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英語教學過程與崗位職場過程的有機銜接研究

2018-09-17 05:42楊蕙源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教學過程高職英語

【摘要】高職英語教學過程與崗位職場過程的有機銜接,是融崗位職場情景和職場過程于教學過程中的新型高職英語實踐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在職場情境下運用英語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遷移能力。本文從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教學改革的要求出發,闡述了高職英語教學過程與崗位職場過程有機銜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討了兩者有機銜接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高職英語 教學過程 崗位職場過程 有機銜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072-02

一、研究背景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它既有別于學科型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專門的職業培訓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既要使學生達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格,又要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色,使學生形成與其未來職業崗位實際工作相適應的職業能力。2004年我國教育部頒發了《職業院校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要求職業院校要樹立“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過程相聯系”的課程設計理念,針對企業實際工作任務,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本研究正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開展的英語教學過程和崗位職場過程有機銜接的研究,重點探討兩者銜接的方法和途徑, 嘗試把教學過程、學習過程、職場的工作過程以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個性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職業英語能力的發展, 提高他們的職場競爭力。

二、高職英語教學過程與崗位職場過程有機銜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受傳統高等教育英語體系的影響,高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與未來職場中的工作崗位、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沒能形成緊密的聯系,英語教學仍然以理論教學為主,忽視實踐教學。很多學生在步入職場前,對于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相關英語知識和能力比較欠缺,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盡快融入工作環境,還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職業競爭力。高職英語教學過程與崗位職場過程有機銜接,是以未來職業崗位需求、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生實際水平為基礎,結合相關實訓教學, 融崗位職場情景和職場過程于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模式。它使學生在完成具體崗位任務過程中建構相關的職業理論知識,訓練英語語言的各種技能和發展自身的職業能力。高職英語教學過程與崗位職場過程的有機銜接,不但可以實現教學模式從傳統知識講授型向實用型的轉變,而且還可以實現英語學習中語言知識和專業知識的融合、語言教學和職業崗位的融合,以及英語能力與職業能力的融合。這些融合正好符合我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體現了高職教育的特色。因此,改革高職英語教學與課程體系, 將高職英語教學過程與崗位職場過程有機銜接,構建一種新型的高職英語實踐教學模式至關重要。

三、高職英語教學過程與崗位職場過程有機銜接的方法和途徑

1.結合專業和市場需求,選擇適合的教材和教學內容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所選用的英語教材在內容上普遍缺乏實用性,對職業崗位針對性不強,且缺少職業崗位特色。學生所學內容與未來實際工作中的需求相關度不高,無法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動力。英語教學過程與崗位職場過程的有效銜接,首先要從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銜接入手,選擇基于崗位職場工作過程,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按項目或任務編寫的行業英語教材。但在教材使用過程中筆者也發現,很多行業英語教材的內容還比較籠統,很難滿足教師和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須結合專業設置和市場需求,對各專業工作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對現有教材內容的重新整合和序化,編寫與專業崗位對接且適合本校實際需要的校本教材或實訓教材。此外,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還應該針對不同專業和不同崗位的實際需求有所側重。例如農林、電子和汽車類專業的學生可側重英語閱讀方面的訓練;商務、文秘、旅游和經貿專業崗位可加大英語聽說方面的訓練等。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完成日常工作所必備的基礎英語知識和語言相關技能,提高他們的職業競爭力。

2.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多種英語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傳統的英語教學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而這些從外部灌輸給大腦的知識也難以轉化為實際的工作能力。英語教學過程與崗位職場過程的有效銜接,要求創設直觀而真實的職場情境,學生通過模擬職場工作過程和解決問題,參與到英語語言的習得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對英語學習與職業目標的關聯意識,促使他們更主動、更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掌握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英語應用能力,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筆者所授《茶藝英語》這門課為例,可通過項目教學對該課程進行一體化的教學設計,虛擬創設某茶葉公司到學校招聘茶藝師的總項目背景,課程的子項目圍繞著學生整個實習期的具體工作任務來設置。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除了項目教學外,筆者還使用了情境教學法、聽說教學法、課堂討論法、任務驅動法和合作學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意識地為學生們營造一種逼真的職業環境,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模擬演練,完成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變。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努力完成任務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

3.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優化課內外英語教學

傳統的英語教學手段過于陳舊,無法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根據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但思維活躍、動手能力較強等特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與崗位職場過程有機銜接的教學設計時,可以靈活運用各種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服務和輔助教學。例如:多媒體課件、音頻視頻、教學軟件、動畫游戲、仿真技術、網真教室以及網絡平臺等。以筆者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課前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給授課班級發布預習任務,學生通過手機客戶端接收任務,并上網自主學習教師發布的課前預習資料。課上學生進行手機簽到,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到課情況。教師也可通過手機對學生進行提問或發布課堂問題討論,學生則通過手機在話題下留言,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這種互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師生的關系變得更為融洽。課后學生可登陸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并進行相應的拓展訓練。信息技術作為英語教學的有力支持,優化了課內外英語教學,具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較的優勢。運用信息技術創設職場情境,將豐富的學習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里親歷職場工作過程,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形成技能的同時掌握語言知識的應用。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有很好地促進作用。

4.建立基于崗位職場工作過程的高職英語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與教學相輔相成,將英語教學過程與崗位職場過程有效銜接需要有科學的評價方式??刹捎眠m應崗位能力培養、語言知識應用和職業素質養成的評價指標,將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結合起來,真實地反映英語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過程性考核可包括平時考核和崗位職場工作過程考核。平時考核采用與英語教學過程同步的動態學習評價方式。教師通過對學生英語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和記錄,及時收集和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信息,審慎地評價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和反映出來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表現和學習成效等。具體可以從出勤、課堂表現、合作學習情況、任務完成情況、作業上交及完成質量情況等多方面進行考察。崗位職場工作過程考核則可以與職業資格標準對接,立足行業突出職業評價,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職業狀態,體驗真正的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而終結性考核則可根據教學實際采用知識性考核或實訓考核的形式。知識性考核可通過期末筆試的方式考查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實訓考核則可通過英語口試和工作情境表演等方式來考核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

四、結語

高職英語教學過程和崗位職場過程的有機銜接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融“教、學、做”于一體,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對接、學生與崗位的對接、語言和職業能力的對接、教學內容和工作任務的對接,以及評價機制與職場實效的對接。如何將教學過程和崗位職場過程有機銜接,走出一條體現高職教育特色,注重實踐、強調學以致用的創新之路,是未來我們仍要思考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袁江.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

[2]梁麗. 高職英語教學過程和崗位職場過程的有機銜接研究[J].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2):28-30

[3]張恒,顧寶珠.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S].教高〔2006〕16 號.

[4]楊蕙源.高職茶藝英語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1):52-53

作者簡介:楊蕙源(1981-),女,研究生,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和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教學過程高職英語
多方位選拔與培養網絡綜合布線技能競賽人才
欣賞教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實施
基于工作任務的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高職英語教學中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論高職英語多元化綜合評價模式的效度與信度
關于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