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下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評價指標體系

2018-09-17 05:42賈奧博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評價指標體系人才需求智能制造

賈奧博

【摘要】技術變革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社會進入智能化時代,“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智能制造是將傳統制造工藝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融合而形成的智能化制造方式,所需人才不僅要符合新時代要求,還要具備智能化社會要求的基本素質和專門素質?;诮逃u價學的理論基礎和方法,科學地建立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評價指標體系,為后續評價標準的設計和科學的評價結果的產生奠定基礎。

【關鍵詞】智能制造 人才需求 職業教育培養目標 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008-03

黨的十九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應該有嶄新的發展面貌。恰逢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出,要緊密圍繞重點制造領域的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爸袊圃臁痹谙颉爸袊窃臁边~出關鍵一步,人作為最重要的智力資源,技術人才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產品、管理等方面的新特點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和素質提出新的培養要求,職業教育培養目標也將作出調整。

一、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將傳統制造工藝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融合而形成的智能化制造方式。在智能制造過程中,技術加速更新換代,生產方式、人才培養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將發生革命性變化。技術革命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和中國民族的發展證明強大的制造業是提升綜合國力的必由之路,中國要抓住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機遇改變傳統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

二、智能化社會的人才需求變化

從21世紀開始,隨著網絡技術深入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積蓄力量,準備大展身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教育等也在緊跟著發生變化。

1.智能化社會

在2011年4月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第四次技術革命第一次被正式提出,即“工業4.0”。第四次技術革命通過推動“智能工廠”的發展,在全球范圍實現虛擬和實體生產體系的靈活協作。不僅限于智能互聯的機器和系統,不同技術的融合橫跨物理、數字和生物幾大領域也帶來了變革廣泛的智能化社會。

技術的變革直接改變了生產力,也帶來生產關系的變化。當生產力提升后經濟快速發展,政治、文化、教育等也要調整。中國制造2025戰略是第四次技術革命在中國的具體展開。近幾年在經濟常態化下,政治上放開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限制,提供優惠政策促進技術革新;賦予“工匠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整合教育資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各個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

2.人才需求的變化

智能化生產需要勞動者掌握生產服務全方面的知識以及學習與操作的能力,比如:掌握生產原理,執行帶有參數的操作流程任務,調試設備,優化生產工藝過程,記錄和分析生產數據,改進生產網絡和系統,進行設備故障排除和維修等。然后進行合理決策與準確調整,完成產品的設計與生產等工作。

智能制造人才應具備的主要能力包括: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智能制造使得工作對象是融入了高新技術的智能化設備和能夠在不同生產任務之間切換的智能生產線,技術人員要懂得數據化設計、智能制造等信息技術原理;知識融合能力。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不能依靠外在的指標,如學歷來衡量人的知識水平,學習型社會決勝的是誰能夠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跨領域發揮知識的最大價值;可持續發展理念。無論是工作中的“工匠精神”,還是生產、使用環節的“綠色制造”意識,都是智能制造持續發展的強大力量,也是技術技能人才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評價

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培養目標是第一步需要確定的,也是最終要達到的結果。前三次技術革命分別對其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審視即將到來的第四次技術革命,職業教育培養目標也將調整來適應新的人才培養要求。

1.職業教育培養目標

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是當代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對受教育者培養規格的具體要求。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要反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尤其是《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人才規格。明確培養目標是統一全體職業教育者的基礎工作,是所有教育活動運行的依據。

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由幾個要素構成,又因各級各類職業技術院校而不同,評價維度多樣,現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基本素質、智能制造素質和職業能力為一級指標,建立智能制造下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評價指標體系。

2.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評價

對職業教育培養目標進行評價是判斷其制定是否科學,實施是否便利且符合教育參與者實際的重要手段。遵照一定的原則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是基礎工作也是評價的關鍵。針對智能化社會對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要求制定評價指標體系,結合職業教育特點和相應評價原理,對智能化社會相應的各個要素進行分類,把本質屬性和特征轉換成不同的指標來表達,找出某種對應關系,形成反映事物特征的指標集合,確定評價標準和權重,利用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價。

(1)評價原則

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必須遵守幾條原則:

1)全面性與獨立性

各級指標的建立都必須反映一個層面所包含的全部要素,各要素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補充完整培養目標的表述。各個指標有獨立代表的一個方面,不與其他指標相包含,避免重復測量,保證評價指標體系的效度和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2)可操作性

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必須要考慮現實因素,各個指標在實際評價過程中要便于測量和操作。一些指標可以參照相應的數據測量得出定量結果;另一些主要是通過查閱資料將質性評價劃分為不同水平,得出較為準確的評價結果。指標體系實施的難度和強度只有在合理范圍內才能算是一個好的評價指標體系,結合權重的設計,得出最終的評價結果。

(2)評價指標設計層次

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各組成部分可以劃分出以下幾個層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現在所有標準制定的大背景,教育為社會主義培養人才。德智體美勞是傳統五要素,是衡量學生的基本指標,順應時代賦予新的定義。智能制造背景下職業教育的培養要具體相應的素質適應經濟社會的新要求。職業發展能力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學習能力、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指標設計層次如圖1所示。

(3)評價指標體系

由以上層次設計,確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可以建立4個一級評價指標,13個二級評價指標,以此為基礎開展評價工作。如表2所示。

(4)指標內涵及應用說明

智能制造下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評價指標具有新的內涵和實際應用說明。

1-1指導思想

(1)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文化引領,培養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制造強國建設的人才。

建議評價方式:查閱學校政治考核相關資料,追蹤畢業生發展。

1-2教育方針、政策

(1)貫徹和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培養目標遵守《職業教育法》和相關地方法規。

(3)符合學校發展要求,遵守規章制度,履行教學行為規范。

建議評價方式:查閱相關資料,訪談并考核學校、教師的教育行為。

2-1思想品德

(1)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健康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2)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培養誠實、勤勞、勇敢,擁有精益求精、奮發向上、團結合作良好職業道德的人。

(3)行為端正,舉止有禮,生活有序,學習認真,能夠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建議評價方式:查閱相關資料,考核日常行為操行。

2-2文化基礎知識

(1)語文、數學和外語三門學科知識滿足基本達標要求。

(2)結合智能化原理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不僅滿足量的要求,還要通過測評達到較高的質量。

(3)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認識事物的正確方法。

建議評價方式:查閱學生的成績單,審核知識測評標準。

2-3藝術鑒賞力

(1)會欣賞和理解學習與生活中的現實美和藝術美。

(2)有意識地在專業學習和工作中創造美,提升職業美感。

建議評價方式:考察通識課與選修課中對學生藝術修養的滲透。

2-4身體活動能力

(1)具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身體素質。

(2)生活中注意衛生,適當鍛煉身體。

(3)能夠有效防御身體傷害,具備職業安全知識。

建議評價方式:身體檢查、體育測量、安全知識測試。

3-1創新精神

(1)思維開放,具有開拓新的發展領域的勇氣。

(2)勤于動手,不怕失敗,具有實踐創新的能力。

建議評價方式:結合具體領域提出創新方案。

3-2知識融合能力

(1)基礎知識扎實,各學科發展均衡。

(2)學科知識理解較為深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建議評價方式:考核自主研究的興趣和實踐。

3-3信息技術應用

(1)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應用,能夠操作一般軟件進行工作。

(2)熟練應用網絡進行大數據的基礎處理工作。

建議評價方式:對計算機操作進行等級劃分與評定。

3-4可持續發展理念

(1)明確生產制造過程中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標準。

(2)有意識地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

建議評價方式:是否明確提出并嘗試節能減排。

4-1學習能力

(1)勤動腦,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

(2)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尋求新知識,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建議評價方式:衡量所反映學習能力是否全面。

4-2專業能力

(1)特定專業或技能的實踐應用情況。

(2)在專業領域有較為明確的發展規劃,有意識地提升專業水平和各種能力,拓展發展路徑。

建議評價方式:專業或技能界定是否明確,應用情況是否說明。

4-3社會能力

(1)遵守職業道德,自覺承擔法律責任。

(2)能夠很好地與人溝通,交流想法。

(3)善于與他人合作,協調能力強,能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力量。

(4)發展擇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建議評價方式:查閱相關資料,跟蹤學生職業與心理發展。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在“全面性”、“獨立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下,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素質、智能制造素質和職業能力為4個一級指標,構建了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評價指標體系。對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狀況進行評價,逐一采集數據,較為全面、客觀地描述出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狀況。以新的思維結構評價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規范培養目標的設置,同時創新性地突出智能制造的特點,通過職業教育培養的新型技術技能人才促進新時代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中國制造,2025.

[2]克勞斯·施瓦布.《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M].中信出版集團.

[3]理查德·沃特森.《智能化社會》[M].中信出版集團.

[4]陳樹公,陳俐俐. 制造業生產方式演變過程中的勞動分工及啟示[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9(1):10-14.

[5]王芳,趙中寧,張良智,丁林耀,丁明偉,王蘭軍. 智能制造背景下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變化的調研與分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1):18-22+27.

[6]邱均平,等.《教育評價學》[M].科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評價指標體系人才需求智能制造
數讀
AI需求集中于一線城市,七成從業者月薪過萬
文秘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分析報告
民辦高職院校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工程咨詢企業可持續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新常態下大型煤炭企業生態競爭力實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