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敬《五聲譜》與現代京山方音

2018-09-20 02:09
語言研究 2018年3期
關鍵詞:京山聲韻同音

謝 榮 娥

?

郝敬《五聲譜》與現代京山方音

謝 榮 娥

(中南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武漢 430073)

明代郝敬撰寫的《五聲譜》是一部方言韻書,反映了明代京山方音的某些特點。論文在前賢研究基礎之上,梳理歷史材料,結合實地方音調查,探討《五聲譜》與現代京山方音的關系。論文提出《五聲譜》反映的是明代京山鄢郝一帶的方音,與現代京山中片方音一脈相承:存在入聲調;梗攝臻攝合口三四等見組、影組、曉組字合流;蟹攝開口三等、合口一等與止攝開口三等部分韻字同音;明母德韻、陌韻、麥韻字同音;遇攝合口一三等與流攝開口一三等齒音字合流;曾攝、梗攝、臻攝、深攝開口三等字合流;臻攝合口一等與曾攝開口一等端組、泥組、精組合流;果攝開口一等與合口一等合流;泥母與來母不分。同時也體現了語音的演進與變化,集中體現在全濁聲母的分化、入聲韻的歸并、蟹攝開口一等二等的分合等方面。

五聲譜;郝敬;京山;孫橋;鄢郝丁家塝;方音

《五聲譜》一直以來受到不少學者的關注與研究。趙蔭棠、李新魁、耿振生等先生早就提到此書,但因未見原書,沒能確定其是否包含完整音系。耿振生提到郝京山譜時,指出“書名未詳,見于《切韻聲原》及是奎《太古元音》諸書,其譜或即在《太古元音》所說的郝京山《讀書通》內,《切韻聲原》記載其韻目為同、遲、危、虞、孩、真、田、調、摩、邪、強、求?!雹賹幖筛∠壬谄洹稘h語韻書史·明代卷》對《五聲韻》的韻部、聲韻特點進行了論述,提出郝敬《五聲譜》“所記就是他的家鄉話——17世紀初湖北京山方音”。②在其論文《明末湖北京山方言音系——讀郝敬〈讀書通〉》中提出“今京山話與《五聲譜》的語音系統一脈相承?!雹蹖崟段迓曌V》的方言性質進行了深入探討,但論文中所用京山話的材料是出自于趙元任先生的《湖北方言調查報告》及《鐘祥方言記》?!逗狈窖哉{查報告》中所載京山方音,發音人是來自京山永隆河在武漢求學的兩名19歲學生,他們幼時曾在荊門沙洋、當陽河溶小學讀書,后在漢口與武昌生活四年以上,“兩人都是自幼在外面上學的,文言音或受外處的影響很深?!雹転楦鼮榭陀^地展示《五聲譜》,我們深入京山當地梳理歷史史料,尋訪郝敬當年生活的地方,采集當地的語音材料,在前賢研究基礎之上,以期對其進行較深入地研究與探討。

一 郝敬與《五聲譜》

《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邑人郝敬,字仲輿?!e萬歷十七年進士?!魇诙Y科給事中?!雹荨毒┥娇h志》(光緒八年):“投劾歸,辟康樂園,閉戶著《九經解》、《山草堂》諸書行世。起南京行人,辭不赴,林下四十年?!雹蘧┥疆數胤Q郝敬為“郝夫子”、“圣人”、“夫子”,直至清末縣志,仍用大量篇幅刊其著作。陌頭隴間,流傳不少關于他的傳說,如“郝夫子救烏龍太子”、“郝敬著《九經解》的傳說”、“觀音菩薩的燒香童子”、“挖雷母”等。郝敬祖居京山雁門口臺嶺郝家大灣,后遷至鄢郝,投劾歸,隱居鄢郝,建康樂園(其遺址在今京山鄢郝丁家塝村,當地百姓稱其為“書房嶺”),閉門著書近四十年,卒于明崇禎十二年,終年82歲,其墓位于京山縣孫橋鎮北約2公里的接力村三組郝家坡,距康樂園僅六七里路。觀其一生,郝敬主要生活地集中在京山鄢郝一帶,今孫橋鎮與新市鎮交界之處。

《五聲譜》收于《山草堂集》(明萬暦崇禎間郝洪范刻本)第十六種《讀書通》中,為《讀書通》第二卷?!蹲x書通》卷首有郝敬天啟三年(1624)署名為“楚傖郝敬”的讀書通題解?!段迓曌V》卷首有“京山郝敬撰,男洪范較,門人彭大翮陳珙同?!弊謽?。洪范是郝敬之次子,崇禎己卯副榜。彭大翮、陳珙均為其門人,彭大翮,竟陵之青山人。郝敬在《五聲譜》中提出“五聲十二韻”?!拔迓曊?,本沈韻四聲引而申之,為完音者也,十二韻者,省一百七類之繁,比而合之也?!薄蹲x書通》卷一《四韻糾謬》中,郝敬指出“今人以韻書為雅言,尋常俗語為鄉音,不盡然也。五行之秀鐘于人,五方人聲生于五氣,故絲竹之聲不如肉,肉聲為玄律。齊人聲緩,楚人聲激,木氣舒遲,火氣飄忽,皆天地之正氣也。今謂鄉音不足據,四韻又何所據乎?沈休文,吳人,吳一郡之聲不足概江左,江左一方之聲烏足概南北?今定以四韻概天下古今文字,安知諸音之盡非,而沈韻之獨是乎?”可見,郝敬對沈韻之說提出質疑,鮮明提出重視鄉音。作為卷一,為全書奠定了基調。雖然其撰《五聲譜》是為讀書服務,卻為后世留下一方之音。

二 《五聲譜》的編排體例及語音特點

《五聲譜》分五聲十二韻,卷首有韻目。先按聲分為“宮、商、角、征、羽”五類,再按韻分類,每一聲類有十二韻,共計六十韻,分別為“同統洞篤東、遲齒穉徹志、危偉魏虢屋、虞語遇月藥、孩海害黑汗、沈逞趂質真、田忝簟鐵天、調窕眺滌殿、摩么磨末禡、邪寫謝褻削、強襁絳甲鑒、求臼舊屈鳩”等,每韻之中再據聲母不同進行排列,聲母排列沒有固定次序,列有小韻,小韻之間以“○”分隔,小韻之中列韻字。在《五聲譜》中,小韻并非都是同音字組,有些聲母發音部位相同的也列入同一小韻。這與其編撰韻書時“字不足以盡聲,聲亦不可以字窮,撮其大同,簡其大異,舉其大凡,一切可旁通矣”的思想是密切相關的。

《五聲譜》中有些韻標注“舊與某韻通”,如宮聲邪韻、商聲寫韻,有些韻無韻字,標注“與某韻通”,如征聲虢韻、月韻、黑韻、鐵韻、褻韻,均與徹韻通,征聲滌韻與質韻通。羽聲十二韻僅有韻目,均標“與某韻通”。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宮同遲危虞孩沈田調摩舊與邪通邪舊與摩通強求 商統齒偉語海逞忝窕么舊與寫通寫舊與么通襁臼 角洞穉魏遇害趂簟眺磨謝絳舊 征篤徹虢與徹通月與徹通黑與徹通質鐵與徹通滌與徹通⑦末褻與徹通甲屈 羽東與同通志與徲通屋與屈通藥與末通汗與炭通⑧真與沈通天與田通殿與簟通祃與磨通削與末通鑒與簟通鳩與求通

郝敬言“按五音至征羽,浸微矣。數自宮來,三分損益,至征漸少,至羽尤少。數少則聲殺,故征韻半,而羽無獨韻。羽,水也,數居五,五得中,為天一生水?!视鹇暯谖逡糁小翊嫫渚V,散其目?!庇鹇暉o獨韻,散入他韻。據此《五聲譜》實為四聲,即為平、上、去、入四聲。

每韻之中按聲母不同進行排列,平聲韻濁聲母韻字大多單列,未與相應的清聲母合列。如平聲韻同韻,“充珫忡沖種翀舂艟沖罿憧穜○中忠衷鍾鐘終螽○重蟲”、“紅虹訌鴻洪宏弘閎竑泓鞃纮黌鍧○烘轟薨”、“宗蹤豵?稯緵嵏鬉椶騣葼鬷琮淙潨賨○從叢崇○聦蔥騘怱”。如遲韻,“妻萋凄凄凄梄西犀○齊薺齏躋臍蠐”、“皮陂琵枇毗膍紕批鼙鞞脾埤裨疲陴貔羆郫○丕伾胚”、“茲孜孳滋淄錙緇資咨姿茨粢瓷餈庛骴貲訾觜髭菑差輜嵫雌○慈辭祠鶿”。如沈韻,“沈成城誠臣呈裎程酲陳塵承懲丞澄琛諶○稱嗔蟶頳郴檉呻偁竀○征蒸烝真偵貞楨禎斟瞋珍縝箴針碪砭砧煁甄……如強韻,“詳祥墻檣翔庠嬙蘠”等。上聲韻濁聲母字大多仍歸入上聲統韻,與相應清聲母合列在一起。如“舉矩寠傴踽齲?筥莒巨拒鉅詎距秬虡鐻”、“兆肇趙沼”、“吼厚后後缿”等等。上聲韻濁聲母韻字有少量歸入去聲韻中,如上聲韻統韻,“洞痛慟動凍棟蝀”、“眾仲重種”、“奉諷鳳赗縫”,收入去聲洞韻。

入聲韻列有韻字的僅有六個,中古大量入聲韻同列入一韻。中古屋、沃、燭三韻同列入篤韻;麥韻、薛韻、屑韻、德韻、葉韻、業韻、帖韻、陌韻開口二等、月韻開口合口三等(除唇音外)、末韻合口一等(見組、精組、曉組、泥組)、鐸韻合口一等見組、職韻開口三等莊組等列入徹韻;錫韻、緝韻、昔韻、陌韻開口三等、質韻、職韻開口三等(除莊組外)同列入質韻;鐸韻開口一等、藥韻、覺韻、鐸韻合口一等曉組、末韻合口一等(幫組、端組)、盍韻開口一等見組等同列入末韻;曷韻、黠韻、轄韻、洽韻、狎韻、乏韻、沒韻、術韻、物韻、月韻合口三等非組、盍韻開口一等(端組、泥組)等列入屈韻。

同一韻之中,章組與知組字列同一小韻。如“中忠衷鍾鐘終螽”(同韻)、“支枝之知芝巵梔肢榰祇祗脂胝”(遲韻)、“朱潴諸豬珠侏咮株誅邾姝蛛銖洙殳”(虞韻)、“主麈煮柱拄寧佇羜杼纻處貯楮渚褚”(語韻)、“注注鑄駐柱馵住著箸翥處”(遇韻)等。部分韻中,精組與莊組字列同一小韻,如“從叢崇”(同韻)、“茲孜孳滋淄錙緇資咨姿茨粢瓷餈庛骴貲訾觜髭菑差輜嵫雌”(遲韻)、“愁鄒騶租菆掫陬棸初粗麤鋤蘇酥疎疏蔬搜廋搜”(求韻)、“尊曾增爭臻蓁榛遵繒嶒崢矰”、“存蹲層岑逡?竣?”(沈韻)等。

梗攝臻攝合口三四等的見組、影組字同列入沈韻,有合流現象。如“瓊惸?裠羣傾頃”、“雲勻呁禜營熒螢滎耘云紜妘蕓鄖”、“運暈韻鄆泳詠”等。

蟹攝開口三等與止攝開口三等幫組的部分韻字列入一小韻。如危韻中,“迷眉楣嵋梅莓湄麋麛縻糜媒煤”;魏韻中,“背備畀被糒犕鞴賁轡避奰譬閉貝唄臂淠濞敝獘斃庇芘貱陛髀”等。

中古明母德、陌、麥韻字同列入徹韻,如“陌默墨纆麥脈覛霡”在韻書中列入一同小韻,屬同音。

中古遇攝合口一等端組、精組、泥組,遇攝合口三等莊組字,流攝開口一等明母字韻母同列入求韻、臼韻、舊韻。如“愁鄒騶租菆掫陬棸初粗麤鋤蘇酥疎疏蔬搜廋搜○奴駑孥帑砮婁樓摟螻鏤髏盧蘆爐艫壚轤爐櫨○頭屠途荼圖瘏峹稌駼徒投骰都兜偷鍮牏”、“土吐肚斗陡蚪黈覩○畝某牡○剖○魯鹵櫓櫓虜弩?摟努○楚礎祖阻組詛徂走”、“素愫訴愬塑傃嗉數遡泝漱嗽瘦○助措鋤醋詛奏湊腠輳”、“豆竇逗脰鬬度渡饾讀鍍透蠹杜兔荳妒○怒路陋漏簬潞賂露鷺耨”等。

中古臻攝、梗攝、曾攝、深攝字在《五聲譜》中大多列入沈韻、逞韻、趂韻。臻攝、曾攝、梗攝、深攝開口三等字列入同一小韻,如“征蒸烝真偵貞楨禎斟瞋珍縝箴針碪砭砧煁甄”,“平伻蘋枰俜萍評憑馮頻蘋嚬顰貧”、“人仁任妊纴仍壬鵀”、“今斤金兢矜京荊巾驚筋經涇剄黥鯨勍禁襟衿紟”、“身伸娠深聲升陞昇勝”、“沈成城誠臣呈裎程酲陳塵承懲丞澄琛諶”、“陵棱菱綾伶笭苓聆鈴零蛉靈齡臨寧鄰檽醽麟鱗粼轔翎囹霖林淋”等。

臻攝合口一等與曾攝開口一等的端組、泥組、精組字同列入沈韻,有合流現象。如“登簦燈敦憞墩焞”、“能倫論掄淪輪楞侖綸”、“尊曾增憎爭臻蓁榛遵繒嶒崢矰”等。

果攝開口一等與合口一等同列入摩韻同一小韻中。如“河禾和何荷苛”、“歌戈哥鍋渦薖過科柯珂”、“果裹蜾可哿砢軻坷舸顆”、“餓臥賀貨荷”等。

泥母與來母字同列。如“難南喃讞嵐藍婪籃襤欄闌蘭斕瀾楠”(田韻)、“羅蘿那儺騾”(摩韻)、“魯鹵櫓櫓虜弩?摟努”(臼韻)等。

蟹攝開口一等二等(除見組外)同列入孩、海、害韻,如“孩骸偕諧鞵崖挨○垓陔該荄○街皆喈階秸揩○埋霾○來萊猍騋”、“海蟹凱愷鎧塏改楷鍇駭駴澥買擺矮毐藹靄醢娭亥乃待紿怠彩宰采寀彩茝灑灑”、“概慨嘅溉欬扢○蓋壒匃解戒誡介界芥屆廨玠價疥?懈邂械繲魪犗”等。結合編排體例,我們可以看到蟹攝平聲韻中開口一等與二等有些韻字不同音,如“街”與“該”不同音,但“孩骸偕諧鞵”同音,上聲韻與去聲韻兩者無對立關系。

三 現代京山方音

京山縣位于鄂中,地處大洪山南麓,江漢平原北端。東面為安陸、應城,南面為天門,西面為鐘祥,北面是隨州。其方言屬西南官話,京山方言大體可分為三片:中片包括新市鎮、孫橋鎮、雁門口東部、錢場、永興、羅店等,南片包括石龍、永隆、雁門口西部與南部、太子山林場等,北片包括坪壩、三陽和羅店北部等。

郝敬祖居雁門口臺嶺郝家大灣,后遷至鄢郝,辭官返鄉,在鄢郝丁家塝建康樂園著書四十年,死后葬于距康樂園六七里的孫橋村,其主要生活之地在鄢郝,著書立說也在鄢郝。為更客觀地展示《五聲譜》的面貌,我們對丁家塝與孫橋村的方言進行了調查,兩地均屬于京山方言中片區。論文所用京山方言語音材料的主要發音人情況如下:潘艷華,47歲,京山孫橋鎮人,餐廳管理,高中文化水平,一直居住在孫橋鎮,未曾離開,不能講別處方言。朱文祥,76歲,京山新市鎮丁家塝村人,村支部書記,高中文化水平,未曾離開丁家塝,不能講別處方言。

對語音材料進行整理,京山孫橋村、丁家塝村的語音系統如下:

(一)聲母(共計18個)

[p]布步[ph]怕盤[m]門聞[f]飛馮 [t]到道[th]拖同[l]難路 [ts]糟舉[tsh]昌權[s]散虛 [?]女運 [t?]精節[t?h]秋齊[?]修線 [k]貴過[kh]開葵[x]化胡 [?]硬微

(二)韻母(共計36個)

[?]資知[i]第地[u]故虛[?]女雨 [?]而耳 [a]爬辣[ia]加架[ua]瓜花 [o]波磨[io]確藥[uo]國活 [?]蛇色[ie]姐爺[ue]靴缺[?e]熱月 [ai]介蓋[uai]怪帥 [ei]倍對[uei]葵貴 [au]桃保[iau]條交 [?u]組初[i?u]流有 [an]短酸[ian]減連[uan]關官[?an]圓遠 [?n]聲根[in]新星[un]魂橫[?n]云閏 [a?]黨康[ia?]講江[ua?]光望 [o?]翁東[io?]胸勇

(三)聲調(共計5個調)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 詩梯(55)時題(13)使體(31)是替(53)八毒(35)

語音上的主要特點集中表現在如下方面:

(1)只有[ts]、[tsh]、[s],沒有[t?]、[t?h]、[?]。

(2)見組臻攝合口三等、山攝合口三四等、遇攝合口三等字聲母均為[ts、tsh、s],沒有變為[t?、t?h、?]。

(3)無卷舌韻母[?],有韻母[?]。

(4)影母喻母大多讀為零聲母,但韻母屬遇攝合口三等、山攝合口三四等、臻攝合口三等、梗攝合口三等、通攝合口三等時,影母喻母字讀為[?],如“緣”與“沿”同音,“遠”與“菀”同音。

(5)入聲韻尾已消失,歸入相應的陰聲韻,但聲調相對獨立。京山中片方言入聲韻消失,歸入陰聲韻情況如下:

[?] 葉韻開口三等章組字、緝韻知莊組字、質韻莊組字、曷韻開口一等見曉組字、薛韻開口三等知章組字、德韻開口字、陌韻開口二等字、麥韻開口字。

[ie] 葉韻開口三等泥精組字、業韻字、帖韻字、薛韻合口三等泥精組字、薛韻開口三等幫泥精見組字、月屑韻開口字。

[?e] 薛韻開口三等日母、合口三等章影組、月韻合口三等見影組、屑韻合口四等見曉組字。

[i][?] 緝韻字(除知莊組字外)、質韻字(除莊組字外)、迄韻字、職韻開口字(除莊組字外)、陌韻開口三等字、昔韻字、錫韻字。

[a] 合韻端泥精組字、盍韻端泥組、洽韻知莊見組、乏韻字、黠韻字、轄韻字、曷韻泥精組字、月韻非組字。

[ia] 洽韻曉組字、狎韻字。

[u] 緝韻開口三等、質韻開口三等日母字、沒韻見曉組字、術韻見組字、物韻字、藥韻非組字、屋韻一等幫見曉影組字、屋韻三等非組字、燭韻日見影組字。

[?] 職韻合口影組字、術韻泥精組字。

[?u][i?u] 沒韻端精組字、術韻章組字、屋韻一等端泥精組字、屋韻三等韻字(除非見組字外)、沃韻端組字、燭韻字(除日見影組字外)

[uo] 合韻見曉組字、盍韻見組字、末韻字(除幫組字外)、鐸韻字(除幫組字外)、藥韻合口知章日組字、覺韻知莊影組字、德韻合口字、陌韻合口字、麥韻合口字。

[o] 末沒鐸覺韻幫組字、沃韻影組字。

[io] 藥韻開口泥精見影組字、覺韻見曉組字。

(6)沒有[y]以及[y]為韻頭的音,只有舌尖后圓唇元音[?]以及以[?]為韻頭的音。梗攝與臻攝合口部分韻字聲韻相同,如“群”與“傾”只是聲調有異,聲韻相同,“運”與“泳”同音。

(7)蟹攝開口三等、四等幫組字韻母讀為[ei],如“迷”與“眉”同音,“閉”、“蔽”與“貝”同音。

(8)明母德韻字、陌韻字、麥韻字同音。如“墨”、“默”、“陌”、“麥”、“脈”等字均同音。

(9)遇攝合口一等端組、精組、泥組,遇攝合口三等莊組字,流攝開口一等明母字韻母均讀為[?u]。如“肚”與“斗”同音,“努”與“摟”同音,“組”與“走”同音等。

(10)沒有[i?]、[??],全讀為[in]、[?n]。

[in] 深臻攝開口幫組、泥組、精組、見組、影組字、曾攝開口三等幫組泥組見組曉組影組字、梗攝開口二等曉組影組部分字、梗攝開口三等字(除知章組字外)、梗攝開口四等字。

[?n] 深臻攝知組、莊組、章組、日組字、臻攝合口幫組、非組、端組、泥組、精組字、曾攝開口一等字、曾攝開口三等知組章組日組字、梗攝開口二等字(除曉組影組部分字外)、梗攝開口三等知章組字。

(11)止攝蟹攝合口三等、山攝合口一等、臻攝開合口一等的端組、精組字沒有韻頭[u]。如嘴[tsei31]、隨[sei13]、催[tshei55]、斷[tan53]、尊[ts?n55]等。

(12)果攝開口一等、合口一等的見組字韻母均讀為[uo]。

(13)[l]、[n]不分,讀為[l]。

(14)全濁聲母消失,變為清聲母,仄聲的全濁聲母,有一部分變為送氣的清聲母。如“倍”與“配”音同,“惰”與“唾”音同,“稻”與“(套)討”音同,“奪”與“脫”音同,“動”與“痛”音同。

(15)蟹攝開口一等與二等合流。如“該”與“街”同音,“孩”與“鞋”同音,“改”與“解”同音等。

四 《五聲譜》與現代京山方言之關系

郝敬提出“今人以韻書為雅言,尋常俗語為鄉音,不盡然”,重視鄉音,編撰《五聲譜》,置于《讀書通》第二卷,實為讀書服務,但為我們今天提供了重要的方音資料。細致整理《五聲譜》,追尋郝敬曾經的生活區域,實地調查當地的方言材料,我們發現這部撰寫于四百多年前的韻書與今天的京山中片方言有著緊密的聯系,整理如下:

(1)存在入聲調?!段迓曌V》分宮商角征羽五聲,羽聲無獨韻,實為四聲,即平、上、去、入四聲??疾旖窬┥椒窖?,中片方言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五個調,南片與北片方言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調,無入聲調。郝敬主要生活在鄢郝一帶,其地方言今屬中片方言,入聲獨為一類,與《五聲譜》相吻合。

(2)梗攝臻攝合口三四等見組、影組、曉組字合流?!段迓曌V》中“瓊”、“群”、“傾”、“頃”同音,“勻”、“營”、“螢”、“云”、“熒”等字同音,“運”、“暈”、“詠”、“詠”同音。今京山中片方言與此同。

(3)蟹攝開口三等、合口一等與止攝開口三等部分韻字同音?!段迓曌V》中“迷”與“眉”、“梅”同音,“閉”、“臂”、“斃”、“陛”與“背、“備”、“被”等同音。今京山中片方言與此相同。

(4)明母德韻、陌韻、麥韻字同音?!段迓曌V》中“默”、“墨”、“陌”、“脈”、“脈”、“霡”等字同音。今京山中片方言與此同。

(5)遇攝合口一三等與流攝開口一三等齒音字合流?!段迓曌V》中遇攝合口一等端組、精組、泥組、三等莊組字與流攝開口一等明母字同列入求、臼、舊三韻。今京山中片方言遇攝合口一等(端組、精組、泥組)、遇攝合口三等莊組等韻字韻母均讀為[?u],與《五聲譜》相合。

(6)曾攝、梗攝、臻攝、深攝開口三等字合流?!段迓曌V》中曾攝、梗攝、臻攝、深攝開口三等字列入相同小韻,如“征”、“蒸”、“真”、“珍”同音,“平”、“憑”、“貧”同音,“陵”、“零”、“粼”、“林”同音。今京山中片方言與此同。

(7)臻攝合口一等與曾攝開口一等端組、泥組、精組合流?!段迓曌V》中“登”、“燈”、“敦”、“墩”同音,“能”、“楞””、“倫”、“輪”同音,“尊”、“曾”、“增”、“遵”、“榛”同音。今京山中片方言與此同。

(8)果攝開口一等與合口一等合流?!段迓曌V》中“歌”、“戈”、“鍋”同音,“餓”、“臥”、“賀”、“貨”同音。今京山中片方言果攝開口一等與合口一等合流,與韻書相合。

(9)泥母與來母不分?!段迓曌V》中泥母字與來母字同列一小韻。今京山中片方言中泥母字與來母字聲母均讀為[l]。

以上諸條均屬《五聲譜》與京山中片方言相吻合處,可見,京山中片方言中諸上九項語音特點早在四百年前就已存在。

韻書中還有一些語音特點與現今京山中片方言同中有異或存在音理上的聯系,我們整理如下:

(1)關于全濁聲母

《五聲譜》平聲韻濁聲母韻字大多單列,未與相應的清聲母字合列。上聲韻濁聲母字大多仍歸上聲,與相應清聲母合列,少量歸去聲。去聲韻濁聲母字大多與相應不送氣清聲母列于同一小韻。今京山中片方言全濁聲母已消失,歸入相應的清聲母,大體依據聲調的平仄進行分化,全濁聲母平聲字歸為相應送氣的清聲母,仄聲字則歸為相應不送氣的清聲母,但也有少數例外,如“倍”、“背背誦”、“焙”、“稻”等字聲母均為送氣音?!段迓曌V》在這些韻字上也有相同的體現。兩者區別主要體現在平聲韻濁聲母韻字上。

(2)關于入聲韻

《五聲譜》入聲韻列有韻字實有六個,中古大量入聲韻列于同一韻中。如德韻、陌韻(二等)、麥韻合列入徹韻。鐸韻開口一等、藥韻、覺韻、鐸韻合口一等曉組、盍韻見組等同列入末韻等,今京山中片方言與此同。在《五聲譜》中德韻合口韻字列入徹韻,鐸韻合口一等曉組字列入徹韻,今京山中片方言均與鐸韻字合并,歸入陰聲韻,讀為[uo],但保留了入聲調。這一點又與《五聲譜》有不同之處,體現了語音的變化。

(3)關于蟹攝開口一等與二等的分合

《五聲譜》中,蟹攝開口一等與二等韻字大多沒有對立關系,如“孩”、“骸”、“鞵”同音,“?!?、“蟹”同音,“蓋”、“匃”、“戒”、“介”同音。但平聲字中“街”與“該”不同音。今京山中片方言蟹攝開口一等與二等沒有對立關系,已發生合并,韻母均為[ai]。

郝敬重視鄉音,撰寫《五聲譜》,雖其目的是為讀書服務,卻為我們今天方音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借助史料梳理、實地考察、語音調查,我們細致研究《五聲譜》,客觀展現了《五聲譜》與現代京山方音的關系,提出郝敬《五聲譜》所載明代京山方音與今天京山中片方言一脈相承:存在入聲調;梗攝臻攝合口三四等見組、影組、曉組字合流;蟹攝開口三等、合口一等與止攝開口三等部分韻字同音;明母德韻、陌韻、麥韻字同音;遇攝合口一三等與流攝開口一三等齒音字合流;曾攝、梗攝、臻攝、深攝合流;臻攝合口一等與曾攝開口一等端組、泥組、精組合流;果攝開口一等與合口一等合流;泥母與來母不分。這些語言特點同時也體現了語音的演進與變化,集中體現在全濁聲母的分化、入聲韻的歸并、蟹攝開口一等二等的分合等方面?!段迓曌V》讓我們走近四百多年前京山鄢郝一帶的方音,為我們探討京山方音的歷史演變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材料。

耿振生 1992 《明清等韻學通論》,語文出版社。

郝敬 《讀書通》 明萬歷崇禎間郝洪范刻本

京山縣志編纂委員會 1994 《京山縣志》(光緒八年本),紅旗出版社。

李新魁 1983 《漢語等韻學》中華書局。

寧忌浮 2005 《明末湖北京山方言音系》,《語言研究》第4期。

寧忌浮 2009 《漢語韻書史·明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清]張廷玉 《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

趙蔭堂 2011 《等韻源流》,商務印書館。

趙元任 1948 《湖北方言調查報告》,商務印書館。

趙元任 1956 《鐘祥方言記》,科學出版社。

①耿振生,《明清等韻學通論》,語文出版社,1992年,256頁。

②寧忌浮,《漢語韻書史·明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00頁。

③寧忌浮,《明末湖北京山方言音系》,《語言研究》,2005年第4期,9頁。

④趙元任等,《湖北方言調查報告》,商務印書館,1948年,183頁。

⑤清張廷玉等撰,《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7386-7387頁。

⑥京山縣志編纂委員會,《京山縣志》(光緒八年本),紅旗出版社,1994年,535-536頁。

⑦“與徹通”,查全書,“滌”字未入“徹”韻,而是收入“質”韻,此“徹”字應改為“質”。

⑧“與炭通”,查全書,并未列有“炭”韻?!昂埂弊衷诖隧崟辛杏隰№?,此“炭”字應改為“簟”。

The Dialect Rhyme Dictionary(五聲譜) and Modern Dialect of JingShan(京山)

XIE Rong-e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五聲譜) is a dialect rhyme dictionary written by Hao Jing(郝敬) in the Ming Dynasty. It reflect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ngshan(京山) dialect in Ming Dynasty. On the basis of former achievements, combing historical material, thesis combines with real local language survey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yme dictionary(五聲譜) and modern dialect of Jingshan(京山).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五聲譜) reflect the phonetic system of Yan hao(鄢郝) in the Ming Dynasty,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at of the middle part of Jingshan(京山) dialect: existing the fourth tone; the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s from Hekou(合口) 3rdand 4th division of Jian(見) group , Ying(影) group and Xiao(曉) group initials which belonged to Geng(梗) and Zhen(臻) rhyme group; some characters from Kaikou(開口) 3rddivision and Hekou(合口) 1stdivision of Xie(蟹) rhyme group and Kaikou(開口) 3rddivision of Zhi(止) rhyme group sounding the same; Ming(明) initial characters from De(德) rhyme, Mo(陌) rhyme and Mai(麥) rhyme sounding the same; the confluence of dental characters from Hekou(合口) 1stand 3rddivision of Yu(遇) rhyme group and Kaikou(開口) 1stand 3rddivision of Liu(流) rhyme group; the confluence of Kaikou(開口) 3rddivision characters from Zeng(曾), Geng(梗), Zhen(臻) and Shen(深) rhyme group; the confluence of the characters from Hekou(合口) 1stof Zhen(臻) rhyme group and Kaikou(開口) 1stof Zeng(曾) rhyme group which came from Duan(端) group, Ni(泥) group and Jing(精) group initials; the confluence of 1stdivision characters from Guo(果) rhyme group; the combination of Ni(泥) initial and Lai(來) initial. At the same time, We find the evolution and change of the dialec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voiced consonants, the conflation of entering finals, the changing way of the characters of Kaikou(開口) 1stand 2nddivision from Xie(蟹) rhyme group and so on.

(五聲譜); Hao Jing(郝敬); Jingshan(京山); Sunqiao(孫橋); Dingjiabang(丁家塝) in Yanhao(鄢郝); Dialectal Phonetics

H114;H172.3

A

1000-1263(2018)03-0055-07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方言學文獻集成”(16ZDA202);中南民族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 項資金一般項目“郝敬《五聲譜》與現代京山方音”(CSY18044)

謝榮娥,女,1976 年生,湖北天門人,文學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漢語史與漢語方言史的研究。

猜你喜歡
京山聲韻同音
九江縣民歌三聲腔的統計與分析
康有為藏西夏字書《同音》殘葉版本考
賀《紅葉微刊》上線
《同音》二字格探析
讓“優質糧食工程”落地生根——對京山、沙洋兩縣實施“優糧工程”的調研及思考
中國詩歌聲韻演變發展略
彭澤縣桐城方言音系研究
巧妙應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