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宣州區小麥赤霉病發生特點分析及防治技術

2018-09-17 06:15黃茂
安徽農學通報 2018年13期
關鍵詞:病穗率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

黃茂

摘 要:通過調查2018年宣州區小麥赤霉病發生情況,結果表明,2018年宣州區環境菌源總量高,氣象條件相對較適宜發病,該區小麥赤霉病未防治田間自然發病程度達5級,防治后小麥赤霉病發生程度為3級,且小麥赤霉病防治2次明顯優于防治1次,早熟小麥赤霉病病穗率低于遲熟或戀青晚熟小麥。因此,應采取綜合措施,加強小麥赤霉病的防控。

關鍵詞:小麥赤霉??;病穗率;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3-0056-03

宣州區是皖南山區耕地面積最大的一個區縣,總耕地面積5.73萬hm2,常年小麥種植面積穩定在2萬hm2以上。小麥赤霉病是宣州區小麥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不僅造成小麥產量損失,而且還影響小麥品質,從而大大降低小麥種植戶的效益。2010—2018年,該區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程度除2013年屬輕發生和2017年屬中等發生外,其余年份均屬中等偏重發生。本文通過分析多年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特點,為今后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提出相應防治技術,提供參考。

1 病害發生流行的條件

1.1 環境菌源總量高 近幾年宣州區全面推進秸稈全量還田,小麥在播種時均實行輕簡化免耕種植,田間粉碎的水稻秸稈大部分或全部都在小麥的畦面上,田間菌源寄主增多,造成環境菌源總量高。2018年3月26—30日調查麥田稻樁,稻樁叢帶菌率平均為52%,比2017年同期多48.57%,比近3年同期均值多14.44%,株帶菌率平均為13.2%,比2017年同期多30.95%,比近3年同期均值多83.58%。具體詳見圖1。

1.2 小麥開花期與孢子釋放高峰期吻合度高 宣州區小麥正常的開花期每年均在4月3—15日,晚播小麥一般在4月18—21日,年度間相差1~2d。從表1可以看出,小麥赤霉病孢子釋放高峰在4月上旬中期至中旬末期,但年度間差異較大,根據生物進化和適應性原則,小麥赤霉病孢子釋放高峰期每年都與小麥開花期高度相吻合。

1.3 品種對小麥赤霉病的抗性不強 2012—2018年宣州區種植的小麥品種均為江蘇寧麥系列、揚麥系列和鎮麥系列的紅皮小麥,如寧麥13、寧麥9號、揚麥15、楊麥16、揚麥20、鎮麥168等品種,這些品種相對白皮小麥對赤霉病有一定的耐病性,但對赤霉病的抗性都不是很強。

1.4 偏施或重施化學肥料,利于小麥赤霉病的重發 2018年戀青晚熟小麥明顯較常年多,約占小麥種植面積的30%。由于2017年小麥播種較晚,春后長勢較差,種植戶為了不斷追求高產,大量補施化肥,造成后期小麥戀青晚熟,發病程度明顯重于正常施肥田塊。2018年5月4—11日調查,正常施肥田塊小麥赤霉病病穗率平均為5.7%,病指平均為1.64;化肥重施的田塊病穗率平均為19.29%,病指平均為5.54。

1.5 氣象條件對小麥赤霉病發生較有利 2018年宣州區4月上旬降了2次雨,分別為4月2日和4月5—6日;4月中旬連續降了3d雨,即4月12—14日;4月下旬降了2次雨,計2d,分別是4月21日和4月23日,具體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早熟小麥在開花期幾乎錯過了雨期,是輕發的主要原因,中遲熟小麥在開花期和灌漿期均遇到降雨天氣,是其重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同時由于2018年4月份降雨時間期間短,給宣州區無論何種類型的小麥赤霉病防治提供了時間準備,通過田間調查發現,小麥赤霉病防治的小麥和未防治的小麥之間差別較大。

2 2018年宣州區小麥赤霉病大田病情發生特點

根據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小麥赤霉病測報調查規范》對小麥赤霉病發生程度進行分級,具體見表3。

2018年宣州區小麥赤霉病防治后的發生程度為3級,未防治的小麥赤霉病自然發病程度達4級或5級,小麥赤霉病田間病穗率大田表現為早熟小麥輕于中遲熟小麥,防治2次的輕于防治1次的,防治1次的輕于未防治的,病情指數今年均低。

2.1 防治后田間病穗率、病指均較常年低 從圖2可以看出,自2013年后宣州區小麥赤霉病防治后的發生程度均為3級,平均病穗率均在10%以上,2018年5月4—11日調查,防治后的田塊小麥赤霉病病穗率平均為14.63%,病指平均為4.25,在環境條件近乎相同的條件下,通過適期對路用藥防治,病穗率和病指年度間差別不大。

2.2 早熟小麥赤霉病病穗率發生程度輕于中遲熟小麥 由表4可知,宣州區近3年早熟小麥赤霉病的病穗率都低于中遲熟小麥。2018年5月4—11日在宣州區主產區調查,早熟小麥赤霉病病穗率平均為7.15%,病指平均為1.85;中遲熟小麥赤霉病病穗率平均為18.11%,病指平均為6.85。早熟小麥赤霉病病穗率比中遲熟小麥低60.51%,病指低72.99%。

2.3 田間小麥赤霉病防治2次的病穗率低于防治1次的 5月4—11日調查,宣州區小麥赤霉病防治2次的平均病穗率為7.15%,病指平均為1.85;防治1次的小麥赤霉病平均病穗率為18.14%,病指平均為5.44;防治2次的小麥赤霉病病穗率比防治1次的低60.58%,病指比防治1次的低65.99%,具體詳見表5。

2.4 未防治的田塊自然病穗率高,病情指數重 5月4—11調查,宣州區未防治的田塊小麥赤霉病自然發生程度為5級,病穗率平均為79.5%,病指平均為34.63,病穗率比2017年同類高14.38%,病指比2017年同類高97.88%。

3 防治技術

3.1 大力推廣深翻,減少小麥赤霉病病源寄主絕對量 小麥子囊殼成熟后,遇水滴或相對濕度大于98%的條件即能釋放子囊孢子,相對濕度小于95%時不能釋放孢子,孢子釋放后借風雨進行傳播,通常傳播高度為1~1.3m,少量可達10m,但作物層中孢子仍最多,因此小麥赤霉病的初侵染以本田或本地區為主[1]。宣州區近幾年全面推進秸稈禁燒和全量還田,田間秸稈較多,應大力提倡和推廣在水稻收割后立即進行旋耕深翻,將秸稈深埋土底后再進行播種,這樣可以減少小麥赤霉病菌源寄主絕對量,從而降低小麥赤霉病環境菌源總量。

3.2 適時早播 宣州區小麥抽穗開花期大部分在清明至谷雨期,此期間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雨,小麥赤霉病發生的風險很大,因此宣州區小麥應適當早播,在翌年4月上旬前抽穗開花。通過多年的觀察和總結,宣州區小麥適宜播期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7日。

3.3 選育抗耐病強的品種 目前,宣州區種植的小麥品種主要是揚麥系列、寧麥系列和鎮麥系列的紅皮小麥,對小麥赤霉病有一定的耐病性,應繼續篩選一些抗耐病性強的品種推廣種植。

3.4 適期開展對路藥劑的防治 小麥赤霉病子囊孢子最先侵染小麥的部位是花藥,其次為穎片內側壁[2],所以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應在花期。鑒于小麥抽穗開花的秩序是先穗軸中部、再上部、最后再下部,防治應該防治2次,第1次防治在初見小麥中部有小黃花,藥后7d再進行第2次用藥防治,藥劑可選用氰烯菌酯、多菌靈(懸浮劑)、戊唑醇、苯甲·多抗、咪鮮胺、戊唑醇等。

參考文獻

[1]陳利鋒,徐敬友.農業植物病理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病穗率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
懷化地區稻曲病氣候風險時空特征分析
水稻稻曲病防治藥劑篩選與防治適期確定試驗研究
商洛核桃舉肢娥防治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