有大量這類活菌的產品,如淺發酵的發酵飼料或飼添)或水質底質嚴重惡化后對蝦吃到著生有過多細菌的雜質或餌料。

筆者在四五年前培訓時曾稱這種營養性腸炎的原因是“過度消化”,其實就是因為這些進入對蝦體內的細菌已經遠超過對蝦機體正常所需,且能很好的定植下來并持續繁殖。而細菌過多時就會主動的搶奪吸收機體里的營養,從而會令對蝦持續感到饑餓,所以對蝦會不自覺的不斷進食,加上細菌產生的代謝產物的協同作用,腸道就會在這種持續的進食過程中變粗,而腸壁也會逐漸變薄。但實際上對蝦的機體并沒有得到這些它攝食進體內的營養,反而會越來越瘦弱,時間一長就會漸漸變成棉花蝦。對于養殖者而言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投入的成本都會非常大,但蝦卻會越養越瘦,最后基本都是純虧的結局。所以筆者這幾年經常提醒熟悉的朋友,不要長期單喂一種活菌,尤其是酵母菌和乳酸菌。而是應該兩三天換一種生物制劑來交替使用,同時要特別注意在雜質懸浮污染物多時,勤氧化,多改底,交替補菌。避免池塘出現單一菌相,更要避免機體出現單一菌相。尤其是腸道偏粗時要適當的喂點中藥、多糖、微量元素、多維等來調節一下腸道的健康而不是一味的用菌調理。

粗腸,分節,白肝

弧菌爆發

甲藻所致紅肝、腸炎

裸藻中毒所致綠腸

慢性腸炎所致空腸空胃黃肝

食物中毒所致紅腸紅胃

3 病原性腸炎

通常人們認為腸炎的病原多由細菌引起,而筆者又將常見的病原性腸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急性病原性腸炎一般由副溶血弧菌、鰻弧菌、氣單胞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過多繁殖所致。常會出現紅腸、紅尾、紅體(副溶血弧菌感染會導致身體附肢發紅);腸道內常有食物,但糞便粘液較多;1~4cm的發病小蝦常會有“拖便”的現象,肝臟會因為致病菌的傷害而變差甚至逐漸萎縮壞死;嚴重感染的會出現零星游塘甚至白便。急性腸炎來得很快,但只要用藥及時得當去得也一樣的快。一般用三黃或大黃配聚維酮碘內服外用是較好的防治方法。若是擔心藥物傷害水體菌相的話,可用蛭弧菌配乳酸菌或強耗氧型芽孢內服外用來抑殺水體、機體的細菌。這幾年隨著蛭弧菌的發展這種用法在育苗和標粗階段用得非常頻繁,也是無刺激的防控包括腸炎在內的大多數細菌病的一個常規手段。若是已經非常嚴重的池塘,除了內服外用上述殺菌產品外,還必須注意搭配氧化型改底的產品清除底質雜質中附著繁殖的致病菌,只有改良好池底環境才能保證急性腸炎不會短時間復發。

慢性病原性腸炎是由霍亂弧菌過多感染所致。這種弧菌在弧菌培養基上顯黃色,以前大都認為黃菌致病性并不強,致死率也不高,所以危害性不大。但殊不知正是因為其致死率低的這一特性,經常會被養殖者忽視,加上霍亂弧菌的癥狀極不明顯,經驗不足的養殖者很難分辨出來,待到出現明顯的慢料、腸胃肝臟病變(肝臟發白、透明、萎縮)、體表癥狀時已經是晚期了。而慢性腸炎的潛伏期又非常長,從感染到晚期需要40~60d以上。不注意防控調理的池塘會在放苗一個半月前后出現生長變慢,然后攝食量停止增長的現象,漸漸的還會減料下來,飼料越吃越慢,還很難察覺到原因(養殖者常規歸結于苗種的優劣,這就更會影響準確判斷治療的及時性),只有到了很嚴重時才會出現腸道前端被黃色或白色粘液堵塞,甚至出現軟殼偷死。而此時已經幾乎無藥可救了。

這種腸炎只會令整池蝦的體質慢慢變差,死亡也只是零星死亡,加上對蝦有種群內的自殘習性,零星死亡的對蝦很容易被稍微正常的個體給吃得干干凈凈,所以一般只會在整池體質非常瘦弱,同時又在大蛻殼期時才會出現蛻殼或硬殼障礙導致的大批量死亡,而直到這個時候很多養殖戶才會有所察覺。但即使是察覺到,由于這個時候養殖者投入的成本已經不小,而發病癥狀除非拿到手里仔細觀察幾乎很難看得出來,所以幾乎沒有一個養殖者會輕易放棄這池蝦,哪怕是死撐都會撐到最后??墒嵌鄶等藚s不知道,當看得到癥狀之時,這個病已經是晚期,基本沒法挽救了,這一點養殖者要特別注意,千萬小心。所以筆者曾一度認為霍亂弧菌引發的慢性病原性腸炎是對蝦養殖最為危險的一種疾病之一。

慢性腸炎的預防并不太難,只要在養殖一個半月期間隨時注意水質底質的優良,對蝦腸胃機體的營養調理,注意水體環境和對蝦機體菌相的調控即能對這種病有較好的防控效果。一般苗廠的常規拌喂手法(內用外潑:多礦、微量元素、多維、EM菌、蝦青素、蛭弧菌等)也對霍亂弧菌有較好的抑制效果,所以一般也很少有小苗出現慢性腸炎的情況。但若是患病有一段時間后的處理就比較麻煩了,首先得頻繁改底(主要氧化型),先構建一個不利于霍亂弧菌繁殖的底部環境;還得交替外潑大量的益生菌(尤其是乳酸菌、芽孢菌)來以菌抑菌;由于慢性腸炎發展到中后期主要的問題是肝臟病變,所以得先從肝臟調理入手,而此時基本都無法很好的吃料,所以保肝藥物(一般是保肝中藥、多糖、蝦青素等)只能靠外用。運氣好的話在停料的同時外潑2~3次,肝臟就能得到一定的恢復,這時再用乳酸菌/強耗氧型芽孢菌+蛭弧菌+多維內服兩天抑菌殺菌的同時稍微提高一下機體的消化能力,接著再用三黃配合聚維酮碘按該池塘的外用劑量浸泡飼料5~10min后潑灑。這樣重劑量用法只需用1天2餐之后再回歸正常劑量連續拌喂3~4d。一般來說,這番用藥下來,基本都能得到較好的恢復,只要產品質量不錯的話,做完這一套下來活力都會一定提高,明顯能看到清晰的腸線。如若此時吃料還不是很好的話,可以再拌些活菌營養藥物內服2~3d即可恢復正常。當然,若是前面連續外潑數次肝藥仍沒有見效的話,就說明發病太久,很難治療,也就不用再繼續用藥了。不過哪怕是這個時候,也還有個經驗性的“死馬當活馬醫”的方法,就是停料外潑EM菌+水溶性多維+海洋紅酵母+微量元素,按說明書劑量,每晚1次,一般連用1周左右會出現一定幾率的恢復。

另外,前些年有人提出有病毒性腸炎一說,懷疑是由桃拉病毒、白斑病毒等引發腸道病變所致。這種說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經過這幾年的一線跟蹤,筆者幾乎沒見過能明確證明是病毒引發的腸炎。畢竟對蝦比魚類低等很多,是否病毒能引發其腸胃病變,現在還沒有什么實驗依據。當然,我們經常能見到一些感染弱毒型病毒的對蝦同時出現該病毒病不應出現的明顯的腸胃疾病,筆者更傾向于這是繼發的細菌性腸炎或中毒性腸炎。若是養殖者懷疑自己的蝦是病毒性腸炎,可以參考慢性腸炎的處理方案來做。病毒是處理不了的,但抑制病毒,延緩爆發還是做得到的。

4 中毒性腸炎

相比前面那些腸炎類型,實際上筆者近幾年來見得最多的還是中毒性腸炎。原因估計是確實有太多毒素能引發腸胃病變。

pH長期偏高引發的堿性中毒,其中一個危害就是腸道菌群失調,嚴重的還會導致腸道黏膜組織因堿性腐蝕而受損。遇到這種情況在持續用乳酸菌搭配紅糖或有機酸慢慢降低pH的同時,還可拌喂甘草+陳醋+乳酸菌來慢慢恢復腸道健康。

氨氮偏高也會腐蝕腸道的表皮黏膜組織。哪怕是低濃度的氨氮長期存在時也會對表皮細胞有一定的傷害,而且這種低濃度氨氮引發的中毒性腸炎的癥狀類似于慢性病原性腸炎,很難察覺,所以養殖者要特別注意早中期氨氮的變化。處理手法與堿中毒相同,畢竟氨氮的毒性pH呈正相關,所以降低pH有助于氨氮中毒癥狀的緩解。

余氯偏高引發的腸炎一般出現在養殖早期,尤其是蓄水池消毒處理條件的一些養殖場常會出現漂白粉消毒藥殘未盡時進水影響對蝦健康生長的情況。這種蓄水池要注意不要使用其底層水(漂白粉消毒后藥殘會隨之沉底聚集)即可還好的避免余氯毒害。若是已經出現傷害的,也可用堿中毒的方法來緩解。

底污中毒是這兩年新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其實包括的毒素非常多,多數是難溶的,也有一些是溶解有機物。這類污染物質過多時會被吸附進雜質絮團內,對蝦一旦攝食過多就會中毒,癥狀類似急性病原性腸炎,當然其實這些絮團里確實也會繁殖很多的致病菌,估計也和這有一定關聯,但一些時候我們通過簡單的解毒處理,如連續內服微量元素、生姜、小蘇打、耗氧型芽孢菌也能很好的處理好這種腸炎。當然在處理這種中毒性腸炎的同時自然不可少的須要改底調水,處理污染源。

高溫濕熱季節飼料容易霉變變質,若是不小心喂了這種霉變的飼料,對蝦就會很快中毒,引發腸炎,喂得少的會出現類似慢性病原性腸炎的癥狀,而嚴重的則會導致肝壞死而大批量死亡。遇到這種情況換料是必須的,然后連續潑灑小蘇打5斤每畝+粗鹽10斤每畝(海水養殖無需使用)+微量元素(說明書劑量),同時同樣照上面的比例拿點來內服排毒。

藻毒素是這幾年提得比較多的一個樣子問題。無論是有毒的甲藻、藍藻、裸藻還是本身無毒的藻類死亡之后產生的毒性物質(如硅藻、綠藻、金藻等)都會在短時間內導致對蝦出現中毒性腸炎。藻毒素的處理相當麻煩:得先用微量元素+生姜+小蘇打(海水用)/鹽(淡水用)外用內服促進機體的排毒;再用乳酸菌/芽孢/酵母菌(任選其一,交替使用,每樣不能連用超過3d)+海洋紅酵母+水溶性多維促進機體毒素的分解;若有肝臟病變的還得在之后用中藥慢慢調理肝胃。正是因為藻類毒素的難以處理,所以這幾年一些主養區漸漸興起了微藻養殖模式和生物絮團模式,能很好的調控藻類對對蝦的影響。

抗生素中毒估計是所有高密度養殖區域的一個很頭痛的問題,每年都會有上百號養殖戶會問到筆者類似的問題。有用過抗生素的養殖者應該見過一個現象,就是在劑量稍微大些的使用抗生素之后,經常會見到對蝦出現肝臟病變、料量降低、生長緩慢,嚴重的還會出現軟殼、空殼、肌肉萎縮、甚至棉花蝦等情況。這就是抗生素中毒了。其實原因很簡單,抗生素進入對蝦機體中無差別的“廣譜”殺滅了大部分菌群,導致機體失去消化功能,這種情況一直要持續到抗生素的藥殘代謝掉才能結束,關鍵是很多抗生素的藥殘時間非常長,若是養殖戶用量過大或使用不當(內服的搞來外潑)的話,整個池塘包括對蝦機體的微生態就會被直接摧毀,自然就沒有消化能力了。這種情況一般筆者遇到后都會建議排塘,因為處理成本非常高,并且搞好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所以這五六年來筆者基本就不再建議養殖戶使用抗生素了。當然若是一定要處理,用藥的方法類似藻毒素的方案,但效果卻遠沒有那么立竿見影,一般至少要進行2個療程才有可能得到很好的恢復。另外,若是有條件的養殖場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即“轉塘”,只有一個要求,新塘的池水要處理干凈,不要用帶有藥殘的水源。

以上,是近幾年筆者所見可能是腸炎的各種原因,希望各位養殖朋友能準確的鑒別和判斷,并能及時對癥的用藥。記得一個老農跟筆者說過一句話:“只要是人工養殖,就肯定會有腸炎,因為不是天然生態的,自然會因此而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倍覀兾ㄒ荒茏龅闹皇潜M量能及時的找到問題原因所在,將這懲罰減輕一些。

猜你喜歡
弧菌內服對蝦
對蝦養殖弱勢群體的管理
銷量增長200倍!“弧菌克星”風靡行業,3天殺滅98%弧菌
對蝦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處理
中藥內服加熏洗對手外傷術后康復的臨床療效研究
對蝦免疫增強劑研究進展
副溶血弧菌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
對蝦常見環境性疾病的防治
涼血活血解毒法內服外洗治療糖尿病合并銀屑病的有效性
如何有效防控對蝦養殖中的弧菌病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腸毒素的檢測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